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出和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背景下,如何培养高校非法学专业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就成为了一个全新的课题。从这一角度入手,对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相关理论,非法学专业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培养的必要性以及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培养的实现途径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立足于当代高校大学生法律素养的程度以及影响其发展的内在核心问题,通过对大学生法律素养养成的影响因素的分析,探讨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在提升大学生法律素养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这三个方面对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影响深入探讨,提出进一步加强当代大学生法律素养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公民法律意识的培育对于整个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建设意义重大,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理应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应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如:法律权威意识、权利义务意识、自由平等意识。通过三个课堂的教育从而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法律意识,使其能更好的参与社会生活,服务整个社会。  相似文献   

4.
信息时代,少数民族大学生如何正确认识媒介、有效利用媒介以培养其基本的媒介素养成为目前高校急需解决的一大问题。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是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有力补充,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重大意义。高校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教育等多种教学形式,帮助民族大学生掌握一定的传播技巧、方法和手段,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媒介素养,使其具备认识媒介、批判性地使用媒介的能力,使学生成长为具有时代忧患意识、高度政治敏锐性和社会责任感的未来建设者。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是国家、民族的希望和未来,社会法治建设的中流砥柱,其法律意识状态,直接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进程。培养与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建设法治国家要求的需要,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在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进行分析后,提出了培养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我国的治国基本方略,法治化道路是经济社会结构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形成是国家法治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在传统文化、现代法治环境等影响下,大学生普遍表现为法律意识的淡薄、法制观念的迷茫和法律态度的功利。优化法治环境、强化法律主体意识、深化法律教育等举措有助于大学生对法律的尊重和信任,最终实现法律信仰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价值体系的精髓,是社会主义本质价值的充分表达,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社会整体的精神风貌指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作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建设人才的主要阵地,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十分必要.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当坚持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构建以大学生为主体、富有时代特色的教育新形式,提高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8.
在高校深入学习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践行法制观,建设社会主义法治高校和国家,要求高校学生具备较高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然而网络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为高校学生提供便捷、丰富的学习资源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在虚拟网络中的违法、失德现象的发生率。因此,加强高校学生的网络法制观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网络法律意识,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工作。通过阐释高校学生网络法制观教育的内涵,剖析高校重视和加强高校学生网络法制观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总结归纳加强高校学生网络法制观教育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价值观,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添砖增瓦。  相似文献   

9.
孟凡志 《时代经贸》2011,(24):42-42
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和国防观念,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建设强大国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以大学生军训和军事理论课教学为主要内容的高校国防教育,是我国法律赋予高等学校的重要教育内容,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力保障,在高等学校的教育体系中具有深远的战略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0.
提高当代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对策——以药家鑫事件为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大学生违法犯罪事件频频出现,向我们发出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已刻不容缓的告示。以药家鑫事件为视角,对黑龙江科技学院500名新生进行抽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得出当代大学生法律素养存在法律知识欠缺、法律意识薄弱和运用法律处理知识问题能力较低的现状,并对现状的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从高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法律环境三个方面提出提高当代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1.
《经济师》2017,(8)
确立大学生法律信念而非法律信仰在当前既有理论必要性,又有现实必要性。然而确立大学生法律信念并不是简而易行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艰巨复杂、意义重大的工程。在建设中,应当正视存在的诸如官员违法乱纪、司法受质疑争议、高校法治教育课程问题重重以及大学生权利、义务意识不足等阻碍性较大的现实困境,与此相对,应以改革大学法治教育课程为重点,以提高公务人员的法律素养为关键,以健全法律法规和完善法律援助体系为根基,促进大学生法律信念的确立,进而影响更多的普通民众,推进依法治国进程。  相似文献   

12.
唐梅 《时代经贸》2012,(6):242-242,244
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而企业却总是为找不到合适的人选而苦恼。归根结底的原因在于大学毕业生的职业素养能力的缺乏。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文章简述了职业素养的内涵和企业所需人才应具备的职业素养能力,并提出高校应该从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日常行为养成教育、专业技能培养、校园文化建设四个方面入手,把学生教育与行业企业的员工道德培养、员工行为规范、员工技能培训、行业企业文化建设相融合,将校企资源有效结合完成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素养能力培养教育。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而企业却总是为找不到合适的人选而苦恼.归根结底的原因在于大学毕业生的职业素养能力的缺乏.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文章简述了职业素养的内涵和企业所需人才应具备的职业素养能力,并提出高校应该从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日常行为养成教育、专业技能培养、校园文化建设四个方面入手,把学生教育与行业企业的员工道德培养、员工行为规范、员工技能培训、行业企业文化建设相融合,将校企资源有效结合完成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素养能力培养教育  相似文献   

14.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法制社会的速度不断加快,传统的职业法律工作者的培养模式已跟不上时代的需求。目前,我国许多法学界和教育界从不同的角度对我国法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为我国职业法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更好的方向和视角。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法学教育的经验,根据法律学科的复杂性和实用性,以培养职业法律人才为研究基础,提出了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律人才的培养模式,以不断提升法律教育的科学性和职业法律人才的应用性、复合型,更好地满足我国社会的发展和法制社会的建设需要。  相似文献   

15.
丁宏华 《经济师》2014,(7):218-219
信息社会发展的今天,信息量急剧增长、知识不断更新,高等教育必须转向培养大学生获取、选择和利用知识的能力。目前,高校对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存在诸多问题。文章归纳了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中国地方高校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教育理念滞后、实践教学流于形式、部分教师实践教学经验不足等问题,无法满足法治国家建设、全球化、区域经济发展对实务型法律人才的迫切需求。针对于此,地方高校应探索一条"高校与司法实务部门联合培养"的新模式,深化法学实践教学改革,为区域社会发展培养出高水平的实务型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法治建设的进程中,公民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是国家法治的希望,同时也是体现法治国家水平的标准.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次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他们的法律意识状况将对中国法治的未来产生重要的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是中国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具备社会主义现代法律意识的基本内容和特征,又有自己的特征.厘清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内涵、特点及结构,是培养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8.
浅论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学校所培养的大学生,作为未来国家的高层次建设人才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不仅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栋梁,寄托着中华民族的未来,而且同样也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生力军,寄托着中国法治之路的希望.可以说,高职学生的法制观念如何、法律素质怎样,将关系到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中华民族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然而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的有效性不强,从近年来的大学生犯罪的增长可见一斑.高职学生有着自己的特点,研究高职学生的法制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成滨  孙杨 《大陆桥视野》2016,(10):270-271
国家高度重视当代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大学生既属于法治宣传教育的对象,又是国民教育体系法治教育的对象,所以在高校内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使大学生树立法治意识,进而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扞卫者.  相似文献   

20.
高校恶性案件频发,大学生行为失范现象严重,表明迫切需要在大学生中广泛进行法治理念教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已经进入关键的第二阶段,该阶段的重点在于对大学生深入进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特别是要充分运用课堂教学的优势,着力进行系统性教育。应当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的特点,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此外,还需要不断探讨课堂教学新方法,发现法治理念教育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