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可再生资源耗竭性分析及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回顾了历史上经济学家对不可再生资源耗竭性的认识;分析了耗竭性的经济学含义;指出不可再生资源没有耗竭的原因在于,资源的动态性、资源的替代性、人类的理性等因素;强调缓解资源约束、实现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不是放慢资源开发而是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2.
价格歧视下的不可再生资源的开采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立  于左  王建林 《财经研究》2006,32(8):53-61
自Hotelling开始,不可再生资源开采问题引起了经济学家们的注意,在此过程中,产业组织理论被应用于不可再生资源的研究.文章分析了价格歧视对不可再生资源开采的影响,结果发现,当资源的垄断开采者面向多个市场时,价格歧视因素可能使资源开采偏离最优路径.  相似文献   

3.
不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开发关系到中国西部资源富集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产权模糊及外部性导致矿产资源开发企业的短视行为,高消耗、高污染、资源利用率低的粗放型开发模式带来高昂社会成本代价.改革资源税促进不可再生资源生产外部性内部化,促进产权市场化,加强政府监管,促进资源合理定价,发展生态工业是促进不可再生资源可持续开发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庞磊 《经济论坛》2006,(3):49-49,53
一些工业文明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模式,提高了生活质量,同时也造成了对自然界系统的破坏。由于传统生产方式以消耗大量不可再生资源为主,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土地沙漠化,资源耗竭,物种急剧减少等,给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蒙上阴影,破坏了人类社会系统与自然界系统的和谐。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增长的极限》一书,  相似文献   

5.
不可再生资源企业的技术落后,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地区产业结构单一,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严重制约着中国西部"资源富集"地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此,需要树立不可再生资源可持续消费观念,改革资源税,发展生态工业,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以促进西部地区不可再生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产权清晰的前提下,探讨了污染不同程度的耗竭性与最优污染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表明:污染的不可耗竭性与其污染的最优污染量成反向关系.并利用其结论解释了产生高程度不可耗竭性污染的行业有迁往中小城市的趋势的经济规律,为政府制定宏观产业调整和相应的财政税收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不可再生资源由于可采储量有限,并且不能再生,从而具有可枯竭的性质。当代人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具有负外部性,它对后代人利用资源的能力产生影响。传统的解决代际外部性的方法,例如基于产权理论的议价模式、政府实施税收制和限额制、调节不可再生资源的数量等,均有其局限性,应该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8.
张望 《现代财经》2013,(1):60-70
本文研究发现:人力资本结构、金融市场效率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依不可再生资源的存量而异,当不可再生资源的存量大于某一临界值时,最终产品部门雇佣的人力资本数量越多,金融市场效率越高,经济增长的速度越快;不可再生资源存量的增多有助于进一步放大人力资本结构、金融市场效率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促进作用。不可再生资源存量有助于经济增长,金融市场效率的改善有助于进一步增强不可再生资源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矿产资源的耗竭补偿原理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矿产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 ,从而产生了耗竭问题 ,从可持续发展观来看 ,必然涉及到当代人与未来各代人之间代际资源优化配置问题及公平问题。因而实行矿产资源耗竭补偿费的实质是对当代人的过度开采对未来消费者造成损失的部分价值补偿。这种补偿费应以国家为资源所有者身份向资源使用者所征收 ,因而它包括矿山地租、资源耗竭补偿费和环境补偿费三个部分。征收补偿费国家应用之于加强地质勘查及资源保护和寻找新的替代资源 ,以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0.
贺亮才 《当代经济》2006,(23):30-32
煤炭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煤炭企业是典型的不可再生资源型企业,在其资源枯竭后,如何生存和发展?这是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相似文献   

11.
出口自然资源的目的是什么?除换取外汇,还有别的目的吗?如果没有,那么换取外汇已完全没有必要。在外汇储备不断贬值的时代,不可再生资源是一国财富保值和升值的最佳选择。我国是人均不可再生资源非常匮乏的国家,也是自然资源进口大国,资源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软肋"。但是在不断呼吁利用外汇储备建立战略资源储备的同时,我国一些企业和地方政府为了获取短期利益,长期贱卖稀缺的自然资源,外资也在通过种种手段大量获取我国的不可再生资源。解决此问题的有效办法就是严厉整顿自然资源行业,不仅要把该行业的外资企业收归国有,而且还必须禁止不可再生资源的出口。  相似文献   

