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2001-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对我国实体经济与各要素投入协同度进行系统测算,并对其协同发展水平时空差异及经济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①我国实体经济与三大要素协同度均呈波动上升态势,其中,实体经济与人力资源要素协同度均值最高,实体经济与现代金融要素协同度均值次之,实体经济与科技创新协同度均值最低,且均表现为东部地区协同度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②实体经济与各要素投入协同度重心向西南方向移动,中西部地区正成为新时期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区域;③实体经济与科技创新要素协同发展的区域相对差异呈扩大趋势,实体经济与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度的区域相对差异呈缩小趋势,但东-西部地区间差异均最大,其中超变密度差距是区域间差距的主要来源;④从全国层面看,实体经济与三大要素投入协同发展有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显著高质量发展效应,但这种效应在不同地区表现出一定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2.
根据研发驱动理论,通过构建包含R&D投入的超效率DEA—SBM模型,分别测算2001—2017年中国不同区域传统型、创新型绿色发展效率及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借助广义最小二乘法(GLS)模型对区域创新型绿色发展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①创新要素下中国及四大经济区域创新型绿色发展效率均高于传统要素下传统型绿色发展效率,呈波动上升趋势,且逐渐收敛。东部地区创新型绿色发展效率最高,西部、东北部地区有所提升,而中部地区并未得到较大提升;②2001—2017年全国创新型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波动上升趋势,其变化趋势与技术进步变化趋势一致,技术进步是促进其增长的主要因素;③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创新型绿色发展效率正相关,城镇化水平、FDI与全国创新型绿色发展效率正相关,而产业结构和环境规制起负向影响作用。R&D投入规模、R&D投入强度、R&D投入成果与区域创新型绿色发展效率的关系,在全国及四大经济区域有不同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区域R&D资源投入和产出差异聚类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R&D创新资源投入和产出效率是反映区域建设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尺度。由于各个地区的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不同,我国各个地区的R&D投入和产出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各个地区的发展趋势也不尽相同。为了对我国各个地区的R&D投入和产出水平进行分析,引入指标对各个区域进行聚类分析形成投入产出二维表。在此基础上,对各个区域的5年投入产出数据进行趋势发展分析,结合区域现状和发展对区域合理配置资源投入和提高产出效率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独立生产要素,是科技创新的新引擎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从纯数字资产与数据匹配性投入共同组成数据要素化投入的角度理解数据生产要素化,使用数据匹配性投入综合得分对中国数据要素化投入进行时空分析和生产率效应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数据要素化投入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基于数据要素化投入对经济产出的积极作用,其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数据匹配性投入价格持续下降会影响生产要素间的交互作用,数据生产要素的使用带来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数据生产要素化基于数据间的互联互通和经济融合,能够加快数据确权,促进生产要素合理配置,从而推动产业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2001-2017年中国大陆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SBM-DEA模型、dagum基尼系数和马尔科夫链等多种方法,对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区域差异与动态演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存在显著的非均衡特征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显加剧;区域间差异与超变密度差异是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差异的主要来源;中国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各种状态间的流动性较高.最后,研究从推进区域一体化战略,加强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及提高企业的信息化能力等方面提出缩小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差异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地带、市级、县级三个尺度地域为分析的基本空间单元,基于云南省1985—2012年统计年鉴人均GDP数据,采用人口加权变异系数、基尼系数、锡尔系数统计分析方法,对云南省近30年来的区域经济差异演变进行定量分析,并运用锡尔系数的分解,探讨了云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地域构成。结果发现:1云南省区域经济差异演变呈现倒"U"型特征,区域经济差异经历先扩大再缩小的过程,区域之间发展差异波动较大;2一阶段锡尔系数分解显示:滇中地区锡尔系数远远大于其他地区,滇中内部之间经济发展二元结构突出,是全省区域经济差异产生的主要来源;3二阶段锡尔系数分解表明:不同尺度地域单元下,经济发展呈现出地市内差异大于地市间差异、地市间差异大于地带间差异规律,地市内和地市间差异对整体差异的贡献率呈现波浪式变化,波动较地带间大,地市内的差异主导着全省区域经济差异走向。  相似文献   

7.
