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演进与我国宏观经济走向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我国不同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各异,经济运行特点有别,我国区域住宅商品房市场价格与宏观经济的联动关系以及对货币政策的反应效力均呈现出了明显差异。本文根据我国31省份的相关宏观数据,通过VAR/PVAR模型及统计学方法,研究发现了能够解释各区域住宅商品房价格趋势被持续维持的“正螺旋反馈机制”及货币政策的时滞效应。基于此,可将全国各省份的住宅商品房价格趋势的形成类型划分为货币政策主导型、经济增长主导型、混合主导型与房地产主导型。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产品价格与宏观经济之间的联动性日益明显,宏观经济景气波动通过农产品产出、农产品需求和政府宏观调控等三种途径影响农产品价格,经济波动与农产品价格存在相互作用关系。在农产品产出传导路径上,经济波动刺激了农产品产出,影响了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在农产品需求传导路径上,经济增长促进了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加,购买力的加强,刺激了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在政府宏观调控传导路径上,经济增长使得国家广义货币供应量增加,货币的超发刺激了经济波动对农产品价格的冲击。  相似文献   

3.
以全国29个省份2004—2014年的面板数据为分析基础,运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VRS模型对全国省际范围近十年来的低碳经济发展现状进行评价与分析,并对低碳经济发展无效的省份做了相关冗余值的投影分析,进一步结合Malmquist指数动态地分析了各省份碳排放效率差异的具体原因,最终运用Tobit模型分析并详细解释了环境治理与技术进步对我国低碳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全国65.5%的省份都处于低碳经济发展无效的状态,一定程度上与相应省份的技术进步指数(TC)变动与技术效率指数(TEC)变动差异明显以及政府对环境保护投资力度不够有关;政府环境治理支出并没有得到合理配置,呈现出弱的显著性;技术进步对低碳经济效率具有较强的显著性。  相似文献   

4.
我国省际贸易快速发展,由此带来隐含碳转移,如何推进省际经济均衡发展,探讨隐含碳省际补偿机制势在必行,而省份间隐含碳权定价成为关键。基于此,首先构建环境投入产出模型,测算出各省份的二氧化碳净转移量。其次运用成本重置法构建碳权定价模型,运用因子分析估算地区调整系数,测得各省份二氧化碳排放权价格,结合各省份净转移量和二氧化碳排放权价格提出区域内的补偿标准方法。最后,以泛长三角区域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河南是隐含碳的净输出省份,山东、湖北是隐含碳的净输入省份,江西、安徽由隐含碳输入省份变为输出省份。  相似文献   

5.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防范与化解对于中国金融稳定和经济增长至关重要。本文首先通过个体债券日频交易数据构建省份城投债和地方债利差指标,进而考察省际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溢出效应,分析省际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溢出的频域叠加机理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城投债风险的空间分布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呈现出明显的“西高东低”特征。地方债则不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总溢出由短期风险溢出主导。债券余额影响城投债短期风险净溢出,而经济基本面因素则影响城投债长期风险净溢出。基于实证结果,本文构建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传导与监管政策的框架。  相似文献   

