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是促进知识经济发展的必选战略。要正确认识知识经济,努力营造有利于知识经济形成的环境,要努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加性广西壮族自治区通向知识经济时代的步伐,同时要太力提高全区社会科学文化素质,为推动知识经济的发展,打好基础工程。深入实施“科教兴挂”战略,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知识经济是人类社会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又一种新型的经济型态。在知识经济时代 ,推动社会发展动力的生产要素既不是资本和土地 ,也不是劳动力 ,而是知识。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在《权力的转移》一书中指出“知识正取代昔日金钱至上的地位成为权力的主要象征 ,谁掌握有大量的知识 ,谁就能在未来的世纪中取胜”。作为传授和创造知识的教育 ,也将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姿态置身于社会的中心地位。当前 ,世界各国都纷纷采取措施 ,力图通过教育改革于发展来抢占新世纪国际竞争的制高点。我国政府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知识创新工程高度重视。江泽…  相似文献   

3.
申青蓉 《经济论坛》2002,(21):25-25
进入新的世纪,世界将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信息将成为最重要的资源,知识的生产和利用将会成为一个新的产业———知识产业。在此背景下,管理者的思想观念将发生根本的变化,管理的创新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们要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和科技发展规律的国家创新体系与知识创新系统,提高我国知识创新的能力和效率。管理创新是指创造一种新型的、有更高效率的资源整合模式,它既可以是有效整合资源以达到组织目标的全过程管理,也可以是某个具体方面的细节管理。所以,管理创新包括以下几方…  相似文献   

4.
王慧 《经济经纬》2001,(5):34-36
知识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高新技术的产业化。要发展高科技产业,实现“科教兴国”、“科教兴豫”战略,不仅要建立高新技术开发和知识、技术创新体系,更重要的是建立支持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和高技术企业发展的风险投资体制。对大量的社会调查得出河南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渠道不畅的原因;找出河南高新技术产业的潜在投资主体;并对加快发展河南风险投资和高新技术产业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5.
卢学英 《经济论坛》2000,(17):35-35
一、知识经济的涵义与特点   人类社会发展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阶段,现逐步开始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在农业经济发展阶段,土地是单一的生产要素;在工业经济发展阶段,前期的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土地、劳动力与资本,后期则还包括企业家的管理能力和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到了知识经济时代,最主要的生产要素当推知识,尽管土地、劳动力、资本等仍是必不可少的生产要素,但已不再像工业经济时代那样至关重要,而知识却在经济发展中占主导地位,表现在国民财富中,人力资本所占比重大大提高,而信息产业则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6.
郭鹏  夏青 《技术经济》2000,19(10):17-19
一、知识经济的特征及对市场营销实践的影响与工业经济相比 ,知识经济有以下基本特征 :①知识经济是以知识智力资源为第一生产要素的经济。知识经济与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的最大不同 ,在于知识经济的生产要素从有形资产向无形资产的转变 ,知识的积累、利用、扩散、传播和创造成为提高生产率和实现经济增长的驱动器。②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是知识经济的基本要求和内在动力。在知识经济时代 ,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不断推陈出新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只有创新才能跟上高科技发展变化的趋势 ,才能不断适应变化并在变化中取胜。通过管理提高…  相似文献   

7.
随着知识经济脚步的临近,企业管理正经历着一场变革。知识经济是创新经济,知识的不断更新与创造是社会经济持续增长最为活跃最富有生命力的生产要素。人才是知识的所有者和使用者,是知识得以发挥作用的载体,因此,对人才的有效管理是知识经济下提高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企业产品开发人才的管理呈现出一些新动向,表现在如下几方面:1团队工作的作用日益增强所谓团队,就是一些员工打破原有的部门界限,撇开原有的中间管理层次而形成新的组合,直接面对顾客和向公司目标负责。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团队工作可以更有助于信息的共享…  相似文献   

8.
吕振江  王国光 《经济师》2000,(4):145-146
一、知识经济对流通企业提出新的要求知识经济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是商品经济发展进程中一个高级的发达的经济形态。经济活动的智能化是知识经济最重要最突出的内涵。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知识取代了资金、资源等生产要素 ,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进入经济领域 ,成为更重要的资本。即是说 ,使“知识”经济化 ,使经济知识化 ,知识与经济一体化成为社会经济的必然。知识经济的实质在于不断创新 ,而创新的根本在于知识与信息的结合、传播与使用。那么 ,创新也好 ,经济活力智能化也好 ,关键是掌握高…  相似文献   

