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7 毫秒
1.
基于Rothwell和Zegveld政策工具,从国家顶层政策设计视角选取2012-2016年中国、德国、美国“互联网+制造”模式11项产业政策为分析样本,对比顶层政策的高效性、合理性。研究发现,人才培养仍然是各国政策的关注点,政府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引导角色至关重要,政策出台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比创新性更重要。最后,提出中国政府利用“互联网+制造”模式发展契机,通过细化顶层政策设计、建立制造和技术传承新范式等促进制造业良性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经济师》2019,(4)
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整合是适应新一轮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下一阶段提升中国制造业质量和效率,充分释放潜在服务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关键和趋势。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一体化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和业界关注的焦点,如何实现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发展也是新常态下经济发展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文章充分认识了现代新一轮技术革命背景下经济社会出现新特征,基于此,深入剖析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新技术发展对产业融合带来的机遇,最后,提出促进产业融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经济新常态下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新常态引入可持续的健康经济增长轨道,是政府调控经济发展的核心目标。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路径是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特别是要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传统产业特别是制造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际经贸规则面临重新洗牌,全球化分工总体增长趋势放缓,但全球贸易中服务贸易占比却逐年增加,在此背景下,推动我国服务业“走出去”深层次参与全球化分工成为“双循环”发展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本文重点梳理了我国服务业“走出去”的具体路径,包括服务业跟随上下游客户“走出去”、制造业在“走出去”过程中主动向产业链两端延伸、利用信息通信技术直接为国外用户提供跨境服务、通过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走出去”等。同时,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服务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一些新的国际政治和技术壁垒,以及新一轮国际经贸规则重构等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并加快我国服务业融入国际市场,我国应积极发展跨国数字贸易、以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产业协同“走出去”、利用市场规模优势积极参与新一轮国际经贸规则的谈判和制定并争取更多主导权和话语权、增强风险意识和安全意识、进一步提高国家软实力等。  相似文献   

5.
德国"工业4.0"战略给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带来机遇。本文对中国和德国制造业发展现状、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战略、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挑战进行了分析,得出中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有一定程度发展,但是仍然存在市场有效需求不足、技术水平不高、企业陷入发展困境以及缺乏高端适用人才等问题,并提出中国应当利用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的机遇,加强与发达国家制造业合作,尤其是与重要贸易伙伴国德国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政策、技术、贸易和投资等方面的合作。  相似文献   

6.
程敏 《经济师》2023,(9):140-141+143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大数据时代下,黑龙江省要从我国改革开放的“神经末梢”转变为新时期的开路先锋,必须积极抢抓国家支持“新基建”、后疫情时代数字经济集中爆发等重要机遇,赋能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动能、启动新引擎,助推黑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突破。以黑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基建”发展现状为研究基础,探索“新基建”赋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作用机理,提出黑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7.
多主体协同创新是促进产业发展进步的关键,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的“结构—动力—绩效”分析框架,在结构上主要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中的高校、核心企业、政府、金融、中介、上游企业、市场及用户等主体进行分析;从新技术驱动力、政府支持力、中介和上游企业支撑力、金融提升力以及市场需求拉力方面,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动力因素;从专利占比、产品销售量及市场占有率等因素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绩效。最后,以日本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结构—动力—绩效”框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多主体协同创新具有借鉴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策和建议,以期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发展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过去主要依靠投资、劳动力、自然资源投入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急需培育促进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现有成果主要围绕技术基础、产业载体及政策制度等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丰富内涵和多样化模式展开,针对内在机理的探讨较少。从新兴技术对产业结构优化起基础支撑作用、新兴产业载体释放经济新动能、市场与政府相结合的政策制度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大维度论述基本原理,系统梳理新兴技术聚合迸发新动能、传统产业升级培育新动能以及政策制度创新生成新动能3种主要模式。最后,提出以推动技术引领发展、促进产业调整升级和出台政策“靶向支撑”为核心的“创新链-产业链-政策链”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中,科技的快速发展俨然成了各国制胜的法宝。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时代发展的趋势,同时也是世界各国在新一轮博弈中改变世界格局、争取战略制高点的需要。我国政府列出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我国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寻求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方案。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自身发展的周期性特点,有针对的提出了其面临的政策困境并结合问题给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传统理论在界定社会经济发展动力时,往往只强调市场和政府的作用。认为市场是“看不见的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调节作用,是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在“市场失灵”的领域,强调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即通过政府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弥补市场的失灵。但是,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普遍出现的“滞涨”和计划经济国家的经济衰退,说明政府的干预也不是万能的,于是人们求助的目光又转而投向了市场。好像“市场”与“政府”这两股力量涵盖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全部动力。但现实中有些领域,市场的力量无能为力,政府管理又难以奏效,存在市场与政府双失  相似文献   

