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基于PCA-ESDA的中国省域旅游经济时空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叶林  黄震方  王坤  涂玮 《经济地理》2012,(8):149-154,35
以中国大陆31个省级区域为研究单元,选取1999—2008年反映旅游经济的相关指标,利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计算出每个省份旅游经济的综合得分,然后对综合得分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旅游经济的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从"长三角"及"珠三角"向内陆逐渐降低的特征。1999—2008年中国旅游经济发展全局空间自相关不显著,但局部空间自相关却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沿海省份位于HH区,西部省份位于LL区,西南、部分东部和中部省份位于LH区和HL区。中国省域旅游经济发展呈现出一种持续的非均衡态势,1999—2008年中国省域旅游经济的总体空间格局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省域旅游经济集聚的空间依赖性、省域经济发展水平、区位与资源禀赋、政府政策是影响中国省域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程恩富 《经济学动态》2007,(1):20-120,F0003
李闽榕博士的研究成果——《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报告》,日前已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全书共156余万字,是一部深入研究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问题和开拓区域竞争力研究的创新之作。  相似文献   

3.
在考虑空间效应影响的前提下,分析了我国沿海省域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文章采用2008—2017年10年间中国沿海省份数据,通过莫兰指数探究了各省份间经济发展的空间相关性;并利用空间杜宾模型解释在地理区域上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沿海省域经济发展在空间上存在正向溢出效应,旅游业发展对各省域的经济增长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征收碳税已成为众多国家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采用1999~2008年中国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部分行业的相关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并运用广义最小二乘估计法,对征收碳税与经济增长和行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征收碳税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和行业差异;在较低强度的碳税政策下,碳税对中东部地区大部分省份的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但阻碍中西部地区一些省份的经济增长;征收碳税对我国大多数行业的发展起推动作用,但不利于少数高能耗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杨三省 《经济改革》2009,(12):37-37
陕西是科教大省,但却是经济小省,收入穷省。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显示,陕西2007年经济总量居全国第20位.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全国第26位,农民人均纯收入居全国第28位,被称为“陕西现象”。  相似文献   

6.
张立群 《经济》2013,(Z1):76
随着市场供求关系趋紧和要素成本水平提高,中国经济已进入重大转型期。受其影响,潜在经济增长率水平和经济运行特点都已发生深刻变化。与2002-2008年的经济高增长相比,主要是潜在经济增长率降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客观大势。外贸出口市场扩张速率减慢,竞争越来越激烈。2001-2007年,世界货物贸易进口额年均增长14.1%,2008-2011年降低到3.8%,这表明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国际市场的扩张速率明显  相似文献   

7.
单月进、出口额已超过2008年高峰时期的水平,中国经济前景对世界经济的依赖度提高民间消费增速平稳,投资增速回落,中国政府逐步收紧的货币政策和房地产政策将引导经济规模和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8.
环境规制差异、创新驱动与中国经济绿色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志军  陈伟  杨朝均   《技术经济》2017,36(8):61-69
运用2008—2015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基于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模型测算了考虑能源消耗和非期望产出的中国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利用所构建的创新驱动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测度我国各省区的创新驱动能力。将环境规制划分为行政型、市场型和公众参与型三类,运用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创新驱动及两者的交互项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对中国经济绿色增长的影响具有区域差异;创新驱动对中国区域经济绿色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促进中国经济绿色增长方面,环境规制与创新驱动不仅发挥了各自的积极作用,而且两者还显示出一定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9.
蒋清海 《经济纵横》1994,(12):28-31,69
论中国区域分工格局的重塑蒋清海一、中国现有区域分工格局的弊端我国区域分工包括三大地带间的分工、大经济区间的分工、省区间的分工和省区内的分工等层次。其中三大地带间的分工和省区间的分工最为重要并最具有现实意义,然而这两种分工在现实的区域经济发展中已表现出...  相似文献   

