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欠发达地区低碳产业创新系统作为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具有显著的耗散结构特征,其运行实质是一个不断趋向系统有序形态,并由低级有序形态向高级有序形态逐步演进的过程。依据耗散理论,在对欠发达地区低碳产业创新系统的内部熵增、〖JP〗非平衡状态和协同效应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出低碳产业创新系统的耗散结构模型,并明确其相应的耗散运行机制,主要包括“熵减”机制、非线性机制和涨落机制。  相似文献   

2.
李松  崔大树 《经济论坛》2011,(6):180-182
结合耗散结构理论,分析城市空间耗散结构特征和“熵”机制,并从城市空间耗散结构的集聚核心的形成、城市空间耗散结构的形成过程和突变机制、城市空间耗散结构动态流特征等几个方面,梳理相关研究的典型文献,探索当前城市空间耗散结构研究的特点和趋势,认为城市空间结构需更加重视结合系统理论方法,未来对城市空间低‘嫡”结构和城市空间动态有序特征的研究可能是探索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运用自组织理论对现代大型制造企业管理系统进行耗散结构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现代大型制造企业的自组织管理模式,并通过企业目标、组织结构、工作标准、业务流程、考核指标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六个关键功能/结构序参量对模式做出了进一步描述。  相似文献   

4.
高技术虚拟产业集群是网络经济时代下的新型组织模式,其准入退出机制通过约束成员的进入与退出来有效保障集群内环境。在分析高技术虚拟产业集群具备形成耗散结构条件的基础上,建立了高技术虚拟产业集群形成耗散结构的演化模型,设计了基于耗散结构的高技术虚拟产业集群准入退出机制,从而推动集群不断地从一个耗散结构跃升到新的耗散结构,促使集群稳步有序地成长。  相似文献   

5.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知识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尝试运用耗散结构理论对知识创新进行研究。阐述了运用耗散结构理论进行知识创新的可行性,分析了耗散结构理论关于一般系统新的有序结构——耗散结构得以形成的条件在知识创新中的具体运用,从而相应地得出了新知识赖以形成的有关条件。  相似文献   

6.
e-HR系统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的耗散结构论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结构模型,论证了e-HR系统的耗散结构性质,重点运用耗散结构理论和熵理论的原理,从管理理念的创新、组织变革和业务流程优化(BPR)、企业整体信息化素质的提高、信息效率提高和信息成本降低四个方面解析负熵流的形成机制,从而解释了实施e-HR系统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的机理.本文的研究对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质量有较为广泛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从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视角出发阐释服务业内部结构升级的复杂非线性演化理论机制,进而运用基于"距离指数"和"铁路密度"构建的工具变量实证研究知识产权保护对服务业内部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通过促进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增长推动了我国服务业的内部结构升级;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服务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地区分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拉大了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服务业结构升级的地区差距;知识产权保护对服务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呈现先扬后抑的"倒U"型特征,我国当前的知识产权保护实际强度低于理论上的"最适强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有助于我国服务业内部结构的进一步升级。上述研究结论在基于多种知识产权保护指标和多种回归方法的检验中均表现得十分稳健。  相似文献   

8.
基于科学转移思路,将耗散结构理论中的Brusselator经典模型移植到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演化分析中,同时,结合共生理论,围绕共生单元、结构与模式、网络与环境等生态特征,构建“创新投入—创新环境”要素指标体系,进而运用“全局熵—突变级数”评价模型刻画系统耗散演化过程。基于对2013-2020年我国四大国家级城市群及毗邻省份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耗散演化状态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我国四大城市群及毗邻省份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同时满足小幅涨落、非线性耦合等耗散结构形成条件;(2)样本点耗散评价值呈正向演化,说明系统逐步向耗散结构演化,2015—2020年四大城市群及毗邻省份的创新环境(经济、市场、技术)显著优化,对区域创新活力及创新成果转化有积极的促进作用;(3)样本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耗散演化持续向高区域创新投入—高水平区域创新环境方向发展。基于实证分析结果,从打造区域创新中心、完善协同体制机制、培育企业主体以及形成良性循环等方面对我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企业技术获取,尤其是外部技术获取是企业参与到“多方协同的新型创业创新机制”中来的具体体现形式。企业技术获取系统耗散结构的存在性是开展企业技术获取研究和官产学研技术合作研究的前提基础。从理论上分析了企业技术获取系统耗散结构存在的合理性,并进一步借助Brusselator模型的经济学转译对我国企业技术获取系统耗散结构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我国企业能够开放自身组织边界实现外部技术的获取与二次创新,企业技术获取系统耗散结构是存在的;通过对Brusselator势函数的进一步分析与解读,解释了我国企业技术获取系统耗散结构的存在性和技术后发企业技术赶超得以实现的原因。在我国经济技术迅速发展、原始创新重要性愈发凸显的重要历史时期,我国企业应在技术交流合作和外部技术二次创新中消化吸收先进外部技术,逐步提升自主R&D水平,尤其是技术原创能力。  相似文献   