6.
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有效驱动产业创新发展、建设有序竞争市场环境、加速要素自由流动,进而跨越行政区划和地理客观因素限制,助力破除省际贸易壁垒和市场分割,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和国内大循环的健康高效运行。基于此,本文运用价格指数法生成我国省际贸易壁垒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综合形成2013—2020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省际贸易壁垒的弱化效应较为显著,数字经济还能够突破行政和地理客观限制造成的贸易壁垒。本文深入分析、测试和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对省际贸易壁垒的影响效应,为建设更加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及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提供从数字经济角度切入的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建立门槛模型实证分析经济三重开放影响区域经济差距的非线性传导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经济三重开放能够通过产业梯度转移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但不同维度对区域经济差距的作用效果存在差异。其中,国际开放水平对区域经济差距的直接影响效应大于间接效应、省际开放水平表现出直接负向作用、省内开放水平的作用不显著。国际与省际开放水平在产业梯度转移程度较低的地区对区域经济差距扩大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在转移程度较高地区对区域经济差距缩小产生明显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国各省与全国经济景气的同步性研究(1953-2004)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孙天琦 《经济研究》2004,39(8):27-37
文章选择了能够反映经济景气的GDP增长指数、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率、CPI、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等指标对我国各省与全国进行了相关分析 ,得出 :( 1 )全国、各省 1 978年以来经济都实现了较好的增长 ,但是欠发达地区平均增长速度慢于全国 ,更慢于发达地区 ,相对于广东当年GDP的比重下降。 ( 2 )各省经济景气趋势的离散程度不一 ,一般发达省份振幅大、离散程度高 ,欠发达省份振幅小、离散程度低。 ( 3 )绝大部分省与全国经济景气循环的相关性强 ,基本同步。其中 ,物价变动相关性最高 ,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工业增加值增长相关性次之 ,GDP增长相关性再次之。产业间表现为第二产业增长指数变动相关性最高 ,第三产业次之 ,第一产业基本不相关。各项指标发达省份与全国的相关性一般高于欠发达省份。最后文章分析了统一的宏观调控对区域差距的可能影响 ,并从宏观调控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曹伟  万谍  金朝辉  钱水土 《经济研究》2019,54(6):136-150
针对"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后各省(直辖市)主要贸易伙伴的动态变化,本文构建了省际进口加权有效汇率指数,基于汇率传递非对称性效应理论机制,运用面板数据研究了人民币汇率传递的非对称性效应和省际异质性,并采用双重差分法(DID)考察了"一带一路"倡议对进口汇率传递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1)各省人民币汇率传递效应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和非对称性,经济越发达的省份,汇率传递效应越低,人民币升值较贬值对大部分省份进口价格传递效应更大。(2)各省资本密集型产品的进口占比越大,则人民币贬值促使进口价格上升的幅度越大。(3)"一带一路"倡议整体上提升了中国在进口市场中的国际定价权,特别是对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口,中国的定价权大幅提高。论文的政策含义在于:一是中国进口贸易政策的制定,需要考虑省际汇率传递效应存在的异质性;二是中国需要大力发展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口贸易,同时应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以减轻对欧美市场资本密集型产品的进口依赖程度。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对外开放和市场化程度加深,利率波动和汇率波动呈现出显著的联动性,使得协调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的必要性加大。理论和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利率和汇率对价格水平有明显的政策效应,但利率的负价格效应显著小于汇率的负价格效应,汇率对稳定物价水平的作用效果迅速且强度大,并且,我国物价指数呈现价格链传导特征。建议货币当局应协调汇率政策和利率政策的调整幅度和节奏,完善货币政策工具箱,保证货币稳定。  相似文献   

11.
赵林海 《技术经济》2013,(5):113-120
从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效应的角度,运用非线性模型——STR模型,探究了中国货币政策与房地产价格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确实因所处经济周期阶段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货币政策与房地产价格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不同经济增长水平下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的调控效应是不对称的;在调控房地产价格方面,我国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路径比利率传导路径更有效。  相似文献   

