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并不平衡,地区的经济在发展的同时差距也在增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各地区资源本质的不同、发展基础不同、产业结构不同等。其中人力资源积累是及其重要的一方面,而根源在于教育水平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我国各地区三类教育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来证明,各地区经济发展与教育规模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要求在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也要注重教育的投资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市化水平、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城市化水平、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机制,并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等计量方法,采用我国1952-2007年期间时间序列数据,实证检验了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服务业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相互促进,经济增长带动城市化水平提高,但城市化水平对经济增长作用不明显,并进一步分析了在长期过程中经济增长对城市化水平、服务业发展的冲击响应.最后针对我国现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VAR模型对1989-2011年间我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鉴于此,我们首先应该继续深化我国金融体系改革,其次要加强金融监管水平,尤其是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同时还要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使二者之间得到协调发展,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无论是在我国经济发展稳定期,还是经济波动较大的时代,经济管理教育与整个社会发展水平之间都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种种社会实践表明经济管理教育与社会发展是互促共进的,文中指出了我国的经济管理教育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表现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这对经济管理教育发展的战略制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我国1987-2009年的相关统计数据,以全国和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为出发点,将区域教育发展、城市化水平、产业结构、经济开放度和政府经济行为等多个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因素同时纳入到面板数据模型之中,实证研究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与其影响因素之间是否存在Kuznets"倒U"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在全国范围内,教育产出、城市化水平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现象;东部地区的经济开放度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现象;教育投入、政府经济行为、产业结构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不存在"倒U"现象。针对以上研究结论,我们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政策和建议,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服务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互相提供服务的经济交换活动,顾名思义教育服务贸易则是各国在教育服务方面提供的输入与输出.基于贸易行为的角度而言,教育不再具有单纯的国家性、公益性的特征,其还具有经济利益性的特征.我国要在进出口贸易领域将教育作为一项经济产业来发展,突出我国教育服务产业的比较优势,通过政府的引导、社会资源的整合,促进我国教育服务贸易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7.
居民年龄、教育水平和家庭收入与金融普惠度显著正相关,金融普惠度、居民金融服务参与度和家庭金融需求满足感在不同性别以及地域层次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我国应扩大金融服务的地域广度,在充分发展大城市等发达区域经济的同时,重点扶持不发达地区的金融服务发展.还应当考虑到我国居民不同层次的文化水平及收入水平,在设计金融服务与产品时,也要把文化水平不高以及收入较低的人群纳入到考虑范围.此外,在金融服务的硬件设施到位后,要鼓励居民积极享受金融服务带来的便利,以此提高居民家庭金融需求的满足感.  相似文献   

8.
齐昊  罗喆 《当代经济》2016,(23):112-113
现阶段,我国经济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依然表现明显,西部地区的整体经济水平与东中部地区存在较大差距.这种差距不产生于资源禀赋方面,而是由于科教水平的总体落后导致.本文基于我国西部十个省级行政区的国内生产总值、教育以及科技水平的统计数据,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发现,科教事业对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但教育的影响效果更加突出.因此,着力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升教育的质量水平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中国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低贡献水平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李玲 《财经研究》2004,30(8):40-51
教育对经济增长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这已为世界各国所公认.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水平还比较低.文章利用静态指标体系计算了我国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与贡献度;通过建立动态回归模型进一步证明了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水平.然后从教育投资总量、教育投资结构和教育投资效益三方面详细剖析了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低贡献水平的成因.  相似文献   

10.
