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服务领域的应用推动了传统服务贸易逐渐数字化、智能化,本文利用2017—2021年斯坦福大学提供的人工智能发展指标和服务贸易“国家—行业”层面数据,针对人工智能对服务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展开经验研究。结果显示,人工智能显著促进了服务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及内生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这种促进作用主要通过服务效率和服务业人力资本水平提升实现;一国网络使用成本越低、上网活跃度越高与宽带速度越快,越能增强人工智能对服务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的赋能作用,但数字服务贸易、数据跨境流动与知识产权领域的限制会削弱该赋能作用,且人工智能的服务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效应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创新能力较强的国家;人工智能显著推动了现代服务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本文拓展和深化了人工智能对服务贸易的效应评估研究,为中国通过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赋能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理论层面考察数字服务贸易自由化对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利用41个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1)数字服务贸易自由化对数字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该促进作用主要通过提高数字交易发展水平来实现,其中,知识产权自由化和基础设施与连接自由化是数字服务贸易自由化实现促进作用的关键所在。(2)上述促进作用在亚太地区尤其是CPTPP成员国、发达经济体、高经济自由度经济体中的表现更加明显。此外,制造业增加值占比越高,数字服务贸易自由化对数字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就越强。(3)基于跨国行业面板数据的研究发现,数字服务贸易自由化还有助于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且对总体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推动作用主要通过促进外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来实现。  相似文献   

3.
苏杭  卢笑同 《技术经济》2023,42(9):67-82
面对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贸易局势紧张带来的巨大负面冲击,数字经济逆势而上,在贸易领域起到了“稳定器”的作用。基于中国城市和海关数据,考察数字经济发展与城市出口韧性二者之间的联系。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有助于提升城市出口韧性,且后续的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结论也支持了这一观点;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出口韧性的作用因城市区位和政府治理效能、出口目的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政治风险而异;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通过降低城市贸易成本、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和增强城市创业活力进而增强城市出口韧性;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外部不确定性冲击背景下,数字经济能够平抑风险并持续提升城市出口韧性水平。本文厘清了数字经济发展增强城市出口韧性的作用机理,研究结论为我国城市在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推动贸易“稳中求进”,实现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异质性企业理论框架,构建了包含数字服务贸易开放在内的企业生产决策模型,使用2014—2022年上市公司数据库中的制造业企业样本实证检验了数字服务贸易开放对制造业企业加成率的影响及内在机理。研究结论表明:数字服务贸易开放对企业加成率具有显著的正向提升作用;机制检验表明,数字服务贸易开放通过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提高企业生产率提升制造业企业加成率;异质性检验表明,数字服务贸易开放对不同特征企业的加成率具有非对称影响,数字服务贸易开放主要提升了非国有、东部及中部地区、成长期及成熟期制造业企业的加成率;调节效应检验表明,企业所在地区的制度环境强化了数字服务贸易开放对制造业企业加成率的促进作用。本文的政策意蕴是中国应积极推动数字服务贸易体制改革和创新发展,以更好发挥数字经济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赋能作用,在奋力实现制造业总量跨越的同时,力求“质效提升”。  相似文献   

