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顺应论认为语言使用的过程就是语言使用者按照交际环境和交际对象不断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翻译过程是以交际成功为目的所进行的语言转换过程,这就要求译者对语言的选择有自己的见解和自己的技巧以成就最好的译文.本文希望通过几个例子研究龚志成在 《蝇王》 翻译上的所采用的技巧和策略,探讨他译文中的顺应现象.  相似文献   

2.
却正强 《经济师》2015,(3):252+254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颜色词有共性,也有差异性,因而在翻译中要采用合适的译法来准确传达颜色词所蕴含的引申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语言学家的眼中,翻译不仅仅是涉及两种语言的活动,而且是涉及两种文化的活动。因此,翻译作为一种交流方式,不仅仅是两种语言的交流过程,更是文化移植的过程。在翻译文章时,我们会遇到很多由中西方文化差异所造成的问题。本文提出文化因素在源语言及目标语言中,通过文化重合、文化空缺和文化冲突的方式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4.
翻译的实质是一种跨文化的语言交际过程,语词作为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充分反映了不同语言所处语境的文化特点。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语词翻译的难度及其重要性。本文主要探讨了英汉文化语境中诸多方面的差异对语词翻译的影响以及相应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5.
不同的文化环境孕育了不同的语言,造就了不同的语言特征,不同的语言特征反映着不同的文化环境,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不同语言间的交流便是不同文化间的交流。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注定了翻译与文化的密切关系。在不同语言交流过程中,翻译承担着语言沟通和文化交互的桥梁作用。不同文化间存在的形式和内容的差异引发了跨文化交际中普遍出现的词意缺省现象。这种词意的缺省需要语言翻译来进行弥合。语言翻译在弥合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词意缺省的处理对译者的翻译能力要求较高,在处理词意缺省时,译者应把握原作者的意图,力求顺应对语境结构,采取相应的方法妥善处理,让读者跨越缺憾感受到原文的美。  相似文献   

6.
习语是语言的精华与核心,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习语翻译是翻译中所遇到的最棘手的问题之一。从习语的文化特异性这一角度来比较英汉习语并探讨其不同翻译方法,旨在通过对具体译例的剖析,来探讨习语翻译过程中应该如何恰当地处理文化因素的问题。这对中英两大语言之间的沟通,对两大民族文化的融合具有较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委婉语是人类使用语言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它不仅是一种社会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不管是在日常生活还是在涉外交际中,我们都要进行语言交流。由于某些生活习惯或习俗差异以及不同文化背景的社会具有不同的忌讳,这时我们就必须学会使用委婉语以避免尴尬或不愉快。从委婉语功能出发,分析了商务信函和商务洽谈中的委婉表达及其翻译,从而论证委婉表达法不仅是商贸用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商家在竞争中赢得客户的一个不可小窥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文学翻译是不同文化背景下两种语言符号之间转换的艺术;文学翻译是对原著的介绍和再创作,甚至是创作。本科阶段开设《文学翻译》课程,让学生在理解和表达的过程中,培养其扎实的语言能力、思辨能力、良好的跨文化能力以及国际传播能力。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梳理融入思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路径,为《文学翻译》教学提供有效的框架。  相似文献   

9.
朱奎红  肖锦凤 《经济师》2009,(3):117-118
翻译是一种语言再现另一种语言的艺术,这种“再现”的过程包括不断地调整、转换甚至取舍等步骤,百分之百的等值翻译事实上是不存在的。为了找到既符合译语习惯而又自然、可读的表达方式,在英汉互译中就须作必要的变通。视角转换则为该变通手段之一。文章主要从正反转换、语态转换和褒贬转换三个方面探讨了在英汉互译中的视角转换,以期给英语教学和英汉语对比研究带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经济师》2013,(7)
语言经济性原则影响着人们的言语交际行为,它是以最小的认知代价换取最大的交际收益。翻译活动也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翻译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在翻译过程中,语言经济性原则影响了译者对原语言的理解和再编码。文章通过阐述认知语境对话语理解的影响力,指出认知语境对翻译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同时,在翻译过程中,由于语言经济性原则不仅关系着言语的生成,也影响着言语的理解,所以译者必须考虑到解码及编码过程中的语言经济性(言语缺省现象),并通过认知语境找回源语表达的真正意图。  相似文献   

