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贸易日渐全球化的今天,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壁垒正在减弱,有效地推动了全球经济与贸易的共同繁荣和发展.然而,与此同时我国国内省际间的区域贸易壁垒却仍然保持较高的水平,甚至有增强的趋势,这严重影响国内居民的消费以及经济的稳健增长.于此,对于国内省际间贸易壁垒的研究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采用价格指数法来分析华中地区的区域贸易壁垒发展情况,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指数化,借助模型来模拟分析贸易壁垒对经济的主要方面的影响,旨在为减弱贸易壁垒,改善各省份间的贸易流通状况,促进各省份贸易乃至经济的共同发展以及全国经济一体化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和可行的实践建议.  相似文献   

2.
交通基础设施与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利用2008年中国交通部省际货物运输周转量的普查数据,本文在引力方程的基础之上引入交通变量,以此来验证交通基础设施对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2008年中国省际贸易的边界效应处于6—21之间,这一数值与发达国家之间贸易的边界效应值比较接近;(2)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对中国的区域贸易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3)交通基础设施越发达,则边界效应越低,说明交通基础设施促进中国区域贸易量的增加主要是促进了省际之间的贸易增加。所有这些均表明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2003—2005年中国省际产品贸易及缴纳增值税的数据,在边界效应模型中对省际贸易的本地偏好程度进行了实证检验。本文发现:在各种模型设定下,中国省际产品贸易确实存在明显的本地偏好;在控制了经济规模、对外贸易、行政区划、临近效应、双边及多边贸易壁垒等因素之后,历年的省际边界效应大约在4—6之间;2003—2005年,省际边界效应没有出现一致的变化趋势。本文的结果表明中国国内产品市场的一体化已具备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行伟波  李善同 《经济学》2009,(3):1455-1474
本文采用2003--2005年中国省际产品贸易及缴纳增值税的数据,在边界效应模型中对省际贸易的本地偏好程度进行了实证检验。本文发现:在各种模型设定下,中国省际产品贸易确实存在明显的本地偏好;在控制了经济规模、对外贸易、行政区划、临近效应、双边及多边贸易壁垒等因素之后,历年的省际边界效应大约在4—6之间;2003--2005年,省际边界效应没有出现一致的变化趋势。本文的结果表明中国国内产品市场的一体化已具备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的省际贸易壁垒:现状、原因与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市场一体化是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最终目标之一,而省际贸易壁垒则是阻碍其实现的重要因素。我国的省际贸易壁垒的特点是总体上很高,但存在下降的趋势。从原因上看,历史与现实经济政策的因素都有。省际贸易壁垒扭曲了价格,阻碍了分工,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因此必须从制度入手加以改革和纠正。  相似文献   

6.
封闭经济约束为解释居民消费过度敏感性提供了来自经济一体化的新视角。本文利用1985—2007年中国省际城乡面板数据考察省级居民消费过度敏感性变动,以验证封闭经济约束假说是否适用于中国。本文研究发现:省级居民消费存在过度敏感性,但剥离全国层面消费和收入总体波动后,敏感性会稳健地明显降低。消费过度敏感性的变动表明,省级居民消费过度敏感性主要归因于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国际商品和金融市场相对于各省份之间国内商品和金融市场的更封闭。为有效提振居民消费需求以扩大内需,亟须通过提高金融和商品贸易开放水平并拓展贸易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来纠正居民消费过度敏感性,尽快完善金融体系运行机制、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落实贸易市场多元化和产品多样化战略、降低内陆地区对外贸易的物流成本是重要政策手段。  相似文献   

7.
我国省际贸易快速发展,由此带来隐含碳转移,如何推进省际经济均衡发展,探讨隐含碳省际补偿机制势在必行,而省份间隐含碳权定价成为关键。基于此,首先构建环境投入产出模型,测算出各省份的二氧化碳净转移量。其次运用成本重置法构建碳权定价模型,运用因子分析估算地区调整系数,测得各省份二氧化碳排放权价格,结合各省份净转移量和二氧化碳排放权价格提出区域内的补偿标准方法。最后,以泛长三角区域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河南是隐含碳的净输出省份,山东、湖北是隐含碳的净输入省份,江西、安徽由隐含碳输入省份变为输出省份。  相似文献   