11.
王芳 《经济月刊》2012,(11):143-145
当今世界新技术、新产业迅猛发展,孕育着新一轮产业革命,新兴产业正在成为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务实发展基础、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时期,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存在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韩国和台湾地区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的政策经验,对中国在国际经济自由化进程中所采取的企业规模战略进行分析。文章发现韩台政策设计与其特殊历史背景和经济条件密切相关。中国采用类似策略需考虑对国情的适应性,世贸和信息技术协议对政府扶植限制后的可行性,及对新国际竞争趋势的应变性。本文认为,“十一五”计划似应客观看待国外发展经验,集中提高企业科技水平,将规模问题留给市场决定。  相似文献   

13.
蔡勇志 《发展研究》2013,(11):61-65
2008年金融危机引发全球经济衰退,为了促进就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抢占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欧美发达国家推出了“再工业化政策”.本文分析了这一政策的出台背景、政策内容和实施成效,重点分析了它对中国吸引外资和商品出口的双重影响,并提出四点对策建议:发挥中国大规模制造的优势,提升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竞争力;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以创新驱动引领产业发展,实现向“中国智造”的转变;合理利用“两个市场”,拓展发展中国家市场.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按照无锡市委市政府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进一步理清思路,加快“三地三中心”(新兴产业发展高地、先进制造业基地、旅游度假胜地和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集聚中心、文化创意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建设,着力推动新兴产业上规模、先进制造业上水平、旅游产业上层次.加快实现创新水平大跨越、文化产业大繁荣、商贸物流大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中国工业的发展任务应转向以提高生产要素利用效率为主导,在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上全面缩小与工业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实现从工业生产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中国制造业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物化劳动消耗、劳动生产率、国际知名品牌、创新能力、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和高附加价值的技术密集型产品供给能力等方面.中国制造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方向和任务是“高也成、低也就”,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全面缩小制造业与工业发达国家的差距,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16.
江苏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江苏宏观经济运行中显现五大比较优势:经济增速领先,消费需求领先,投资环境领先,自主创新势头领先,投资增长进入合理区间。但江苏宏观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出口增速回落幅度较大,房价反弹压力与房地产市场风险增大等。2007年江苏经济工作的主题是“又好又快”发展。经济工作的基本思路,是采取“一稳一扩”的需求管理政策和“一调一长”的产业管理政策,保持投资适度规模与平稳增长,投资由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优先发展服务业,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强刺激消费的政策设计,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7.
钱涛 《时代经贸》2007,5(10X):52-53
温家宝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第二部分第七条指出,“要完善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搞好做实个人账户试点工作,扩大试点范围”。如何做实个人账户?关键是要解决养老金的个人账户“空账”问题。文章以“十一五规划”新一轮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为背景,针对“空账”问题,分析了产生原因,基中包括一些新因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以期做实个人账户,并使养老保险制度能够得到稳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发展新兴产业是抢抓新一轮发展机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重要举措。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使其成为现代产业之城的核心支柱产业,成为铜陵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支撑。文章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为出发点,在分析阻碍铜陵市新兴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进而提出转变产业发展观念,明确产业发展定位,形成产业发展张力,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凝聚产业发展合力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撑,面对内在发展瓶颈和外部虚拟经济挤出导致的实体经济困境,要通过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现实体经济高质量转型,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产业政策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在梳理并总结改革开放后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发展特点及二者在经济整体中作用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具有产业异质性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产业政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影响,为在新发展阶段下政府以产业政策为牵引实现实体经济高质量转型升级提供了直观的经济理论基础。经济现实和模型模拟结果表明,虚拟经济发展会对实体经济产生“挤出作用”,而产业政策则在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因此,政府应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特点和长期发展目标,进一步制定并落实有利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政策,推动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发展“动态平衡”,实现经济整体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一提到温州,人们自然而然就会将其与“中国鞋都”、“中国电器之都”、“中国服装名城”等国家级“金名片”挂起钩来。多年来,温州市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努力实现从“数量经济”向“品牌经济”转变,从“品牌大市”向“品牌强市”转变,走出了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品牌发展路子。目前,温州市已拥有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产业品牌,品牌己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亮点。市委、市政府把打造品牌作为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中之重,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大力推进产业品牌建设,以品牌去赢得声誉,赢得市场,赢得竞争力,已成为全国先进制造业的重要生产基地和知名品牌最多的城市之一,使其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抢占制高点,实现新跨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