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使用基尼系数来源结构分解方法,对2001~2008年间中国金融资产总量结构(包含货币类、证券类以及保障类等三大分项金融资产)及其地区差距进行了重新研究.虽然货币类资产占比最大并且对金融资产总量基尼系数的贡献率最高,但从2005年开始货币类资产的地区分布状况并未决定金融资产总量地区差距的走向;证券类资产占比的上升及其自身地区差异的扩大对2005年以来中国金融总量分布地区差异有重要影响;保障类金融资产的地区差距在样本期内有缩小的趋势,并且其对总资产差距的贡献额度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对中国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与发达国家的代表——美国的金融发展状况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中国和美国的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均存在很显著的因果关系,但中国的金融相关率明显低于美国;中国的货币扩张系数明显地高于美国;中国的银行深度高于美国,而非货币金融资产发行系数、证券化率和债券发行度则低于美国.因而,中国应坚持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原则不动摇,同时稳健地发展金融资产总量、优化金融资产结构、在金融监管的基础上加快金融创新,促进金融体系整体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分析及政策含义   总被引:95,自引:1,他引:95  
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分析及政策含义易纲(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一、中国金融资产结构概况中国金融资产主要分为:流通中现金、金融机构存款、金融机构贷款、有价证券(债券、股票等)。表1列出了1978、1986、1991、1995年中国主要金融资产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回顾中国农村货币流通的基础上,论述了农村货币深化问题,对农村货币流通回顾是将1978—1986年划分为三个阶段来说明的。文章从信贷资金非农产业偏好、城乡储蓄变异、农户金融资产多元化等八个方面刻划了农村货币深化。文章的尾声对中国农村货币深化后的一个严重问题作了专门论述,认为农户承担着某些不合理利息。  相似文献   

5.
中国金融资产结构演进:1991—2007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1996年本文第一作者曾分析了以间接融资为主的中国金融资产结构给经济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经过十余年的金融改革,中国的金融资产结构是否有所改善?目前中国的金融资产结构是否能适应并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本文以中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发展为主线,在重新度量中国金融资产总量的基础上,对以上问题进行了讨论。本文研究表明,在金融改革过程中,中国金融资产结构有了明显改善,但也产生了一些新问题,需要继续完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以促进金融资产结构调整。未来十年,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最佳路径是市场的双向开放。  相似文献   

6.
中国金融结构的变迁和金融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经济体制的改变,我国的金融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社会资金的分配和调节方式由过去的财政主导型过渡到了金融主导型,企业的经营活动也越来越依赖于外部融资.这就使得银行资产在社会金融资产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储蓄主体已由过去是政府变现为现在居民.伴随着金融结构的这些变迁,中国金融资产发展的畸形也越来越为明显:单一银行资产现象的改观速度缓慢,反映了中国货币市场的发展不尽如人意;进入九十年代后,中国金融资产总额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的上升速度日益缓慢;中国企业资金来源的主渠道是把钱存在银行里的老百姓,如此等等.畸形的结构必然导致畸形的后果:企业负债率高,金融运行风险高,国有企业行为扭曲等等.针对这些不正常的现象,本文建议必须及时在金融改革上寻找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7.
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蒙丹 《经济与管理》2006,20(7):64-67
对中国金融结构的现状作定性分析发现,货币金融资产比重过大和金融市场结构不完善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增加非货币金融资产比重,深化资本市场,增加融资渠道可以降低金融风险,提高金融安全性,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8.
吴可  周阳 《经济论坛》2005,(9):53-54
一.GDP增长率和金融深化指标的动态考察 结合我国金融体系发展的状况,我们首先考察了从1978年~2003年GDP年度增长率(用G表示)、金融深化的传统指标即货币化指标(M2/GDP)、信贷支持率指标(用XD表示)、金融相关率指标(金融资产/GDP,用JX表示)和资本形成指标(用ZB表示)这几个指标的动态特征。  相似文献   

9.
后凯恩斯信用货币供给理论认为现代货币的本质是信用货币,是银:厅和客户之间的债权交换;信用货币的供给是需求决定的,贷款创造存款,存款引致储备;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很难实现数量控制,只能采取价格(利率)控制。在一个具体的市场期间里,无论是在零售贷款市场方面还是在存款市场方面,银行都是价格的制定者和数量的接受者。对中国1994—2006年相关数据的经验研究支持上述理论逻辑。信用货币循环的理论逻辑与经验事实给我们提供了一定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0.
董敏  贺晓波 《经济论坛》2006,(21):122-124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金融深化程度逐步提高,据有关资料显示,2000年我国金融资产总额与GDP之比为173.3%,比1985年的79.7%上升了将近100%;全部金融中介体的流动负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46.4%,比1979年的33%提高了113.4%。同年,我国国有银行信贷总额在金融资产中的份额由1984年的80%下降到64.2%。尽管如此,中国的金融市场发展还很不平衡,银行信贷市场一直占据金融市场70%以上的市场份额,股票和债券市场相对西方国家十分不发达。在银行业内部,虽然国有银行的贷款在全社会贷款余额的比重有所下降,但仍占据其中相当大的部分,迄今为止,四大国有银行存款份额仍然保持在70%左右,资产份额、利润总额、利税份额均超过75%。  相似文献   

