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基于我国社会"二代"现象的现实背景,从公共教育支出的视角,依据代际收入流动理论,采用我国各地区教育经费支出和生均教育经费数据以及"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运用多重门槛模型对我国公共教育支出影响居民代际收入流动的作用机制与程度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当前我国代际收入流动性较低,各地区公共教育支出水平会影响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大小,加入公共教育支出变量后,代际收入弹性为0.548,公共教育支出对子代收入的弹性为0.154;(2)随着政府教育支出水平的提高,公共教育支出水平越高的地区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增加越显著;(3)各地区公共教育支出对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影响程度并不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而不同。因此,无论经济发达地区还是落后地区,政府对公共教育的投入都应该持续进行,只有累积到一定程度后才能显著改善代际收入流动性,缓解"二代"现象。  相似文献   

2.
代际收入传递性研究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代际收入传递性是影响个人工资或收入不均等的一个重要因素。即使是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父母收入对子女收入仍然具有显著的正效应,代际收入弹性达到了0.4左右,换言之,社会收入的流动性仍然很低。父母收入影响成年孩子收入主要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家庭文化资本和父母个性特征三个渠道进行传导。代际收入传递性研究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已有的人力资本理论,拓宽了传统的公共教育政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微观调查数据分析了城乡家庭父母对子女的代际收入影响,并探讨了不同收入水平家庭的代际流动差异。研究结果显示,父亲对女儿收入水平的影响高于儿子,母亲的收入水平对儿子和女儿并没有明显影响差异;城镇居民家庭的收入流动性高于农村居民,并且随着收入从低到高分布,代际收入流动性呈上升趋势,而农村低收入家庭群体具有明显的贫困持续性现象。因此,消除户籍等流动障碍,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能够有效提高社会流动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1年全国基线调查数据,探讨了中国代际收入流动性及其作用机制。当前中国代际收入弹性在各年龄阶段人群中呈现U型曲线特点,90年代出生的居民面临的代际收入弹性较高,即代际流动性较低。运用阶层线性模型分析了代际间的交互作用机制:父代的收入水平和工作性质会通过影响子代个体特征变量的边际系数对子女的收入产生间接影响。教育是打破阶层固化的重要途径,但实证分析表明,父代的职业对子女的教育收益率存在显著影响,机会的不平等阻碍了代际流动。因此,政策改革应当保障教育机会和就业机会的平等,从而推动社会代际收入流动,促进收入分配结构合理化。  相似文献   

5.
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采用OLS和多元有序logistics回归分析方法,本文研究了教育代际传递在初等教育阶段的显著性及作用机制。本文研究发现:初中阶段存在显著的教育代际传递效应,父母受教育水平对子女学业表现具有显著影响。父母最高受教育年限每增加1年,子女平均成绩提高0.322分。其中,城市父母受教育水平对子女学业表现的影响强度大于农村;父亲受教育水平对子女学业表现的影响大于母亲;随着子女平均成绩的提高,父母受教育水平对子女平均成绩的影响强度趋于下降,表明学业表现欠佳的“后进生”受父母教育水平的影响更大。进一步的中介效应检验表明,父母教育水平通过影响教育期望和教育投入作用于子女学业表现。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期望、子女自身教育期望和亲子互动都具有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重分别是45.067%、43.329%和0.939%。基于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对机制的再检验再次证实中介效应的显著性。因此,要重视初等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对普通家庭的孩子进行适度的政策倾斜;父母要注重家庭文化资本建设,既要提高对子女的教育期望,也要增加对子女的陪伴,担当起子女成长中的“重要他人”角色。  相似文献   

