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人文地理学哲学思潮的社区空间研究方法论,已从宏观因素讨论转变为基于人本为主体的微观认知研究,强调人与社会空间的和谐,其焦点已由城市功能转向空间的社会价值方面,为社区公共空间价值研究带来了新的契机。城市边缘社会区域是空间剧烈变化和社会功能快速转型的城市发展敏感区,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本文聚焦于我国大城市边缘社区公共空间价值的共性问题,从"文化转向"以来的社区"空间性"视角,探讨新型城镇化下公共空间社会价值营造的理论。  相似文献   

2.
中国大城市康体保护空间研究--以西安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兴中  张宁 《经济地理》2004,24(3):364-369
城市社会地理学目标性命题就是对城市生活空间的研究,当前西方国家对其探讨已转向社会空间评价方面,城市康体保护空间是构成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的基本方面之一。其核心方向集中在城市社会生活基本条件的康体保护空间结构及其有关社区与场所(康体保护)布局规律上。在借鉴国外的理论框架和案例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大城市西安的实际,首先对西安城市的康体保护空间质量现状进行评价,进而全面探讨了中国大城市(西安)康体保护空间的结构与模式,并从城市康体保护空间的社会区域和场所两个层次进行了分析。在研究方法上用结构主义思维逻辑采用对居民认知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结合定量分析的手段,力图从城市康体保护空间的角度揭示西安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及其结构。  相似文献   

3.
城市社区消费文化是和城市居民日常行为有关的在城市居住社区内的消费空间文化系统.城市社区消费文化类型的场所资源配置及控制研究是社区体系规划的重要方面之一.基于城市社会地理学的社会空间结构原理,从关注城市商购、娱乐两类居民日常生活的行为所对应的场所建构为方向,探讨商购、娱乐行为的消费文化类型对应构建物质空间、社会空间和文化空间的配置,及其在社会区域体系的区位控制.  相似文献   

4.
毛蕊  王兴中 《经济地理》2006,26(3):395-399,404
从城市(社会)地理学的(空1间)角度,以人本主义理念为出发点,讨论了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城市娱乐业及夜生活产业对城市的影响及其对形成可持续性城市空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有门有墙、公共空间私有化的封闭社区是后现代城市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不仅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产物,也对城市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诸多方面产生了极大影响。1990年代以来,封闭社区在世界各国迅速发展和扩散,引起了各国学者对于社会发展和城市发展之间关系的广泛讨论。但是,我国学术界目前的相关研究较少,尚处于萌芽阶段。文章通过对国外城市封闭社区研究成果的总结,探讨了这类社区的形成、发展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并初步探索了对封闭社区的治理,旨在为我国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基于生活质量的城市社区空间价值及其选择行为的探讨.研究发现,随着人们生活水准的提升和对高品质居住生活的追求,城市社区空间出现了明显的层级分化趋势,而这种层级分化是人们在对社区空间价值判断和选择的基础上,利用自己的资源整合能力,追逐社区空间利益的必然结果,而居住隔离和社会隔离则是社区空间价值层级分化的必然产物.层级分化后,人们以社会位置与特定社区空间相匹配,对社区空间价值进行再造并将其具体化,由此产生了一种不同以往的弹性的社区空间.因此,需要我们重新确立社区空间价值取向,深入体验和掌握社区空间价值再造的规律,并进行相应的制度和政策设计,以建设更高品质的城市社区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7.
刘宁 《经济师》2007,(10):13-14
概括性地介绍了西方城市社会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与主要方法,论述了西方城市社会地理学关于城市制度的空间影响,并结合中国的城市管治研究对西方理论在中国城市管治中的借鉴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百年来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回顾及展望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在收集和整理1900—2009年国内主要地理及相关期刊和外文相关期刊基础上,对近100多年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分析。首先,对我国城市地理研究历程进行回顾。其次,对城市地理研究的核心主题和内容进行归纳,大致包括城市化、城市(区域)体系、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技术地理和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的中国城市地理研究等方面。最后,对我国城市地理研究进行简要评价,并提出未来我国城市地理学有待加强的若干建议:①加强"过程机理和互动关系"的城市地理研究;②加强"全球视野和地方行动"的宏、微观并举的研究;③加强"地理社会与文化转向"的城市社会与文化地理研究;④加强"区域差异性"的城市地理研究。  相似文献   

