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将Rabin(1993)提出的“公平博弈”概念植入现有委托一代理模型,获得一个考虑了代理人表现出“互惠性”非理性行为的新委托一代理模型:由该模型给出来的最优委托一代理合约可以给委托人带来比现有委托一代理最优合约更高的利润水平研究发现,现有的Holmstrom-Milgrom模型中的最优合约不是帕累托最优的。新模型可以解释企业人性化管理和许多有特色的人性化企业文化的形成本文是行为经济学与现有激励理论相结合研究的一种初步尝试,是运用行为经济学原理重建信息经济学基本框架的原创性工作。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将Rabin(1993)提出的同时考虑了物质效用和"动机公平"的效用函数植入现有的委托代理模型,获得一个代理人表现出"互惠性"非理性行为的新委托代理模型。由该模型给出来的最优委托代理合约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给委托人带来比现有委托代理最优合约更高的利润水平。该研究改进和完善了蒲勇健(2007)的结果。与蒲勇健(2007)的研究相比,我们发现在同时考虑了物质效用和"动机公平"的情况下,非理性代理人的行为更加复杂,他会在公平与自利之间寻求平衡。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模型一般会存在解。  相似文献   

3.
蒲勇健 《经济学》2007,7(1):297-318
本文通过将Rabin(1993)提出的同时考虑了物质效用和“动机公平”的效用函数植入现有的委托-代理模型,获得一个代理人表现出“互惠性”非理性行为的新委托-代理模型。由该模型给出来的最优委托-代理合约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给委托人带来比现有委托-代理最优合约更高的利润水平。该研究改进和完善了蒲勇健(2007)的结果。与蒲勇健(2007)的研究相比,我们发现在同时考虑了物质效用和“动机公平”的情况下,非理性代理人的行为更加复杂,他会在公平与自利之间寻求平衡。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模型一般会存在解。  相似文献   

4.
标准委托-代理激励模型及分析框架沿袭新古典经济学中关于理性经济人、偏好不变、预期效用等基本假定,存在一些无法解释的现象和悖论。本文从行为经济学对主流经济学的新古典经济学基本假设的挑战出发,对标准委托-代理激励模型及分析框架中代理人完全理性和风险规避等基本假设所带来的缺陷进行了系统分析,探究了如何利用期望理论的价值函数替代期望效用函数、有限理性替代完全理性来构建新的委托一代理激励模型及分析框架。新模型和框架考虑了代理人的心理特征和非理性行为,将增强激励模型及分析框架对现实制度的解释力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激励相容约束下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的设计与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国家虽为农民工制定了一系列工伤保险条例,但这些法规却始终难以有效执行,本文认为其根本原因是政府难以全面监督企业.现行的工伤保险制度存在"道德风险"问题.政府应采用激励机制引导企业自愿参与工伤保险.为此,本文以委托一代理模型为基础,提出了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改进路径,并通过实验经济学的方法模拟分析了该制度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钱峻峰  蒲勇健 《技术经济》2010,29(10):91-93
知识员工的特性使得基于理性人假设的经济契约不能进行有效激励。本文建立了基于知识员工互惠性的委托-代理模型。研究结果显示,新模型的最优委托-代理合约可给委托人带来比传统的委托-代理最优合约更高的利润水平。  相似文献   

7.
和现有文献基于交易成本理论解释"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合约选择不同,本文把农业项目的风险分解为生产风险和市场风险,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分析了风险和风险态度对"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合约选择的影响.分析表明,在不存在机会主义行为或市场风险为零的情况下,"龙头"企业和不同农户之间合约的选择取决于双方对风险的态度和农业项目生产风险的大小.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委托-代理关系研究假设委托人和代理人都是完全理性的,但大量研究表明,双方参与人并非完全理性,最显著的非理性表现就是过度自信.本文将行为经济理论与委托一代理理论相结合,把代理人过度自信的因素引入Holmstorm-Milgrom模型中,对代理人的参与约束条件进行了改进,建立了代理人过度自信情况下的委托-代理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代理人的过度自信水平与代理人的绝对风险规避度和努力成本以及外生不确定性因素有关,代理人适当过度自信将给委托-代理双方带来更高的收益.  相似文献   

