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我国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的目标。为探究该目标实现的可达性,以浙江省为例,充分考虑人口、人均GDP、碳排放强度、能源消耗强度、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等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建立了修正的STIRPAT模型,经过实证分析发现该模型精确度良好,R^(2)值达到0.982,能够很好地预测未来浙江省的碳排放。设定三种情景对浙江省二氧化碳排放峰值时间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基准情景、低碳情景和强化低碳情景下浙江省均能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通过分析模型系数发现人口、能源结构、人均GDP是影响浙江省碳减排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引入能源结构优化系数和产业结构优化系数改进了传统的环境负荷模型,构建IIPAT模型,设定了三种情景分析我国未来低碳发展情况。其中,基准情景无法实现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目标,也不能完成2020年减排承诺,且能源消费量较大,产生的碳排放较多;政策情景是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比较现实、且能完成减排承诺的情景,但也不能实现碳强度降低50%的目标;强化低碳情景能够较理想的实现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目标,需要低碳技术创新得到突破。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2014年国家发改委提出的"到2020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将控制在48亿吨标准煤"的目标是否能够实现,基于1953~2014年的统计数据,选取国民收入、能源价格、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以及总人口数量四个因变量,通过协整及误差修正模型研究了能源消费的短期波动及长期均衡的状况,随后建立了短期误差修正模型的动态预测,结合长期均衡模型配合情景分析法,得出了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预测结果。从结论来看,国民收入在短期和长期,都是影响能源消费最重要的因素;能源价格对能源消费的影响日益显著,主要得益于能源价格机制市场化改革,第二产业比从短期来看对能源消费有显著影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影响将会越来越小。通过预测发现,两种不同的方法得出的结果都要比发改委提出的目标限定值要高。所以,要实现2020年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8亿吨标准煤的目标,任务比较艰巨,需要通过多个影响因素协调配合。  相似文献   

4.
欧盟2020年能源新战略的制定有其特有的背景,其新战略的政策框架和核心内容是未来10年欧盟国家能源领域的五大优先目标:将节能摆在首要位置,着力提高能源效率,到2020年节约20%;推进欧盟内部的能源市场一体化进程,建立真正的泛欧一体化能源市场;赋予消费者权利,达到最高水平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确保欧盟国家在能源技术与创新中的全球领先地位;加强欧盟能源市场的对外尺度等.欧盟2020年能源新战略给予我们几点启示:凸显能源安全的战略地位;高度重视加强能源外交;着力强化内部自身建设等.  相似文献   

5.
足够的能源供应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1952~2004年中国能源强度值在经历了长期而波动的高值状态后,从1977年开始逐年下降,能源强度值在1991年降至0.30tce/103yuan水平以下,到2004年仅为0.16tce/103yuan.作者分析了影响中国能源消费总量、GDP、能源强度值变化的因素,通过对各产业能源强度、中外能源强度、中外能源消费结构、中外产业结构对比,揭示了第二产业能源强度值过高及其过半的产业比重、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都是中国能源强度值过高的根本原因.但是通过对各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发现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强度要强于第三产业.因此,作者指出,在以经济目标为首要任务的现阶段,解决能源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应放在第二产业能源强度值的降低,以及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适当转移.  相似文献   

6.
本报告总结了碳排放占全球总量近80%的18个国家的经验,并结合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展望,预测了未来十年我国碳排放总量.碳排放总量决定于经济增长、能源强度的变化以及单位能源消耗的碳排放强度变化等三方面因素.本研究表明未来十年我国经济增速虽然会比以往降低,但仍将保持在年均7.1%的水平.与发达国家可比发展阶段的情形相比,我国目前能源强度水平并不高;我国制定的节能减排行动计划的力度,也丝毫不逊于发达国家在可比发展阶段上的实际轨迹;未来在优化能源结构降低单位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方面,我国尚有可观潜力.综合看,我国能源强度和单位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的降低,将带动碳排放总量增速放缓,但未来十年总排放量尚不会出现峰值.  相似文献   

7.
选取2010—2020年RCEP成员国面板数据,借鉴经典的Markandya研究方法,构建经济增长与能源强度的收敛模型。研究发现,中国与RCEP成员国的经济增长差异逐渐收敛;中国与RCEP发达成员国的能源强度差异逐渐收敛,而发展中成员国与中国的能源强度差距逐渐扩大。影响因素分析发现,提高市场化程度有利于中国和发展中成员国的能源强度向低处收敛。此外,外商直接投资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当外商直接投资还未达到门槛值时,外商直接投资的提升会促使能源强度向低处收敛,当超过门槛值后能源强度差异将逐渐扩大。为此,中国要利用好RCEP合作平台,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产能合作,以命运共同体定位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京津冀地区火电行业的碳排放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基于Shapley值的碳排放因素分解模型,分析2000—2013年京津冀火电行业的碳排放的驱动因素,并预测2020年京津冀地区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研究结果表明:(1)经济发展仍是导致京津冀火电行业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因素;(2)能源强度和碳排放强度都可以抑制京津冀火电行业碳排放量的增加,但能源强度的作用更强,尤其在河北省;(3)预测结果显示,京津冀火电行业的碳排放总量在2020年将达到约35 318万吨。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和美国千年研究所开发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模型,对我国2020年的CO2排放情景进行定量分析,来模拟与验证如何达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减排目标。报告设定了技术进步、生活方式改变、价格调整、产业结构调整等几个情景。分析发现,如果要降低CO2排放总量,最好的途径就是加快技术进步、加大可再生能源和核电的比例。要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目标,最好的途径就是实现产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0.
为了预测北京市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和能源消费结构,选取1980—2015年的一次能源消耗数据,构建了改进的BP神经网络模型,对北京市2016—2020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进行预测;同时,应用马尔科夫模型,预测了2016—2020年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结果表明:北京市2016—2020年一次能源消费量呈稳步上升趋势,到2020年基本稳定在7 350万吨标准煤左右。到2020年,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比例大幅度下降,由2015年的41.30%下降到2020年的27.56%,除煤炭外的其他三种能源比例均有所上升。文章给出建议是:降低一次能源消费总量,鼓励采用清洁能源,增加二次能源的输入量;引导能源节约和高效使用,促进北京市环境友好发展。  相似文献   

