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积极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是新形势下深化改革、做好机关后勤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防止机关国有资产流失,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的客观要求。本文对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效率目标转变与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资产委托代理链条可分为政治委托、行政委托和经济委托三个层次;赶超战略下的宏观效率目标,使传统国有资产委托代理关系表现为政治和经济委托代理关系薄弱以及行政色彩较强和条块分割的特点;发展战略下微观效率目标驱动了对传统委托代理关系解构的逆层次推进。但在改革中也存在明显的局限:追求宏观效率目标形成了超越法人财产权的行政管理权;国资委难以实现向微观效率目标的转变;国有资产监督链条断裂使保值增值目标产生偏离。未来改革的基本途径是:保证法人财产权有利于国有企业实现向微观效率目标的转变;及时调整资产管理范围有利于国资委实现向微观效率目标的转变;强化终极所有者监督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公共产品理论与国有资产管理的绩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毛程连 《财经研究》2002,28(5):44-48,60
公共产品理论为国有资产管理的绩效评价提供了最基本的衡量标准。依据公共产品理论,从静态的观点来看,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绩效的基本结论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只有当国有资产管理活动处于公共品或准公共品领域时,对它的评价才有可能是积极的。本文还把国有资产分为公共领域中的国有资产和竞争领域中的国有资产两大部分来更进一步地探讨公共产品理论对于它们各自绩效评价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国家所有,由行政事业单位占有和使用,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管理监督机制不完善、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低是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从提高思想认识、完善制度设计、加强具体操作管理等方面对如何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进行了有效思考。  相似文献   

5.
由于旧体制的影响等诸多原因,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针对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提出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目标指在实现“三个分离”,同时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架构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6.
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产使用效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敏  张树明  刘莉  樊庆文 《经济师》2008,(5):116-117
针对目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健全、资源配置不合理现象,文章从规范管理体系、制定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过程管理、建设国有资产管理数据库、优化公房资源配置、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等几方面,阐述了如何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为讨论点,通过对我国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演绎以及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在制度设计方面所存在缺陷的分析。提出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应以实现国企改革“政企分开”为改革目标,在体制的框架设计上,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作为出资人代表应站在投资人的角度,着重考虑如何建立与受资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制度以及有效的制约机制,并逐步实现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由强调“资产管理”的内涵向“资本管理”转变。  相似文献   

8.
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必然选择。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改革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现存的体制弊端,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和营运体制,从而提高国有资产运营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9.
从政府管理金融国有资产的宏观角度,对国内外金融企业高管的激励与约束研究进行了梳理:首先立足于解决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维护金融稳定的角度,总结了金融转型过程中,坚持国有化手段和金融国有资产存在的必要性;接着根据委托代理理论,提出了政府管理金融国有资产的两个基本宏观委托目标———金融效率和金融稳定,并提出应该在多目标任务委托代理模型下建立研究政府委托目标达成的激励约束机制分析框架;基于该分析框架,分别从金融效率达成的激励与约束、金融稳定达成的激励与约束等方面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回顾和总结;最后提出了金融国有资产运作中激励约束机制的设计展望。  相似文献   

10.
白宝娟 《新经济》2014,(14):78-79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国家行政事业部门的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国有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行使职能,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保证。因此,有必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群的蓬勃发展使得集群政策开始成为各地区地方政府推动本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成长的重要政策工具。来自国内外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发展实践中的大量证据表明,政府政策正在成为各地产业集群培育或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将总结美国、意大利等国家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成功政策经验,提炼国外先进地区政府运用产业集群的政策启示,为我国地方政府推动本地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当老年产业受制于市场的不成熟、不完善而无法顺利形成良性互动式发展趋势时,由政府介入解开市场与企业间的“死结”就成为一种必然的要求。政府应针对不同性质的领域采取不同的对策。对老年产业竞争性领域的政府对策和非竞争性领域的政府对策问题作了分类研究,并着重对老年产业竞争性领域提出了发展思路和可以采取的具体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政府与市场的划分,取决于人类生活所同时面临的两种不同性质的风险。损失风险属于公共风险,归政府治理;机会风险属于私人风险,归市场治理。市场经济就是风险经济。市场机制就是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下,市场主体自主地将自己的产权与他人进行交换的风险机制。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就是向市场注入风险机制,解决制度环境、市场主体、产权制度、行政垄断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公共政策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鸣 《经济问题》2004,(5):12-14
任何一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关键在于这种代价能不能承受,值不值得承受。经济学与公共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即使是一些看起来与经济问题无关的公共政策,如果细心分析总是可以发现其中的经济学逻辑。这一逻辑告诉我们,公共政策是通过比较其成本和收益而产生的,公共政策存在的理由在于它的社会成本小于以市场和企业自行解决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产权可进入市场流通,实行土地资产经营,对此人们已没有疑问。但土地是否有价值(劳动价值),如何确定土地价值与价格,在认识上大相径庭,由此产生种种不同的土地价值观。深入研究土地价值问题,不仅对研究地租地价理论十分必要,而且对研究土地产权流转、土地市场的管理、土地金融等等土地经济问题都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三种不同的土地价值观 对于土地价值这样一个基础理论问题,理论界有所谓无价值论、全价值论和土地价值二元论三种分  相似文献   

16.
于2011年1月正式开通的昆明一丽江铁路(以下简称昆一丽铁路),一方面大大改善了丽江旅游业的可进入性,另一方面则大大减少了前往丽江旅游者的费用开支,从而促进了丽江旅游业进一步的繁荣发展。从旅游者的视角,就昆一丽铁路的开通对旅游者前往丽江旅游盼决策以及在丽江旅游经历产生的影响做出评价,旨在评价这一可进入性的增加对前往丽江旅游者的旅游决策及旅游经历的影响。另外,还验证了火车旅行对旅游者选择丽江作为其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论公私法划分与市场体制的演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而法治社会的建立和法制的完善则是一个在政府积极推进,社会与国家博弈以及社会交易等各种因素合力推进中逐步发展的制度演进过程。本文从比较西方公私法的划分以及在实践中的作用的角度,从法理学层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建设的基础和制度安排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会计工作与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是企业搞好经济管理工作的立足点。论述了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以及单位负责人在本环节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为了深入探究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并对转型的中国经济以有益的启示,在自由与制度辨证关系的基础上提出金融自由化的本质是自由与制度结合的理论观点。在这个观点的基础上提出金融危机是“错误金融自由化”的假说,并以理论和实际数据验证这个假说。验证的结论是,此次源于美国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是错误金融自由化的结果,而非金融自由化制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蒋年云 《开放时代》2002,25(6):85-90
确立国有企业的利益主体地位不能单纯地注重在所有制的性质上,而应立足于财产的占有方式。由国有企业产权运动历史发展的四个特征规定,在再生产的过程中,其本身必然地会发生财产主体的背离。国有企业利益主体二重化是国有产权的异化,同时二重化的利益主体又是统一的,并对代表全民的国家利益主体进一步地规定。国有企业利益主体二重性跟马克思提出的“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建个人所有制”的预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