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整合多部门经济模型、偏离份额分析和空间自相关等方法模型,分析了1996—2014年徐州都市圈产业结构转型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时空异质性特征,并揭示了驱动经济增长的产业作用。结果表明:徐州都市圈产业结构转型对经济增长贡献呈减弱之势,且空间相对差异呈拉大之势;产业结构转型的经济增长效应呈现由市区向外围递减的核心边缘型空间格局,与中心城市产业结构层次高而外围县域低的空间分布具有一致性;空间关联上,HH型县域逐渐向豫东、皖北地区集中,LL型县域逐渐向京沪铁路线以东地区集聚,第二产业是驱动整个都市圈空间两极分化的主要动因;核心区域第二、三产业的结构推动效应在降低而竞争优势增强,而外围地区第三产业的结构推动效应在增强而竞争优势在减弱,产业结构合理化更益于外围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
浅析少数民族地区县域特色经济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经济是中国民族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在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发展水平仍然落后于其他经济区。文章主要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县域特色经济的发展策略,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湖南县域经济差异变化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湖南县域的88个经济体为研究对象,将其划分为长株潭、洞庭湖、大湘西和泛湘南四大分区,采用泰尔指数法和基尼系数法,从空间分解和产业结构分解两个维度对湖南县域经济差异变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0年湖南县域经济差异不断扩大;从空间分解来看,县域经济差异主要是由区域内差异引起的,而区域间差异对县域经济差异的影响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从产业结构分解来看,第二产业是导致县域经济差异的最主要原因;从产业效应来看,产业结构效应和集中效应对湖南县域经济差异变化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关于提升民族地区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郡县治,则天下治。”因此,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确定的“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贫困人口继续减少,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进步。”目前,我国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已成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制约因素。因而,加快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而提升民族地区县域经济竞争力是加快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以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为突破口,培育和发展集群经济,为促进民族地区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选择。  相似文献   

5.
县域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基础地位,不同的县域经济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和发展战略。湖北地区由于自然环境因素差异大,境内山区县与平原湖区有着各自的发展特点和资源优势。一、山区县域经济和平原湖区县域经济的比较1、三次产业结构差异由于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种植业居主导地位,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因此,县域经济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比重都是比较高的。就平原湖区与山区县市的产业结构特点来说,既有相同点也有异化点。平原湖区虽然交通便利,信息灵便,但是与山区县市相比,一二三产业的发展几乎一样,经济发展水平低下,都没有实现域内资…  相似文献   

6.
基于基尼系数的河南县域经济差异产业分解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孟德友  陆玉麒 《经济地理》2011,31(5):799-804
采用基尼系数及其分产业部门分解的方法,依据河南省2000—2009年各县域单元的人均GDP数据,对河南省县域经济单元的区域差异程度、动态变化的产业结构效应和集中效应进行深入探讨。研究表明:第二产业区域差异是构成河南县域经济总体差距的决定因素;县域经济差异波动增大,产业结构效应是推动县域经济差异拉大的主要原因,而集中效应对县域经济差距有缓解作用,集中效应的不断下降超过了结构效应的增加对区域差异扩大的贡献,进而不断的缓解县域经济差距。因此,推动非农产业在各县域单元间均衡发展是缓解河南县域经济差异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加快推进农区县域的农业产业化和工业化进程是实现河南省县域经济均衡协调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发展特色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各地经济的重要内容,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产业结构作为区域经济的核心内容是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所以通过发展特色经济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是实现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特色经济与产业结构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通过区位商等指标对西南民族地区的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得出西南民族地区的产业结构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发展特色经济与优化产业结构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基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静  曾超 《生产力研究》2006,(12):130-131
县域经济增长要素须通过产业结构才能实现增值功效,只有合理高效的县域产业结构,才能为县域经济协调健康发展提供持久的强大动力。文章通过对我国县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中现存问题的分析,从特色产业培育、突出农业产业化等方面提出了我国县域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9.
江西县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宏 《生产力研究》2005,(12):154-155
本文通过对江西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现状的深入分析,阐述了要素禀赋、制度、产业结构、人文环境、区位、市场化程度等方面的差异是江西县域经济差异的重要成因,并从调整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等方面提出了缩小江西县域经济差异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河西地区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出现了不均衡,为探讨其经济差异问题,以县域为研究单位,运用泰尔指数和主成分—聚类分析法,分析了河西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轨迹和县域经济综合差异。结果表明:1998~2013年河西地区县域经济总差异、区间差异与区内差异都呈现出倒"U"型演变特征,区域间差异是县域经济总差异的主要贡献力量;20个县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差异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实力、动力和活力三方面,且具有西部高于东部、工矿区和牧区高于农区的区域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1.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单元,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县域内的产业结构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县域经济实现腾飞的突破口。当前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进入了转型期,转型的关键是产业结构的转变。文章在分析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升级的瓶颈基础上,从立足自有资源优势、强化市场体系建设、推动民营企业发展以及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等对县域经济的产业结构升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从低碳经济与低碳产业出发,对于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现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和分析。我国产业结构调整面临方向性选择,构建以新能源技术为核心的技术创新机制,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路径选择。文章以体现我国民族地区经济与产业发展方式的数据为基础,围绕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论证了技术创新以及低碳经济、低碳产业对于地区发展的战略影响,并给出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建议。  相似文献   

