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法律信仰是法制社会最坚固的支持系统,是主观心理和客观行为两方面的统一,也是信仰主体与信仰对象的有机统一。塑造全民法律信仰是实现法治的必由之路,但由于法律文化因素,法律制度的某些失误和不完善,权大于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塑造法律信仰也充满曲折,只有从内在基础和外部条件两方面着手,才能真正塑造法律信仰,为建设现代化的法治国家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正建设法治中国,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法律的权威从何而来?它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一旦法治成为一种信仰,人们就会长期持续、自觉自愿地遵守法律,把依法办事当成自己的生活习惯。而法律只有被信仰,成为坚定的信念,才能内化为人们的行为准则。当今社会,法治理念尚不牢固,"情大于法"、"权大于法"问题仍很突出,许多市场主体遇事首先想到的是"托门子"、找关系,而不是讲法治、走程序;在市场经济运行中,行业性垄断、区域性垄断普遍存在,个别市场主  相似文献   

3.
司法权威是指具备比较深厚的法律知识功底和精湛的法律推理能力的法官依据权威性法律规则、法律原则以及正义原则和证据事实,在权威性的程序保障下所作出的权威性裁判。西方法治国家司法权威确立过程也是西方法治化的过程。中国的司法权威的树立的过程也是中国法治化的过程。司法权威的树立需要很多具体的条件,包括:独立的司法权、终局性裁判权、司法审查权、司法公正、法官具有魅力型权威、藐视法庭制裁权、裁判执行等。  相似文献   

4.
高校法治教育是培养当代高校学生法律素养的新模式,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强弱对依法治国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影响。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大背景下,高校对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就显得更为重要。而大学生法治教育的目的恰恰就是培育与国家法律制度和社会生活秩序相一致的现代高素质公民,重在培养大学生参与社会的法律知识、法律技能及法治观念。所以说,在高校中进行法治教育已成为大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5.
就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层面来讲,在我国深厚的传统法律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其影响.本文针对这种影响,就当前如何更好地推进法治文化建设进行一些分析,从而改善不利于中国法治化的因素,进一步推进我国的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是法治背景下的民生事务。在中国,大学生创业就业已形成了法治化的雏形,但是法律在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中的残缺,使得大学生的权益不能得到充分且有益的张扬和必要的规制。为此,可以高等教育为界域,从内容、形式、主体等多方面建构大学生创业就业中的法律教育举措。  相似文献   

7.
《经济师》2017,(8)
确立大学生法律信念而非法律信仰在当前既有理论必要性,又有现实必要性。然而确立大学生法律信念并不是简而易行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艰巨复杂、意义重大的工程。在建设中,应当正视存在的诸如官员违法乱纪、司法受质疑争议、高校法治教育课程问题重重以及大学生权利、义务意识不足等阻碍性较大的现实困境,与此相对,应以改革大学法治教育课程为重点,以提高公务人员的法律素养为关键,以健全法律法规和完善法律援助体系为根基,促进大学生法律信念的确立,进而影响更多的普通民众,推进依法治国进程。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是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群体,但知识的多寡与法律意识的强弱没有必然的正比关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代,在国家大力推进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环境下,高校法律基础教学、的关键是以法律基础知识为依托,强化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熏陶和培养。  相似文献   

