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涛  丁雪  杜根旺 《技术经济》2014,33(9):43-48
梳理了基于不同视角的区域创新能力的概念界定,归纳了国内外关于区域创新能力形成的研究,介绍了区域创新能力差异的比较研究,总结了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选取以及影响因素,评价了相关研究的现状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绿色金融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金融是促进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但其发展却非常缓慢。目前,国内外关于绿色金融的相关研究、政策探讨和重要的经济会议多从宏观角度强调绿色金融的推行问题。"赤道原则"的通行、道琼斯可持续群组指数等指标体系的建立提升了绿色金融实践的可操作性,但是,关于绿色金融的研究体系尚未形成。本文通过对相关理论和观点的梳理,认为建立绿色金融研究体系,应该从量化企业对环境影响的评估体系、开发新型绿色金融工具、完善绿色金融政策、建立绿色金融监管与发展评价体系等方面着手,以推动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政府是农村金融组织创新的主体动力。实践中地方政府支持发展农村新型金融组织的动力不足,主要原因来源于现行体制下政治锦标赛的压力。因此,要提高地方政府加强农村新型金融组织建设工作的支持力度,必须提高支持农村新型金融组织建设在地方政府政治锦标赛中的权重,从而为深化改革,加快农村金融组织创新提供更夯实的制度保障基础。  相似文献   

4.
农村非正规金融研究:一个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研究总结为三个主要方面,即农村非正规金融持续存在的成因,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功能和效率,以及如何规范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在此基础上,对学者们的研究成果进行较为系统、全面的回顾,对有些现点作出简要评论,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新型城镇化发展中的金融支持机制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金融有效供给不足、农业和农村的稳定发展目标与金融稳定目标相悖、金融服务需求多元化与金融品种单一化之间存在矛盾、金融相关的配套和支持政策不到位等问题。为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应构建以政策性金融为先导、国有商业金融为辅助、合作金融和中小型金融为主体、直接商业金融为补充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这是由"高级化金融"回归"初级化金融"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王玲玲  毛磊  袁丹 《技术经济》2020,39(1):142-148
基于涵盖经济发展基础、金融业整体发展水平、重点金融行业发展能力和金融创新环境4个维度共14个指标的区域金融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属性决策方法对2008—2017年湖北省金融创新能力进行纵向分析,同时对2017年全国31个省(市、区)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横向比较,为湖北省提升金融创新能力提供参考。研究表明:近十年来湖北省金融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整体水平处于全国中上游,但与广东等差距巨大;在中部仅次于河南,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7.
文章借助2011-2018年中国28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是否促进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及其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有助于提高区域创新能力;进一步考察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创新能力的驱动作用具有一定的门槛效应,存在瓶颈.比较研究发现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促进程度不同.研究结论丰富了数字普惠金融与区域创新能力的相关研究,可为加强区域现代化建设、实现创新驱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科技人才评价与选拔体系构建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技人才评价和选拔是科技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现有科技人才评价与选拔体系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科技人才创新能力提升的瓶颈之一。在对国内外科技人才评价和选拔相关研究文献的回顾和分析基础上,对我国科技人才评价与选拔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思路。  相似文献   

9.
张春萍 《生产力研究》2008,(22):175-176
金融工业集团是深刻影响俄罗斯政治、经济转型进程的重要力量。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对俄罗斯金融工业集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领域:一是对金融工业集团和金融寡头崛起背景的剖析;二是研究二者对俄罗斯经济转型过程的深刻影响以及对金融工业集团自身的运行绩效进行评估;三是在国际经济的大环境下考察俄罗斯金融寡头的垄断程度;四是对这种新型企业组织形式的发展前景做出判断。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民间金融组织研究述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章从界定概念 ,以及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与法律等不同视角的研究成果等方面对农村民间金融组织进行综述 ,并简要评述了目前我国农村民间金融组织研究的特点和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1.
微型金融组织在过去三十多年的发展中,为农村发展和扶贫提供了至关重要的金融支持。相应的文献研究对微型金融组织发展的多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并为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政策支持。本文拟对微型金融组织研究文献进行总结,主要包括微型金融组织的偿还机制、可持续性、福利效益、政府在微型金融发展中作用以及其政策含义等。  相似文献   

