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货币错配是新兴国家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研究这一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对我国的汇率制度改革和金融深化过程有更深刻的理解,对国内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外汇制度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发现国内现有研究对债权型货币错配的影响因素研究较少。本文将在针对新兴国家债权型货币错配的基础上,对影响我国货币错配程度的因素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以来,历次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危机和银行危机的背后都隐藏着货币错配问题。本文设计了衡量货币错配程度的新指标,建立了研究债权型和债务型两种货币错配影响因素的统一分析框架,并使用28个新兴市场经济体数据,对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错配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净外币债权头寸增量与内部资本供给、本币升值幅度呈正向关系,与内部投资需求、通货膨胀率、资本账户开放程度、汇率制度呈负向关系,与金融市场发展程度、经济增长速度等变量没有显著关系。为减轻货币错配程度,新兴市场经济体应致力于内部平衡的实现,保持良好的经济基本面,稳步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提高本国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货币错配现象的理论解释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货币错配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现象;严重的货币错配可以对一国经济金融的稳定性和经济政策的有效性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的情况下,货币错配对经济的冲击还会通过资产负债表等渠道在国与国之间相互传染,进而可能对整个国际金融市场产生冲击.我国的货币错配现象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相比有着自身的一些独特性,表现在货币错配性质差异、汇率波动方向差异、外汇管理制度差异、国内经济形势差异等四个方面.因此,如何通过政策的制定和市场的深化来控制货币错配的风险,已经成为目前国内部分学者所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利率和汇率的相关性是利率政策和汇率制度协调的理论依据.利率市场化和固定汇率制度的组合是一种非协调的利率政策和汇率制度的政策组合.在这种政策组合下,高利率政策和固定汇率制度的隐含担保所滋生的金融道德风险会产生叠加效应,在促进国际资本流入的同时,增加金融机构的货币错配,在长期内会引致双重危机,进而影响一国的金融稳定和经济稳定.  相似文献   

5.
货币错配理论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货币错配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金融全球化过程中所普遍面临的问题。大规模的货币错配对一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汇率政策的灵活性和产出等方面会造成巨大的不利影响,甚至引发货币乃至金融危机。本文介绍了国际学术界对货币错配的成因、影响、衡量和控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6.
罗婧 《经济前沿》2006,(11):42-45
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货币错配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了影响货币错配程度的因素,如汇率制度、货币和财政政策、国际贸易、国内资本市场、经济增长。在此为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弱化货币错配的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我国经济领域中存在的货币信贷快速增长和固定资产投资反弹现象,本文从科学发展观视角全面剖析了当前货币信贷的运行轨迹,并就货币信贷快速增长与固定资产投资反弹可能引发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思考.本文认为,当前我国货币信贷快速增长的根源在于人民币汇率的错配与国内实行的低利率甚至负利率所致,因此,当前我国的政策应当重点从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快汇率市场化改革、加快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和加快推动金融市场建设等4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苏振天  李蔚 《经济问题》2012,(4):23-27,73
通货膨胀是一国经济高速增长时期频发的经济现象,它的形成有结构性原因。基于B-S(巴拉萨-萨缪尔森)假说构建了新的理论框架分析结构性通货膨胀形成的内在机理,然后利用中国30多年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对部门劳动生产率增长差异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表明,部门生产率增长差异是通货膨胀形成的重要原因,货币供给量、汇率也是影响我国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汇率决定中的货币替代——以中国相关数据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亚红 《财经科学》2007,(2):111-117
在考虑汇率的影响因素时,传统的汇率决定理论主要是从一国的宏观基本因素进行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出现,货币的跨国流动规模越来越大,货币替代现象日益严重,对汇率的干扰也越来越强.本文在货币分析法的基础上加入货币替代因素,建立了一个简单的分析框架,并运用我国的相关数据对此进行检验,证实货币替代确实对汇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汇率作为国家货币对外价值的表现,是衡量一国经济的工具和金融标准,本文从学习的汇率相关知识,从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入手,根据人民币汇率走势,分析了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因素;及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张一帆 《时代经贸》2011,(6):175-176
本文针对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形成历史以及原因,总结出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形成的偶然性申的必然性,分析香港联系汇率割度的优势和弊端,以及此项制度对于香港金融市场的重大意义。针对日新月异的国际资本市场,香港也面临着挑战,香港也必须与时俱进,加强和人民币之间的联系,进而形成合理的汇率机制。本文最后勾画了香港汇率制度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略论中国外汇储备面临的潜在资本损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中国巨额外汇储备面临的由本币升值汇率风险而导致的资本损失。文章从两个角度来研究该项损失:一是从央行资产负债表由于货币错配而招致的现实以及潜在资本损失的角度;二是从以一篮子货币或者一篮子商品来衡量的中国外汇储备国际购买力损失的角度。本文的结论是: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面临的资本损失是显著的;中国外汇储备国际购买力的波动显著高于市场价值的波动,尤其是用油价来衡量的外汇储备购买力波动相当剧烈。  相似文献   