12.
省际贸易的发展能够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内生动力,有助于促进国内大循环、应对国际贸易的不确定性风险、推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本文从社会网络视角出发,基于省际铁路货运量数据,通过分析贸易网络演化的理论基础并构建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TERGM),探究了影响我国省际贸易动态网络的外生效应与内生效应,并考察了各个因素在省际贸易网络演化过程中的相对重要性。研究结果表明:(1)包含互惠效应、入度效应、传递闭合效应、多连通效应等网络特征的内生结构效应对省际贸易网络演化起到重要作用;(2)省际贸易网络呈现出较强的时间稳定性,在演化阶段内一直占据主导地位;(3)内生结构效应和外生效应的相对重要性几乎持平,其中内生结构效应以互惠性为主导,外生效应则以地理相邻性为主导,经济实力因素的相对重要性逐年提高,逐渐取代产业结构成为外生效应的第二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3.
赵莉  宋国宇 《技术经济》2012,31(1):53-59,76
在分析我国物流业发展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利用我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级数据,通过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实证研究了我国省级物流业的发展水平,检验了物流业发展水平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实证结果表明:物流业的发展水平与省际贸易壁垒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区域经济一体化能促进物流业的发展,物流业的发展有助于降低我国省际贸易壁垒、缓解国内市场分割状况、推进省际贸易发展和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东南沿海地区省份与中、西部地区省份在物流基础设施与贸易依存度方面存在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取中国1981年至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在对30个省份按照经济发展程度进行区域划分的基础上,对省份数据进行分类加工处理,并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anel-VAR)实证检验了我国财政政策的区域效应,揭示了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状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綦勇  王冬彧  侯泽敏 《财经研究》2021,47(5):124-138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公共卫生安全问题所触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对经济景气程度的冲击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文章通过构建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并且利用2007-2017年中国31个省份(直辖市)的面板数据来研究医疗体系、公共卫生安全与经济景气程度的空间联动机制.研究发现:尽管目前收治能力较弱,但在现有医疗体系下,医疗保障水平和收治能力均可调节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对经济增长、金融机构活跃度和股票市场活跃度的消极影响,且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公共卫生安全对经济景气程度的作用机制,认为公共卫生安全问题通过阻碍出口、外商直接投资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经济增长、金融机构活跃度和股票市场活跃度产生抑制作用和不同程度的空间溢出效应.值得注意的是,出口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不显著,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和金融机构活跃度的空间溢出效应也不显著.最后,夜间灯光数据的回归结果再次证实了医疗体系调节效应和公共卫生安全问题传导机制的存在.在三条传导路径中,外商直接投资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出口,产业结构高级化所占比重相对较小,这些将为减少公共卫生安全问题的经济影响制定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根据区域城镇化内涵和省际边缘区特点,从人口、经济、生活方式和基础设施4个方面,运用熵值法,分析了2000—2009年皖浙省际边缘区宁国市城镇化水平发展变化趋势,发现近10年来宁国市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以经济和基础设施城镇化为主要特征,经济的快速发展是浙江块状经济传导和波及效应的反映,基础设施的快速完善表现为对前期滞后状态的一种补偿性异速增长,人口城镇化不明显,是其边缘区位对人口集聚引力弱的反映。进一步分析得出:边界效应作用力是省际边缘区城镇化独有的基础动力;主导动力中的政府行政力是最重要的内生动力;周边中心城市和毗邻城市强烈的相互作用是辅助动力;最后构建了省际边缘区城镇化的动力系统模型。  相似文献   

17.
采用2004-2015年省际数据,从技术水平和产业结构两个维度,利用门限回归方法对30个省份进行科学分组,研究环境规制经济效应的区域异质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区域层面,环境规制经济效应曲线形状和拐点值存在较大差别,且中部地区环境规制经济效应明显滞后;在门限分组下,不同技术水平和产业结构省份组别的环境规制经济效应曲线形状和拐点值及其滞后效应存在显著差异;技术水平和产业结构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环境规制的拐点值,即技术水平越高,产业结构越优化,环境规制强度的拐点值通常越小。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经济增长空间传导的非线性趋势,利用最新发展起来的非线性Granger因果检验技术,对中国省际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关系进行了识别,并在社会网络分析框架下揭示了其网络结构特征。研究发现:(1)线性 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严重低估了中国省际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性,而采用非线性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不仅可以揭示出更多的空间关联关系,而且能够识别出更多可能的空间溢出渠道,这为提升中国经济增长的空间协同效应提供了更多的实证支持。(2)中国省际经济增长从整体上呈现出更紧密的、更稳定的网络结构形态,在中国省际经济增长的最大可能性网络(ML-Network)中没有任何一个省份能够“孤立”于整体网络。“不谋全局者,不能谋一域”,必须从全局的、整体的视角重新审视中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探寻并创造出更多的空间溢出渠道,发挥经济增长不同板块的不同功能,实现区域经济空间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以2012—2020年中国30个省级数据为基础,运用熵权法衡量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状况,并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绿色技术创新等数据相匹配,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传导机制、影响效应以及地域的差异性。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的提升具有明显的推动效应,且具有积极的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经济推动产业结构的提升具有区域异质性,在中西部地区更明显;而绿色技术创新是数字经济释放产业结构升级红利的重要传导机制,且这种传导机制在东部地区更为显著;并且,通过门槛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是非线性的,并且呈现出地域的异质性;与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在数字经济方面的外溢效应要大得多。研究成果对于更好地发挥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的提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刘淑慧 《经济师》2003,(3):61-62
文章简介了货币政策的财富效应传导机制理论 ,并着重说明了它在资产市场的传导途径 ,指出资产价格的重要性和它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进一步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资产价格与实体经济间的关系及原因 ,最后提出了一些改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