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9 毫秒
1.
央行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与预期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2006年7月到2007年1月,央行已经连续4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本文通过对我国目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阐述了此项货币政策实施的深层原因及其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探析诸多因素影响下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预期效应,继而认为:央行必须实施多种货币政策的组合,配合其他部门的各种宏观政策,尤其应该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加大对社会保障部门的投入才能更好地控制资金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2.
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经济出现了较大的物价上涨和通胀压力,流动性过剩现象严重。央行采取了频繁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措施以及其它货币政策工具来对其进行宏观调控从而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缺陷也逐渐显露。本文追溯了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发展变迁,分析了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相关理论,从流动性的角度利用剑桥方程对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有效性进行了简要的测算分析,并据此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对我国货币供应量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鹏飞 《经济师》2008,(8):183-184
2006年以来,针对日益突出的流动性过剩及物价上涨等问题,国家数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2006年3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2007年更是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至2008年4月已上调3次,调整后的存款准备金率水平为16%,这是我国自1984年设立存款准备金制度以来的最高水平。存款准备金率是一剂“猛药”,在实际操作中很少使用,但我国人民银行却多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那么我国存款准备金率在调整货币方面是否有效?文章根据2006年以来的数据进行了检验,并对检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存款准备金制度是传统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实现信贷结构、货币供应量等目的,进而对整个社会的宏观经济发展产生作用。近年来,央行连续的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明确了央行进行宏观调控的决心,收缩了社会资金流动性,抑制了过热投资.保证了社会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存款准备金制度是传统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实现信贷结构、货币供应量等目的,进而对整个社会的宏观经济发展产生作用。近年来,央行连续的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明确了央行进行宏观调控的决心,收缩了社会资金流动性,抑制了过热投资.保证了社会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陈玲玲 《时代经贸》2011,(18):183-183
近几年随着我国物价持续上涨,大家都面临着通胀的压力,流动性过剩现象并未得到有效的控制,经济中出现了一些局部“过热”的行业和地区。对此,央行采取了频繁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措施以及其他货币政策工具进行宏观经济调控并取得了一些成效。本文对存款准备金及存款准备金率的含义、其在我国的实施、其作用机制和政策效果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与分析。  相似文献   

7.
存款准备金是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中央银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阐述了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发展演变和作用,并以此来分析最近一段时间来我国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对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存款准备金是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中央银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阐述了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发展演变和作用,并以此来分析最近一段时间来我国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对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通胀升温、热钱涌动,中国货币政策何去何从,引发人们极大的关注。2010年10月20日,央行宣布加息0.25个百分点;11月10日、11月29日,央行分别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2010年以来央行第4次和第5次动用存款准备金率收缩市场流动性。这一连串货币政策的出台,预示着我国多年来的宽松货币政策将由此转向紧缩,将对石家庄市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需要认真研究,未雨绸缪,调整经济战略,把握经济发展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0.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全球性的流动性过剩被流动性不足所替代,美国政府采取了扩张性的政策组合,即以降息和提供紧急流动性援助方式为代表的扩张性货币政策、以减税为代表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以及纵容美元贬值的汇率政策,以对中国经济政策的调整空间形成制约.我国中央银行上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以及要求用外汇缴存新增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的做法,并不能从根本上缓解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压力,相关的外汇存款准备金制度设计还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1.
近期央行频繁使用存款准备金工具效果为何不明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征 《财经科学》2007,(9):8-14
从2006年7月5日到2007年5月15日央行连续7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然而,这一货币政策工具的效果并不明显.本文以近期我国频繁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现象为切入点,采用了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存款准备金制度、存款准备金传导机制和宏观经济因素三个方面探究了我国当前调整存款准备率效果不明显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存款准备金率以其巨大的调控力度被列为为中央银行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然而自1980年以来,许多西方国家减少了存款准备金率的使用频率,甚至弃用存款准备金率这一货币调控工具.但是,在我国,存款准备金率这一不常用的工具却成为“常用对冲工具”,自2010年以来,中国人民中央银行频繁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来应对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本文将通过宏观经济学分析以及初级计量分析,揭示存款准备金率成为当下中央银行最主要和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的原因,并证明在当下经济条件下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有效性被弱化,从而提出当下央行使用货币政策时陷入的困境,并提出宏观层面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为落实从紧的货币政策要求,继续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8年1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4.
浅谈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带来的经济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一直是政府采取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之一,通过对准备金率的适度调整,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以及再贴现政策,对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07年中央人民银行针对现在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实行了对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措施,将准备金率调整到了10%,一时间,许多有关人员对这一措施众说纷纭,各抒己见,上调的具体原因,上调之后能够带来哪些经济效应是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  相似文献   

15.
存款准备金率是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之一,其货币乘数效应会给社会金融及经济带来较大影响,近年来,我国对存款准备金率进了频繁调整,表明我国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中国频繁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落实从紧的货币政策,中国人民银行从2006年7月份以来连续1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虽然对中国的产能过剩、经济过热起到了一些调控作用,但难以有效抑制银行体系中的流动性过剩。针对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货币数量过多、流动性过剩这一热点问题,应尽快利用货币、财政手段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7.
杨盛昌 《经济师》2008,(5):249-250
存款准备金政策作为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在央行调控流动性过剩中虽得到了空前的运用,却效果平平。文章在阐述存款准备金政策调控原理的同时,从我国的金融体制、经济政策的视角进行反思,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高频率、高强度地采用存款准备金政策进行了探讨,提出:偏高的存款准备金率将会变得越来越难以接受,存款准备金政策不宜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日常工具。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采集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分析为了调节宏观经济,缓解流动性过剩,央行2010年多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并在2010年10月20日年内首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所带来的影响,进而解释央行偏向于选择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存款准备金制度是工业化国家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是一国中央银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取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它的功能和作用正发生变化,许多国家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甚至取消这一货币政策工具。我国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逐步完善存款准备金制度,优化货币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20.
刘勘 《资本市场》2007,(2):17-17
◆由于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成本,比央行发行票据和定向票据低,而且调控效果更理想。因此央行采取数量型货币政策,即央行票据和存款准备金率,已经成为央行调控过剩流动性常备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