6.
收入代际转移动机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入代际转移,即收入在家庭内不同代成员之间的转移,是经济生活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它主要包括父母在世时对子女经济上的支持以及父母去世后留给子女的遗产。收入代际转移不但会改变父母和子女的消费支出和储蓄行为,而且会对政府的税收及转移支付政策的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对收入代际转移的研究系当前西方经济学中一个热点问题。其中,对收入代际转移的动机的研究则又处于研究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7.
基于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中的农村数据,在面板数据条件下使用滞后水平变量作为工具变量分别对代际收入流动的单方程和系统方程进行估计,发现特定时期的单方程估计结果受工具变量的选取影响较大,而系统估计所得的代际收入弹性为0.446.这说明父辈收入与子辈收入之间存在较强相关性,代际收入流动性较弱,收入财富呈现出一定的代际继承性.因此,在减少收入分配差距的同时,政府应着重增加公共资源的供给,提供更多的职业培训,从而为农村子女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以增加代际间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8.
家庭借贷约束、公共教育支出与社会流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本投资是增强社会流动性的重要手段,然而借贷约束使得底层家庭无力对子女进行最优的人力资本投资;与此同时,富裕家庭则不受借贷约束的影响,总体结果是社会流动性减弱。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和全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本文发现,借贷约束确实提高了居民收入和教育的代际传递弹性,降低了社会流动性。在匹配政府公共教育支出数据后发现,公共教育支出可以缓解家庭层面人力资本投资的不足,提高教育水平的代际流动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分析不同等级教育对中国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在采用不同数据和衡量指标的回归分析中,幼托和初中都呈现出一致的促进代际收入流动的作用;大学则呈现出一致的阻碍代际收入流动的作用;而小学和高中的作用方向波动较大,尚无一致结论。这意味着,增加对幼托和初中阶段教育的公共投入可能更有利于提高代际收入流动性,而增加高等教育投入的作用可能有限。  相似文献   

10.
经济学家对代际的物质和时间转移的兴趣引发了人们对转移动机的研究与思考。传统的解释有两种:利他主义与交换互惠。本文利用CHARLS数据,对中国的代际转移动机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的代际转移更多地表现出利他主义倾向,同时示范效应也有所体现,即个体在照顾父母的同时也在教育自己的孩子赡养父母,以期退休后得到子女的照顾。相对西方国家来说,我国养老金体系的压力较小。但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和生育率的下降,为了缓解未来独生子女赡养双方父母的压力,应当在减少挤出私人代际转移的基础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我国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周兴  张鹏 《经济学(季刊)》2015,14(1):351-372
本文通过对中国城乡家庭代际间的职业流动与收入流动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城镇家庭子女的职业随其职业生涯的发展有向父辈职业"回归"的趋势,而农村家庭中父代从事非农职业有助于子女实现职业的向上流动。(2)子女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有利于代际间职业的向上流动,但其父辈的社会经济特征也对代际间的职业传承和流动有显著的影响。(3)代际之间职业的传承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代际间的收入流动,代际职业传承对高收入家庭的代际收入弹性影响更强。  相似文献   

12.
车延  刘润芳 《当代经济》2021,(9):110-115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CFPS)对我国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进行了测度分析.研究发现2010-2018年我国居民家庭整体代际收入流动性较低并呈现下降趋势;城乡居民代际收入弹性表现出逐年递减的变化趋势,并且城镇居民代际传递程度高于农村居民;东部地区代际收入弹性呈现出先增大再减小的趋势,中部地区代际收入弹性表现出"M"型变化趋势,西部地区代际收入弹性则表现为平缓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我国教育发展促进收入代际流动性研究注重收入代际流动性测估研究,突出家庭资源影响因素挖掘,重视教育代际传导途径探讨,强调二者之间相互关系分析,但本土理论建树欠缺,内在机理探讨不足,多种学科观照较少,定性定量结合不够。展望我国教育发展促进收入代际流动性的研究,我们要加强基础理论建设,重视内在机理探讨,强化多维视角剖析,推进质量结合探究。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2002年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跟踪调查(CLHLS)子女问卷数据,通过多元回归模型对35~65岁的中年人群婚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健康状况及受教育程度对于婚姻满意度有显著性影响;在控制住受教育程度时,职业及收入等经济因素对婚姻满意度无显著影响;父母与其成年子女的婚姻满意度有正相关关系。本文未发现中年人群存在婚姻的家庭生命周期效应,婚姻满意度不受婚龄及子女离家生活事件的影响。研究还发现,男女婚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别,当通过相亲途径结婚或家庭经济权由男性掌握时,男性的婚姻满意度较低,但这些因素对女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代际收入流动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机会平等程度,主要衡量指标是代际收入弹性.由于测量误差和生命周期偏误,同类研究对中国代际收入弹性的估计结果差异较大.基于营养与健康调查的代际数据,笔者纠正了测量误差后得到的代际收入弹性约为0.46,这表明中国的代际收入流动性在国际上处于中间水平.  相似文献   