9.
法治文化及其建设路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凛 《江南论坛》2008,(11):32-32
一个社会能否实现法治,先决条件之一就是这个社会有无尊崇法治的心理,是否培育起了追求法治的信念,法律制度是否完备,法律规范能否得到实施,同时也取决于人们的法律素质和法治观念。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仅需要内容量化、体系完备的法律法规和完善的立法、执法、司法、法律监督制度,而且需要与现代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相适应的法治文化。“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它形成了国家的真正宪法。”法治文化是法治社会的重要精神支柱,是法治社会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0.
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程序运作过程中存在着法律困境,分别表现在宪法、综合性环境法律、单行环境法律与环境行政法律法规等四个方面。分析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中的法律困境,将有助于其应急管理的法治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法治建设不断深化,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解决将逐步纳入法治化轨道,法律人才是三农问题法治化解决的主体要素,开设农业法学课程培育知农、爱农的法律人才具有必要性。农业法学教学存在诸多困境,学生对农业法学教学不重视,农业法学教学内容庞杂,教学方式不适合教学需要,需要妥善安排教学活动,确定适合实现需要的教学内容和选择对的教学方法等方面完善现有的农业法学教学工作,为农村基层提供合格的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12.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是培养与提升现代公民法律素质和实现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路径.应从法律认知、法治观念、法律信仰三个维度有步骤分层次地展开与实施法制教育.以活动理论为视角,完善活动机制,进一步拓展和完善法律认知教育、法治观念生成、法律信仰培育三个维度之间的有机衔接,增强法制教育的针对性、主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法律文化现代化是中国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法律文化建设受到诸方面因素的影响。程序公正以及与程序公正相关的法律制度在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中不健全、不完善,是制约我国现代法律文化建设的主要因素之一。从而提出程序公正对建设现代法律文化的重要性,摒弃传统法律文化重实体轻程序的观念,不断完善程序公正理论,从而推动现代法律文化的建设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全面实现。  相似文献   

14.
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是当下中国社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伴随区域发展由不均衡发展到经济、社会和生态统筹协调发展、制度因素在区域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得到重视的新特点,我国法治建设发展在切实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呈现出需要扎实推进空白领域立法工作、法律越来越成为社会治理规范体系主导型规范的新特点。正是区域发展和法治建设的上述新特点与中央政府对于法律和法治在区域发展制度上的新期待,使得区域发展制度模式由政策主导型向法律主导的法治化模式转型具有了必然性。  相似文献   

15.
王毓南 《经济师》2007,(9):140-141
法律思维是思维的一种方式,在高校中培养大学生法律思维,有助大学生法律意识加强,其综合素质提高,树立法律信仰,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从而加快我国依法治国之进程。  相似文献   

16.
依法治国,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我们有许多事情需要做,诸如立法的、执法的、体制的、观念的,等等。建立一个法治社会,必须树立“法律至上”的权威,使法律成为人们的信仰。然而,目前我国公民对于法律的信仰程度与依法治国的目标和要求还相差甚远。例如:为什么发生纠纷之后害怕打官司;为什么到法院打官司没有关系心里就没底;为什么有  相似文献   

17.
从1985年的"一五"普法教育开始,乡村的法律教育已进行了二十多年.在这一过程中,国家试图将统一的法律知识和观念推向农村,以此实现法治现代化.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完成了四次大规模的普法运动,正在进行五五普法,送法下乡,送法进村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但由于传统文化、历史方面及社会环境方面等原因,我们在农村普法、提高农民法律素质这一领域仍存在瓶颈.作为全国经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北京市,在其国际化城市建设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切实提高农民法律意识变得尤为重要.文章主要针对<首都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法律素质培养问题的研究>课题组于2010年5月在北京市开展的村民法律意识问卷调查进行分析,对如何切实有效的提高农民的法律素质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生态法治建设不仅需要生态法理论的创新,更需要具体生态法律制度的健全和完善,这主要包括在法律上明确生态财产的所有权归属,依靠法治化的经济手段促进生态建设,完善生态建设的规划设计制度,科学设定和考核政府的生态义务,建立生态公益诉讼制度,健全生态法律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19.
法律制度是否成熟,一个重要的标志即是法律的运行状况。民族精神对法律的运行、法律信仰的形成、法律制度的建设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力。当前,我国法律运行状况出现的问题,也部分地因为我国民族精神正处在未成熟的形成期。法治建设有赖于全民思想的统一、民族精神的形成。从法律文化理论出发,法律人应当将法律放在更加宏观的背景下进行研究,避免就法律而谈法律,避免只是机械地从外部对法律进行考察。法律的良好运行,法律制度的合理构建,最终也将依靠成熟的民族精神来实现。  相似文献   

20.
浅论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学校所培养的大学生,作为未来国家的高层次建设人才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不仅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栋梁,寄托着中华民族的未来,而且同样也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生力军,寄托着中国法治之路的希望.可以说,高职学生的法制观念如何、法律素质怎样,将关系到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中华民族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然而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的有效性不强,从近年来的大学生犯罪的增长可见一斑.高职学生有着自己的特点,研究高职学生的法制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