5.
数字经济下数字技术如何影响数字贸易是现有研究关注的热点,但对人工智能如何影响数字贸易研究不足。利用斯坦福大学的人工智能指数并结合各数字服务行业数据强度构建“出口国-进口国-行业-年份”维度的人工智能应用水平指标,围绕2017—2020年主要国家人工智能应用水平对其数字服务出口的影响展开理论剖析与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无论是出口国还是进口国,人工智能应用对促进数字服务出口都具有正向影响,在一系列稳健性与内生性检验后结果依然稳健。异质性分析发现,与一国基于经济层面的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贸易效应相比,基于人工智能研发层面的贸易促进效应更显著,其中人工智能出版物的创新知识外溢效应比人工智能专利申请具有更强的数字服务出口促进作用,人工智能人力资本的出口促进作用最弱;除此,人工智能应用对不同性质的数字服务行业贸易出口均有促进作用。机制检验显示,人工智能会通过提升生产率水平与削减贸易成本影响数字服务出口。本文可为促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推动人工智能与数字服务贸易深度融合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基于OECD主要国家和中国2009—2021年数字服务贸易数据,在测算其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等指标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上述国家数字服务贸易总体竞争力和分行业竞争力的状况,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剖析了数字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服务业人力资本、经济发展水平、互联网发展规模、研发水平对数字服务贸易竞争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具有不显著的抑制作用。对此,我国应立足传统货物贸易优势,带动数字服务贸易“弯道超车”;加大数字科技研发投入,利用科技赋能数字服务贸易行业的效率变革;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数字服务贸易发展的基础;加大数字服务行业人才培养,强化数字服务行业的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7.
数字经济迅猛发展,在推动全球服务贸易格局转变的同时,促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全球价值链韧性增强。选取2012—2021年ADB MRIO数据库中62个国家样本数据,从互联网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数字技术应用三重视角出发,验证数字经济发展对生产性服务业全球价值链韧性的影响。结果发现:(1)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提升能显著增强各国生产性服务业全球价值链韧性,其中数字技术应用的作用效果更显著,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与内生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2)服务贸易自由化与要素一体化是数字经济发展增强生产性服务业全球价值链韧性的重要途径;(3)数字经济发展对生产性服务业全球价值链韧性的影响因行业生命周期和目的国(地区)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最后,提出完善数字经济法律制度、积极推动服务贸易自由化、加快要素市场一体化改革等政策建议,可为数字经济发展赋能生产性服务业全球价值链韧性提升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任福耀  孟珊珊  冯阔 《经济学家》2023,(11):100-109
近年来,数字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为全球经济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也注入了新的创新活力。本文结合双边出口增加值核算与社会网络分析法,利用WIOD数据和USPTO数据库的国际专利数据,将全球数字服务贸易网络解构为国内增加值网络和国外增加值网络,分析了不同增加值网络的结构特征,检验了全球数字服务贸易网络对国际创新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1)中国在全球数字服务贸易网络中的PageRank中心度攀升趋势明显,但对比美国尚有差距;(2)全球数字服务贸易网络显著促进了国际创新活动,且其创新促进效应因行业、互联网发展水平的不同而呈现一定的差异性;(3)研发要素跨境流动、贸易规模以及外商直接投资是全球数字服务贸易网络影响国际创新活动的重要渠道。同时,全球数字服务贸易网络的创新促进效应仅体现在制度环境水平高的国家。本研究为中国充分利用贸易网络枢纽地位优势,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9.
基于全球93个国家2001—2020年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回归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实证考察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与粮食安全间的内在联系。研究显示: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下降对粮食安全具有明显正向影响,并对粮食安全的供给支柱、获取支柱、稳定支柱、利用支柱均发挥显著正向作用;中介效应检验发现,农产品市场开放度、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在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影响粮食安全过程中发挥显著正向中介作用;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下降对低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粮食安全及其四大支柱的影响程度均超过高等收入国家。对此,提出加速构筑新发展格局、实施贸易救济常态化举措、聚焦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中国改善粮食安全状况提供理论与实践引导。  相似文献   

10.
数字服务贸易已成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新型贸易形态。新发展格局在技术、市场、政策等多方面驱动服务贸易数字化转型,其中内循环助力驱动数字技术创新与服务供给能力提升,外循环助力驱动制度创新与数字服务开放合作,共同促进数字服务贸易全产业链协同发展。近年来,我国数字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水平日益优化,政策引导不断创新,但总的来看,其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面临数字服务贸易壁垒、数据安全等诸多挑战。顺应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我国应从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数字基础设施投入、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升数字服务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加强数字知识产权和个人隐私保护、增强国际服务贸易规则话语权等方面入手,推动我国数字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贸易高质量发展是高效优质利用国内国际两种市场和资源的关键抓手,能够有力推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及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2010—2020年中国省际数据,实证考察了数字贸易对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相关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一是数字贸易能够有效促进贸易高质量发展,且这种影响受到市场开放度的调节;此外,从数字贸易各维度看,其对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异质性。二是数字贸易能够通过产业结构和物流业升级对贸易高质量发展产生推动作用。三是空间回归表明某一地区数字贸易发展会对周边地区产生负向溢出效应。进一步的拓展性分析发现,在东部、中部地区数字贸易能够有效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对西部地区虽有促进作用,但并不明显;数字贸易各维度中,数字技术在中部地区对贸易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数字产业化贸易在东部、中部地区对贸易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研究有助于理清数字贸易和贸易高质量发展之间的逻辑关系及作用机制,为我国通过发展数字贸易进而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和经验支撑,为政策决策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当前,内外部环境改变导致经济增速放缓,中国面临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风险,以创新驱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越发重要。以经济效率提升与经济动能转换综合衡量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使用2001—201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异质性影响。结果发现:①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均有利于经济效率提升,只有基础研究显著促进经济动能转换;②东中西部地区收入水平存在差距,基础研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阶梯式地区异质性影响,即对东部地区经济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对中部地区无显著影响,对西部地区有显著抑制作用,且仅对东部地区经济动能转换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应用研究无显著地区异质性影响;③基础研究存在显著门槛效应,只有达到一定收入水平,基础研究才会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④为实现2025年前后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未来中国基础研究投入年均增幅需保持在[24.7%,29.3%]区间。  相似文献   

