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0年,罗伯特.奥曼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一个生活较富裕的传统犹太家庭。为了逃避纳粹的迫害,1938年,他与全家人移居美国纽约。在这一过程中,他的父母失去了一切,却仍然为他们的两个孩子提供了优秀的犹太族教育和普通教育。奥曼在耶什华小学和中学完成了初等教育,1950年在纽约城市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并于1955年从麻省理工学院获得数学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2.
罗伯特·J.奥曼(Robert J.Aumann)教授是2005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之一,其研究领域主要涉及博弈论、预期效用理论和完全竞争经济理论.奥曼教授对这些研究领域内许多理论的构筑和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对奥曼教授的主要学术思想进行了简要梳理和评论.  相似文献   

3.
谢林和奥曼深入发展了非合作博弈。谢林最主要的理论有讨价还价和冲突管理、相互依存的选择和行为、自我控制理论,他认为许多相似的交互行为可以视为包括共同利益与冲突利益的非合作博弈;奥曼最主要的理论贡献是重复博弈理论和对博弈论基础概念的提炼与创新,他证明了在长期中交互行为可以用正规非合作博弈理论来分析。两位的研究加深了我们对冲突与合作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10日宣布,将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有以色列和美国双重国籍的罗伯特·奥曼(Robert J.Aumann)和美国人托马斯·谢林 (Thomas C.Schelling),以表彰他们在博弈论领域做出的贡献。这是继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翰·豪尔绍尼(John Harsanyi),约翰·纳什(John Nash) 和莱因哈德·泽尔腾(Reinhard Selten)之后,又两位因博弈论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济学家。  相似文献   

5.
瑞典皇家科学院2005年10月10日宣布,将本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联合授予以色列经济学家罗伯特·奥曼(Robert J.Aumann)和美国经济学家托马斯·谢林,以表彰他们“通过博弈论分析而增进我们对冲突和合作的理解”。有关两位获奖者的评介文章可参考本刊“潜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评介系列”专栏文章,分别为:李军林、郑志《罗伯特·奥曼对经济学和博弈论的贡献》(2001年第5期)和朱小梅、田贤亮《托马斯·谢林非数理博弈理论评介》(2001年第1期)。  相似文献   

6.
罗伯特.奥曼和托马斯.谢林是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奥曼的主要贡献包括:发展了重复博弈理论、对合作博弈中“核”解与经济一般竞争性均衡间等价性的证明以及提出“谈判集”作为合作博弈的解等。谢林所提出的诸如冲突、承诺、协调等重要概念,为促进早期博弈论理论体系的发展完善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推动博弈论在实践中的广泛运用所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奥曼重复博弈理论形成了一个跨越其它相关领域的视野开阔、思想敏锐和内容深刻的文献”,奥曼和谢林的研究不仅解释了价格战和贸易战这样的经济冲突以及为何一些社区在运营共同拥有的资源方面更具成效,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更为我们理解国家、团体和个人之间的冲突与合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8.
奥曼和谢林有关博弈论的学术成果,极大地扩展了博弈论的内涵和外延,博弈论的应用已不仅仅限于经济学范畴,逐渐成为分析和解决社会政治等领域冲突与合作的有力工具。他们的研究论证了博弈参与方如何在冲突中求得合作,最终实现双赢,这不仅为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等经济领域的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础,而且还有利缓解冲突和避免战争,解决军事和国际关系等领域的问题。博弈论的应用从经济学范畴拓展至社会政治领域,奥曼和谢林也因此再度折桂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相似文献   

9.
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发给博弈论的研究者奥曼和谢林,至此博弈论已经第四次荣登诺贝尔经济学奖。简要介绍历届因博弈论而获奖的经济学家,阐述博弈论的发展和创新,说明博弈论的分析方法不仅在经济领域而且在社会领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章首先研究了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奥曼(Robert Aumann)和美国人托马斯.谢林(Thomas Schelling)在博弈论领域的主要学术贡献。他们共同推动了博弈论的理论发展,实现了该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他们通过博弈理论的分析增强世人对合作与冲突的理解,不但对微观经济行为的影响深刻,而且对各国的经济政治政策的制定以及国际交往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