9.
新经济最突出的特征是知识代替资本、劳动力和土地这些传统的生产要素,成为经济生活中最主要的生产要素。所以,在新经济中,人们可以同时使用同一种知识,而且还可以创造性地使用这些知识,同时还能创造更多更重要的知识。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成败的关键在于拥有某种技术,而不是传统经济条件下由资本规模和数量决定企业的竞争力。在新经济运行中,只有  相似文献   

10.
陈玉多 《经济师》2001,(9):244-244,246
知识经济缘起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在农业社会 ,人们渴望占有土地 ;在工业社会 ,人们盼望拥有资本 ;在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就是力量 ,掌握知识成为人们的追求 ,知识经济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一、知识经济的特征知识经济社会是相对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而言的 ,其社会经济形态中的主要生产要素发生了重大变化。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信息为主 ,它们是无形的、非物质的、软性的。所以知识性是知识经济社会最典型的特征。1、知识成为社会生产中起主导作用的要素。在知识经济社会 ,知识将代替资本成为生产中起主导作用的要素 ,从而…  相似文献   

11.
张宁 《经济学家》2003,(2):78-87
本文探讨了全金融的基本概念,指出了全金融运作模式和全金融产品的基本特征。作者认为,全金融具有目前任何金融混业经营运作模式或单个金融机构所不具备的强大金融功能,是世界金融未来的新形态;全金融运作模式是世界金融未来的主导运作模式;全金融产品是全金融运作模式生存和发展的微观基础,是世界金融未来的主导产品形式。  相似文献   

12.
我国实行的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根据不同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关系,以及这些不同生产要素在财富的生产中所作的贡献产生的一种分配形式。“要素所有权”是生产方式的前提和起点,它决定生产资料和社会成员在各生产部门间的分配,是“按要素分配”原则存在的依据,“要素贡献”是按要素分配原则的最终决定因素。在按要素分配理论中,正确认识“要素所有权”与“要素贡献”两者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是理解按生产要素分配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以赛亚·伯林的自由思想起源于对西方传统思想的批判,正确理解伯林的“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概念的内涵、特征及差别,把握两种自由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正本清源,无疑具有理论的探讨意义和现实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16.
分析和解释中去,这可以看做是广义虚拟经济之"元" "极"思路的一个应用.  相似文献   

17.
从"增长"到"对穷人友善的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荣鑫 《经济学家》2007,(6):109-117
本文回顾了国外学术界和国际机构从强调"增长"到重视"对穷人友善的增长"的思想演变,介绍了"对穷人友善的增长"的不同定义,以及如何在这种视角下重新讨论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与贫困三者之间的关系,然后总结了国外学术界在这一领域的基本共识.在此基础上,本文讨论了这方面的思想演变和理论发展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国企"改制透析"国银"改制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湲 《当代财经》2002,(4):28-31
明晰的金融产权结构和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是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的基本要求;而资本充中率则涉及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目前面临的诸多问题。我国银行与证券业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回归既是国际潮流,也是国有商业银行经营制度变迁的最终选择。我国银行业与证券业混业经营应选择选择的混业经营模式,即这种混业经营模式巳不再是单纯地追逐利润,而更多的是竞争所迫或业务开拓所需,具有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地方上贫困居民反对政府将贫困问题作为技术问题来处理的做法,但对政府做法的抵制却又使他们的处境雪上加霜.本文旨在通过调查探究个中原因.文章以哈尔滨附近某一工人村为例,通过街道办事处及社区工作人员与当地贫困居民之间的日常交流,揭示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运作方式.低保作为党和政府解决城市贫困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使得贫困问题变成了既可量化又可灵活界定的概念.下岗工人声言他们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翁",抵制政府这样的做法.本文发现,工人的这种抵制行为,造成了政府的基层干部在实施低保政策时首先考虑的是"劳动能力"这一传统的社会主义标准,而非政府明文规定的"收入"水平.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地方制定的新的低保标准使得本应成为低保主要对象的城市下岗工人的大多数不但没有从中受益,反而被排除在了低保之外.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偏私或偏公的观念,已难以对所有权社会化的趋势作出合理的经济学解释.所有权本身的逐渐衰落和约束的逐渐弱化,使得所有权发生着深刻的变革.超越"公"与"私",实现公与私观念的更新,建立现代社会化的产权制度就成为所有权变革的价值取向.这对于深化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