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本文结合联立方程模型和分布滞后模型,研究了收入差距、投资、教育和经济增长的相互影响。研究发现:(1)收入差距在即期对投资有非常强的负面影响,之后影响变为正,再逐渐下降至微弱的负,从长期来看,收入差距对投资的累积影响始终为负;(2)收入差距对教育的影响较弱,其累积影响始终为正;(3)由于投资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超过了教育,因此收入差距对于经济增长的间接影响主要来自于投资的渠道。从累积效应来看,收入差距对于经济增长始终呈现出负的影响。同时,我们也发现,经济增长有利于降低收入差距。因此,控制收入差距有利于经济增长,并反过来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从而可能实现平等与增长相协调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如何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使收入差距得以缩小,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双目标,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在分析我国经济增长和收入差距关系内在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同时考察经济增长和收入差距影响因素的联立方程模型。省级面板数据的估计结果表明,教育和非国有化既能促进经济增长,也有利于收入差距的缩小,并且该结果对于模型的不同设定具有稳健性。因此,增加教育投资,提高人力资本的存量水平,进一步促进非国有经济的发展,是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效率和公平双目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农村基础设施促进了包容性增长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研究》2016,(10):82-96
本文首次提出一个分析包容性增长的实证研究框架,把收入决定因素(包括政策)所带来的收入增长效应和收入分配效应置于同一个框架里进行评估。考虑到基础设施投资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重要角色,本文将这个新框架运用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以估算中国农村基础设施对包容性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座机电话和自来水等农村基础设施总体上有利于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从而帮助缩小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更重要的是,收入较低的群体从农村基础设施中获益更多,这意味着农村基础设施还可以改善农村内部的收入不均等。因此,中国的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对包容性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外,这些基础设施是农村居民获取人力资本(教育和经验)回报的必要条件,同时经验更丰富和教育水平更高的群体从这些基础设施中获益更多。  相似文献   

4.
赵建生 《经济论坛》2007,(10):88-89
80年代中期以来,罗默、卢卡斯、格鲁斯曼和杨小凯等人致力于研究创新在经济系统中出现的方式和知识积累对经济系统增长的影响,构造了一系列增长模型,并创立了新增长理论.他们认为,知识可以提高投资的回报,而投资回报的增加又反过来促进知识的积累.人们可以通过创造更有效的生产组织方式以及产生出新的和改进的产品和服务来实现增长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1994—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为依据,通过构建VAR模型对农村居民收入变动与教育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动态计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农村义务教育投资的增加能够引起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婶增加,然而短期内这种作用并不显著,其脉冲响应值几乎为零,但从长期来看,农村义务教育投资的增加能够明显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  相似文献   

6.
我国居民家庭子女教育投资动机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辉 《经济经纬》2007,98(2):31-34
我国城市居民家庭在子女教育投资方面,一般会受到流动性约束的影响,并且父母的当期收入会影响到对子女当期教育的投资;父母对于子女教育投资的动机主要符合贷款合同模型,即父母对于子女的教育投资是暗含后期回报的合同,这一合同主要通过家庭的某种内在机制和社会道德标准来执行的.基于这样的结论,笔者认为,为扩大父母对子女教育方面的合理投资,国家应该建立健全教育方面的金融渠道,提供符合我国国情的教育贷款或保险,使父母对子女的教育的投资更加平滑.  相似文献   

7.
《经济研究》2016,(7):87-101
本文将对非国有企业的管制引入包含国企和非国企两部门的企业家选择和才能配置模型,研究发现管制和法治通过企业家精神的数量效应和配置效应影响经济增长和收入差距。减少管制促进经济增长但扩大收入差距,加强法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先降后升的U型而非正向线性关系。模型的数值模拟显示,给定寻租回报,管制程度下降0.1个单位,中国经济增长率平均上升0.72个百分点。给定扭曲程度,加强法治对中国经济形成的先降后升的U型拐点约在寻租回报的1.6处。  相似文献   

8.
财政分权、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1994年分税制后的经验数据,本文估计了一个包含增长方程、城乡收入差距方程和财政支出方程的联立方程模型,来估算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财政分权使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显著增加,但财政支出的增加并不必然有利于经济增长和拉大城乡收入差距。如果在地方财政支出水平上升的同时,使科学教育和农业支出,特别是科学教育支出在总支出中的比重得以增加,将有可能在保持经济高增长的同时,使城乡收入差距得以缩小。  相似文献   

9.
健康人力资本研究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本投资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得到共识,但是现有研究主流集中在教育人力资本领域,作为教育投资回报基础的健康人力资本研究还不是十分丰富,采用的方法及采取的变量也十分有限。文章对健康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个人收入等几个角度的文献进行了观点介绍和简单述评。  相似文献   