9.
“单位制”城市空间的社会生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计划经济时代政治、经济和社会体制的基石,单位制度对我国当前的社会体制转轨和社会经济转型产生了极为广泛和深刻的影响。而"单位制"城市空间生产方式构成了我国当前城市空间转型的基底,有别于理论形态的"社会主义空间生产"的规则。对"单位制"城市空间生产的研究,既是对既有城市发展路径的反思,又是对城市未来发展模式的探索,是我国城市空间转型研究的重要内容。从"空间生产"理论出发,从政治经济空间组织、计划经济资源配置方式、公有制的土地制度和重工业导向的城市经济发展路径等方面概括了"单位制"空间生产的政治经济基础,揭示出"单位制"城市空间生产方式在组织单元、政治经济功能、生产主体和功能单元、生产内容和职能、空间生产的价值倾向以及相应的空间分化形态等方面的基本特点,同时指出新的政治经济背景下,"单位制"空间生产方式的效率相对低下、城市企业主义治理下空间商品化属性凸显、空间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悖离而导致空间冲突锐化、"空间公平"的追求的愈加重要等问题,并进而指出城市空间生产方式由封闭式的"单位制"向开放式的"社区制"转型的趋向。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居民的生活质量不再局限于吃、穿、住、用的档次与质量,他们对户外环境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城市公共空间也逐渐成为城市环境的精华所在,城市公共空间和设施问题正日益受到社会关注,其实质是以人为本,为人服务的社会公共活动场所.本文分析了城市公共空间及其意义,指出当前城市公共空间正在缺失,以及城市公共空间对亲民人性化的设计需求,并对如何构筑人性化城市公共空间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构建了城市森林游憩者满意度模型,并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景观资源感知""设施服务感知""功能效用感知""社会效用感知"和"情感效用感知"是影响游憩者感知价值的重要因素;(2)感知价值对游憩者满意体验的形成具有重要而积极的影响;(3)"情感效用感知"和"景观资源感知"是影响游憩者满意度的关键因素,"功能效用感知"和"社会效用感知"对游憩者感知价值有积极影响,而"设施服务感知"可能是游憩者满意度评价的保障性因素;(4)"途径—目的"理论和"认知—情感"理论在城市森林游憩者满意度研究中也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王强 《经济地理》2012,32(4):1-5
人文—经济地理学作为交叉学科,在我国取得了较大发展,但其过程中也存在三大分异现象。为更好更快地促进人文—经济地理学发展,来自全国主要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文—经济地理学科带头人围绕"人文—经济地理学未来发展"这一问题,广泛交流了各自对未来人文—经济地理学发展的战略性思考,探讨了人文—经济地理学如何在为国家、地方和部门服务的同时,促进学科发展。通过热烈讨论,会议最终明确以下两大学科发展方向:一是,人文—经济地理学应以地球表层自然圈层和人文圈层相互作用的时空规律为科学命题,以解决地球表层不同空间尺度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导向来构建自身科学体系;二是,人文—经济地理学要在社会应用体系中有凸显其科学价值,广泛开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为社会发展做出具有显示度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良好的城市公共空间可以有效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塑造公共意识、促进产城融合,因而成为城镇化质量高低的重要体现。人与地、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人的现代化”是城镇化质量的应有之义。据此评判,我国城市公共空间建设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为:规划理念落后,供求矛盾突出;追求宏大平整,破坏自然肌理;割裂历史文脉,丧失文化个性;突出审美价值,忽视人文关怀;排斥弱势群体,加剧社会隔离等。据此,政府应把政策干预的重点放在四个方面,即挖掘私人资本与资源,构建完善的公共空间体系;增强文化自觉与自信,形成个性鲜明的公共空间;转变设计理念,强化公共空间的人文关怀;发挥非政府机构作用,建立公共空间的大众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4.
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末计量革命与行为革命浪潮中的行为地理学,在几次大起大落中对它的批判和质疑声音也从未间断。论文在对国内外行为地理学研究简要评述的基础上指出,从研究目标、方法和内容进行必要转向是其顺利发展的必然选择。故而,在充分认识空间结构既是人类创造、又是个人行为主要制约因素的基础上,融合物质(社区和城市)与非物质(行为)空间,从融汇行为地理与反向物流的回收行为角度,深入阐释城市居民参与再生资源回收活动的过程机理和互动机制,进而探索现代城市所面临的、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既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为洞悉行为地理学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5.
撤村建居是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普遍现象,农民失去了土地,转变为以工商业为生的市民,许多村庄从以传统纽带为联系的共同体意义上的社区,转变为以居住地于为联系的管理单元意义上的居住小区.村庄转型,村庄内部公共空间也逐步向现代社区公共空间转型,但是公共空间的转型并不是随着村转居而一步到位的,而是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融合中逐步形成的.本研究通过选取一个村转居社区,对该个案内部的公共政治空间进行深度解读,展现个案公共政治空间的转变状况,探寻当下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区公共政治空间的实际情景.  相似文献   

