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组织惯例更新是企业进行组织优化和迭代以适应外部动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基于组织学习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构建先动型市场导向—组织学习—组织惯例更新—动态能力—可持续竞争优势研究框架,探讨组织惯例更新触发因素与影响效应。通过对191家科技型企业进行问卷调研发现:①先动型市场导向显著正向影响组织惯例更新,组织学习在先动型市场导向与组织惯例更新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②组织惯例更新显著正向影响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动态能力在组织惯例更新与可持续竞争优势之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研究结论有助于厘清组织惯例更新触发因素、丰富组织惯例更新结果研究,并对企业建立可持续竞争优势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选取苏浙皖三省电子信息企业进行实证分析,揭示多市场接触与企业突破式创新之间的关系,并探讨技术联盟形成的中介效应以及组织惯例、势力范围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多市场接触对竞争企业间技术联盟形成与企业突破式创新均具有正向影响;技术联盟对多市场接触与企业突破式创新的关系起部分中介作用;组织惯例和势力范围均正向调节多市场接触与企业技术联盟的关系;企业拥有的组织惯例越成熟以及企业间势力范围不对称性越显著,技术联盟在多市场接触与突破式创新之间的中介作用就越强。结论进一步丰富了多市场接触和突破式创新相关研究,为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寻求可持续创新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动荡变化的环境中,企业仅仅拥有"VRIN"属性的资源与能力将难以维持竞争优势,只有不断提升组织能力才是企业基业长青的惟一出路。动态能力在组织能力提升中起重要作用,但动态能力的定义自提出至今仍然模糊不清。本文澄清了动态能力的概念内涵,深入分析了企业高层管理者作为动态能力微观能动主体的角色,并在动态能力及其微观能动主体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颇具解释力的组织能力提升框架。  相似文献   

4.
环境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可能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机遇,也可能威胁到企业的生存.企业需要在既定约束条件下进行维持性创新活动,而为了追逐持续竞争优势,又必须进行破坏性创新,这两种创新不同的路径和能力要求,使企业易陷入创新窘境.而动态能力理论强调以开拓性动力克服企业的刚性,促进创新并创造新的规则与能力,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提供持续发展的基础.回顾了动态能力的现有研究,提出了基于动态能力的二元创新的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5.
Big data analysis (BDA) adaptation has been spreading unprecedentedly fast among Chinese enterprises to gain a competitive advantage. Based on the resource-based theory (RBT) and dynamic capability theory (DCT), this study aims to propose a conceptual model to identify the sources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s, interrelationship of their components, and the mechanism of obtain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e results reveal several important findings. 1) Different dimensions of dynamic capabilities all have effects on competitive advantage, but they have different paths to influence these. 2) Two dimensions of dynamic capabilities have direct effects on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s, and strategy flexibility has indirect effects on these. 3) Three dimensions of resources all indirectly and positively influence competitive advantages by affecting dynamic capabilities. 4) The path of resources and dynamic capabilities affect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 are identified. The findings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managers that leverage BDA to achieve comparative advantages in business.  相似文献   

6.
