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区域产业绿色发展指数评价及动态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构建了区域产业绿色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31省市2007-2012年的产业绿色发展指数进行评估和多层次的动态比较.结果表明,我国区域产业绿色发展指数呈上升趋势,但整体水平偏低;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差距较明显,但呈缩小之势;东部地区在产业绿色增长度和政府政策支撑力上优势较明显,但资源环境承载力劣势较突出;西部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表现较优,但产业绿色增长度劣势较明显;中部地区三大指标优劣势不突出,整体水平中等偏后.据此,提出简要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
王宏伟  张静  贾扬帆 《技术经济》2023,42(11):120-131
本文在清晰界定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包括高效供给、高质需求、协调公平、绿色发展、经济安全与开放等维度的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对2011-2021年间我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以及各区域和省域间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从全国整体来看,我国高质量发展情况持续改善;从区域层面来看,各区域高质量发展平稳地同步提升,其中东部表现要优于中部、东北部和西部,西部地区亟须追赶其他区域。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刘耀彬  王启仿 《经济地理》2004,24(5):600-603,613
在阐述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涵义的基础上,引用了协调度概念,建立了工业化综合水平指数与城市化综合水平指数之间协调度模型,并对1978年以来的中国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①从时间上看,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基本经历了两个明显的阶段,即1978-1991年是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不协调发展时期,而1992-2001年是基本协调发展时期;②从空间上看,我国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明显存在着地带性差异:东部地区的大部分省区协调发展程度较高,中西部除了少数省区协调发展程度较高外,其它大部分省区的协调发展都较低;③我国省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地区分布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空间对应关系,即经济发展水平高的省区的协调发展程度相对较高,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省区协调发展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将经验判断法和龚伯兹曲线法相结合,明确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整体处于成长期,但不同区域产业的发展阶段存在差异的基础上,运用内容分析法从政策力度、政策措施和政策目标三个维度,对2006-2016年我国国家层面310份和省级层面698份政策文本进行定量评价,分析国家和三大区域产业政策的演化及其与产业生命周期的匹配性.研究结果表明:国家和区域的文化创意产业政策总效力和政策措施演化,与产业生命周期阶段相匹配;推动产业发展和文化市场规范的政策目标,与产业十年来生命周期演化特点的要求相符合;增加公共文化供给和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产业生命周期演化关系不紧密;但产业政策三大措施得分的排序、人才培养和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目标不符合产业成长期的特点.因此,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政策未来调整的重点内容有:逐渐减弱财政补贴,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大发展.  相似文献   

5.
马淑琴  杜华俊 《经济地理》2011,31(4):636-641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区域出口贸易影响主要来自需求因素、供给因素与阻力因素的冲击。通过面板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外部需求锐减、劳动力成本上涨是导致我国出口贸易骤减的重要原因。从区域层面看,国外收入水平下滑、劳动力成本上涨、投资下降对东部地区出口波动影响显著,需求减少与原材料价格波动是中部地区出口受挫的主要原因,劳动力成本上涨与FDI是西部地区出口下滑的重要因素。在后危机时代,我国应加快对外贸易转型升级,优化东部地区出口贸易结构,培育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承接能力。  相似文献   

6.
知识产权保护除了从供给侧对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产生直接作用外,还会通过需求侧的消费升级引领供给创新,从而推动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基于2004-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第一,知识产权保护对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第二,在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过程中,消费升级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第三,从消费升级的不同表征维度看,消费“质”的升级对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的作用力要强于消费“量”的升级;第四,知识产权保护对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影响,会因各地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和服务水平不同存在区域异质性。据此,从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的目标导向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不仅要注重其对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和环境的供给侧作用,还要注重其在培育数字消费等新兴消费业态激发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提升产品供给质量和品牌效应促进消费“质”的需求侧作用,同时,需要构建区域知识产权协同发展新格局,促进区域知识产权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提出产业技术竞争优势的概念,并探讨其"规模-质量-价值"三维模型和测度指标体系;构建产业技术竞争优势指数,利用熵值法设置权重,采用合成指数法计算产业技术竞争优势指数。以世界生物医药产业主要国家(中、美、德、日)1996-2016年样本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技术竞争优势指数及分指数总体保持上升趋势,其中规模指数增长较快,价值指数次之,质量指数发展居于末位;美国、日本和德国竞争优势指数相近,均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中国产业技术竞争能力处于劣势地位,规模维度方面中国与其它三国差距较小,价值维度差距次之,质量维度差距较大。  相似文献   