近十多年来,我国本科及以上教育水平家庭收入与其他教育水平家庭收入之间的差距绝对额在不断拉大,因此,劳动力市场上由教育水平差距产生的收入差距是客观存在的,是否拥有大学学历会产生显著的劳动收入差异.源于教育水平差异的工资收入差距问题的复杂性在于教育水平和生产率的关联性.在劳动力市场上,较高的教育投资回报率会引导个体提高人力资本投资水平,较高的教育水平与较高的生产率水平相联系.我国当前应采取相关政策投资教育、促进教育发展、增加劳动市场上高学历劳动者的数量、降低高学历劳动者的供求均衡价格,这样才会不断缩小来源于教育水平差异的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区域高等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日益加剧。本文以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教育数据为基础,从教育规模、师资力量、教育经费三个方面揭示了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发展的不均衡性,并运用层次聚类分析法对各省市的教育水平进行排序和划分。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东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差异大,各地区省市之间也存在显著差距,旨在为各地普通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进提供参考资料,从而缩小区域高等教育的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中,离不开教育与经济的共同发展,教育与经济在共同发展的过程中相互促进却也相互制约,正确地认识经济与教育之间的关系,并探索二者的发展规律是深化改革的重要基础.经济为教育的发展提供着有效地条件和物质供给,经济的主要结构由教育结构相配合,教育则为经济的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以及提升社会的整体素质,并将科学技术以教育的形式传递,再逐步投入生产中.因此,在当代的社会建设中,经济与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二者必须有效配合,才能够推动社会的整体发展,本文根据我国当下的经济形势与教育形势进行了讨论,希望可以全面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生育率水平的持续下降,我国不仅面临人口数量增长的困境,而且也发生了严重的人口社会结构失衡.文章基于教育资源稀释理论,从理论和经验两个方面研究了教育与生育率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由此所决定的人口发展规律,从而论证了人口社会结构失衡现象及其形成机制.研究表明:(1)教育与生育率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一方面可以使生育率水平持续上升,导致人口发展进入高生育陷阱,另一方面也能够使生育率水平不断下降,让人口发展滑入低生育陷阱,由此形成了人口发展的"Z"形变化规律,即在中等教育水平上教育与生育率之间显著负相关,而在较高和较低的教育水平上两者并无明显关联;(2)由于我国的教育发展存在明显的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民族差距,那么在"Z"形人口发展规律的影响下,所有居民必然会逐步分化为两类,分别向生育率的高低两端集聚,从而就产生了人口的城乡结构、地区结构、民族结构和素质结构的失衡.进一步地,文章基于全国人口普查县级数据,使用工具变量法和Hausman-Taylor估计方法,验证了这种"Z"形人口发展规律及其所决定的人口社会结构失衡.文章不仅可以丰富当前的人口结构研究,而且对我国的人口和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赵莉  宋国宇 《技术经济》2012,31(1):53-59,76
在分析我国物流业发展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利用我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级数据,通过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实证研究了我国省级物流业的发展水平,检验了物流业发展水平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实证结果表明:物流业的发展水平与省际贸易壁垒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区域经济一体化能促进物流业的发展,物流业的发展有助于降低我国省际贸易壁垒、缓解国内市场分割状况、推进省际贸易发展和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东南沿海地区省份与中、西部地区省份在物流基础设施与贸易依存度方面存在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5.
区域性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但这种关系的每个传递环节并不总是必然协调的.本文通过面板数据模型(panel data)对全国31个省份的教育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中国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在东、中、西部三个地区的情况各有不同,差别较大.随着经济的增长,不同区域的教育投入均有所增加,而教育投入的增加到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教育发展推动经济进一步增长的过程均不协调.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计量分析方法对我国城市化与人口教育结构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教育结构与城市化水平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并且不同教育结构对城市化进程的贡献程度不同;人口教育结构是我国城市化的格兰杰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人口教育结构推动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曹爽 《当代经济》2017,(35):86-87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各个地区的经济水平逐渐上升,但是辽宁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明显较差,随着创建了东北老工业基地,同时也加快了辽宁区域经济发展的步伐.在发展当中,随之出现了区域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给各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时空差异.本文主要对我国辽宁区域经济发展的时空差异进行了探讨和分析,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各地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水平、政府经济行为和投资水平作为控制变量,并运用1990- 2008年的非平稳省级面板数据对我国非正规金融发展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行了动态面板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城乡收入差距滞后一期对当期有明显的正向影响;非正规金融发展、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有明显的负影响;教育水平、政府经济行为以及投资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文章就规范非正规金融发展,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提出了简要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人力资本理论把教育看作为减少贫困的重要手段.在人力资本理论下,教育和收入之间被认为存在一种牢固的线性关系,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收入也上升.人力资本理论虽然认识到了教育的消费性质,但它认为主要是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决定了其重要性.人文发展的方法更多地强调教育的内在价值.它把教育看作一种机会、一种权利,由此,教育同时发挥了发展的"建构性的"和"工具性的"作用.其政策含义是:应该在发展政策中赋予教育以优先权.因为教育不仅为发展做出了工具性的贡献,而且教育本身就是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系统协调发展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建立基础设施系统与经济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协调度模型,计算并评价了我国各省市经济系统与基础设施系统的协调性.研究显示:宏观格局上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格局与我国经济空间差异格局基本相似,表现出明显的从东部到中西部地区的递减差异,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各省市基础设施综合发展水平与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等级相关关系;将各省市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协调划分为优质协调、良好协调、基本协调、轻度失调、中度失调及严重失调六种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