9.
"医患合谋"造成了医疗保险资源的过度使用,不仅影响到保险机构对医疗保险业务的开展,而且阻碍了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进行.本文利用委托一代理模型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0.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合同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老保险基金进入资本市场进行投资必然存在一个复杂的组织结构。由于信息不对称,使得在不同层次的委托一代理关系可能产生过度风险的机会主义行为,如道德风险等问题。本文通过设计一个最优的规避风险和激励机制下的委托一代理模型,诱使代理人选择委托人所希望的行动,实现养老保险基金在积累不断扩大的前提下的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11.
激励合约设计是委托一代理理论和股票期权激励机制所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文通过一个优化激励模型,讨论了在激励合约设计中股票期权的作用,对公司治理结构安排、绩效评价和薪酬设计等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石磊  王永钦 《经济学》2004,3(3):779-784
本文对拉丰与梯若尔教授的著作《政府采购与规制中的激励理论》做了一个简明的述评。该书是新规制经济学方面的代表性著作,新规制经济学是委托-代理理论在政府与受规制企业之间合约关系中的运用。本文主要介绍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作者的学术背景、本书的特色以及本书对中国经济改革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政府采购中的委托代理问题与监督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委托代理关系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契约不完备和监督的机会主义等问题,导致政府采购中委托代理失灵。本文通过引用信息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理论,运用委托一代理模型对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政府采购合谋行为进行了研究,最后从法规体系建设、采购人员考核以及监督机制健全三个方面提出了政府采购委托代理失灵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有效率的租金结构可以完善合约,减少交易各方的交易成本.现有的研究表明,不考虑经营风险时,固定租约(固定租金结构)较有效率;而考虑经营风险时,分成租约(分成租金结构)较有效率.我们研究发现,分成租约容易引发跳单问题,这对被跳单方是一种跳单风险,因而需要改进现有的经济学结论,才能更好地解释现实,并为交易各方建立更合理的租金结构.本文以“租少售多”跳单问题为例,研究跳单行为与租金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期能够丰富现有的合约理论.笔者认为,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结论也适用于研究经营风险和跳单风险并存的雇佣薪酬、土地租赁和中介合约等涉及委托—代理关系的其他合约问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劳动力市场中企业的失信行为已对就业者的利益及劳动力市场的顺畅运行造成严重影响。由于企业信誉度属于企业的私有信息,就业者在劳动力市场中寻找工作时对企业信誉度知之甚少,通常只能根据企业提供的工资合约进行判断,因而造成在不对称信息下就业者权益受损的问题。在委托一代理理论框架下,认为具有特殊技能的就业者,可以通过一个与工资支付相关的劳动合约同企业进行讨价还价,用以预防企业的逆向选择行为。并提出了相应的制席安排。  相似文献   

16.
本文梳理出行为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发展逻辑为:由在新古典经济学框架内引入行为经济学的新发现转向突破新古典经济学的框架约束进行行为福利分析,进而在学科的逻辑起点、核心内容和实践意义上反思,走上了由注重科学属性回归到注重经济学的道德科学属性的发展之路。行为福利经济学加深了人们对于行为的"生态意义"、"心理契约意义"以及社会福利含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我国的政府主导型生态建设委托-代理链存在着明显的低效率特征,浪费了宝贵的资源。改变这种状况的办法是对现有政府多层级委托一代理结构进行改革,建立投资者、治沙者、监管者之间的单层级直接委托一代理一监管关系,将补偿与治理成果直接挂钩,实施“能人治沙”战略。  相似文献   

18.
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特征就是在产权结构上实现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与此相应的构成了委托一代理关系.在委托一代理关系中,资产经营治理主体的所有权与控制权就变成了剩余索取权和决策权,资产经营治理主体控制问题就变成了道具.有委托特征的出资人对代理人监督和激励问题,即代理问题.其实质是出资人如何借助委托一代理契约关系通过建立监督和激励机制保证代理人的行为符合自身的利益和要求.  相似文献   

19.
政府管制模型研究:基于消费者参与的理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委托一代理理论被广泛应用于激励性管制模型研究,但其约束条件并不总能得到满足。本文放宽管制模型的约束条件,并将消费者作为信息传递者引入管制模型,探讨了立法者利用消费者信息来提高社会福利水平的条件以及对消费者的最优转移支付水平。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主流的委托一代理理论出发.对企业所有权在非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之间的配置提出了一个超越委托一代理理论的分析框架.以此为基础.反思了现有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笔者坚持人力资本拥有企业所有权的产权改革方向,也指出已有产权改革的误区在于过多地倾向于将人力费本产权赋予企业高层经营者,而忽视了企业中普通职工的人力资本产权塑造,需要推进改革,摸索普通职工物质费本和人力资本的形成途径,增加对普通人力资本产权的扶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