13.
以中国金融改革为背景,首先在概括资本市场与汇率浮动关系有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现状和汇率形成机制,理清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和人民币汇率浮动之间的具体关系。其次重点运用了项目网络图工具,理出金融改革过程中的人民币汇率浮动的关键路径——即完善企业债券市场-建立和完善外汇现货市场-建立和完善人民币国际债券。关键路径分析表明:实现人民币在外汇现货市场的国际互换和国际贸易结算、国际债券市场的国际借贷,将是实现人民币汇率浮动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交换的角度出发,认为货币是一种为了节约交易费用而设计的载有对社会资源支配权的契约。契约的目的是保障货币作为一种有效率的交换媒介,从而降低交易成本。从契约这一视角理解货币可以发现金融系统有三项重要功能:组织社会资源进行生产、调节消费与投资的比例和风险管理。笔者基于金融系统对消费投资比例的调节功能,通过构建模型说明,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完善市场机制和金融系统功能,借助市场的力量实现投资与消费的最优比例,从而使经济得到最优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国际货币与非国际货币之区分构成了当前国际金融体系典型的非对称特征。该种区分必将影响不同国家间汇率及汇率制度的选择。本文试图提出一种观点:发行非国际货币的发展中国家所选择的汇率制度可以形容为"储备型汇率制度"。在该种制度下,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不断进行干预以实现其国际货币储备的不断积累,由此而造成本币长期贬值(或低估)和贸易的持续顺差。该种观点不仅与当今世界汇率与汇率制度分布之事实相一致,而且还可通过一个反映发展中国家中央银行行为的动态优化模型进行严格的理论证明。尽管"储备型汇率制度"可能与当前IMF所规定的反"货币操纵"条款相冲突,但是在当前这种不公正和非对称的国际货币体系下,该制度无疑是发展中国家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16.
Even after more than a decade of low inflation, Croatia remains highly dollarized. Commercial banks avoid currency mismatch by indexing loans to the exchange rate. Although this eliminates direct currency risk, it creates credit risk, because any larger depreciation might induce borrower defaults. Monetary and exchange rate policies focus on exchange rate smoothing to safeguard financial stability. Dollarization has prevented the use of monetary policy to stabilize output. Given Croatia's likely entry into the EU and adoption of the Euro, dedollarization seems unfeasible. Rather than attempting to reverse dollarization, the central bank has taken measures to make the banking system more robust to shocks. (JEL E52, E58, F31, G21, P24 )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中期以来,王亚南和彭信威对中国货币金融制度演进逻辑与运行机制多有发现与阐发。王亚南观察到了中国货币本位的"二元结构"特征、货币制度的信任内涵,以及货币金融制度变迁的"博弈均衡"性质。他特别揭示了货币形制混杂所体现的利益诉求与货币价值(银价)频变所凸显的利益格局。他发现,中国近代以来之所以出现"低货币化"现象,其根源不在"内生"机制之委靡,而在外生制度之扭曲。相比之下,彭信威对中国货币金融制度变迁的刻画与评判则投注了更多的实证精神与制度关怀。他发现了中国货币史上的"铜币跨期等重"现象,并在纸币、铜本位以及银行制度发育迟滞之间建立了有趣的内在联系;循着由货币购买力牵系出来的逻辑,彭信威还尝试性地破解了货币理论长期停滞与国民财富贮藏偏好两大谜团。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provides a theory and evidence that the risk premium puzzle is viewed as a phenomenon pertaining to the unstable foreign exchange market. In an unstable market, revision error uncompensated by an initial risk premium accrues due to consumer expectation revision about the ex ante uncertainty of the exchange rate. The risk premium widely deviates from its initial level, depending on the frequency of the consumer expectation revision and the degree of risk aversion. Subsequent evidence shows the existence of the revision errors for the risk premium during the Asian currency crisis and the recent financial crisis periods.  相似文献   

19.
进入21世纪,全球性的货币扩张带来了全球性的流动性过剩,中国因储蓄倾向较高、外汇管理体制、经济的高速增长、金融产品供给的不足和国际资本的不断进入导致了较为严重的流动性过剩。对此应采取扩大消费需求,大力发展中国的资本市场,改革中国外汇储备管理体制、汇率体制及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等措施。  相似文献   

20.
汇率和股票价格波动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汇率的变动会通过贸易、货币供应、利率、心理预期等机制引起股价的波动。虽然受外汇管制、金融市场发展程度及市场开放度的影响,人民币汇率通过传统的传递机制对中国股票价格波动受到一定限制,但在人民币持续升值的压力下,外资以直接和间接方式对国内股票市场造成的冲击已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