8.
承接产业转移是欠发达地区突破发展瓶颈、实现经济崛起的有效路径。当前,区域产业转移的新态势为欠发达地区提供了新机遇。但产业承接仍存在较多问题,应从提升对转移产业的吸引力、选择力、支撑力和融合力四方面着手提高欠发达地区的产业承接能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中心城市内生动力和支撑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总结、分析内生发展的内涵及要求,从内生动力和内生支撑力两个角度,采用熵值法、因子分析定权法及综合指数评价法,对中国35个中心城市2015年的内生发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中国中心城市内生动力和内生支撑力均存在明显差异,运用自然断裂点法可分为高值、较高值、中值、较低值、低值五类。内生动力整体呈东高西低。东部地区空间分异程度最大,中、西部次之,东北地区最小。人力储备能力不足的主要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中心城市,研发创新和内需消费能力不足的主要为欠发达的区域中心城市。内生支撑力整体呈南高北低。自然环境支撑力南高北低,多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和北方重化工业发达的中心城市支撑不足,社会环境支撑力东高西低,多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区域中心城市支撑不足。内生动力和内生支撑力在空间上具有一定匹配性,但整体上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0.
区域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创新要素有效供给。基于PSR(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高技术产业创新要素供给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全局熵法对我国创新要素有效供给现状进行评价,并度量创新要素供给协调度,从创新要素供给综合指数和子系统协调度两个方面评价创新要素有效供给水平。在此基础上将我国区域创新要素供给分为5个梯度,并运用障碍因素诊断模型,分析影响各梯度省域高技术产业创新要素有效供给实现的主要障碍因素。研究发现,影响有效供给的主要障碍层从2009年的压力层与状态层转变为2018年的响应层与状态层,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等成为主要障碍因素。各省域应依据自身要素供给主要障碍层和障碍因子,结合自身创新要素供给所处梯度,采取针对性措施,通过强链、补链、固链相结合,实现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要素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11.
区域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创新要素有效供给。基于PSR(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高技术产业创新要素供给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全局熵法对我国创新要素有效供给现状进行评价,并度量创新要素供给协调度,从创新要素供给综合指数和子系统协调度两个方面评价创新要素有效供给水平。在此基础上将我国区域创新要素供给分为5个梯度,并运用障碍因素诊断模型,分析影响各梯度省域高技术产业创新要素有效供给实现的主要障碍因素。研究发现,影响有效供给的主要障碍层从2009年的压力层与状态层转变为2018年的响应层与状态层,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等成为主要障碍因素。各省域应依据自身要素供给主要障碍层和障碍因子,结合自身创新要素供给所处梯度,采取针对性措施,通过强链、补链、固链相结合,实现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要素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12.
以产业转移促进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战略任务之一,推进产业转移是解决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产业转移是转出区的推力、目标区的拉力与接纳能力及转移通道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国家层面要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并加大宏观政策引导力度;在区域层面,要根据中西部不同的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产业承接能力和承接水平,在中部地区实施"产业对接"策略,在西部地区实施"产业承接"策略,并寻求不同产业、不同行业产业转移的最佳模式和合理路径;在企业层面,要对不同转移状态、不同转移类别的企业实施不同的转移策略.  相似文献   

13.
选择青海省果洛州的6个县为实证研究对象,利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GPCA)结合分层构权模型,根据人口经济活动支撑力、资源供给支持力和生态环境承载力及综合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等四个方面对这些地区1999~2013年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状况进行了定量、动态评价和分析,为三江源地区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提供可借鉴的技术方法与途径。指数化的评价结果表明,青海省果洛州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逐年提高,综合承载力指数均值从1999年的-0.1968上升到2013年的0.390 527。  相似文献   