11.
信用货币制度下的货币创造和银行运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信用货币制度下的货币创造和银行运行的理论是货币银行理论的基础 ,它是随着信用货币制度的逐步确立而发展起来的 ,主要包括存款、贷款、存款准备金等基本概念 ,以及存款派生机制、金融中介等理论。关于这部分理论的论述主要见于货币银行学和经济学教科书 ,专门性的著述基本上都保持和教科书论述一致 ,国内在进行关于存贷款差额等现实金融问题的讨论时都会涉及并引用这些理论。漫长的实物货币时代的影响和人们从生活中得到的直觉经验使人们对货币的创造和银行的运行形成了错误观念 ,在这些观念的渗透下 ,货币银行理论中的基础———关于货币…  相似文献   

12.
货币学派和后凯恩斯学派关于货币供给内外生争论已持续半个世纪,近年来陷入了“贷款创造存款还是存款创造贷款”的迷局。本文基于货币和信用的关系,试图破解这一迷局。货币(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都是经济主体之间结成的借贷关系,但货币的信用级别要高于一般商业信用。货币供给内生性的根源在于,由于不确定性的普遍存在,经济主体之间的商业信用需要通过信用级别更高的银行信用来代替和清算,通过信用升级来降低风险。当货币供给与一般商业信用的升级和清算需求不一致时,货币支付职能和价值储藏职能的转换、金融产品等准货币与货币的转换会缓解甚至消除货币供求之间的不平衡。在当前货币金融制度下,货币供给的内生本质也不能否认其外生性,货币供给兼具内生和外生两个创造渠道。  相似文献   

13.
连平 《经济导刊》2014,(1):66-69
正2013年社会融资需求与货币信贷供给之间存在明显供不应求的状态。而且这其中还存在明显的结构性问题,即融资平台和房地产通过信托和委托贷款等方式获取了大量的融资,推高了利率水平,更加重了上述供求失衡的状况。这是2013年市场流动性紧张的基础性原因。在近期利率市场化向纵深推进,存款增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近年来,我国的金融深化程度逐步提高,据有关资料显示,2000年我国金融资产总额与GDP之比为173.3%,比1985年的79.7%上升了将近100%;全部金融中介体的流动负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46.4%,比1979年的33%提高了113.4%。同年,我国国有银行信贷总额在金融资产中的份额由1984年的80%下降到64.2%。尽管如此,中国的金融市场发展还很不平衡,银行信贷市场一直占据金融市场70%以上的市场份额,股票和债券市场相对西方国家十分不发达。在银行业内部,虽然国有银行的贷款在全社会贷款余额的比重有所下降,但仍占据其中相当大的部分,迄今为止,四大国有银…  相似文献   

15.
数据的选取与处理本文选取1979-2003年的金融资产总量、货币资产数量、非货币资产数量与同期工业增加值年度数据作为本文的分析数据。之所以选择该期数据,是因为我国改革开放实际上是从1979年开始的,金融资产在这以后开始呈现多样化趋势。  相似文献   

16.
我国银行存差扩大成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关于存差问题的理论讨论越来越多,本文试图通过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找出一些影响存差变化的重要因素.通过实证分析我们发现:"存款和资本金共谋的特殊资本结构假说"得到了较为有力的支持,此外金融深化假说也得到了一定的支持,而其他假说对存贷差的解释能力并不强.银行存差扩大成因更多源于中国特殊金融制度安排所造成的"存款和资本金共谋的特殊资本结构",而较少来自于金融深化进程.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存贷差扩大应该归因于金融深化进程的减缓,而不是金融深化进程加速所带来的金融资产和负债业务多元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的新会计准则,增加了<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转移><套期保值><金融工具列报>四个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这将对银行信贷产生极大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改变了金融资产的分类、表内核算金融衍生工具、采用未来现金流折现法计提贷款损失准备、改变了金融资产转移及套期会计处理等新规定.  相似文献   

18.
1.反经济周期的“避震器”。现行货币政策已不再把贷款规模控制这一行政手段作为调控的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而改为综合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和利率等货币的政策工具,调整货币供应量。但在金融监管制度下,为了逃避管制,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了各种形式的金融创新活动,而创新使货币供应量的概念变得模糊不清。  相似文献   

19.
金融—实体经济非均衡与中国的通货膨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考察了金融—实体经济非均衡与中国的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失衡程度对2006~2010年的通货膨胀具有稳定的解释力,货币在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具有明显的积聚—回吐效应。脉冲响应函数表明货币在金融与实体经济间的流动出现阻滞,表现为货币倾向于积聚在金融市场,这种阻滞在9个月后消失。治理通货膨胀,不仅要最大限度地控制货币供给总量,更要大力疏通货币传导阻滞,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加快推进和基本完成,中国以银行理财和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金融创新和金融脱媒迅猛发展,传统的以货币供应量为中间目标的数量型货币调控效果日益下降.本文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和金融脱媒为例,从信用货币创造理论出发,构建了考虑金融脱媒情形的货币供给和货币乘数模型,并利用中国数据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金融创新和金融脱媒使传统以银行存款为媒介的信用货币创造机制更为复杂,进一步扩大了存款的货币乘数边际效应,货币供给的可控性更加困难.在金融改革和金融体系深化发展的当下,中国的货币政策亟需向价格型调控转型,本文对此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