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对产业转移与区域技术创新扩散的复杂网络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复杂网络和采纳阈值模型等相关理论,以技术类型为调节变量,构建了基于产业转移的区域技术创新扩散仿真模型,并借助Netlogo仿真平台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产业转移规模、创新程度及信息整合与技术创新扩散速度均呈正向相关关系,但在技术创新扩散深度上,受阈值机制的影响,二者关系呈现阶段性变化规律,且在不同的技术类型情况下,转移产业规模、创新程度及信息整合对技术创新扩散深度的影响也存在差异性特征。最后为产业转移和区域经济管理者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信息扩散、产业集聚与技术创新绩效间的动态影响关系,寻找影响地区经济发展及技术创新驱动的主要因素,使用2005—2018年我国区域面板数据,采用VAR模型、面板数据模型及状态空间模型,对信息扩散、产业集聚与技术创新绩效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①产业集聚对技术创新绩效的边际影响力呈倒U形曲线,而信息扩散对技术创新绩效的边际影响力呈递增趋势,信息扩散对产业集聚的边际影响力呈线性增长态势,而技术创新绩效对产业集聚的边际影响力呈倒U形曲线;②不同地区信息扩散与产业集聚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效应依次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且东部和中部地区的信息扩散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大于产业集聚的影响,西部地区的产业集聚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大于信息扩散的影响;③不同地区信息扩散与技术创新绩效对产业集聚的影响效应依次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且东部地区的技术创新绩效对产业集聚的影响大于信息扩散的影响,中部和西部地区信息扩散对产业集聚的影响大于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基于ElinorOstrom的IAD延伸模型及对浙江273家代表性装备制造企业的问卷调查,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企业这一最重要的创新主体参与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及其程度。研究发现:企业状况与其参与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创新的意愿不完全相关;企业技术状况感知、外部行动状况及创新结果信息了解程度对企业的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决策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应采取“抓大”策略,构建和完善“政府主导、市场引导、广泛合作、互利共赢”的产业关键共性技术供给体系,加强区域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以促进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创新与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4.
利用1995—2014年中国30个省域生物制造业的相关数据,运用阈值协整模型,对中国及三大区域的生物制造业产业聚集度与技术创新能力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生物制造业的产业聚集与其技术创新能力之间存在阈值协整关系;生物制造业的产业聚集度过高或过低对该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负向影响;生物制造业的产业聚集对其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存在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5.
产业共性技术潜在价值的发挥依赖于其市场有效创新扩散.针对产业共性技术扩散面临的多重失灵困境,在对共性技术特征属性、扩散主体行为、创新扩散过程进行分析基础上,根据SEIR模型和产业共性技术创新的扩散特点,文章构建产业共性技术创新扩散机理模型,进行基本再生数、扩散平衡点稳定性分析,阐释产业共性技术创新扩散机理.同时,构建相应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产业共性技术扩散仿真分析,揭示关键变量的影响效果规律.研究表明:系统基本再生数是决定产业共性技术创新扩散能否持续的关键.潜在需求企业二次研发采纳和研发成果应用转化率的提高,以及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能够促进产业共性技术扩散效果的提升,而企业的搭便车行为和路径依赖心理具有负向作用.企业技术再升级行为会降低产业共性技术扩散速度,但通过研发与应用的循环往复有利于其潜在价值的充分发掘.据此,文章提出了产业共性技术创新扩散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创新和扩散为导向的集群经济效益已成为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所在。基于时间和空间距离因素,构建了产业集群内的技术创新空间扩散模型,应用数据仿真实验,分析了在集群内进行技术创新空间扩散的动态过程,探讨了模型参数变化对技术创新扩散的影响,并着重分析了空间距离对技术创新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集群内的技术创新扩散是典型的时空统一扩散过程,空间距离会阻碍技术创新的扩散,而且集群内采用技术创新的企业数量与距离因素呈负指数关系,为客观地预测和控制产业集群内时空统一的技术创新扩散过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企业规模作为类别自变量,能够更有效地揭示不同规模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差异化和产业政策在特定情境下的有效性。本文基于我国2007—2012年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运用门槛回归模型研究公司规模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门槛效应,研究表明企业规模对技术创新的作用存在明显的阈值,并且两者之间的关系受到市场集中度、行业特征、政府补助等因素的限制和影响。研究认为门槛回归模型很好地解释了公司规模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复杂非线性关系和跃迁过程,相应的研究结论在产业组织结构、企业成长和产业创新投入等方面,为企业管理和产业政策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技术转移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逆向选择问题出现,影响了科研机构技术转移和扩散的效率。通过一个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科研机构技术转移合作创新的均衡产生条件及与相关参数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减少逆向选择问题负面影响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9.
