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乡统筹发展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决策的基本要求是城乡互通、城乡协作、城乡协调、城乡融合;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具有特点不尽相同的阶段性,困难点在农村社会,根本在于体制和机制,最重要的是要"以人为本".本文对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与产业布局、城乡劳动就业与人口布局等问题作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
肖万春 《经济师》2012,(10):204-206
统筹城乡发展是湖南"十二五"及今后相当一段时期面临的重要任务。统筹城乡发展,核心是城乡要素的交换,尤其是城乡人口的流动。只有不断立足实施稳定与调整相结合的人口生育政策,才能有效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3.
2007年国家更加明确了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政策方针,人口问题的解决依赖于经济问题的解决,人口与经济发展的相关问题越来越成为人口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人口就业、教育与人力资本、收入分配、人口红利、社会保障等是关系到人口和经济统筹协调发展的关键问题。对2007年的相关重要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而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4.
随着生育率进入超低水平,中国的人口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口工作的目标已经从控制人口数量向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转变。针对新的目标,政府缺少一个相应的体制。在大部制改革的背景下,一个理想的"大人口"管理体制应该是将所有管"人"的部门整合成一个部门,从而形成一个针对各类人群的政府体制,其工作对象涵盖儿童、青少年、育龄人群、老年人、妇女;甚至应该包括具有某类特点的特殊人群,如残疾人、贫困人口;以及人口登记和人口统计工作等。其功能主要是针对人口问题实行统筹决策、统一规划和全面协调。我们给这个机构起名为"人口和家庭发展委员会"。  相似文献   

5.
袁文平 《财经科学》2006,(6):F0002-F0002
统筹城乡发展是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是从根本上解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问题和新阶段"三农"问题、全面推进农村小康建设的客观要求,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李萍教授主持的"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课题<统筹城乡发展与效率与公平的权衡>,正是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一项新的成果,并于2006年3月由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6.
在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今天,人口计划生育必须面对并着手解决城乡统筹各事项进展中涉及人口与计划生育的问题以及矛盾。人口计划生育政策与社会公共政策存在的不相适应、不相融合的状况已成为许多问题与矛盾的焦点。分析了现有人口计划生育政策与社会公共政策的融合状况,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口城镇化,最新出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中指出要加快发展中小城市。传统城镇化有许多问题需要改善。中小城市是吸纳转移农村人口的重要载体,是践行绿色发展的主力军。加快发展中小城市需要加强城市群建设和生态建设,注重城乡统筹发展,加强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8.
孙希有 《发展研究》2016,(11):29-31
本文从人类要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宏观视野角度,提出了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既要维护好生活的两个载体城市和乡村的存在与发展,又提出了城乡两个生活载体要协调共存的观点和具体做法.本文认为城市的现代化发展会带来、应当带来乡村人口流动的流量增多,人口流量会带来流入地区的经济发展,以此既可带来乡村的流量经济,又可以统筹城乡协调共存、全面发展.但本文中提出的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不能按一致性的产业发展,要各有区分.  相似文献   

9.
推进统筹城乡就业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同步发展的重要举措。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客观上要求处理好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统筹城乡就业正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建设“和谐广东”的需要。广东城乡统筹就业的难点1、户籍制度的制约。根据发展经济学家刘易斯和托达罗的二元经济理论,城乡差距在经济发展中应逐步缩小。但在我国,由于长期以来实行城乡分割的二元管理体制,以户籍制度将人口严格地划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并对农村人口向城市或非…  相似文献   

10.
刘瑞莉 《经济师》2012,7(3):219-220
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公共事业,新形势下人口和计划生育的资金投入和使用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建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计划生育资金投入与使用机制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背景下,文章以重庆市为例,通过对城乡人口和计划生育资金投入与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探索建立以公共财政为主导的重庆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经费保障新体制,也为统筹城乡发展中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模式提供实际借鉴。  相似文献   

11.
任远 《江南论坛》2009,(2):21-22
一、改革开放以来城乡结构的变化和经济奇迹 改革开放是我国从一个发展中国家向现代化国家转变的过程。一项重要的任务是要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和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改革开放以来,人口迁移和流动日益活性化,从改革初期的200万人口已经增加到当前的2.1亿人口,城乡二元结构松动势不可挡.  相似文献   

12.
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是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的指导方针。"十一五"期间,陕西积极实施"两个统筹"战略,推动了人口与经济社会及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人口的数量、素质、结构和分布出现了可喜的变化。目前转型期各种新问题交织,面临的人口形势依然严峻,统筹任务艰巨,需要树立全局的、均衡协调的发展观,综合运用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加大统筹力度,落实统筹措施,创新人口社会管理的体制机制,以期推动全省"十二五"人口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3.
2007年1月22日新华社受权播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在此之前的1月11日,国家计生委公布了《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在这两份文件和报告中,值得注意的一个提法,是认为中国总和生育率在未来30年应保持在1.8左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热点经济专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弊端日益明显,严重影响了区域乃至整个国家的持续发展。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解决“三农”难题的基础和关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城乡统筹发展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涉及经济力量间的协调,还同时涉及政治、生态环境、人口、文化以及观念上的协调统筹,成为我国新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历史性任务。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浙江工商大学企业管理专业博士生导师、研究生部主任、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郝云宏,他基于城乡统筹发展的内涵及目标,引入种群生态学中的共生理论,将城市和农村作为两个具有复杂相关关系的生态有机种群,通过分析二者的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共生环境和共生界面,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提出了城乡统筹的运作机理及可行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从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看我国人口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我国人口在总量、结构、分布、素质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反映出我国仍面临着诸多人口问题.人口数据的变化折射出的若干社会问题值得关注,如何统筹解决好人口问题是确保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处于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尤其需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陈耀邦指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难点和着力点都应当在农业和农村,全面统筹城乡发展是加快解决“三农”突出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正城镇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中部地区地处我国内陆腹地,自然条件优越,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在经济区位和地理区位中具有连接南北,承东启西的重要作用。因此,探索中部地区城乡差距状况、原因,统筹城乡发展和人口城镇化路径,对促进城乡"两轮"驱动中部地区社会结构变革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中部地区人口城镇化的城乡差别效应  相似文献   

18.
新城人口集聚是一个系统工程,加快新城人口集聚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也是现代化建设中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对欠发达的海岛县而言,抓住机遇加快城镇人口集聚进程,更是事关大局,影响深远。本文试图通过对新城区人口集聚现状的调研、分析,找出滞后原因,并就如何加快人口的集聚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试图从统筹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对策方面,进行一些探讨,以期更好地解决阻碍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人口问题。  相似文献   

20.
陈德  罗冬莲 《当代经济》2007,(3X):84-85
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试图从统筹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对策方面,进行一些探讨,以期更好地解决阻碍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人口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