各行业商业竞争愈演愈烈,业态创新对于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不同形式的业态创新会对企业管理产生不同影响,让企业无从选择,但现有研究并未真正厘清企业业态创新形式与企业绩效、竞争优势间的关系。鉴于此,通过对中国东部、中西部等地区296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实证分析企业业态创新形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渐进式与激进式业态创新均对企业财务绩效和竞争优势具有显著影响;从影响程度看,渐进式业态创新的作用强于激进式业态创新;企业业态创新的平衡效应和乘积效应均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伴随企业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企业开展经营创新以提升竞争优势显得更为迫切。以陕西省商业企业为例,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创新活动与企业竞争优势关系进行探讨,得出如下结论:企业经营创新可划分为业态组合和业态整合,二者对企业竞争优势培育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业态整合的影响作用更强;企业动态能力正向调节企业经营创新对竞争优势的影响;机会识别能力对业态组合与企业竞争优势关系的作用更突出,而整合重构能力对业态整合与企业竞争优势关系的作用更突出,服务柔性能力和组织柔性能力对业态经营与企业竞争优势均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据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企业排名作为一种兼顾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的公开信息,会对组织合法性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企业信心、利益相关者行为以及资源和信息的获取,从而影响企业创新活动。本文基于组织合法性理论探索排名变动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本文对A股上市的中国500强企业2011—2015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排名上升时,企业的创新强度会显著增强。排名连续下降时,企业的创新强度会显著减弱。高管技术背景在上述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实力获得提升的企业倾向于增加创新强度来获取更强竞争优势,这种情况促进了市场中强者更强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好地增强企业绿色竞争优势,基于自然资源基础理论和绿色创新理论,构建了绿色产品创新-企业绿色形象-企业绿色竞争优势的理论模型,明晰了企业通过绿色产品创新构建企业绿色竞争优势的过程。结果表明,绿色产品创新通过企业绿色形象的中介作用提升企业绿色竞争优势;绿色创造力和商业环境动态性促进了绿色产品创新对企业绿色形象的影响,同时,绿色创造力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绿色形象的中介作用。因此,企业在不断创新绿色产品提升其绿色竞争优势的过程中,应重视企业绿色形象的建立以及绿色创造力和商业环境动态性的影响,为企业提升产品创新能力和构建绿色竞争优势提供依据,助其实现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高技术企业内部存在大量的组织冗余,影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但适当的组织冗余又能够帮助企业应对内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对企业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组织冗余的合理利用,关系到高技术企业的竞争优势和经营绩效。针对高技术企业内部的组织冗余,分析其在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构成和价值,进而通过构建高技术企业组织冗余开发模型,分析环境、高技术企业和高技术企业组织冗余之间的关系,最终对高技术企业合理利用组织冗余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章首先明确了企业资源的含义和类别,并对企业竞争优势产生作用和影响的企业资源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然后从经济学的角度阐述了竞争优势的来源,以及企业资源、企业创新与竞争优势的关系,最后提出,企业只有在自身资源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才能赢得持续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2.
国有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跃东  江玉兰 《经济研究导刊》2012,(21):123-126,139
国有企业改革非常重视完善市场竞争机制和产权激励机制,但是,内部管理体系建设以及核心能力培育在一定程度上跟不上企业发展的要求,影响到产权制度改革和市场竞争制度建设的实际效果。尤其是在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性、战略性上存在的问题,更是阻碍了国有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转化为组织绩效。因此,运用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来解释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绩效的贡献,并研究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建设的相关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战略人力资源管理(strategyHumanResourcesManagement,简称SHRM)简单而言就是系统地将人与企业联系起来,通过人力资源规划、政策及具体实践,达到获取竞争优势的人力资源配置。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结合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指出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是影响国有企业组织绩效的重要因素,并深入探讨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机理,分析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必须具备的职能,研究国有企业转变人力资源管理功能可能的模式,进行开发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队伍的素质标准研究,并建立了国有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价的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最终得出国有企业实施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基于知识基础观理论,实证检验了环境容忍度影响下,专才和通才两种角色特性、惯例复制与知识转移之间的内在联系。对246家知识密集型企业样本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专才型人力资本与通才型人力资本均对知识转移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并且惯例复制在这一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环境宽容性负向调节惯例复制在专才型人力资本与知识转移之间的中介作用,存在被调节的中介效应;环境宽容性负向调节惯例复制在通才型人力资本与知识转移之间的中介作用,存在被调节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4.
顾客主导逻辑和组织吸收能力是企业在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中寻求竞争优势的新概念。基于顾客主导逻辑相关知识,探讨企业吸收能力对企业服务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以长三角地区现代服务型企业为调研对象,运用Mplus对构建的混合模型进行中介调节效应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服务流程创新在组织吸收能力和企业服务创新绩效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顾客导向在组织吸收能力通过服务流程创新影响企业服务创新绩效中发挥调节作用。鉴于此,建议现代服务型企业围绕顾客需求优化服务流程,注重对技术与高知人力资本的投资。  相似文献   

15.