16.
本文使用一个世代交叠模型揭示了公共教育与社会保障调节收入分布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公共教育能够有效地缩小家庭教育投资差距,从而降低收入差异;社会保障则通过减少低收入家庭的劳动供给、增加其有效家庭教育时间来降低收入差异。本文的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在同样的支出水平下公共教育调节收入差异的能力比社会保障更强。并且当存在财政预算约束时,从降低收入差异的角度来看,若财政预算规模较低则应当将资金优先用于公共教育;若财政预算规模较高则应当在公共教育与社会保障之间保持平衡。  相似文献   

17.
利用中国家庭收入项目的微观调查数据对城镇居民在1990-2007年间的收入增长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在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快速增长的同时,女性的收入水平在绝大部分年份显著低于男性;同时,老年人口的收入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年轻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群体的收入水平和增速也都落后于受教育水平较高的群体.为了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让经济增长成果惠及更多民众,未来应更多地关注女性、老年人口以及受教育程度较低者等弱势群体的收入增长.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08年河北农村家庭生命周期与代际关系调查数据,分析当前河北农村60岁及以上老年人子女的教育投入与老年人获取的来自子女的养老回报的影响因素。河北农村老年人子女的受教育程度多为小学、初中水平,且存在性别、年龄别和地区差异。来自子女教育投入的养老回报主要体现在经济支持方面,子女受教育程度越高,对父母的经济支持越大。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投入越多得到的回报越高,体现了家庭中亲子抚养与赡养关系具有一定的互惠交换特征。  相似文献   

19.
《经济研究》2017,(9):165-181
本文以两个相互独立的具有全国代表性的微观家庭调查数据库为数据基础,在采用多重估计方法对流动性趋势进行估计的基础上,引入流动性分解方法对代际流动性趋势的构成进行分解。估计结果显示,我国代际流动性呈现的"倒U型"趋势,在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中都同时存在;约20世纪60年代前出生的子代,代际教育流动性呈现上升趋势,对于在60年代中期后出生的一代人,其代际教育流动性呈现下降趋势。对代际流动性趋势构成的分解结果显示我国的代际流动,主要来源于增长效应,即由社会阶层分布在时间维度上的变化所引起的流动,是社会总量发展的结果;排序效应所引起的流动性水平次之;离散流动对总体流动性贡献不大。增长效应的变化趋势是总体代际流动性变化趋势的主导因素;将增长效应从总体流动中剔除后,代际流动性的变化趋势变得较为平稳。  相似文献   

20.
《经济研究》2016,(6):128-142
本文在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放松、家庭内部存在代际收入转移和家庭生育时表现出数量和质量的替代关系的背景下,利用统一增长理论研究了延迟退休年龄对劳动力供给的长期影响。文章提出并检验了家庭代际收入转移程度受经济因素影响的假设,发现延迟退休年龄通过这一渠道影响了家庭生育时数量和质量的替代关系,对劳动力供给增长的影响方向取决于父母对子女数量和质量的相对重视程度。如果相对于质量,父母对子女数量的重视程度较小,那么延迟退休年龄将降低劳动力供给数量的增长率,提高质量的增长率。反之亦然。这意味着评估延迟退休年龄在长期下是否有助于缓解劳动力供给短缺,不宜只关注于数量或质量一个维度变化,而应综合二者可能存在的异向变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