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10多年来,趋同分析是实证宏观经济学中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这是因为,从理论的角度看,趋同是新古典增长理论的一个重要推论;而新增长理论,特别是早期的AK类型经济增长理论,预言的是趋异。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否存在趋同就成了实证检验新古典增长理论和新增长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从实证分析的角度看,到了20世纪80年代,人们已具有两个大型的跨国数据库,即Maddison跨国数据(Maddison,1982)和Heston—Summers跨国数据(Heston & Summers,1991),这为趋同分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新常态"是中央层面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根据拉美以及若干亚洲经济体经济增长的一些典型化事实,可以总结出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理论假说。本文引入Eichengreen结构模型,采用差分GMM、系统GMM以及固定效应等计量方法,利用中国经济发展20年的数据对这些假说进行实证检验,从而给中国经济发展向"新常态"演进提供理论解释。实证结论与目前中国经济增长的事实相一致。未来,为促进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健康发展,需要及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扩大消费、增加投资、促进技术创新来实现经济的稳定持续增长,同时通过综合改革来避免过度城镇化,升级产业结构,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考察地方官员在中央调整经济结构时的增长行为。在理论上,本文证明了,当中央可信地从做大蛋糕转向调整区域经济结构时,将采取偏向欠发达地区的经济政策,地方官员会策略性调整经济增长目标;当调结构政策受惠面足够大时,发达地区官员会选择相对放缓辖区经济增长目标。在实证上,本文采用2001—2012年间省级政府工作报告所报告的增长目标和1996—2015年间五年规划所规划的增长目标,发现增长目标主导着省际差距的变动;当中央大规模调整区域经济结构后,发达省份开始相对放缓辖区增长目标。本文的发现是稳健的,为中国经济增长近年所呈现出的新现象——东部经济增长放缓、省际经济差距缩小、中央实施偏向内陆的区域协调发展政策——提供了一种解释。  相似文献   

4.
在新增长理论中,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投入变量,而健康是人力资本存量的重要构成要素。本文通过对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的综述,发现健康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并且健康与经济增长之间似乎能够形成良性循环,健康的改善对经济的健康增长有着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居民的健康状况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距,加强对我国居民的健康投资,将可以获得很大的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和增长可持续性   总被引:86,自引:3,他引:83  
本文考察了中国经济增长方式正在发生的转换,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率(TFP)呈上升趋势,最近10年约在3.6%左右。TFP的来源在发生变化,外源性效率提高的因素在下降,技术进步和内源性效率改善的因素在上升。在要素投入方面,教育带来的人力资本质量提高正在替代劳动力数量简单扩张的作用。目前的世界经济危机正在对中国经济增长造成不良影响,但并不是不可克服的。实证分析发现,行政管理成本的膨胀和消费率的持续下降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两个内在因素。如果能够克服这些负面影响,中国经济在2008—2020年间仍然可能保持9%以上的增长率。  相似文献   

6.
我国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创新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引擎,本文首先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辨证分析中国技术创新的现状,然后运用协整理论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实证研究我国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  相似文献   

