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构建灵活安全的劳动力市场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政府追求的目标,灵活安全的劳动力市场有助于扩大就业和社会稳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力市场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过度安全到过度灵活的变革过程,但由此引发了侵害劳动者权益、劳动力市场保护不平等、结构性排斥就业等问题。为平衡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与安全性,政府在政策安排、制度设计上应着力解决劳动力市场的边缘化、劳动者的权益保护、劳动者的就业能力等问题,真正建立一个城乡统筹、合理流动的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2.
发展灵活就业在我国有着重要的意义。灵活就业具有就业门槛低,行业和门类庞杂的特点,有利于缓解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灵活就业具有机制灵活,进退方便的特点,有助于推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确立;灵活就业在促进市场就业机制形成,推动城镇化进程,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也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灵活就业的快速发展是当代发达国家劳动力市场的一个根本特征,本文旨在从微观劳动力需求主体--组织层面探究灵活就业的形成机制.灵活就业的发展是组织人力资源雇佣模式从传统刚性模式向弹性模式转变的宏观表现,而人力资源雇佣模式的弹性化源于组织在当代日趋动态复杂的市场环境中的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4.
在允许灵活用工的法律背景下,劳务派遣、劳务外包等灵活用工方式在制造业中被广泛使用.由于缺乏有效规制,灵活用工中第三方中介群体对劳动力市场的介入不仅催生了高额“返费”乱象,还孕育出围绕“返费”的“食利者”阶层,使得制造业企业用工成本逐年增加,劳动者权益受损.以上实践引发制造业用工和就业秩序混乱,给我国制造业经济的良性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本文在探索我国制造业灵活用工模式中高额“返费”现象生成机制的基础上,探究制造业劳动力市场中各行为主体如何围绕既有劳动法律制度展开竞争和博弈,为解决产业工人就业问题和建设制造业强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欠发达地区劳动力市场的发展水平处于一个较低的层次。欠发达地区职业介绍在劳动力市场的培育和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是劳动力市场建设过程中的切入点和生长点。欠发达地区应该以“选择自主,竞争公平,运行有序,调控有力,服务完善,城乡一体化”的现代劳动力市场为目标。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实行促进就业政策;完善和规范劳动力市场建设的制度,强化劳动力市场制度建设;加大对劳动力市场建设和运行的投入,加强劳动力市场法制建设,完善劳动力市场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6.
黄瑞 《经济论坛》2010,(2):166-168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劳动力就业结构正发生着变化,灵活就业日益成为吸纳劳动力的重要形式。然而,灵活就业人员在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时,出现了养老保险经办机构难以掌握其信息、参保和转移接续困难、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意识不强、用人单位逃避为灵活就业者投保的责任等问题,本文分析了这些问题的成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一国或一地区的就业不仅仅是微观效应的结果,更是宏观效应的结果。以博弈论为工具比较不同劳动力市场制度安排对就业量的影响,可以看出,合作博弈劳动力市场制度对就业量的增加有明显的积极作用,说明有序劳动力市场比无序劳动力市场更能增加就业、减少失业。因此,政府应该引导社会选择,不断完善劳资谈判机制,发挥工会对就业的积极作用。同时,对各类制度的进一步比较还发现了一种全新的劳动力市场制度,这种被称为宏观理性博弈均衡的劳动力市场制度应是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解决就业问题的最好途径。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了丹麦与荷兰两国差异的劳动力市场灵活安全性模式的经验启示,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建设劳动力市场的政策作为,以及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的改革与就业、发展与分配、灵活与保护等三个挑战,认为转型期我国有必要借鉴欧洲国家经验,运用各种劳动力市场灵活安全性政策致力于以下三项顶层战略设计,即顺应全球化趋势、提升国家竞争力,弥合制度性分野、增强社会凝聚力,发展合作式机制、培育环境适应力。  相似文献   

9.
就业是民生之本。2006年全年城镇需要安排就业总量约2500万人,新增就业岗位约1100万人,劳动力供大于求达到1400万人,比2005年增加100万人。失业问题日趋严峻,在传统就业方式难以吸纳过剩劳动力供给时,灵活就业成为解决失业问题的主要途径。但是灵活就业机制尚未形成,灵活就业者游离于制度保护之外,灵活就业机制的建立亟需理论研究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多种灵活就业在当今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正日益成为重要的就业形式。加强立法和政策制度的建设;完善法规,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采取灵活的操作办法;进一步完善管理措施;加强统筹协调,提高效率;加快信息网络建设,为经办工作提供信息技术支持;提供便捷优质的培训和就业服务;保护灵活就业者的权益;积极探索灵活就业人员实施综合保险的形式;社保机构应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加大社会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1.
我国妇女就业制度的历史回顾与改革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妇女就业制度经历了符合实际-脱离实际的过程。改革现行的妇女就业制度要以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以取消就业中的性别歧视为重点,建立以灵活的工时制度和用工制度、社会补偿的生育保险制度和配套的社会保障制度及保障妇女儿童权益的社区组织创新为主要内容的妇女灵活就业制度。  相似文献   

