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中国六大经济区竞争力与发展定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研究中国六大综合经济区发展概况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数学模型对六大经济区竞争力进行测定评价.六大经济区的综合竞争力从强到弱排名为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中原经济区、海西经济区、成渝经济区和江苏沿海地区;人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因子从强到弱排名为珠三角、长三角、海西、江苏沿海、成渝、中原经济区;六大经济区经济规模因子从强到弱排名为长三角、中原、成渝、珠三角、海西、江苏沿海地区.深圳、上海、广州排城市竞争力前三,资阳、阜阳、亳州排后三名,总体上东部沿海地区城市竞争力强,中西部地区城市竞争力较弱.文章最后根据概况和竞争力提出各经济区的发展定位.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构建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并选取合理的评价指标进行实证分析,客观地比较了海西经济区与"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区城市竞争力的差距。文章认为,海西经济区的城市竞争力在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基础设施服务、社会事业与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竞争力均远远落后于长三角经济区和珠三角经济区。为了加快发展,海西经济区应该构建海峡西岸城市群,增强中心城市竞争力;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基础设施服务水平;深化海峡两岸的交流,拓宽对外开放广度深度;加大社会事业的投入,提升科技教育竞争水平。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和区域化趋势日益明显,各区际间的引资竞争也日益激烈。基于此背景,本文通过构建北部湾经济区投资环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灰色关联投影模型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投资环境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2011年,北部湾经济区投资环境竞争力比2007年提升了6.77%,经济环境和基础设施有了显著改善,但与珠三角区域比劣势明显,主要表现在基础设施、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方面。  相似文献   

4.
通过构建三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我国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区服务业的区域内乘数效应、区域间溢出效应和反馈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环渤海和长三角经济区的服务业区域间溢出和反馈效应比珠三角经济区大,环渤海和长三角经济区的区域间溢出效应高于所受到的溢出效应,而珠三角经济区的区域间溢出效应低于所受到的溢出效应。环渤海与长三角经济区之间的服务溢出频繁,珠三角与环渤海、长三角经济区之间的服务溢出较少。  相似文献   

5.
经济非均衡增长与区域竞争力衡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经济增长的一个显著特征表现为区域经济增长非均衡。在我国的经济增长进程中,处于领先的区域为“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区,追赶区域为“环渤海湾”地区,后开发区域为“东北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在国内区域竞争的博弈中,哪一个区域能够获得领导者地位,最终将取决于区域内工业部门的竞争力,包括工业竞争力指数、专业化程度和区位商数。  相似文献   

6.
基于内容分析法对珠三角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创业扶持政策体系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三大经济圈创业扶持政策体系的重点扶持产业和重点政策工具区域化特征显著,但均出现了重供给和环境类扶持政策、轻需求类扶持政策的结构失衡问题,其中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政策结构失衡问题尤为突出,且其在整个政策扶持链中存在较多薄弱环节。根据三大经济圈创业扶持政策体系比较分析结果,结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优势和特点,提出了政策优化和改进建议。研究结论可为中国区域出台创业扶持政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珠三角地区制鞋业区域品牌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珠三角制鞋业的发展,珠三角周边形成了多个鞋材、鞋生产产业集群,产业集群的协同效应非常明显。但是产业集群中大量的中小型企业难以在短期内发展为国内外知名品牌,区域品牌的建立与发展为珠三角地区的制鞋企业创造了技术创新、战略协作的平台。通过利用珠三角的区域优势、产业集群优势、区域品牌核心优势,提升产业实力,可以建立区域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政府的大力支持、建立完善的规划体系、树立区域品牌观念、提供良好的环境,是区域品牌核心竞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龙水秀 《时代经贸》2013,(20):45-47
珠三角高新技术产业已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在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等重要领域走在全国前列。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珠三角经济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但是,在产业总体规模和外贸出口迅猛增长的同时,其高新技术企业依靠劳动力要素的比较优势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通过依靠核心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等途径取得竞争优势,以寻求珠三角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持续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珠三角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在经济全球化加快的环境下,珠三角要继续保持经济的高速发展,并在全球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本文从创新的角度具体分析了珠三角存在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并提出要通过加快诚信体系建设、区域环境建设、劳动力市场改革等措施来提高区域竞争力,推动珠三角地区经济持续、高效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海峡西岸经济区"区位分析和城市综合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红  曹晖  庞兰芳 《经济地理》2008,28(3):372-376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提出与实施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有利于应对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挑战和培育东南沿海经济增长极。文章在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涵义作了深入剖析的基础上,着重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区位的合理确定、区域竞争力(包括城市综合竞争力与经济竞争力)和城市引力及中心城市定位进行了科学的建模分析与预测,在总结当前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自主创新是珠三角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升珠三角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如何提高珠三角的自主创颓能力,是现阶段必须高度关注并积极探索的重大课题,也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赋予珠三角先行先试的重大使命。近年来,中山通过创新政策体系,扎实推进科技服务,中山具有自主品牌、自主技术的企业产值迅速增长,在国际金融危机不利环境的影响下,一大批重视研发投入的企业生产和销售不降反升,为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李琍 《时代经贸》2011,(2):80-80
福建地处我国东南部、东海之滨,与祖国的宝岛台湾仅一水之隔,在大陆北接“长三角”经济区、南接“珠三角”经济区。拥有如此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山、海、侨、特”的资源优势,福建省旅游业综合排名2003年由第四位下降至第六位后,2008x降至第九,旅游产业明显开始衰退。本文以存在技术进步的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模型,利用EVIEWS软件从生产要素的角度分析影响福建省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具体因素。  相似文献   