7.
以农村金融与经济增长相关理论和AK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为基础,运用计量方法对1980—2009年甘肃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甘肃农村金融相关率、资本边际产出率与农村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储蓄率与农村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1998—2010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采取水污染、大气污染与固体污染排放等五类工业污染指标,对我国经济增长与工业污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不同污染指标得到的环境——收入曲线形状不同,包括倒U型、N型、U+倒U型等。就本文选取的污染指标而言,只有北京、上海、天津等少数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超过了环境拐点,经济增长与工业污染的关系在不同的经济区域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人口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入手,从理论出发选取人口知识结构、人口年龄结构作为影响经济增长的人口结构变量。接着,选取1995—2011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人口结构、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变化关系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在我国,人力资本的提高会对经济增长带来正的促进作用,总抚养比的增加则会显著抑制经济增长。此外,人口增长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我国经济的增长。最后就实证检验得出的结论,笔者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及其实证研究,本文检验发现中国1995年至2005年间大规模的省际劳动力迁移对于地区经济增长和各省区实际人均收入的趋同都有正向的影响,其中移民汇款对地区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经济平衡作用。因此,迁入地和迁出地的政府都应当充分认识劳动力迁移的经济意义,积极采取相关的政策措施促进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的六个基本特征是阶段性增长、质量与效益型增长、创新驱动型增长、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型增长、以服务业为主导的增长、环境友好型与资源节约型增长。本文以理论与实践结合为基础论证新常态下我国经济能够实现7%左右中高速增长的六个依据是我国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阶段、"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和全面深化改革期,这些都为新常态下实现我国经济的中高速增长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揭示了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增长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我国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结构方程模型由于能够刻画多个变量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而在社会、经济等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本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我国人力资本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做了实证分析,结论表明,虽然人力资本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比较小,但是,通过增加人力资本投资,会大幅度提升综合技术生产率,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13.
王贤彬  徐现祥  李郇 《经济学》2009,(3):1301-132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省长、省委书记更替成为一种常态,现有文献忽视了其对辖区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在理论上,我们讨论了多种地方官员更替影响短期经济增长的机制,强调省长、省委书记更替会对辖区经济增长带来短期的负面影响。在实证上,我们采用1979—2006年间我国29个省区的官员更替样本进行检验。结果发现,省长省委书记更替对辖区经济增长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这种影响的程度因地方官员更替频率、更替的地方官员的年龄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地方官员更替主要影响辖区的短期经济增长波动,并非长期经济增长趋势。本文的发现是稳健的,能够增进对如何现实省区经济平稳增长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波动的新轨迹   总被引:68,自引:3,他引:68  
本文对 1 998— 2 0 0 2年中国经济运行所出现的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既稳定又较快增长的新轨迹进行了考察 ,尝试归纳了这五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宏观调控的政策工具库所增添的新内容 ,并通过国际比较 ,提出在我国未来的经济增长中能否走出一条在 8%— 1 0 %的区间平稳运行的新轨迹 ,以及相应地要牢记我国历史上多次经济过热的教训。  相似文献   

15.
地方官员更替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省长、省委书记更替成为一种常态,现有文献忽视了其对辖区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在理论上,我们讨论了多种地方官员更替影响短期经济增长的机制,强调省长、省委书记更替会对辖区经济增长带来短期的负面影响。在实证上,我们采用1979—2006年间我国29个省区的官员更替样本进行检验。结果发现,省长省委书记更替对辖区经济增长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这种影响的程度因地方官员更替频率、更替的地方官员的年龄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地方官员更替主要影响辖区的短期经济增长波动,并非长期经济增长趋势。本文的发现是稳健的,能够增进对如何现实省区经济平稳增长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企业家精神、知识过滤与区域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将新知识转化成经济型知识,从而产生更多的创新机会,促进经济增长?本文旨在通过构建一个内生经济增长模型,采用我国2001~2005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企业家活动、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对新知识转化成经济型知识的作用。主要结论是这两种机制能够有效穿透知识过滤,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7.
周炜 《经济论坛》2012,(11):52-54
本文以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为基础,采用ADF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对环杭州湾城市群1995~2010年间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金融发展正处于需求跟随型模式。  相似文献   

18.
我国能源空间结构呈现东缺西余的分布格局,客观上需要在东西部之间实现电力的空间再配置,这对不同地区将产生差异性的增长效应。西电东送工程形成了北、中、南三路输电通道,对不同区域的经济增长产生什么样的促进作用?本文利用1994—2019年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在理论机制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设计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对西电东送政策的地区经济增长效应及差异的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西电东送工程促进了电力输送两端地区的经济增长;同时,西电东送对输入地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输出地,且对不同通道涉及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明显差异。因此,本文建议在新发展格局下继续推进西电东送工程实施支持电力输入地经济稳定发展的同时,进一步推进电力市场改革,形成合理的电力定价机制,保证电力输出地区能够获取较多电力输送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通常认为地方官员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积极角色,近来国家也有意通过干部交流促进省区平衡发展,但国内还没有定量识别地方官员影响经济增长的文献。本文基于1978—2005年间省长(书记)交流样本构造了省长(书记)与省区相匹配的面板数据,系统地实证分析省长(书记)交流对流入省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即省长交流效应),结果发现,整体而言,省长交流能够使流入地的经济增长速度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这种省长交流效应是通过在流入地采取大力发展二产、重视一产、忽视三产的产业发展取向实现的。本文的发现是稳健的,有助于增进对加强干部交流破解省区发展不平衡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政府研发投资与长期经济增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在一个资本积累和创新相互作用的增长框架中引入政府研发投资,考察了政府研发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过分析知道,政府研发投资通过影响休闲劳动选择、消费投资(包括物质资本积累和研发投资)选择,从而影响经济增长;政府研发投资规模越大,经济增长率越高。本文还就我国1980—2006年间政府研发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协整检验,发现我国政府研发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政府研发投资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此外,本文发现政府研发投资对民间物质资本投资和民间人力资本投资也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