10.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催生中国经济"走出去"战略,如今已积累了若干经验。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走出去"的影响很大,相关的战略调整势在必行。2014年,经济下行迫使中国经济进一步调整"走出去"战略,新的一年任重道远。当前中国经济调整"走出去"战略的基本思路是整合国内相关力量,集思广益多头并进。总体上,来年中国经济"走出去"要稳扎稳打。  相似文献   

11.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使中国承担了来自国际国内的巨大压力,随着中国国内经济的发展和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提升,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已不能维持,经济转型的呼声也更为迫切。中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累积了一定的优势。在新时期的经济转型中,本文主要讨论了经济转型的有利条件,以期更充分地发挥优势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把握市场的机遇与风险,实现房地产经济稳健运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火热对中国经济的增长功不可没。虽然2008年遭遇全球经济危机的重压,但是房地产市场却始终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无疑已成为中国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而由此带来的担忧更是显而易见。本文就房地产市场存在风险及机遇共同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以此来实现中国房地产经济的稳健运行。  相似文献   

13.
2008年中国经济已步入收缩期,在全球金融动荡的背景下,分析中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与近期走势、及时调整经济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AD-AS模型的框架下从理论上分析影响短期经济波动的关键因素及宏观经济走势,进而针对调控短期总需求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省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演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空间面板计量分析方法,考察中国省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动态演化特征。研究发现,中国省域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和地区效应。在此基础上,使用空间自相关固定效应模型,对1985~2006年中国省域经济增长的趋同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时间演化上看,中国经济增长差异呈现先趋同后趋异再趋同的趋势,并表现出两俱乐部趋同;中国省域经济增长存在条件收敛,且收敛速度先减缓后加速。从空间演化上看,经济集聚和省域差距相伴随出现,增长过程中区域外溢显著存在,促进了经济的趋同演化。  相似文献   

15.
2008年12月14日,来自新亚欧大陆桥沿桥省(区)市物流协会领导齐聚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连云港,就新亚欧大陆桥东桥沿桥省(区)市物流企业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应对措施进行了探讨。新亚欧大陆桥是一条横贯中国东西、连接亚欧大陆的非常重要的国际性经济大动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随着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新亚欧大陆桥运输量快速提升,大陆桥眼桥城市物流行业进一步加强交流、  相似文献   

16.
2008年9月美国第四大投行雷曼公司因次贷资产的巨额损失而宣布破产,点燃全球性的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实体经济已产生影响。通过分析金融危机对河北省实体经济的影响,探寻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Barro的政府规模与经济增长理论基础上,引入经济波动以反映政府支出规模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利用中国28个省(市、自治区)1979年~2008年的面板数据,检验了政府支出规模与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地方政府支出规模与经济波动对区域经济增长都产生了负效应,且经济波动比政府支出规模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负效应更大。因此,政府在追求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要更加注重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的经济版图上,以人口大省、农业大省著称的河南,近年来正向着工业大省和经济大省健步跨越:  相似文献   

19.
2008年中国经济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中国将进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中国经济的发展将使世界和我们自己再次惊叹:中国所发生的变化比人们预料的要快得多。2008年,同时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30周年,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进入了新的征程。2008年,中国经济的显著特征和趋势引人关注,本文对此进行了六个方面的梳理总结,各种迹象表明,中国正在逐步走近成熟经济的门槛。  相似文献   

20.
随着市场供求关系趋紧和要素成本水平提高,中国经济已进入重大转型期.受其影响,潜在经济增长率水平和经济运行特点都已发生深刻变化.与2002-2008年的经济高增长相比,主要是潜在经济增长率降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客观大势. 外贸出口市场扩张速率减慢,竞争越来越激烈.2001-2007年,世界货物贸易进口额年均增长14.1%,2008-2011年降低到3.8%,这表明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国际市场的扩张速率明显减慢了.另一方面,经过持续快速扩张,中国出口产业已经形成相当大的规模.2002-2011年,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由19916亿元扩大到101946亿元.与此同时,新兴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规模持续较快扩大,美国近年开始启动再制造业化活动.针对国际市场的生产和供给规模持续扩大,中国产品出口市场供求关系已由供不应求转变为供大于求,竞争日益激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