12.
虚拟网络经济为我国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提供了新的就业形式,并为劳动者提供了共享和协同关系的理念,促使了灵活、有效、合作劳动力市场的出现,通过虚拟网络环境下的就业过程也进一步实现了劳动者的幸福目标。由于虚拟网络技术特征,虚拟网络环境中新就业形式发展中仍存在市场的不确定性、市场缺乏有效管理和劳动者权益保障等问题,政府需要在主导建设就业平台基础上,正确引导灵活就业者的就业方向,通过个人收入提升以及市场竞争环境营造等措施有效保障劳动者的权益。  相似文献   

13.
就业地域选择是影响大学生就业难易程度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视角,分析了三种劳动力市场分割模式对大学生就业地域选择的影响与制约。通过构建劳动力市场分割的Logistic模型,利用2011年东北地区14所高校毕业生的抽样调查数据,得出性别、专业、生源地和学历等因素对大学生就业地域的选择具有显著影响。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灵活引导大学生就业地域选择、完善补偿机制和缩小城乡差距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美国经济数字化深刻作用劳动力市场的方方面面,带来更加灵活的就业模式,延伸了劳动力市场匹配的虚拟空间,引发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和劳动力在产业间的高度流动.这种积极而显著的变化是经济数字化过程中,劳动者、企业与各种产业部门之间动态变化的综合结果,并最终由于对高素质技能人才需求大幅度增加导致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结构失衡.美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适应经济数字化变化的措施来提升劳动力市场运行效率和促进就业.  相似文献   

15.
第四次工业革命对就业的挑战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四次工业革命使就业和劳动形态发生重大变迁,就业岗位破旧立新,就业形态丰富多样,自由职业者、微型创业者等个体经济崛起。当前,劳动力市场日益分化,失业压力增大,职业结构变迁,就业结构性矛盾加深,传统就业管理体制短板凸显。建议制定有利于技术创新和稳定就业的产业发展战略;加大对新经济、新业态的创新支持力度和风险防控能力;完善灵活就业相关制度;建设与工业革命发展相匹配的人力资源队伍;健全就业预测和失业预警机制;实施差别化监管,推动平台的自我管理。  相似文献   

16.
王健 《生产力研究》2006,2(6):117-119
文章集中研究独联体和中东欧转型国家就业和劳动力市场的改革和发展状况。认为转型国家就业和劳动力市场调整与发展一般经历了三个阶段,这些国家也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和计划以帮助劳动力市场改革以及促进就业,但仍需进一步努力,在一定程度上,中东欧国家就业和劳动力市场的情况要好于独联体国家。  相似文献   

17.
平衡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和安全性是保障就业水平、劳动者权益和企业绩效的重要选择,本文在综述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构建研究中国劳动力市场灵活安全性的理论模型和指标体系,并实证分析灵活安全性与宏观、微观绩效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中国劳动力市场存在局部灵活性偏高和安全性不足的现象,并且体制内外、产业、地区和不同劳动力群体之间的差异较大,灵活安全性与绩效之间的回归分析和相关性分析表明,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实际状况与"劳动力市场灵活安全性交易曲线模型"所描述的情况基本相符,但同时也存在政策含义较复杂的非代偿关系。对此,平衡中国劳动力市场灵活安全性的政策选择需要协调劳资双方绩效目标和宏观经济目标之间的关系,同时权衡灵活安全性政策本身带来的不同绩效之间的相互矛盾或抵消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拥入城市,黑龙江省农民非农就业问题日益严峻。研究表明,农民非农就业的盲目性、社会歧视、劳动力市场和土地制度成为就业的主要障碍,而农业人口基数大、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落后、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农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下降、城镇化水平滞后、乡镇企业发展速度缓慢、劳动力市场不健全、劳动力培训机构不健全是障碍形成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19.
孔德威  张坤  刘瑛 《经济论坛》2009,(20):29-31
灵活化目前已成为劳动力市场改革的一种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它能够增强劳动力市场的适应能力,从而有助于增加就业和促进经济发展。但是,劳动力市场的灵活化也对劳动就业的安全性带来了严峻挑战,使得不稳定就业和贫困性工作增加,劳工的边缘化与社会排斥不断加剧。由此,平衡劳动力市场灵活化与安全性之间的冲突。构建灵活安全性的劳动力市场模式,就成为了当今世界各国劳动力市场进一步改革的新目标。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灵活化时代我国劳动就业安全性模式的选择,应当实现从工作安全性保护向就业安全性保护、从就业保护立法保护向集体谈判机制保护、从社会保护向就业能力保护三方面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析出,黑龙江农民非农就业问题日益严峻,分析黑龙江农民非农就业问题障碍,主要有:农民非农就业的盲目性、社会歧视、劳动力市场障碍和土地制度障碍;而农业人口基数大、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落后、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下降、城镇化水平滞后、乡镇企业发展速度缓慢、劳动力市场不健全,培训机构不健全是就业障碍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