13.
本文构建政府规模和法治水平影响服务贸易发展的一般性分析框架,结合G20国家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政府规模、法治水平与服务贸易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对实证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政府规模在促进服务贸易发展上存在明显双路径传递效应,即政府规模通过两种不同渠道影响服务贸易发展;法治水平显著抑制服务贸易发展,其可能原因是法治水平作为经济发展的制度要素,也存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部分G20国家臃肿的法治体系与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针对时间影响的稳健性结果和针对收入影响的稳健性结果表明,随着政府规模或法治水平等制度安排日渐稳固,经济因素则成为推动服务贸易发展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4.
曲如晓  李婧 《经济地理》2020,40(3):102-109,140
为了解世界各国高技术产品贸易的真实地位,推动中国高技术产品贸易发展,文章基于2000-2016年82个高技术产品主要贸易国家的双边贸易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世界高技术产品贸易网络特征及中国的贸易地位。研究发现,中心度指数体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48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密切的贸易往来关系;点强度指数体现了贸易强度排名靠前的国家相对稳定,各国差距不断缩小;结构洞指数体现了各国间贸易关系的多元性即网络异质性不断变化。中国虽然具有较密切的贸易关系和较高的贸易强度,但是其贸易网络分布较为集中,网络异质性依然有待提高。为应对贸易摩擦,提高高技术产品贸易地位,中国应注重优化贸易结构、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创新合作水平,从而降低贸易风险、提高产品质量和优化贸易环境。  相似文献   

15.
基于服务贸易拓展的服务型企业国际化战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晖 《经济经纬》2005,(1):40-43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和产业革命的发展,世界服务贸易得到了迅速发展,同时服务贸易主体逐渐由劳动密集型行业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行业转变。许多国家普遍认为,扩大国际服务贸易越来越成为发展中国家改善国际贸易地位,提高经济效率及国际竞争力,乃至增加外汇收入、扩大社会就业的重要途径。本文在探讨我国加入WTO后服务贸易发展与服务市场进一步开放的基础上,就中国服务贸易拓展的战略思路及服务型企业国际化战略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范红忠  王子悦  陶爽 《技术经济》2022,41(10):34-44
企业数字化已然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创新驱动发展的强劲引擎。本文以2009-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使用文本识别方法在公司年报中提取关键词并手工整理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标,实证检验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其创新能力的影响及其背后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提高了企业的创新能力。从影响机制来看,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和缓解融资约束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区分企业规模、产权性质以及要素密集度后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于规模较大的非国有企业以及劳动和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此外,释放企业数字化转型红利离不开完善的制度环境,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创新的积极影响在信息化水平、市场化水平以及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较高的地区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为数字经济背景下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以提升创新能力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7.
Thai-Ha Le 《Applied economics》2016,48(10):914-933
This study aims to establish the connection between energy use, economic output,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trade, based on the panel data of 15 sub-Saharan African (SSA) countries during the period from 1983 to 2010. One full main panel and two subpanels were created by incorporating low-income 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 The panel cointegration test results indicate a long-ru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ariables. The mean group (MG) estimators show that energy consumption, financial development, capital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have significant impacts on economic output. In the case of middle-income countries, the Granger causality analysis reveals that rising economic output leads to higher energy consumption, but this is not true vice versa. This means that energy conservation measures are unlikely to have adverse impacts upon economic output. On the other hand, there is a 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nergy consumption. In this case, energy conservation measures should be critically analysed and implemented, so as not to have an unfavourable impact on financial development. In regard to low-income economies, there is no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use and any of the other variables mentioned. Thus, a reduction in energy consumption has little or no significant impact on output, financial development, capital and trade.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de liberalization, financial moderniz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for 14 countries in the Asia and Pacific region over the period spanning from 1961 to 2011. The study uses panel data as they have many advantages over cross-sectional or time series data. In addition to analyzing the full panel, we also divide the 14 countries under study into two sub-samples: high-income countries 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 based on World Bank's income classification as of 1st July 2013. The panel cointegration tests show a long ru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bove variables. The study uses Feasible Generalized Least Squares (FGLS) method to estimate the models and then conducts Granger causality tests to identify patterns of causation among the variables of interest. In general, the results indicate unidirectional causality (1) from financial modernization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for the entire panel and the panel of middle-income countries; (2) from trade liberalization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for the whole panel as well as two subpanels of high-income 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 and (3) from trade liberalization to financial modernization for the whole panel as well as two subpanels.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support that the actual effect of financial depth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vice versa) seems to depend on the level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9.
Free Trade, Growth, and Convergence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Can trade liberalization have a permanent affect on output levels, and more important, does it have an impact on steady-state growth rates? The model emphasizes the role that knowledge spillovers emanating from heightened trade can have on income convergence and growth rates during transition and over the long run. Among the results of the model, unilateral liberalization by one country reduces the income gap between the liberalizing country and other, wealthier countries. From the long-run growth perspective, unilateral (and multilateral) liberalization generates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steady-state growth of all the trading countr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