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城镇、农村居民消费的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荣  石昶 《技术经济》2007,26(9):84-87
在借鉴西方跨期最优消费选择理论和相对收入假说所提出的"棘轮效应"的基础上,估计中国的消费函数,鉴于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在消费行为方面存在差异,本文分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对模型单独进行检验,考察两者在影响消费的因素方面的差异,并试图找到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最后,根据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函数的不同特点,提出拉动居民消费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及相关理论回顾 长期以来,消费一直是人们关注的主要问题,西方传统经济学把“投资、消费、出口”看成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是经济活动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既是生产的起点又是生产的归宿。甚至有人认为,消费就是产业,消费是生产的生产力。不管怎么说,人们对消费在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的作用已无异议。所以,接下来就是要研究居民消费行为的变化规律以及政府如何增进和引导居民消费,支撑经济快速、稳定和健康发展。本文是基于影响城镇居民消费不同宏观环境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中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政府债务观点”与“李嘉图等价观点”对国债融资的消费效应存在很大的争议.本文基于生命周期假说,将国债幻觉引入基本消费函数,区分私人部门持有的国债资产和其他资产两部分,运用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实证分析了国债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国债对城镇居民具有一定的“财富效应”;人均可支配收入仍是居民消费的基础;其他金融资产对城镇居民具有“负”的财富效应,而住房资产对城镇居民而言具有“正”的财富效应.  相似文献   

4.
中国改革进程中产生的不确定性外部环境深刻影响着中国居民的消费行为.笔者基于预防性储蓄理论,使用1990年一2006年中国城镇居民收入、消费支出数据,分析不确定性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计量结果显示,相比收入不确定性,支出不确定性对居民消费影响更大;2000年以前教育支出不确定性对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影响最大,2000年以后住房支出不确定性的影响加大,医疗支出不确定性和教育支出不确定性对城镇居民消费行为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运用基于持久收入和暂时收入的两种分解方法的省际面板模型检验持久收入假说的三个假设.结果发现,我国城镇居民消费与持久收入和暂时收入均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暂时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不为零;就诸省份而言,暂时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不同.进一步探讨了持久收入假说不能完全解释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原因."λ假说"检验表明,城镇居民消费对当期收入过度敏感,其呈现理性化趋势.  相似文献   

6.
传统文化中的诸多特点使得中国居民形成了新的微观基础,铸就了异于"生命周期"式的"锯齿周期"式消费路径;转轨时期体制变迁引致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剧了这种阶段性的消费行为。该文根据跨时最优选择理论建立了居民消费函数的一般结构,获得在不确定性和流动性双重约束下的居民消费函数,根据时间序列分析得出结论:转轨时期的不确定对居民消费影响明显,不确定性每提高1%,当期消费将降低0.569%,借贷约束对消费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近两年来,有效需求不足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需求由投资、消费、净出口三项构成,其中居民消费占最终消费的80%左右,占国内总需求50%左右。居民消费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到经济增长,通过刺激消费需求的增加以带动经济增长将成为我国今后一项主要的经济政策措施。本文运用西方消费理论着重对我国居民消费行为进行模型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议。一、理论框架居民消费行为研究在西方市场经济制度条件下已较成熟,弗里德曼的“持久性收入”假说指出消费者很大程度上着眼于长期收入前景来选择消费水平;莫迪利亚尼的“生命周期”学…  相似文献   