11.
韩松  张宝生  唐旭  袁峰 《技术经济》2016,(12):97-104
基于1990—2014年相关数据,利用多元回归法构建了中国能源强度预测模型,分析了能源价格、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人口总数4个因素对中国能源强度的影响。将正交试验法与情景分析法相结合,对"十三五"期间中国的能源强度发展进行情景预测及相关路径规划。结果表明:4个因素对中国能源强度均具有显著影响,其中人口总数增加和能源结构优化对中国能源强度的降低具有抑制作用,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价格上升对能源强度的降低具有促进作用。对2016—2020年中国能源强度的发展路径进行情景预测,其中2020年中国能源强度最低可降至0.477吨标准煤/万元。最后,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15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的《巴黎协定》,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做出了安排,中国做出的自主贡献承诺及未来的减排效果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基于趋势外推法、BP神经网络模型与敏感性分析,对2030年中国的碳排放情景做出预测。结果表明,在中短期发展趋势下,203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的目标能够实现,但要实现非化石能源占比达20%这一目标仍任务艰巨,提高可再生能源占比的重要作用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3.
足够的能源供应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1952~2004年中国能源强度值在经历了长期而波动的高值状态后,从1977年开始逐年下降,能源强度值在1991年降至0.30tce/103yuan水平以下,到2004年仅为0.16tce/103yuan。作者分析了影响中国能源消费总量、GDP、能源强度值变化的因素,通过对各产业能源强度、中外能源强度、中外能源消费结构、中外产业结构对比,揭示了第二产业能源强度值过高及其过半的产业比重、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都是中国能源强度值过高的根本原因。但是通过对各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发现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强度要强于第三产业。因此,作者指出,在以经济目标为首要任务的现阶段,解决能源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应放在第二产业能源强度值的降低,以及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适当转移。  相似文献   

14.
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是世界也是我国范围内的重大战略问题,关系到人类社会的生存与长远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世界和我国能源消费的现状,指出能源消费面临严峻形势;确立了未来50年我国能源发展的目标,其总目标是由化石能源为主转向可持续能源为主;为了实现这一日标和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探讨了一些发达国家的能源发展战略和具体的做法,进而提出了适合我国特点的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们应立足科学发展观,注重能源资源的节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5.
可再生能源替代率是指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比率.笔者以2005年可再生能源替代率为基点,通过GM(1,1)模型对2006年一2009年期间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进行分析,并对2010年~2020年期间中国可再生能源消费预测发现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替代率将达到13.67%,相对于2020年实现可再生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15%的目标.中国可再生能源供给的激励政策应该在不断调整中逐步加强.  相似文献   

16.
最优能源强度与我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一个内生增长模型对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证实存在使经济增长率最大化的最优能源强度,并且最优能源强度与能源价格反方向变动.在此基础上,估计了近年来我国的最优能源强度,并测算了实际能源强度与最优值的差距.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实际能源强度高于最优值达3万吨标准煤/亿元以上,且有不断上升的趋势.最后提出了在保持最优能源强度的前提下降低能源消耗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运用生态足迹模型,通过对我国1999~2008年10年间化石能源消费生态足迹的时间序列测度,将动态特征融入模型中,分别就能源足迹的意义、能源足迹产值、强度以及能源消费带来的生态压力加以分析,定量地判断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状态,对未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做出科学规划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吉林省2000~2012年能源消费人均碳排放量与能源消费价格、能源消费结构、能源消费强度、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城市化水平等相关影响因素的关联度进行分析,并利用GM(1,1)模型对吉林省2016~2018年人均碳排放量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显示,各相关影响因素在保持现状的情况下,能源消费人均碳排放量未来将会以更高的年均增长速度持续增长。为此,文章根据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从能源消费价格、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强度几个碳排放相关影响因素入手,提出了降低吉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申万  张广军 《发展研究》2014,(12):67-71
本文利用弹性系数模型,预测我国国民经济在保持现有7.5%的增速时煤炭消费总量将保持平稳增长势头,到2020年消费总量约为42亿吨。在治理雾霾的大背景下,按煤炭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的年下降速度预设不同情境,模拟2014-2020年我国的煤炭消费情况。模型结果显示不断降低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占比将直接影响煤炭消费总量,且该控制强度决定了煤炭消费总量的增长或递减趋势。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强度的分水岭为3.5%,即控制强度大于或等于3.5%时,中国煤炭消费总量将不断减少,当该参数小于3.5%时,消费总量会继续增加。雾霾治理将会导致能源缺口,天然气将是弥补削减煤炭消费造成的能源缺口的主要替代能源,而其他能源形式是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20.
以1994—2007年我国第二产业的采掘、制造、电力和建筑业四大行业的能源消费强度的数据,运用对数平均权重Divisia分解法,将我国第二产业能源消费总强度分解为效率因素和结构因素两大因素,并分别研究了煤、石油、电力3种能源消费强度的2因素分解贡献值比较,和4行业间的效率因素和结构因素的贡献份额比较,给出了降低第二产业四大行业能源强度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