结合产业共性技术相关理论与技术扩散模型,以政府作用为调节变量,构建产业共性技术扩散的三阶段仿真模型,对产业共性技术扩散三阶段演化特征进行探讨,借助Matlab平台对主体采纳行为和共性技术扩散速度进行仿真,并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共性技术扩散为例对仿真结果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产业共性技术扩散先后经历了权威决策、二次创新以及附随扩散3个阶段;产业共性技术扩散的企业采纳比例遵循“S”型曲线规律,而产业共性技术扩散速度出现了“上升-下降-再上升”的“N”型走势;直接采纳二次研发成果的企业,对产业共性技术扩散影响较大;政府在整个产业共性技术扩散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但在扩散不同阶段政府介入方式与程度会有所差异;二次创新投入比例与成功率影响产业共性技术扩散规模和速度;只有将产业共性技术转化成专有技术或新产品,才能实现共性技术有效扩散。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产业变革与技术创新关系的基础上,阐述了产业变革规律对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提出了产业变革中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路径选择策略,指出产业分叉中的科技型企业应选择根本性产品创新策略,通过自主开发、合作研发和技术引进实现新产品开发;产业继承中的科技型企业应选择渐进性产品创新策略,通过技术集成、技术融合和工艺流程再造实现对原有产品的更新改造;产业转移中的科技型企业应选择根本性产品创新策略,通过技术转让、技术扩散和技术创造实现新产品开发。  相似文献   

11.
经济与科技是现代社会的两大杠杆,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有着密切的内生联系。本文通过分析科技创新对长株潭经济增长的微观传导机制与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的科技创新机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科技创新是区域经济高速增长的内生驱动器,加快构建长株潭一体经济快速增长的科技创新孵化体系,加大科技投入、扶持企业自主创新、发挥产业集群的协同优势、增强聚集效应、创造科技创新扩散机制是长株潭经济增长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区域技术转移协调发展是实现高质量技术创新的重要驱动力,但目前我国区域技术转移呈现出极不平衡现象,导致科技强国建设缺乏有力的技术支撑。为探究我国区域技术转移影响因素的组态效应,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内地30个省域的技术转移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区域技术转移影响因素的组态效应可归纳为5种类型,其中,高效率组态可分为能力-中介主导型、环境-中介主导型和经济主导型;而在能力-中介缺失型和经济-能力-环境缺失型组态下呈现出低效率。此外,能力-中介主导型组态可同时推动技术输出方与吸纳方发展,环境-中介主导型组态可单方面提升技术输出效率,而经济主导型组态可促进技术吸纳实现高效率。结论可为合理规划技术转移发展路径、促进技术转移协调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复杂适应系统视角,总结响应主体的行为机制,根据响应环境复杂性分析和响应主体关系模型,构建区域科技创新政策响应机理概念模型,创新性地构建“政策激励-企业需求”匹配模式,演绎区域科技创新政策响应复杂系统的行为规则。基于Swarm平台并采用动态仿真方法,通过调节变量参数,首次从政策响应阶段、不同类型企业对科技创新政策响应、不同级别科技创新政策响应、不同政策工具响应4个维度设计政策响应动态演变过程,揭示了区域科技创新政策内在响应机理。研究表明:区域科技创新政策响应遵从观望、偏好决策、学习模仿、响应行为驱动和生产转化激励的五阶段演变特征;不同政府层级的科技创新政策响应程度不同,政策级别越高则响应度越高,反之则响应度越低,响应度排序为国家级政策>省市级政策>高新区政策;不同类型的企业对科技创新政策响应程度排序为中型企业>大型企业>小型企业;企业对不同类型政策工具的响应程度排序为:研发补贴>人才激励>税收优惠>政府采购>服务外包。  相似文献   

14.
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企业希望通过创新提升自身竞争力,然而,创新扩散效果不佳会最终制约企业发展。针对技术创新扩散种子用户的选择问题,运用复杂网络方法,构建了技术创新级联扩散非线性模型,通过寻找客户网络中分散于不同社区的重要节点展开技术创新扩散,以达到最大限度的扩散效果。对模拟网络和真实网络的仿真分析发现,该种子选择方法确实能够加快技术创新在整个网络的扩散速度,提升扩散效果,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促进企业创新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技术多样性是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表征,但现有研究对于技术多样性与创新扩散的关系存在争议。对此,区分相关和不相关技术多样性对创新扩散的异质性影响,并检验实质性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作为一种信号传递机制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基于2008—2017年中国研发密集型上市企业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相关技术多样性能够积极影响创新扩散;不相关技术多样性对创新扩散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实质性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正向调节不相关技术多样性与创新扩散的关系。结论丰富了创新扩散理论与实证研究,可为企业创新实践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傅元海 《当代财经》2012,(9):91-101
国际技术扩散是影响本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利用2003-2008年区域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不同类型的国际技术扩散对我国内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竞争效应和外资研发溢出效应对我国低层次技术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对高层次技术创新能力没有显著作用;外资企业生产本地化程度反映的模仿效应对我国内资企业高层次技术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对低层次技术创新能力没有显著影响;购买国外技术对我国内资企业各个层次的技术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是对高层次技术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小于对低层次技术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技术演化是区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基于1999-2019年成渝地区142个县(市区)、637个专利技术领域的面板数据,考察技术关联、技术转移对成渝地区技术演化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区域发展阶段和技术含量的异质性作用。研究发现,技术关联、技术转移对区域技术演化均存在促进作用,同时,技术关联在先发地区和低技术含量领域的作用更显著,而技术转移在后发地区和高技术含量领域的作用更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技术关联、技术转移对区域技术演化存在“倒U”型影响,邻近地区技术演化对本地具有溢出效应。基于上述研究结论,建议成渝地区同时发挥技术关联与技术转移的作用,在发达区域技术关联强的领域加大要素投入,鼓励技术落后区域进行技术引进,加强区域协作,破除研发要素流动壁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