8.
是何因素制约着中国居民消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民消费增长相对缓慢给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挑战,扩大居民消费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驱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是我国经济发展到新阶段后的客观要求。本文基于预防性储蓄理论分别从不确定性、收入分配和公共支出三个视角系统地研究中国居民消费的制约因素。研究分析表明,居民谨慎的消费行为、收入分配的不合理,公共支出转型滞后等都严重地制约着我国居民消费的增长,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汪浩瀚 《经济地理》2007,27(3):480-484
在经济转型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居民消费的宏观制度环境和微观选择行为发生了较为重大的变迁。文章在制度转型的宏观背景下,基于居民消费行为的分析框架,分别建立了城镇与农村居民宏观消费与储蓄模型,并对中国城乡居民消费与收入的长期均衡和短期波动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综合考虑影响消费的多种因素的基础上,运用协整理论,分别构建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消费函数的一阶差分误差修正模型,并运用1978-2002年的实际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剖析了影响我国居民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并对比分析了我国城乡居民消费行为的共性与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后 ,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 ,居民的收入增长较快 ,且波动性较大。收入可分为持久收入和暂时收入 ,而且 ,二者对居民的消费行为影响不同。通过实证分析 ,很好地解释了我国通货紧缩时期居民消费疲软的经济态势 ,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运用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对武汉城市居民人均收入与消费支出统计数据(1980—2009)进行了参数估计和检验并建立了城市居民的消费收入模型,结果表明,当期收入是影响居民消费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房地产业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个新兴产业。20年前在中国广大农村开展的“家庭联产承包制”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并因此推动了中国经济20年的快速发展。20年后在城市中进行的“城镇居民住房制度改革”要解决的是市民的住房问题。有专家预测,这场改革将会推动中国经济20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若干相关政策,推进城市住房体制改革,推动了房地产业发展。但是住房体制的新旧转轨,住宅建设与房地产业运行环境发生的深刻变化,必然  相似文献   

14.
如何启动居民消费、增强消费对整个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是目前各方面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旨在从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角度,研究不同收入水平消费者偏好与约束假设下的消费行为,藉此构建符合我国居民消费现状的消费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刺激消费增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关于经济转轨时期的中国居民储蓄 ,主要有两个问题难于解释 :一个是负利率下的储蓄增长 ,一个是储蓄率高。针对以上两个问题 ,国内学者借鉴西方储蓄理论进行了一系列分析 ,但结果并不理想。本文对储蓄理论的演变及其在中国的应用作一简单的述评 ,然后提出例“U”曲线假说。一、西方储蓄理论的发展及其在中国应用的局限性(一 )西方储蓄理论简单回顾自从凯恩斯在《通论》中提出消费函数的概念之后 ,西方学者进一步提出了绝对收入假说、相对收入假说、永久收入假说和生命周期假说。从 5 0年代初到 70年代末 ,生命周期 /永久收入假说主宰了经济…  相似文献   

16.
王立平 《当代经济》2009,(17):148-150
本文利用按收入分组的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数据考察了是否高收入居民的消费模式比低收入居民的消费模式与CCAPM更为一致,结果表明:收入约束假说并未得到支持,中国居民消费波动对资产收益率的影响是有限的,我国利率和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运用1997—2010年中国30个省(除西藏)、自治区、直辖市城乡面板数据,分别对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影响因素建立随机效应模型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收入是当期消费的决定性因素,但对城镇居民影响更大;物价指数(CPI)也是影响居民消费的原因,但对城镇和农村居民作用的方式不一样,无论城镇还是农村居民都能容忍较高的通胀水平(5%);高房价抑制了城镇居民的消费,医疗保健支出制约我国特别是农村地区居民的消费。通过消费、收入、GDP、财政收入增速的对比分析,进一步得出政府收入与居民收入的失衡是我国居民消费不足的原因之一。在所得基本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扩大居民消费的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昱  刘斯 《经济经纬》2007,(1):75-77
笔者通过建立广东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计量经济模型,对影响广东省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可能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及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对广东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具有重要的影响.而利率因素因受目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环境及居民消费心理惯性等因素的影响,对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并未产生预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一、不完全消费品市场 在目前流行的经济学著述及文献中,经常出现对我国与西方国家的居民消费行为不加区分甚至混同的现象。我们认为,这两者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正确地加以区别是研究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基本出发点。 基于西方经济现实,西方经济学中的消费,主要指家庭支出。它包括西方家庭所必需的物质性消费(衣、食、住、行)、服务性消费(劳务、教育、医疗、娱乐等)、社会保障性消费(保险、退休)和社会消费(赋税)。扣除赋税后,西方经济学及统计中所指“个人可支配收入”为居民货币  相似文献   

20.
自2011年开始,中国城镇化率已经超过50%,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特色道路之一,也是扩大居民消费的重要影响因素,健全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对城镇化率与居民消费进行相关研究有重要意义。基于2005—2012年中国31个省份的城镇化率和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的数据,建立了面板数据集,用单位根、协整等计量经济学理论对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各省份城镇化率与城镇居民人均消费之间时序变化差异和按空间变化差异都很显著,且两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