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货币错配:理论分析、实证检验与中国的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货币错配是发展中国家在金融全球化过程中所普遍面临的问题,中国目前也存在货币错配现象,因此要通过政策的制定和市场的深化来控制货币错配的风险,目前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加强外汇储备管理及相关措施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中国货币错配引致原因的实证分析: 1986~2005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少波  贺庆春 《财经研究》2007,33(6):111-122,143
货币错配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金融现象,研究这一现象对我国汇率制度改革和金融深化过程中经济金融政策的制订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首先简单介绍了国外对货币错配引致原因的最新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对1986年至2005年间我国货币错配的引致原因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国家的经济规模、金融市场的发展水平和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动等因素对我国的货币错配程度有着显著的影响,最后结合我国货币错配现象的特点对以上因素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货币错配是经济全球化下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的经济金融现象,新兴大国债权型货币错配情况最为典型。本文指出既有的货币错配指标无法准确衡量甚至会错误衡量债权型错配,无法深刻认识新兴大国货币错配现象;作者提出合意顺差概念和CBCM指标,并据此测度和概括出俄罗斯、中国、巴西、印度错配程度依次递减,具有线性增长、官方集中型等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这种货币错配状况是由新兴大国净国外资产、本币升值预期以及政府基于本国和周边经济稳定性的干预而造成的,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货币错配是新兴国家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研究这一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对我国的汇率制度改革和金融深化过程有更深刻的理解,对国内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外汇制度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发现国内现有研究对债权型货币错配的影响因素研究较少。本文将在针对新兴国家债权型货币错配的基础上,对影响我国货币错配程度的因素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罗婧 《经济前沿》2006,(11):42-45
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货币错配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了影响货币错配程度的因素,如汇率制度、货币和财政政策、国际贸易、国内资本市场、经济增长。在此为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弱化货币错配的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货币错配理论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货币错配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金融全球化过程中所普遍面临的问题。大规模的货币错配对一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汇率政策的灵活性和产出等方面会造成巨大的不利影响,甚至引发货币乃至金融危机。本文介绍了国际学术界对货币错配的成因、影响、衡量和控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7.
货币错配与银行危机和货币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货币错配是新兴市场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所无法避免的问题,它具有净外币负债和净外币资产两种表现形式.在新兴市场中,只要其银行体系存在大规模的货币错配,不管表现为哪一种形式,都会增加其金融体系的脆弱性;而且在宏观或微观经济基本面恶化的情况下,可能引发银行危机甚至是货币危机.此外,当出现不利冲击时,银行体系中存在货币错配将会导致其资产和负债的期限错配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8.
中国货币错配波动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不具有尖峰性,但具有长记忆特性.向量TGARCH-BEKK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货币错配程度减弱时其波动集聚性更强,波动集聚性滞后效应持续约6~7年;货币错配受到汇率冲击的溢出效应比利率冲击大;1994年汇率改革后货币错配与汇率呈弱化趋势,但货币错配与利率的联动性增强;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的货币错配与汇率联动性明显增强,金融危机冲击对贷币错配产生倒"U"型脉冲效应;总体来看,人民币汇率升值虽然不利于货币错配波动集聚性的弱化,但可以减弱国家层面货币错配程度.  相似文献   

9.
传染性疾病作为一种短暂而剧烈的结构性冲击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以及政策选择因全球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受到广泛关注.基于包含上下游生产结构、不同类型企业以及异质性金融摩擦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研究发现,疫情冲击是对供给与需求同时产生影响的综合冲击,这一特征对评估其经济影响非常重要,并能解释疫情以来中国消费下滑幅度大于生产投资且恢复较慢的特征事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对经济的稳定效果显著优于宽松货币政策且福利损失更小,但两种政策组合使用可以带来更好的福利结果.这是因为货币扩张在稳定需求的同时恶化了信贷资源错配,结构性减税则部分纠正了信贷错配,而政策组合使用能充分发挥两种政策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日益庞大和市场不断扩大的今天,有越来越多的新兴工业化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融入了这一市场,并给这些国家的经济与金融市场带来了巨量资金与发展动能,但资本市场的开放与自由流动也隐含着某种不稳定因素,一旦触发,将使国内的货币与金融体系经受严峻考验。这正是已经为今天的研究者及管理体系的决策者所注目的问题。一、资本流动与投机性货币冲击现有金融市场体系及其资本的自由流动,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急于获得更多外部资金的国家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在经过国内的经济结构性调整与宏观经济政策的适应性改…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评论》2003,3(8):F0003-F0004
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会计学系的前身为青岛海洋大学经贸学院会计学系,成立于1995年1月6日,在此之前系青岛海洋大学经贸学院管理系下设的财务会计专业,于1978年开始招收专科生,1994年设置会计学木科专业,并于同年开始招收木科生。  相似文献   