11.
翻译是不同国家间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也是人类社会交往中不可或缺的形式。翻译不仅是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文化信息的传递。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必然存在文化差异,这是翻译实践中经常面临的难题。本文从五个方面探讨文学翻译中文化差异的现象,并提出两种翻译策略,即: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归化翻译策略和异化翻译策略进行了介绍和对比.通过对两者的分析比较,总结出这两种翻译策略在翻译实践中各有其利弊.在翻译过程中采用何种翻译策略,取决于原文的内容、译者的翻译目的及翻译技巧等.准确、恰当地使用这两种翻译策略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际、保证翻译质量并提高译者的翻译水准.  相似文献   

13.
习语是语言长期使用的结果,习语中所运用的比喻和联想是由一个民族的生活经验决定的。由于不同民族存在着思维方式和化背景的差异,表现在英汉习语中,同一设喻形象所载的喻义就有可能不同。另一方面,有些设喻形象在源语中含有丰富的语用意义,而在译语中却不能产生等值的联想意义。习语的翻译应尽可能地保留源语形象,并根据目的语的化与语言习惯,在形象再现、形象替换、形象增补、形象舍弃和形象转移之间作出选择。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承载着文化的词汇在语言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在不同语言和不同文化的背景下,每个词语除了字面意义之外都带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动物词语也是如此。这篇文章就是关于英汉两种语言中动物词汇文化内涵异同之处的对比。进而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中英之间的文化差异,更好地了解英汉语言中动物词汇的使用,更加准确地翻译带有动物词汇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隐喻是一种隐含着比喻的修辞格。英语和汉语都蕴含着大量的隐喻。隐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承载着其所在语言的文化内涵。不同语言的隐喻差异主要体现在喻体上,因此从喻体的角度对比分析了英汉隐喻的异同。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隐喻的英汉互译策略:直译、归化、増译、异化加注释、释义、译为明喻。对每一策略的适用性进行了细致的说明。在翻译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两种语言背后的文化。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应根据目的语中是否存在相同的喻体,翻译目的、译文读者的文化期待、理解程度和接受程度以及行文的流畅等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6.
翻译是一种不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在这过程,译者要尊重外来文化,也要注意到目的语读者的理解能力,在这两难的局面里,译者应该如何平衡是一个关键问题。在这个问题上,鸠摩罗什的佛经翻译很值得借鉴。鸠摩罗什在佛经翻译中对增减问题处理方法可以用在其它文体翻译中,特别是文学作品的翻译中,但要恰当把握增减的程度。  相似文献   

17.
习语是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是语言文化的结晶,概括人类文化经验的精髓。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习语。通过对习语与语言文化、英汉习语翻译的基本原则和翻译实例三个方面的阐述,说明英汉习语翻译中表现出的生存环境、习俗、宗教信仰、历史典故以及价值观与审关意识等方面中西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经济全球化和商务交流的不断提高,凸显了英语作为全球语言的主导地位。当前,必要的商务英语翻译基础体系尚未建立,这就需要翻译学者们将研究重点由理论层面向实践层面转移。国际商务交流和大众媒体的蓬勃发展使得商业广告翻译成为语言研究领域中的热点话题。所有的公司和企业在国外拓展业务时,无一例外都试图通过准确有效的商业广告翻译给当地消费者留下良好印象。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外产品不断涌入中国市场,广告宣传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此时,广告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翻译过程中,产品销售国家的语言习惯、文化背景、英语广告的语言特征以及翻译技巧都是必要因素。本文通过广告用语的词汇、句法和修辞等方面介绍英语广告的语言特征,并通过实例分析英语广告的翻译方法和原则。  相似文献   

20.
翻译活动同时也是不同语言文化之间进行交流的过程,各个民族的本土文化在不断的丰富和发展中,翻译对语言文化所发挥的迁移作用产生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根据翻译对语言文化产生的迁移方向、迁移深度、迁移层面和迁移结果对翻译所发挥的迁移作用进行了分类,同时对各类迁移作用做出了探讨与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