10.
区域经济系统的结构特征有多种表述,本文从耗散结构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通过对耗散结构理论的介绍,论述了系统满足耗散结构的条件即:系统的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作用和涨落。根据这四个耗散结构必不可少的条件逐一对区域经跻系统进行分析,得出区域经济系统的耗散结构特征。并给出应用耗散结构理论分析出区域经济系统的现实意义,即区域经济系统应该从外部环境得到足够的负熵流,使内部的熵增加,并维持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有序的、将远离平衡态的区域经济系统。  相似文献   

11.
大科学时代,跨学科团队已成为解决复杂、多维科学问题的重要组织形式,多学科间的知识整合是实现跨学科团队独特优势的关键。以耗散结构理论为工具,分析了跨学科科研团队的知识整合机理。首先分析了跨学科团队知识整合的耗散结构特征,及其在知识整合过程中存在的熵减机制、学科互补机制、耦合机制及触发机制。构建了跨学科团队知识整合的耗散结构演化模型,分析了跨学科团队知识系统的3种演化趋势及其形成稳定有序结构的基本条件。最后,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了跨学科科研团队知识整合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2.
公司治理是人类经济社会中一个开放型子系统,具有耗散结构的自组织特性。孤立态的治理结构不具耗散机能;其各构件耗散效应集约不能使系统产生高阶有序跃迁而形成耗散结构。当公司治理作为一个开放系统与外界不断地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在系统微扰被非线性机制放大成巨涨落,并越过阈值时,原有的混乱状态将转变为一种在空间和功能上有序的耗散结构,能进入一种自我更新的至高境界。  相似文献   

13.
徐元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20):104-108
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知识产权正成为国际贸易中一种重要的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健康发展构成一定的威胁。首先对知识产权贸易壁垒的内涵及其表现形式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对知识产权贸易壁垒的法律形成机制进行了探索性分析,最后得出了几点有益的结论与启示。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产权是产权所有者价值观的载体的观点并进行论述,将耗散结构理论引入产权结构分析框架,认为产权结构是一个系统,而且是对商业银行效率产生根本作用的系统;认为只有形成耗散结构的产权系统才能发挥出合力,通过治理促进系统的改善最终改善商业银行的效率。对构成商业银行产权结构不同属性的产权及其相互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并对产权结构系统熵值提出了度量方法。  相似文献   

15.
产融集团是产业组织和金融组织之间资本和管理相互渗透、相互融合而生成的新型企业集团。首次把耗散结构理论中的Brusselator模型引入到我国产融集团生成演化机制的研究中,从动态的角度考察产业组织和金融组织的外部涨落与内部熵变,并在产业扩散和催化的基础上,从系统改进和系统革命两个角度构建了我国产融集团生成及动态演化的Brusselator模型,描绘了产融集团自组织演化的两条道路。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耗散结构理论探讨社团活动对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影响,阐明社团组织系统形成耗散结构的重要性。要求社团活动具有开放性,能够在非平衡机制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非线性的相互作用和涨落促使学生创新思维的自组织。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数量较多、融资需求旺盛,发展知识产权证券化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有效途径,然而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水平低,知识产权服务市场不完善使知识产权证券化发展存在较多障碍。风险分散是我国发展知识产权证券化面临的首要挑战,也是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关键环节。选取我国知识产权证券化典型案例,比较分析其风险分散机制设计方案。研究发现:4个典型案例采用五层风险分散机制设计,第一层筛选入池科技型中小企业及其知识产权;第二层对基础资产设置担保机制;第三层对优/次债券结构进行分层;第四层实现现金流超额覆盖;第五层引入差额支付承诺人。五层风险分散机制设计有助于提高证券化产品市场吸引力,弥补现有知识产权证券化风险分散机制设计的不足,助力中国知识产权证券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集群式产业链形成与演化内在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在分析诱发因素的基础上,对集群式产业链形成的内在自增强机制——分工、集群与产业链互动关系进行剖析,指出这是一种具有双刃剑性质的可逆机制;论文还重点构建基于群链租金增进的动力机制与群链耗散的阻力机制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并论证集群式产业链形成与演进内在机理的一般过程,并对群链生命周期演化各阶段的特点及其演化原因进行诠释。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对农业技术创新制度的研究多建立在制度要素之间线性作用的基础上,对农业技术创新制度的开放性、复杂性和动态性以及制度要素之间的非线性机制关注不足。对此进一步的研究揭示,农业技术创新有赖于创新制度远离平衡态,通过制度变迁形成耗散结构的特征,而耗散结构的形成在于形成和强化技术创新制度的减熵机制:实现农地制度有效变迁、改善农业微观组织形态、创新技术成果的排他性产权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形成创新技术成果交易市场等。  相似文献   

20.
对我国各省(市)知识产权保护执行效力进行测算,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对我国31省(市)2001—2013年的面板数据进行经济差异对知识产权保护影响的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无论在经济发达地区还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均起促进作用;影响知识产权保护实施的因素在发达与不发达地区不同;人力资本和创新能力是限制知识产权保护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