14.
产业融合发展、农产品供需结构与农业供给侧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下,产业融合不畅会导致产业间关联效应发挥受限和农产品“供需反馈”机制瓦解,这是农产品供需结构性矛盾出现的重要原因.从国际和我国省际的产业融合指数测度结果来看,我国工农产业融合指数相对较高,包括机械、化肥等中间投入品对农业生产有较强的正向促进作用,是农业生产力提升的重要推手,而服务业与农业融合度偏低,但服务业中间投入品产出弹性提升较快,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重要动能.因此,产业融合发展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满足社会农产品消费需求的关键,现阶段农业发展需以提升农业的综合效益与国际竞争力为导向,以工业与服务业延伸农业产业链、以生产要素融合及发展理念契合等为路径,以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纽带,寻求推动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5.
提高资源环境绩效是区域生态环境治理的核心与关键。在构建环境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DEA)测度并分析2005-2015年京津冀地区静态环境绩效水平。利用Malmquist指数动态分析法将环境绩效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和技术进步指数,并探讨分解指标对环境绩效的相对贡献。结果显示:京津冀地区环境治理投入与产出水平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北京和天津的总体环境绩效水平要远高于河北,2005-2011年京津冀地区的环境绩效水平排序为北京、天津、河北,2012-2015年京津冀地区的环境绩效水平排序为天津、北京、河北(2013年除外)。河北省环境绩效水平较低的主要制约因素是技术进步缓慢与全要素生产率偏低。Malmquist指数呈现出一定的波性,这主要是由技术变化指标波动所致。最后,就如何提升京津冀地区环境绩效水平,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旅游与生态环境矛盾趋于加剧的背景下,生态化可促进产业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同发展,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在产业生态化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具有重要生态战略地位的秦巴汉水区域为例,提出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的必然战略选择;同时指出产业生态化的发展路径,以旅游产品与服务供给的生态化为根本形成推力系统,以旅游消费模式的生态化为重点形成拉力系统,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形成支撑系统,以产业生态化发展环境的营造为手段形成保障系统,推动旅游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推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7.
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对我国1998 -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专利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和分解。结果显示:①总体上看,高新技术产业专利平均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上升趋势,主要来自综合技术效率(TEC)的影响;②从各省情况看,Malmquist生产指数空间存在差异,但时间上变化不大;③从东、中、西三大区域层面看,东部和西部Malmquist生产指数都大于1,而中部地区小于1;④基于高技术产业专利创新效率对不同区域进行划分,结果显示高-高型、高-低型、低-高型以及低-低型4种类型省域在地理空间上分布并不规律,但综合技术效率基本呈现西高东低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从人口、社会、经济、环境以及资源等5个子系统选取21指标构建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用熵值法、协调度方法分析我国粮食主产区2004—2015年农业可持续发展动态差异和协调度。结果表明:从时间维度看,2004—2015年我国粮食主产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均值呈先波动下降再上升再下降的趋势,波动幅度较大,其综合指数均值为0.3983;从空间维度看,粮食主产区所在省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均值由东部向西部递减,其中,华东地区综合指数均值最高,其次是东北地区,内蒙古及华中地区居中,西部的四川、华东的安徽、东北的吉林等三省综合指数均值最低;从农业各子系统可持续能力之间协调度看,2004—2015年粮食主产区各子系统可持续能力之间的协调度有所趋好,但整体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对我国1998 -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专利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和分解。结果显示:①总体上看,高新技术产业专利平均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上升趋势,主要来自综合技术效率(TEC)的影响;②从各省情况看,Malmquist生产指数空间存在差异,但时间上变化不大;③从东、中、西三大区域层面看,东部和西部Malmquist生产指数都大于1,而中部地区小于1;④基于高技术产业专利创新效率对不同区域进行划分,结果显示高-高型、高-低型、低-高型以及低-低型4种类型省域在地理空间上分布并不规律,但综合技术效率基本呈现西高东低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中国省域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变量,基于地理邻接和要素流动两种权重矩阵,实证分析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对国防创新绩效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国防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在空间分布上呈显著集聚特征;在地理邻接权重和研发资本流动权重下国防创新绩效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从对本地区的影响看,产-研和产-学两类互补型协同对国防创新绩效有显著促进作用,研-研和研-学两类替代型协同则不利于国防创新,区域创新水平和对外开放均对国防创新有益;从对周边地区的影响看,研-研协同显著提升周边地区的国防创新绩效,产-研协同则对研发资本流动关联紧密地区的创新绩效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