李华  董艳玲 《财经研究》2021,47(8):4-18
立足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包容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涵盖创新、协调、绿色、共享理念,可有效观测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水平.文章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构建包容性绿色索洛模型以及包容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标测度体系,使用U-SE-SBM-DEA模型和全局参比ML指数测算2006-2018年中国30个省市的包容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和方差分解,从区域和结构双重视角全面考察其差异来源.研究发现:(1)中国包容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稳步提高态势,技术进步贡献最大;四大区域包容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呈上升趋势,但东北地区水平低且提高慢的现象应引起重视.(2)南方包容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明显高于北方,2016年赶超北方,之后差距逐渐扩大;中国包容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差异呈扩大趋势,南北差异低于东西差异,但近年基本追平.(3)超变密度是四大区域包容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差异的主要来源,四大区域和南北区域中区域内差异贡献均高于区域间差异贡献;中国包容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差异主要来自技术进步差异,但呈下降态势,同时结构来源存在区域异质性.文章的研究有助于把脉中国经济的包容性绿色发展现状,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提供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8.
自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以来,国内外学者从理论和实证层面对区域经济效率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文章讨论了区域经济效率的内涵、深入分析了区域经济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构建了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及其实证分析模型,并深入分析了各个影响因素的影响机制。运用理论和实证分析模型,对我国不同空间尺度区域经济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的演变规律进行深入研究,探索经济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对于指导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是未来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随着郑汴一体化、郑洛工业走廊等中原城市群战略的实施,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呈现扩大趋势。运用核心—边缘结构多尺度演化分析框架和空间分析、泰尔指数、多层次回归模型等方法,从县、市和区尺度,研究了1999—2014年河南省经济差异的演化过程与机制。研究发现:1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由多核心—边缘嵌套结构逐步演化为单核心—边缘结构。2区域经济差异程度与地理尺度密切相关,尺度越小经济差异越大;不同空间尺度上,区域内部差异和区域之间差异对总差异的贡献程度不同。3河南省经济差异对核心—边缘结构和时间较为敏感;分权化、市场化和区域发展战略是河南经济不平衡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城乡差异的存在亦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0.
知识资本对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就知识资本对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和效率变化的影响进行研究。运用全要素生产率模型和1997—2010年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面板数据,对不同区域知识资本的创新效应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中型工业企业知识资本投入结构已经发生明显变化,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投入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正相关性,国内外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对企业创新的作用减弱。结果还发现:东中西三大区域工业企业知识资本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存在明显差异,不同技术水平的企业知识资本的创新产出效应也存在明显差异。本文建议应根据区域和企业技术水平差异,实施差别化的创新驱动战略和政策,以更好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11.
利用国民收入核算公式,采用HP滤波分析方法,得到国民收入恒等式中各变量增长率的波动项,并依此构建了一个计量模型。然后利用各变量在1990-2004年间的分省数据,分析了各省GDP增长率波动的原因。结论表明,在我国的大多数省,投资增长率的波动是引起GDP增长率波动的主要因素。为剔除地域差异的影响,做了分区域的实证分析,其结果依然显示投资波动是各省GDP增长率波动的主要决定因素。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地方政府竞争是导致各省投资冲动、进而造成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2.
外国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布及其经济增长效应   总被引:129,自引:1,他引:129  