16.
城市病问题一直是城镇化进程的主要障碍,全球兴起的"慢速城市"运动提倡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重视城市个性,致力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等理念,对我国发展特色新型城镇化有着重要意义。通过介绍慢城运动兴起的背景,提出慢城理念和对治理城市病的意义,进一步分析了我国城市病现状、引起的原因,在借鉴国内外慢城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发展田园城市、特色小城市、慢行交通和舒适的公共活动空间等措施解决城市病。  相似文献   

17.
西方城市公共空间发展对我国创意城市营造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阳  吕庆华 《经济地理》2011,31(8):1283-1288
应用文献归纳和整合对比等方法,从公共空间的定义与特征以及创意城市的含义和形成要素入手,在回顾西方城市公共空间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归纳了公共空间发展趋势,并针对我国实际情况,以构建创意城市为目的,认为应该丰富公共空间的文化内涵、提升社会影响力,重视细节,更开放更具宽容性以及充分发挥应有的经济服务作用等三个方面来进行把握。  相似文献   

18.
姚华松 《开放时代》2012,(8):118-129
空间生产与空间冲突是国外社会地理学最重要的研究视角之一。本文以广州摩的行业为例,借鉴国外社会地理学理论——政治经济学的城市化解释体系、空间生产理论、城市增长联盟及城市政体等理论,对广州越秀区YT、BZ、HQ和SYN四社区开展研究。首先,本文对"禁摩"后摩的司机人口及时空特征进行考察,发现从业人口年轻化态势加剧,基于户籍的分异特征显著,兼业性明显,社会资本起重要作用。其次,剖析摩的司机空间生产的过程与逻辑,揭示出后金融危机时代流动人口正规就业向非正规就业转换的可能性,自上而下的经营性循环圈的形成及自下而上层面的空间适变性策略。最后,从空间冲突与管制视角对摩的行业权力政治结构进行分析,发现转型期中国城市灰色行业的管制联盟及反管制联盟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生态、节约、和谐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已成为新的时代主题点,更是城市建设规划的重要发展趋向.考虑到城市公共空间的最大限度利用,以及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新与旧交替的问题.所以,正所谓新老交替,继往开来.城市的公共空间景观是顺应城市建设进程的一种考核方式,也是我们每人每天参与的地方.本文从行为交通、视觉、功能以及心理角度来分析研究火车站新与旧交替的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为城市空间的建设和人们的便利性打下良好的基础.近年来,伴随着我国不断地发展上升.一些大城市的市貌也整体提高并与该城市的经济水平发展相持衡.我国注重着休闲养生,随着各大城市的城市广场发展市民们也纷纷体会到了一个城市广场的重要性与互容性.城市广场的重要性表现在于融洽性、休闲性、娱乐性与观赏性.在这个新时代的发展中广场中的环境空间艺术设计占有着相当大的比重.  相似文献   

20.
集聚经济发展的后期阶段,技术扩散与知识溢出对区域协同创新和均衡发展愈加重要。基于"集聚—扩散"视角构建包括数据包络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在内的区域创新极识别方法,运用ArcGIS软件刻画知识溢出区位特征,并基于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理论构建解释框架。研究发现:(1)北京、上海和广东已发育为区域创新极,且北京的创新能极最高,而江苏和浙江已发育成次区域创新极;(2)中国区域知识溢出网络已形成以"北京—上海—广东"为顶点的密集三角形区域,以及以"北京—四川—广东"为顶点的次密集三角形区域;(3)中国区域创新极知识溢出的区位呈现出明显的地方根植性和空间跃迁性特征,且基本遵循"信任—学习—成本"三维机制驱动的人文与经济地理学解释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