12.
1 可持续性与最优利用不可再生资源是指在任何对人类有意义的时间范围内其质量保持不变,蕴藏量不再增加的资源,主要指矿产资源。由于其贮量有限,而随人类社会的发展,其需求不断成倍增长,最终将导致资源枯竭。而阻止资源枯竭的两种可能性是实行资源替代和进行技术改革。可持续性是指资源利用过程中,资源存量不减少。从不可再生资源的特性可见,除非进行有效的资源替代(包括发现新资源),要使其存量不减少是不可能的。最优利用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内使福利经贴现后最大化的利用。要达到不可再生资源的最优利用是完全可行的。2 新古典…  相似文献   

13.
矿产资源的有偿使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矿产资源有偿使用是资源经济学中必须研究的重要理论问题,也是我国当前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必须解决的实际问题。一矿产资源有偿使用的必要性随着能源、人口、粮食、环境四大“危机”的出现,各国政府日益关注合理利用和管理经济资源。尤其是对矿产资源,许多经济学家提出要国家实行计价使用,对其耗竭要付费补偿。首先,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耗竭资源。矿产资源是人类经济发展的物质源泉。据联合  相似文献   

14.
矿产开发中伴随资源损耗、生态环境破坏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下降。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对资源生态环境以及区域发展进行补偿。但补偿依据、原则、主体等如何确定?经济学理论为其提供了阐释。矿产资源耗竭性理论强调:矿产资源不可再生强化了其相对稀缺性,通过资源合理定价可以起到保护资源的目的;资源生态环境价值理论认为:资源、生态环境是稀缺的、有价值的,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为之付费;外部性理论解释了资源开发区域的外部不经济现象与全国范围内的外部经济现象,指出生态环境补偿、区域补偿的责任主体;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理论要求企业规范开采行为以维持资源生态环境的基本功能,通过资本转化保持区域总财富不减少。  相似文献   

15.
论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基于产业链运行机制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生资源产业链是否有足够的运行动力,是制约再生资源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再生资源产业链的构成和运行机制,认为目前我国资源再生产业运行的基本动力主要依靠企业内部成本外部化和牺牲劳动者的社会福利获得.必须改变目前这种不可持续的回收利用模式,通过寻求产业链运行的其他动力来源,实现我国资源再生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再生资源与初始资源之间的产品替代关系的角度,分析再生资源与初始资源价格波动之间的关联,以及价格波动对资源消费市场结构、再生资源产业的影响,并使用格兰杰因果分析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再生资源与初始资源具有非平衡的替代关系,这种不平衡的替代关系导致了初始资源价格变化向再生资源价格的单向波动,并引发了再生资源产业的市场风险.因此,应加强政策引导,巩固和扩大再生资源使用比例,对再生资源与初始资源进行统一协调和管理,促进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资源消费结构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R/S方法分析了我国主要市场上再生资源价格的动态,实证结论表明我国的主要再生资源价格存在状态的持续性,价格时间序列呈现比随机游走更多的均值回归性。其原因在于再生资源价格与原生资源互为替代品,并且再生资源时使用攀量大的产品,生产能很快适应需求的改变,该结论隐含一定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18.
矿产资源是耗竭性的、不可再生的,是自然资源中使用价值相对较高的部分,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本文将探索我国矿产资源开采中的损失贫化问题。如何对我国现有的矿产资源进行合理开采和利用,降低矿床开采中损失率和贫化率,防止浪费和破坏,保护资源和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再生资源价格动态的R/S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R/S方法分析了我国主要市场上再生资源价格的动态,实证结论表明我国的主要再生资源价格存在状态的持续性,价格时间序列呈现比随机游走更多的均值回归性.其原因在于再生资源价格与原生资源互为替代品,并且再生资源时使用数量大的产品,生产能很快适应需求的改变,该结论隐含一定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基于转移的可耗竭资源型企业区位选择行为的特征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耗竭资源型企业转移区位选择行为既是一个新兴的现实问题,又是一个理论前沿问题。文章运用系统工程思想和方法,从2000—2009年我国可耗竭资源型企业跨区转移的112个项目中提炼描述了企业转移区位选择的特征行为,从理论上探讨了可耗竭资源型企业转移区位选择行为的过程激励模型,分析了可耗竭资源型企业转移区位选择行为的驱动因素,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行为度量,以及行为四分图和趋势面图分析。研究揭示了可耗竭资源型企业转移区位选择行为的特征和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