陈彦亮  高闯 《经济管理》2020,42(3):89-101
组织惯例复制作为一种价值创造的战略日 益受到学界的关注,但情境与惯例的互动博弈而引致的复制低效或失效则成为当前“复制困境”理论与实践的关键议题。传统研究着重从外部情境切入,保持对惯例复制的宏观层面分析,本研究则将组织惯例复制视为一种内生性政治进程,强调个体机构和管理的自由裁量权等内源性情境要素的作用机理,由此尝试揭示惯例复制微观机制进程中的情境嵌入机理。本文首先对组织惯例复制的情境依赖机制进行了梳理,指出内部情境嵌入是组织惯例复制的核心,而后引入全新的分析单位——特定业务单元,以展示和刻画复制进程中的“组织情境魔力”,进一步以“理性计算还是情感耦合”和“高管团队介入还是放任”作为业务单元特性维度表述了惯例复制过程中的情境差异性。区分并阐述了惯例复制的两种形态:精准的完全复制和适应性的漂移复制,阐述了两种形态的惯例复制在不同情境机制下对利用性能力和探索性能力的差异性匹配需求,然后结合组织双元性能力培育的四种途径创建了一个二维四象限的组织惯例复制模型,实现了结构双元、情景双元、领导双元和集成双元与组织情境(业务单元特性)的匹配适应。  相似文献   

16.
林健  龚鹤强 《经济经纬》2006,21(1):75-77
战略关系的把握,对于私营中小企业竞争优势构建有很大的意义,西方经典战略管理理论需要进行中国管理情境的修订。通过战略关系这一独特的视角及其相应的竞争行为,私营中小企业可以更有效地构建本企业的竞争优势。我们在尝试揭示资源匹配搜索过程、建立战略关系过程中的动态属性的基础上,提出了私营中小企业在构建战略关系过程中可采用的4种竞争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17.
创业型领导是企业应对高度不确定环境的有效领导力,通过机会开发、变革创新保持竞争优势与实现可持续发展。依据战略创业理论和效果推理理论,对高科技企业高管和员工展开问卷调查,探究不确定环境下创业型领导对组织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创业型领导正向预测组织创新绩效;组织即兴在二者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环境动态性正向调节创业型领导与组织即兴关系,并进一步调节组织即兴在创业型领导与组织创新绩效间的中介效应。该研究发现对企业充分发挥领导效能、促进组织创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国企业内涵式与外延式发展的策略选择与优势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2004~2006年由世界品牌实验室评选出的连续3年榜上有名的“中国500强最具价值品牌”的属于制造业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内涵式与外延式成长模式对企业业绩和优势的影响,以及导致这些业绩和优势差异在不同方面的行为表现,以期为我国不同企业的成长模式选择及不同成长模式的实施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颠覆性创新逐渐成为后发企业的一种重要战略选择。基于动态能力理论,探讨后发企业由内而外和由外而内两种战略导向下营销能力对颠覆性创新的影响机制,构建营销能力以组织敏捷性为中介影响颠覆性创新的研究模型,进一步分析后发企业认知合法性的调节作用。以中小型科技创新企业为调研对象,并对191份有效问卷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后发企业由外而内营销能力对组织敏捷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由内而外营销能力对组织敏捷性存在倒U型影响;组织敏捷性在由内而外和由外而内营销能力与颠覆性创新间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认知合法性正向调节了由外而内营销能力与组织敏捷性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策略联盟作为现代企业组织制度创新中的一种,已成为现代企业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对中小企业而言,实施策略联盟可以有效地弥补中小企业在资金、人力、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资源缺陷,化竞争为合作,在内化学习中获得经营绩效及竞争优势。本研究探讨并提出了中小企业策略联盟动力因素和策略联盟绩效指标。动力因素包括获取营销资源、提高营销能力、获取技术资源、提高技术能力等八项;策略联盟绩效指标包括对策略联盟的执行过程和执行情况的满意度,对策略联盟目标的达成状况的满意度以及对参与策略联盟后竞争能力的提升状况的满意度。本文运用问卷调查、访谈所获得的统计数据具体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现阶段策略联盟主要动力因素排序以及策略联盟绩效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