12.
我国财政职能观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馨 《财经问题研究》2001,(11):77-77,F003
财政职能问题是我国财政基本理论问题之一,它对我国财经实践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介绍了我国财政职能论半个世纪的发展沿革概况。50年代初,从前苏联引入了财政职能论,这主要是“使命观”、“作用观”的“财政职能论”。此后经过数十年发展演变,到70年代末转到“客观功能观”上来了。到了90年代,在借鉴西方理论的基础上,我国财政理论界呈现出愈益强烈的转向“职责观”、“任务观”的趋势。这些变化,是由计划经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等不同经济体制背景所根本决定的。  相似文献   

13.
前一阶段,我们围绕农民增收问题,对吴中区进行了调查,我们总的印象是:农民较大幅度增收的曙光初露,2004年能不能成为农民收入增长从滞缓到较快、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不断扩大到逐步缩小的历史性拐点,还有待时间验证,但不管未来的发展如何,2004年农民收入出现较大幅度增长势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一个关注“三农”问题的人们喜上眉梢的年份。  相似文献   

14.
公司是企业演变的一个更高级形态。现代意义上的董事会具有一定程度的内生性,董事会一方面是股东力量互相抗衡的场所,另一方面是联结各利益相关者的中枢机构,具体而言应具有战略性、调和性、独立性、问责性。国企董事会尚存在政企不分、职责定位不清、独立董事功能有限等问题,政府应首先让董事会独立行事,然后对其问责,同时寻求高素质的董事,促使独立董事主动为小股东利益代言。  相似文献   

15.
畜牧投资纵向一体化项目后评价创新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畜牧投资纵向一体化项目的特点为基础,从体制因素、评估主体、资源约束、评价体系四个方面分析当前中国畜牧投资纵向一体化项目后评价的缺陷;分别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揭示了该项目后评价的意义所在。最後,着重从项目的影响后评价和可持续後评价两方面探讨了完善其后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17.
大学生是国家与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大学生生命观教育不可忽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实现人生价值,培养大学生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至关重要。本文浅析目前大学生生命观缺失的主要表现,如部分学生缺乏对生命价值的认识,把具有创造性的生命看成是线性的动物水平的生命;大学校园中不时出现自杀或杀人的现象,这都体现了大学生缺乏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如今部分大学生缺乏对生命的反思,容易走极端,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究其成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家庭和社会忽视了对孩子进行生命观教育,其次是学校缺少完整的生命观教育体系,再者是我国生命观教育领域资源紧缺。针对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现状及成因,本文提出了其解决途径及方法,即转变观念,加强家庭教育及引导;加强相关师资力量和课程建设;灵活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和实践教育。  相似文献   

18.
公共支出效果评价是公共支出管理的重要内容。如何建立公共支出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是理论界和实际部门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只有在厘清公共支出在实现宏观经济稳定职能中的作用机制基础上,才能建立公共支出宏观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公共支出宏观效果评价,就是对公共支出在实现宏观经济稳定职能中实际发生的作用进行评价。宏观经济稳定的指标具有多维性,且公共支出对宏观经济稳定作用的机制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所以公共支出宏观效果评价呈现出综合性、复杂性、事后性、长远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关于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理论联系实际地探讨了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中计息周期与计息次数的确定、税收变动的影响、内部收益率的试算和不确定性分析等疑难问题,对进行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学生群体是高校科研工作的重要力量,我国长期采用职务发明制度来规制科技创新成果权属,却忽视了学生与高校间不具备雇佣关系的逻辑前提,加之高校凭借强势地位进行扩权管理及师生群体默认“代际补偿”等原因,共同导致以补偿制度掩盖权利对价不公的非逻辑理性制度长期存在。因此,重构高校学生科技创新成果权属模式应摆脱职务发明制度思维的桎梏,重新回归发明权属一般规则。同时,基于学生对教师依附性及高校对科研过程物质支持的考虑,构建两层次法律规范——科技创新成果权属依据学生创造性贡献进行初次分配,再由高校与学生约定权属划分,法律仅规定“缺省规则”兜底。该模式既符合权属分配正义,又可以促进成果转化,是较为理想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