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城市化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共同趋势。中国要在未来加快城市化进程首先要正确认识城市化,城市化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过程,也不是一个人为可以随意控制的过程。加快城市化进程既是解决中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又是中国在21世纪保持续稳定发展的一种重要因素。城市化是一自然经济过程,是一个经济、空间和人口相互协调的过程,是一个资源在空间优化配置的过程,它是经济城市化、空间城市化和人口  相似文献   

2.
论文总结了我国自建国以来的城市化发展进程。既有改革开放前的蜿蜒曲折,也有之后的快速发展,并对我国城市化进程所反映出来的特征,尤其是面临的难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齐芳燕 《经济师》2007,(3):13-13,15
城市化的进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可以分为前期阶段和后期阶段,前期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大城市化和集中型城市化,后期阶段的主要特征是扩散型城市化和城市区域化。我国各地的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东、中、西部都应根据本地区所处的城市化发展阶段选择适合本地区的城市化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4.
实施城市化战略中的几个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 ,推进城市化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 ,必须研究自然环境、政策环境、制度环境、人文环境等与城市化有关的各种因素 ,妥善处理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本文以系统理论为指导 ,应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具体研究我国实施城市化战略的基本规律 ,提出了推进城市化应该关注和把握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现实可能性与历史必然性的关系 ,主题规定性与模式多样化的关系 ,城市化与现代化的关系 ,城市化战略与城市化发展战略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进程中的难点与对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本文从国际、国内与江苏城市化发展相结合的广阔和背景中,对江苏实行城市化战略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江苏城市化进程滞后的原因,提出了推进江苏城市化的应对策略,重点剖析了推进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撤乡并镇评价、增强城市功能、重点发展的城市选择、相关的制度创新等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6.
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嘉岩 《经济管理》2005,(23):10-13
中国多数的城市化研究者认为,同国际上以人均GDP表示的经济发展程度应达到的城市化水平相比,中国的城市化存在滞后。但笔者认为,中国在快速推动城市化水平的同时,更应该加强城市化质量的研究。现在我国的一些地区出现了人为推进城市化水平而不顾城市化质量的现象。所以,在提升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同时不断提高城市化质量,才是解决城市化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数据包络模型,对中国大陆30个省区2002-2011年城市化效率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10年间,中国城市化效率整体呈现波浪式下降的演进过程,全国处于生产前沿面的省区数量总体上也呈现下降的趋势,且空间分异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动.以2011年为典型年份对城市化效率进行全面分解,同时运用Trobit回归模型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经济规模总量等要素对城市化效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城市空间的人口承载力则对城市化效率具有负面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8.
与全国的水平相比,江苏人口城市化经历了特殊的N型发展轨迹,其内在的原因在于改革前国家战略规划的抑制和改革后苏南模式的兴衰。在中央和省政府制定的一系列法规和政策推动下,江苏的空间城市化以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为界,经历了以小城镇建设为重心和以地级城市为中心两个不同阶段。在人口城市化方面,90年代中期伊始的城市化机制无益于解决一大批跨区域流动人口的异地城市化;在空间城市化方面,目前的城市化机制造成了"假性城市化"和"南城北乡"空间格局。这些问题的主要影响于它改变了社会的二元结构问题的表现方式,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各级政府的政策智慧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9.
全域城市化:大连面向未来的新支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嘉 《经济研究导刊》2011,(5):51-53,57
大连市长李万才在2010年1月12日的市第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连全域城市化"这一发展战略。这一战略的提出对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大连发展意义重大。报告分析了大连城市化现状及其实施全域城市化的条件,对大连如何全面顺利地展开这一发展新框架作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 ,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 ,其中经济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 ,是城市产生和发展的首要前提 ,而城市化的适度推进又能扩大有效需求 ,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市场经济发育 ,从而带动经济发展。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必须协调并进 ,过度城市化与过低城市化都不利于城市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陈仲常  王芳 《当代经济科学》2005,27(2):11-15,20,108
中国特殊的国情与发展阶段决定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复杂性.本文对发达国家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城市中空化"以及发展中国家出现的"超前城市化"和"滞后城市化"现象进行分析探讨,结合中国城市化进程作实证分析,得出我国城市化总体上处于滞后状态,但超前化和中空化趋势同时存在.对中国城市化特征的正确判定,将有利于城市规划中的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12.
温州城市化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化时代,城市日益成为区域竞争的关键,城市化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城市化机制研究日益得到重视。文章首先对城市化机制进行了理论探讨,将城市化机制划分为城市化动力机制、城市化运行机制和城市化利用机制。在此基础上,针对温州城市化的发展特征和存在问题,提出了温州城市化机制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南京江宁区城市化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指出城市化的内涵,从人口、经济实力、产业结构、城市建设与环境以及居民素质与生活质量五个角度构建了城市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然后,依据此指标体系对江宁区的城市化指标进行了分析,指出江宁区城市化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高速铁路加快城市化进程的作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伟 《经济论坛》2011,(5):178-179,182
本文围绕我国城市化侧重城市群发展模式,从高速铁路提高城市可达性、触发城市群的集聚和扩散效应、提高运输能力和位移效率、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阐述高铁与城市群发展的关系,并提出高速铁路网的完善与我国城市群发展阶段呈正相关关系,要以高铁发展为核心,构建我国"两沿"城市群格局。  相似文献   

15.
浙江城市化道路及其政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6.
我国应选择分散型人口城市化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长三角地区城市化水平提升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大的经济核心区,在我国经济、技术和社会整体发展等方面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提出了将城市化分为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和基础设施城市化的全面评价城市化水平的综合测度模型,运用大量统计数据对上海、江苏、浙江、北京和广东的城市化综合水平进行了测算与比较,最后指出了长三角地区城市化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成为推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最大动力,在这股动力的推进下,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伴随着城市化的高度发展,新旧矛盾逐渐露出水面,因此产生了许多"新问题",如农民工社会保障缺失、"城中村"等问题.这些日问日益滋长,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毒瘤,如今,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9.
王巧然 《技术经济》2021,40(12):61-73
城市是人类生产与生活的集中地和重要载体,因而也是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关键主体,在建设低碳城市和发展绿色经济的政策工具箱中,提高碳生产率是最重要的抓手.基于此,本文在Cobb?Douglas成本函数基础上构建了城市化与城市碳生产率关系的理论模型,并运用门槛回归检验了我国地级市层面人口城市化、土地城市化与城市碳生产率的动态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对城市碳生产率具有不同的阶段性效应,其中人口城市化与城市碳生产率呈现"强促进?弱促进"的关系,拐点位于非农就业人口占比5.36%处;而土地城市化与城市碳生产率呈现"促进?脱钩"的关系,拐点位于建成区面积占比1.09%处.分地区的实证结果从区域层面证明了该阶段性效应的稳健.该结论表明,当前我国大多数地级市均已越过以上两个门槛值,意味着低碳式城市化和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将是我国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区域城市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一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定性分析,综合考虑城市人口、经济、社会、生活方式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建立了衡量区域城市化水平的指标体系;同时运用多元统计方法中的聚类分析,对浙江省11个市的城市化发展水平进行了较为详细地分析和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对城市化的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更好地推动城市化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