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成为当前高校研究生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通过对研究心理素质的影响因素入手,分析了就业压力、学业压力、经济压力等对研究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并从高校对研究生教育培养法案进行研究,提出了干预研究生心理危机的相关策略与措施,以促进研究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其培养和管理模式直接影响研究生教学质量与人才素质的提高.本文通过对我校研究生的问卷调查分析,综述了调查对象与方法,阐述了调查结果与分析,提出了调查结论与建议,力求为探索和创新高校研究生培养与管理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胡晓敏 《当代经济》2007,(18):132-133
研究生的培养与教育是造就高层次人才的主要渠道.如何加强对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保证其培养质量是目前高校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其中,建立研究生教学督导机制,对研究生培养全过程进行质量监控,是保障其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正>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于2005年,2008年与法学院合并,2011年7月恢复设立,是山东省内高校最早成立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学院承担全校本、专科生和博士、硕士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全校师范类学生教育学与心理学课程教学及研究任务,负责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研究生培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学院设有办公室、教学管理科、研究生管理办公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4个行政科室,设有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文玉 《经济师》2003,(2):109-109,271
2 1世纪的竞争主要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 ,而心理素质是高素质人才的根本。高校要培养高素质人才 ,就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把握大学生心理发展动态 ,针对存在问题开展教育。大学生心理发展是随时代发展的动态过程 ,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注重实效。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6.
浅谈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琳  向青松 《当代经济》2007,(19):149-150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培养大量创新人才.目前我国大学生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能力欠缺,高校应通过树立创新教育意识、改革教学方法、强化实践环节教学、改革考试制度、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建设创新型教师队伍等途径,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我国从20世纪末开启了高校教育大众化的进程,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扶持,大幅增加的研究生规模在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民需求的同时,也引发了研究生教育投入不足、资源配置低效和培养质量下滑等问题。本文将以"绩效评价"为切入点,在清晰阐述研究生培养绩效评价的内涵的基础上,构建研究生培养绩效评价的支撑理论和指标体系,为提升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8.
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产业科技创新等方面,是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研究生培养模式的选择,特别是研究生教育与区域产业发展如何相对接,如何将人才和科技优势有效地转化为产业优势,从而服务和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这是地方高校急需深入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培养工作跨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研究生规模迅速扩大,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日益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就当前高校研究生思想所呈现的新变化,结合国家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探讨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对当前我国高校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校在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方面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导师指导不到位和学位论文质量控制不严等.与国内高校比较,国外高校在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方面的很多经验值得借鉴,我国应从改善教学内容、认真参与指导科研全过程等方面加强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跨学科教育对于培养国际化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具有促进作用:它有利于中国高校同世界先进国家的大学合作培养人才;有利于学生形成新的知识体系;可促进中外师生双向流动。通过跨学科教育培养国际化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主要方法为: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调整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加强从事跨学科教学和研究人员的队伍建设。开展跨学科教育,有利于全面准确地揭示现实问题的本质、优化配置国内外教育资源和要素、培养出具有竞争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2.
林征 《发展研究》1999,(6):52-53
1978年我国恢复研究生教育,1981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为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高层次人才。仅就福建省来看,恢复研究生教育,实施学位条例,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福建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基本情况 1995年1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福建省成立学位委员会,标志着我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上了一新的台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目前,福建省有博士点53个,硕士点217个,在校研究生…  相似文献   

13.
地方高校承担着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其中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是高层次人才的主体部分。根据当今社会的需求和国家、高校对研究生培养的要求,提出对学术性硕士研究生进行"六个一"培养,并着力构建培养保障体系,以提高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适应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14.
高校创业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教育。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和学科体系,创业教育在创建创新型国家,促进经济建设与发展,推动高校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为适应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新要求和人才需求的新变化,高等院校在我国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应着重转变教育观念,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注重创业教育实践性与应用性相结合,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培育和搭建创业实践教育的载体和平台,以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大学生开拓创新精神,满足社会对创业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本文在高校教育管理的宏观视角下,从战略实施、方法途径、体系构建、现实意义等层面对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提出了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5.
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关注的一个行业,它关系着国家未来的发展和人才的培育,特别是高校教育,更是有着难以忽略的作用和影响.而充足的经费可以帮助高校更好地开展教育事业,培养高素质、高能力人才,为国家未来的市场注入新的活力.因此,为了实现高校的和谐长久的发展,必然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建立多元化的经济来源结构、完善经费来源管理系统、逐步减少对主要经费来源的依赖性、获取更多的经费来源途径并不断挖掘教育成本补偿潜力,来推进高校正常教育工作的进行,促进整个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高校教育十分重视人才输送与社会、企业等需求的相互衔接,由此高校教育教学也在不断改革创新,进而不断输送社会、企业等需要的人才.对此,本文则主要分析,在企业需求之下,高职院校电气类专业教育教学的改革途径.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属于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二者缺一不可.因而,高校相关教育者就需要加强对这两方面教学的重视程度.也就是说,高校在组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关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体而言,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融入思想政治课堂,以实现高效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文章基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主要分析了主要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同时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途径.  相似文献   

18.
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张,我国研究生教育的质量遭到了社会的质疑.为此,本文以湖北省部分高校研究生为例进行了问卷调查,对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进行了客观、全面的分析.对调查数据利用核主成分分析方法(KPCA)找出影响高校研究生教育教学的主要因素,分析相关因素在学生培养中的作用,最后根据以上统计分析的结果给出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经济师》2019,(10)
政产学研用权变合作是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用户为了共同的目标和利益而形成的合作关系,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符合国家教育强国的要求。当前国家高等教育正加大实施"双一流"战略,通过构建政产学研用权变合作培养研究生的制度框架是个可行的办法,无论师生都有比较强的培养需求。研究生的培养要发挥我国的特有的国家政治制度、社会文化的优势,调度各方形成研究生培养合力,政产学研用权变合作培养方式,能更好地适应内外部环境,根据政府、大学、企业、科研机构的影响力调节最佳合作意愿和形态,建立各种合作联盟,培养高级研究型人才,使得研究生的培养有一个自由、开放和灵敏的环境。  相似文献   

20.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引起各方的高度重视.但是,大学生心理成长成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素很多,解决心理问题也必须多渠道、多途径.必须把培养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看待,多层次、全方位地加快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综合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