本文以经济增长理论为背景 ,运用多维方差分析模型 ,对我国地区间GDP差距、国内投资数量差距、国内投资效率差距、FDI数量差距和FDI效率差距等关键变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FDI的区域分布不能有效解释各地区经济的不平衡状况 ,相反 ,国内投资的区域差距 ,特别是在投资效率上的显著差别 ,是造成区域经济差距长期存在的主要因素 ,由此引出了以消除投资效率差异为核心的区域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如何提高能源效率备受到学术界关注,但现有文献多以全国或省域为研究对象,对地区差异关注不足。基于相关统计数据,借鉴面板协整理论,实证我国东、中、西部地区能源效率与经济发展诸变量间的长期协整及短期波动关系,发现产业结构及固定资产投资是影响各地区能源效率的共性因素,科技进步及能源消费结构是差别性因素,研究成果有助于政府根据各地区实际采取有针对性的节能措施。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政府对企业的研发资助金额快速增长,对企业研发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在动态的外部环境中,更应该关注研发资助波动对企业研发活动的影响。从政府资助波动视角对企业R&D投入进行考察,运用面板数据聚类分析法对2011-2018年我国各省市技术市场发展程度进行划分,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样本,对政府资助波动、技术市场发展程度与企业R&D投入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①政府资助波动对企业R&D投入具有负向影响;②技术市场发展程度对企业R&D投入具有逐渐减弱的正向影响;③技术市场发展程度显著调节政府资助波动对企业R&D投入的负向效应,并最终达到正向效应。最后,提出各省市合理制定政府资助计划、加速技术市场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运用中部地区1995~200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金融发展对FD I区位选择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中部地区较低的金融发展水平以及FD I的垂直型性质,使得其难以形成吸引外商投资的积极因素。针对中部地区金融发展现状,提出完善金融市场组织结构和提高金融机构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赵萌  王海军 《经济前沿》2010,(5):153-160
本文利用2002年至2007年基金交易数据,从不同的市场状态、公司规模、买卖股票的基金数量和行业特征等层面深入分析了我国开放式基金的交易策略、影响基金交易策略的因素以及基金交易对于股市波动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开放式基金所投资的股票在中期内并不存在动量效应,相反存在显著的反转效应,基金的投资行为也表现出明显的负反馈交易策略;与前期股票的买入比率相比,股票的收益率以及收益率的波动对基金投资策略的影响更为明显;开放式基金前期的股票交易会加剧当期的股价波动。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经济增长中仍然存在一些缺憾,即社会经济资源并未达到最充分的利用状态,突出地表现为经济周期波动下的资源配置效率损失和不均衡发展下的经济结构效率损失。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经济增长的效率,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定适宜的经济增长目标区间,熨平经济周期波动,提升宏观资源配置效率,改善投资和消费关系,降低储蓄率,提高投资效率.优化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提升经济结构效率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区域低碳竞争力的政治经济学分析:理论与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真  张梦 《财经研究》2016,(6):133-144
如何正确认识我国各区域低碳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以及政府力量在区域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对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在马克思价值理论框架下构建了一个区域低碳竞争力模型,以此探讨导致中国区域低碳竞争力差异的影响机制,并利用2000-2012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对其进行检验,重点考察了两种不同的政府环境治理模式影响区域低碳竞争力的绩效差异。研究表明:(1)区域低碳竞争力可分解为传统要素禀赋效应、政府治理效应、技术进步效应和产业内部结构效应,其中,政府治理和技术进步对区域低碳竞争力具有正向影响,产业内部结构对区域低碳竞争力具有负向影响,而传统要素禀赋效应的影响方向并不确定,这取决于资本投入规模、人力资本及资本有机构成之间形成的动态互动关系。(2)由于政府的环保投资支持政策具有时滞性和累积性,因此基于行政监管的政府环境治理模式在控制生产性排放污染和提高区域低碳竞争力方面的绩效要略优于基于政府环保投资支持的环境治理模式。(3)政府环境治理在影响区域低碳竞争力方面的总体绩效要弱于传统要素和产业内部结构的影响。因此,“既加大投资治污力度,又加强环境管制”的双管齐下治理模式应该是各地方政府提高环境治理绩效、引导绿色发展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16—2018年中国(内地)28个省级行政区域高技术产业数据,从组态视角出发,借助fsQCA3.0软件,分析产业环境、外部资金支持、区域经济水平对两阶段创新效率的共同作用机理,获得实现高研发与高成果转化效率充分条件的多个等效路径。结果发现,实现高研发效率有4条路径,通过路径分析发现外部资金支持与区域经济水平互为替代,当区域经济水平较低时,高水平政府扶持或外商投资能够实现高研发效率。实现高成果转化效率也有4条路径,其中良好的产业环境或优渥的经济基础是关键要素,区域经济水平与产业结构、企业规模与外部资金支持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结论有助于解释以往研究结论差异,为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0.
选取深沪A股上市制造企业为样本,以技术投入持久性为视角研究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探讨外部环境、企业规模和财务杠杆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技术投入惯性正向影响企业绩效;外部环境动荡时,惯性的积极作用表现〖JP〗更加显著;企业规模抑制了技术投入惯性与企业绩效的正向关系;财务杠杆对技术投入惯性与企业绩效的调节效应还因企业性质不同而有所差异。研究提示,制造企业应运用高水平投入,采取持续不变的技术投入策略应对动态环境。大规模企业要关注技术创新,增加技术创新投入,防止盲目执行技术投入策略。针对“预算软约束”问题,国有企业应注重合理利用负债融资,发挥负债的治理效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