13.
黄洁 《现代经济信息》2012,(18):219-220
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本单位,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县域经济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提速至关重要。在这样的背景下,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龙山县为例,对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进行调研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措施对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健康、科学和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饶毅 《经济研究导刊》2013,(17):101-103
合理的产业结构必然带来较优的经济结构,选择发展特色经济为调整产业结构开辟了一条新路。大力发展以特色产业为核心的特色经济是搞活经济的必然选择。通过发展特色经济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是实现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有效路径。因此,通过对德宏州产业结构实证分析,找出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特色经济与优化产业结构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高淑东 《经济师》2005,(1):249-249
改革开放以来,县域工业产业结构得到了不断优化和升级,为县域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在县域工业经济结构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文章就目前县域工业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西南民族地区蕴藏着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发展旅游经济是西南民族地区的必然选择。旅游产业结构是产业结构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旅游产业的发展对整个产业的发展有显著的拉动作用。因此,通过对西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结构状况的分析,说明了旅游业是西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17.
西部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策与方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发展需要产业结构的调整,良好的产业结构是经济增长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本文探讨了在实施西部大开发过程中西部民族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策略,并根据相关经济理论和民族地区的资源及区位优势,进一步研究了在培育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以及发展特色经济等几个方面的产业结构调整内容。  相似文献   

18.
西部民族地区产业结构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秀兰  王珏  付强 《财经科学》2010,(5):101-109
西部民族地区产业结构通过调整尽管比过去趋于合理化和协调化,但如果与发达国家或发达地区比较,产业结构仍然比较落后,并直接影响着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增长和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为此提出了调整西部民族地区产业结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采用传统统计分析方法和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以县域为研究单元,以人均GDP为测度指标,选取2000—2012年数据,从时空视角对辽宁省县域经济总体和局部空间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时间序列来看,辽宁省县域经济的绝对差异逐年扩大,相对差异逐年收敛;从空间序列来看,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自相关性,县域经济差异总体呈逐年缩小的趋势,在整体格局上表现出一定的集聚态势。在局部差异方面,高度集聚区域和集聚核心区几乎集中分布于辽宁省中部、西部、南部地区,具有更高显著性水平的则是辽宁省的南部地区,大部分辽东及辽中地区表现为中度集聚区和低度集聚区。辽宁省县域经济增长空间格局演化规律不显著,随机性、跳跃性成为其经济增长变化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20.
县域经济增长要素要想实现增值,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对县域经济发展来说,只有合理的、完善的产业结构才能为其提供强大的发展动力。文章从目前县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入手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从产业、市场、经营、人口、政府等一些方面进行了阐述,最后提出相应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