13.
珠三角高新技术产业已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在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等重要领域走在全国前列。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珠三角经济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但是,在产业总体规模和外贸出口迅猛增长的同时,其高新技术企业依靠劳动力要素的比较优势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通过依靠核心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等途径取得竞争优势,以寻求珠三角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持续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长三角以上海为龙头打造华东经济圈,发展势头甚猛,相比之下,珠三角的竞争力明显下降。有专家分析,珠三角与长三角是中国经济的两个发动机,现在长三角发展越来越强劲,珠三角要保持势头,必须采取措施,积极应对。而整合后的“大佛山”将成为珠三角大经济区西岸的新增长极。现转载《中国新闻周刊》刊登的《广东打造第三城应对长三角》一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之一.区域经济一体化要求区域人力资源自由流动、相互开放、有效配置.作为引领我国经济发展的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经济区产业结构和人力资源结构存在差异,就业结构具有互补性,决定了三大区域间人力资源流动成为必然.研究表明,珠三角的技术工人可向长三角、环渤海流动;环渤海的知识人才可向珠三角流动,高新技术人才可向长三角流动;长三角的知识人才可向珠三角流动.实现三大经济区人力资源跨区域流动,除了发挥市场调节功能外,更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赵智杰 《发展研究》2009,(11):12-14
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提出五年来,区域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正逐渐成为各种市场要素融合聚集、产业集群迅速发展的新兴经济带。改革开放以后,长三角、珠三角创造了区域发展的奇迹,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最快、投资环境最佳的发展区域。客观分析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运行特点及其与长三角、珠三角之间的差距,对于汲取两地经济发展经验、明确发展思路、迅速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整体实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海峡经济区位居全国八大经济区中游 国家发改委关于中国区域规划的研究中,综合考虑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的保护、城市体系的建设等因素,把全国划分为八大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海峡经济区、大长三角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东北经济区、中部经济区、西南经济区、西北经济区,其中地处沿海的有五个。海峡经济区的范围包括福建全省、台湾地区、浙江的温州、丽水,广东的梅州、潮州、汕头、揭阳市,江西省的抚州、鹰潭、上饶、景德镇市。除了台湾之外,其他基本上与海峡西岸的范围一致。  相似文献   

18.
盛革 《广东经济》2013,(1):16-21
自“十二五”开始,中国后工业化时代已经来临,广东珠三角区域已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将向后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过渡。地处珠三角的肇庆市,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丰富的人文历史文化积淀,特别是未来的交通便利和显著的区位优势,正在成为珠三角港澳地区连接东盟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和西南泛珠三角区域的重要节点,这将为“十二五”期间肇庆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大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林耿  许学强 《经济地理》2005,25(5):677-681,701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区域经济一体化同样成为一种趋势。文章从三地既有的协作基础和自身发展需求的角度,论证了大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要性,认为制度性障碍、产业结构性缺陷、发展阶段差异和基础设施协调不够是当前影响一体化的主要存在问题。提出建立“大珠三角经济区”的目标,并从产业体系、制度环境、管治系统和交流网络四个方面对其内涵进行诠释。提出未来实现大珠三角区域一体化的目标,从政府、企业、交通等多个层面具体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珠三角经济区空间分异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90年代是珠三角经济增长的转折点,在原有优势日趋弱化的新形势下,珠三角经济区的空间组织在“极化-反极化”的分异运动中呈现新的态势。通过对1990、1995、1999年3个年份珠三角经济区各城市代表性指标的因子特征值的分析,可以明显观察到珠三角经济区正由不平衡向平衡、单极核向多极核的方向演变,经济空间增长呈现二元结构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