10.
政府教育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府教育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是经济学界研究的重要问题。文章首先建立一个包含政府教育支出的两部门内生增长模型,对中国政府教育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分析,实证结论是:长时期内中国政府教育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是正。因此,应进一步增加政府教育支出,并通过改进投资结构和进度,使之对长期经济增长起到更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一个区域经济系统范围内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是复杂的,不仅与劳动要素质量有关,而且从总体上与区域范围内经济总量的增长、产业结构、政府投资取向密切相关。文章根据四川省新型工业城市攀枝花1978年~2003年的统计数据,采用误差修正模型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总量增长、产业结构调整、人口变动对城乡居民收入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第三产业的发展不仅不能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反而进一步加大了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2.
中国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利用1957年 ̄2003年中国教育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年度数据,建立了一个反映二者动态关系的误差修正模型。通过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Granger因果检验,发现中国教育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双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3.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但与此不相匹配的是,政府对公共教育的投资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从人类发展的角度来看,人力资本不但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投入要素,人力资本的提升本身也是经济发展的核心目的。本文通过构建教育投资的世代交叠模型,说明存在收入风险和融资约束时,居民选择的教育水平将会低于社会最优水平;政府的公共教育投资具有融资效应和保险效应。基于OECD跨国数据的实证检验表明,政府公共教育投资能够促进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这种促进作用在收入风险较大、融资约束较强的国家效果会更为突出。结合理论推导和实证检验,本文认为,在我国市场经济尚不完善,人力资本与劳动报酬匹配程度有待提升,劳动者面临显著收入风险,收入不平等状况严重的情况下,我国应进一步扩大公共教育投资,提升公共教育投资效率,以提高我国的人力资本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中国城乡教育投资和教育结果尚存在较大差距,非农就业作为农村居民的主要生产生活方式,对其家庭教育和投资行为有着深刻影响。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对于知识积累、技术内生的人力资本投资假设,构建了城乡劳动力流动与教育投资的二元结构模型,从教育投资角度剖析了非农就业对农村家庭教育和城乡教育差距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非农就业显著促进了农村家庭教育投资增长,并进一步缩小了城乡教育投资差距;非农就业对农村教育投资的促进效应和对城乡教育投资差距的弥合效应,主要来自于短期非农就业,长期非农就业的农村家庭会产生对子女教育的忽视效应而削弱非农就业的教育投资效应;非农就业对农村家庭的教育投资效应与非农收入呈倒“U”型曲线关系,即伴随非农收入的增加,或将吸引农村劳动力较早地外出打工,由此可能产生一定的“中等教育陷阱”问题。研究为非农就业与教育发展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理论解释,为完善非农就业政策和促进城乡社会统筹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启发。  相似文献   

15.
教育对四川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采用菲德模型测算教育对四川经济增长的贡献。计量结果表明 ,教育是促进四川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而资本对四川经济增长的贡献远低于教育所发挥的作用。计量结果还表明 ,四川存在教育外溢作用低下的问题。本文的研究为四川近几年来加大教育投资政策提供了经济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村居民收入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民的收入长期处于一个较低水平,众多学者从人力资本投资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的目的是通过对中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农业和非农回报的文献回顾,揭示农村教育投资、健康投资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的决定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课题组于2010年年初在全国29个省市区对2009年居民收入抽样问卷的调查数据,研究了不同因素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回报的影响。研究发现,拥有良好的健康状况和较高的教育水平等人力资本,将能获得较高的收入回报;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拥有党员或干部身份等政治资本,将能获得较高的收入回报;城市垄断行业收入高于竞争性行业,就业单位所有制性质不同,对收入回报的影响较大;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为农村家庭带来了较高的收入。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有效需求角度入手,探究中国经济转型期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不平等之间的关系,并运用中国1978-2005年间28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通过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与误差修正模型,对中国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不平等、有效需求、劳动力、投资、教育以及收入分配不平等和有效需求交互影响之间的长期关系和短期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经济转型期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不平等、有效需求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收入分配不平等通过有效需求机制阻碍了经济增长,且在短期内效果也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为应对全球经济危机,我国出台了刺激农村消费需求来拉动内需的政策,这些政策能否有效不仅取决于农户收入的增长,还取决于农户需求收入弹性的大小.本文使用线性AIDS模型测算了农户的需求收入弹性,结果显示,农村医疗服务、农村文化教育和交通通讯的收入弹性均大于1,且前两项的收入弹性大于后者.本文建议要刺激农村消费应在提高农民收入的基础上优先增加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投资才对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投资.  相似文献   

20.
通过补贴私人的教育或提供公共教育实现人力资本的最优公共投资被认为是含有外部效应的内生增长模型。补贴私立学校可以刺激增长,增进福利,并且不会有发配的效果。然而象文献中讲的那样,为减少收入的不平均,公共教育会阻碍平均收入的增长,除非外部效应足够强,公共教育会减少中等代理人的福利,除非初始的收入不平均足够地高。具有高的收入不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