8.
封闭经济约束为解释居民消费过度敏感性提供了来自经济一体化的新视角。本文利用1985-2007年中国省际城乡面板数据考察省级居民消费过度敏感性变动,以验证封闭经济约束假说是否适用于中国。本文研究发现:省级居民消费存在过度敏感性,但剥离全国层面消费和收入总体波动后,敏感性会稳健地明显降低。消费过度敏感性的变动表明,省级居民消费过度敏感性主要归因于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国际商品和金融市场相对于各省份之间国内商品和金融市场的更封闭。为有效提振居民消费需求以扩大内需,亟须通过提高金融和商品贸易开放水平并拓展贸易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来纠正居民消费过度敏感性,尽快完善金融体系运行机制、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落实贸易市场多元化和产品多样化战略、降低内陆地区对外贸易的物流成本是重要政策手段。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物流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等西部省市的平衡面板数据,对中国西部区域物流业发展现状与区域经济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报告了西部各省域物流业发展现状及其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现状。通过采用感应力系数和影响力系数,进行了区域物流业及其相关产业与区域经济间的相互影响调查,反映了西部各省区域物流业与经济关联度之间的互动特征及其动态变化趋势,取得西部省域地区物流业与区域经济互动关系并不显著的基本结论,西部各省市区的物流业发展现状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导致两者之间关系在不同省域存在明显的差异;西部区域物流业与区域经济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力系数在产业间不同,地区间也存在着差异,应当探索符合区域自身特色的物流业发展战略,促进区域物流业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建立门槛模型实证分析经济三重开放影响区域经济差距的非线性传导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经济三重开放能够通过产业梯度转移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但不同维度对区域经济差距的作用效果存在差异。其中,国际开放水平对区域经济差距的直接影响效应大于间接效应、省际开放水平表现出直接负向作用、省内开放水平的作用不显著。国际与省际开放水平在产业梯度转移程度较低的地区对区域经济差距扩大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在转移程度较高地区对区域经济差距缩小产生明显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城市、省份、区域三个层面对我国金融集聚与经济增长存在的空间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我国金融集聚的空间特性十分显著,金融资源会加速向中心城市、金融中心或沿海省份、东部地区集聚;在不同省份,经济增长与金融集聚存在空间相关性,相邻省份之间存在空间依赖性;不同区域间存在的空间溢出效应非常显著,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集聚程度高的地区能够对周边区域形成较强的辐射和带动;在区域发展过程中,金融集聚与经济增长存在的空间依赖性会引发两极分化.  相似文献   

12.
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有效驱动产业创新发展、建设有序竞争市场环境、加速要素自由流动,进而跨越行政区划和地理客观因素限制,助力破除省际贸易壁垒和市场分割,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和国内大循环的健康高效运行。基于此,本文运用价格指数法生成我国省际贸易壁垒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综合形成2013—2020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省际贸易壁垒的弱化效应较为显著,数字经济还能够突破行政和地理客观限制造成的贸易壁垒。本文深入分析、测试和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对省际贸易壁垒的影响效应,为建设更加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及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提供从数字经济角度切入的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测度我国省际价格传导效应,分析省际经济联系。研究表明,我国省际价格传导呈现出“生产领域传导快,流通领域传导慢”的典型特征;不同省份间呈现出传导模式多样性;多数省际价格传导的当期效应大于上期效应;部分省份的省外价格传导效应高于省内传导效应;全国市场一体化程度较高,但各省经济景气与全国经济景气呈现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1985-2013年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建立面板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的实证分析表明,对我国地方政府竞争、贸易开放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稳定关系和短期波动影响作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就全国而言,长期内地方政府竞争和贸易开放均显著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贸易开放的中介效应显著;东中西部地区的地方政府竞争、贸易开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对东中部地区,地方政府竞争促进经济增长程度大于贸易开放,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地区情况与全国不同,地方政府竞争显著抑制经济增长,贸易开放则影响不显著。人力资本积累、固定资本存量增长均有助于整体经济发展,政府经济参与度增加则抑制经济增长。最后论文就其原因和政策含义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产品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国际经济贸易一体化的发展,在传统关税壁垒不断降低的同时,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世界各国调整贸易利益的重要手段,甚至被不少国家用来充当贸易保护主义的工具.而发展中国家由于在经济和技术方面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在技术性贸易壁垒面前总是处于不利地位.农产品是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出口产品之一,首当其冲地受到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本文从我国农产品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入手,分析了我国农产品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6.
本文应用门槛效应模型,使用1996至2014年的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对初始经济状况影响对外开放与经济发展的程度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以人均GDP这一因素衡量的初始经济状况在对外开放促进经济发展中存在门槛效应,而且随着初始经济水平的提高,对外开放对经济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更明显.结合目前我国区域发展存在较大差异的现实,一些地区金融市场尚未充分发育,引入外资、加强贸易的对外开放固然重要,但不应仅将目光集中在此,而应与当地经济的整体发展相配套,按部就班稳步进行.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取中国1981年至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在对30个省份按照经济发展程度进行区域划分的基础上,对省份数据进行分类加工处理,并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anel-VAR)实证检验了我国财政政策的区域效应,揭示了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状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建立FDI对贸易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将FDI和区域贸易安排加入引力模型,并借助1986—2010年中国与主要投资国和贸易伙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理论与实证分析表明FDI、经济总量、市场规模相似性、国家经济水平差异性是决定贸易流量的主要因素。距离的影响并不显著,相反,区域贸易安排与贸易之间有显著相关性。不同来源国的FDI对中国进出口贸易有不同影响。为此,为保持中国贸易的持续增长,不仅要培育本地市场规模,继续扩大开放,更重要的是提高贸易自由化水平和国内市场一体化水平。  相似文献   

19.
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即陇海—兰新—北疆铁路沿线所覆盖的十个省份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面板数据方法实证分析了物流发展对经济增长空间的异质性,实证结果表明,货物周转量对经济带的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物流网络里程对经济带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溢出效应并不显著;物流业产值对经济带经济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并且存在负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认为,提高货运周转量、加强各省份之间合作能够更好地促进经济带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速和贸易自由化在全球范围的扩展,关税壁垒和传统的非关税壁垒在贸易保护中的作用越来越弱,而绿色贸易壁垒成为当今贸易保护的主要手段。所以,从绿色贸易壁垒的特征、产生的原因等入手,通过对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积极影响和消极作用的分析,从而提出了中国针对贸易中的绿色壁垒应该采取提高环保意识、积极发展环保产业、调整商品的出口结构、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完善环保法规体系,严格执法等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