12.
金融中心是金融资源集聚、交易和扩散的中心,一般是以某一个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市为依托建立起来的。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对金融中心建设实践的关注,金融中心问题研究方兴未艾,逐渐成为金融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以金融中心为主题,从金融中心形成机制、金融中心的功能以及金融中心评价指标体系等三个方面,按照文献发展的脉络对这一领域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和梳理。  相似文献   

13.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我国要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推行可持续发展。构建碳金融评价体系及验证影响因素,有助于定量评估我国碳金融发展现状和潜力。在借鉴国内外相关文献的背景下,本文构造了碳金融发展指数,发现中国部分省份的碳金融水平还很低,但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近年来中国碳金融发展呈现上升趋势,区域差异明显;实证进一步表明产业结构调整、创新能力、清洁技术水平和政策激励对中国碳金融发展有正向影响,结合中国碳金融发展实际分析了区域的异质性,提出了中国碳金融未来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微型金融组织同时兼有社会扶贫功能和金融服务功能特性,但中国的农村微型金融组织却出现了功能异化,与传统金融组织之间有同质化的趋势,其关键在于中国农村微型金融组织的目标定位与制度设计的不协调。监管部门出台的各种规定和政策为农村微型金融组织形成正式结构提供了一个合法的依据,进而为其行为提供了规则或规范,然制度设计中缺少专门的评价标准以及强有力的监管约束,农村微型金融组织无法用社会价值标准来确定组织中各要素的价值,更不能阻止其追逐利益而偏离初衷的行为。实践当中的决定、通知、意见等政策性文件实际上是对微型金融组织的临时、非制度化的规管,尚未上升到法律层面,难以减少组织的动荡和维持组织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客观地评价我国高新技术开发园区的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提高该类企业的创新决策提供决策依据,在总结、概括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质性研究技术方法为园区的评价依据提供实证支持,在此基础上提出评价的原则、方法并归纳出评价指标,为相关部门进行创新能力的评价提供决策依据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金融评论》2012,(5):2-F0002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房地产金融研究中心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所级非实体性的研究中心,专门从事房地产金融相关的理论、政策和实证研究。“中心”的宗旨是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综合运用国内外经济理论研究成果,为政府制定房地产相关政策服务,为房地产开发企业投资融资提供咨询、评价和研究服务,努力成为房地产金融领域的理论研究中心、政策咨询中心和学术交流中心。  相似文献   

17.
创新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破解农村金融“边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农村金融边缘化日趋严重,新一轮的农村信用社改革,并没有解决农村贷款难的问题,反而呈现服务"脱农化"的趋势。只有在制度创新的基础上从解决金融组织资源缺乏着手,创新农村新型金融机构,构建普惠金融体系,才能真正满足农业和农村发展所必须的金融需求。文章从如何拓宽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准入的深度与广度等方面就进一步推进农村新型金融机构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资源型区域大多属于欠发达地区,在转型发展的要求下,投资引致和金融支持变得尤为重要. 通过因子分析法构建区域金融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用于评价资源型区域的金融创新水平. 在此基础上对区域金融创新能力与经济转型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提出以区域金融创新推动经济转型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存在的外在原因在于地方政府的强行介入,并造成农村正规金融组织的低效率以及市场规模的萎缩;其产生的内生性原因则在于农村中长期积淀的乡土文化能有效的解决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所引发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因此对农村非正规金融存在及农村二元金融结构形成并强化的理论解释必须依赖于中国现实背景下的地方政府强行介入和农村乡土文化的历史积淀这两个关键性变量.将政府介入和乡土文化这两个变量纳入分析框架,对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存在和发展进行理论解释,在此基础上对农村金融的进一步改革提出相关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农村民间金融组织监管制度的创新路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卓  吴迪 《财经科学》2007,(10):39-44
我国农村民间金融组织的广泛存在已是不争的事实,而现有相关法律法规对其监管却比较滞后,主要原因在于国家对民间金融力量的忽视与不信任.因此,应当在政府转变观念、承认民间力量重要作用的前提下,从法律法规、金融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存款保险制度、金融产权制度、利率市场化、建立行业协会等方面入手构建适合农村民间金融组织发展的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