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平衡地区财力,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手段.然而,我国因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建立起来的转移支付制度却未能有效地发挥公共服务均等化效应,为此,必须完善现行转移支付制度,彻底转换政府职能,科学划分各级政府事权范围,减少政府级次,完善地方税体系,加快转移支付制度的法制化建设,采取规范的转移支付形式.本文仅讨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问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2.
基于财政收入视角,本文回顾了我国财政改革历程,认识到宪政背景、意识形态和地方可支配财力对财政分权的重要意义。分税制改革是政府间财力的重新分配。分税制改革至今,中央和地方的税收分享不断调整。中央通过扩大共享税范围,增加了分享比例,集中税收,上收财力。分税制规定了政府间的预算内财政收入,并没有规定支出,实质上增加了地方政府财政支配权。地方政府预算内财政收入减少,却不断扩大财政支出的规模。地方政府通过增加非税收入规模,提高中央转移支付额度,实现收支平衡。地方政府提高财政可支配收入的积极性和经济建设的积极性相互交织,成为地方非税收入膨胀的根源。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财税体制改革大致经历了比较重要的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分别实行的财税制度是:"统收统支"制度,"分灶吃饭"制度和1994年实行的分税制.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使得地方政府的财权逐渐集中到中央政府的手中,整个政府的财政状况可以形象描述为"中央财政锅满钵满,省级财政勉勉强强,县级财政哭爹喊娘."财力与支出责任的不相匹配,使得地方经济的发展举步维艰,近年来的"土地财政"的出现也正是因为这种原因.中央政府为了支持地方政府的发展,实行转移支付制度以弥补地方政府的财政缺口,实现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然而,近年来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逐渐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仍然面临着巨大的财政压力,这使我们不得不考虑,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被用于何处.中央支付转移支付制度设计取向是在于支持地方政府公共产品的提供,实现社会的公平.随着转移支付的增加,地方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并没有得到改善,地方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也并没有因此而增加.转移支付作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决策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中央政府增加的转移支付到底去了哪里,在中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财政均等化一般有水平公平均等化与财政能力均等化两种模式,而中国在特殊国情约束下应选择财政能力均等化作为财政均等化的模式。以此为基础,度量中国财政均等化的真实水平,发现省际间与上下级政府间财力分配不均衡显著,主要原因是转移支付的财力均等化效果不理想。据此,提升财政均等化水平,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建议为:改革现行转移支付的类型结构和地区分配结构;明确各级政府的均等化公共服务责任;构建各级政府的均等化财力分配格局。  相似文献   

5.
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改革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促进功能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1·在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事权划分上,应改变过去传统的按事务隶属关系划分的办法,通过明确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在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事权,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由于各类公共服务具有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中国分税财政体制下中央和地方财政不平衡这一事实分析了政府间的财政关系,并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和SYS GMM方法实证研究了财政缺口、财政不平衡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效应。结论表明:在分税财政体制下基层政府财政缺口的存在,并不利于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而转移支付作为弥补财政缺口、均衡中央与地方财政不平衡的主要机制,对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产生了显著的激励效应。另外,尽管较高的转移支付筹资水平和专项补助方式有助于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激励,但在我国中央和地方财政不平衡的分税财政体制框架内,这一供给激励机制将会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中国分税财政体制下中央和地方财政不平衡这一事实分析了政府间的财政关系,并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和SYS GMM方法实证研究了财政缺口、财政不平衡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效应。结论表明:在分税财政体制下基层政府财政缺口的存在,并不利于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而转移支付作为弥补财政缺口、均衡中央与地方财政不平衡的主要机制,对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产生了显著的激励效应。另外,尽管较高的转移支付筹资水平和专项补助方式有助于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激励,但在我国中央和地方财政不平衡的分税财政体制框架内,这一供给激励机制将会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8.
公共服务均等化财税体制的中外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采用政府间公共服务责任分工——政府间税权与收入划分——均等化转移支付体系这样一个三位一体的比较分析框架,对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税体制安排进行中外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与国外相比,中国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总量不足与支出责任主体下移;地方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缺乏主体稳定的税源;中央转移支付结构不合理,财力均衡性效果较弱。由此提出了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税体制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9.
自从1994年实行分税制以来,中央与地方的财力分配格局产生了极大的变化。为了弥补地方财力的不足,中国逐步建立起了一套财政转移支付体系以满足地方政府运行和公共服务提供的需要。但是这些数额巨大的财政转移支付到底是如何分配的呢?由于财政转移支付的一个主要目的是实现地方财力的均等化,那么财政转移支付的分配遵循了公平原则吗?文章通过对1994年至2006年间中央对各省财政转移支付的面板数据分析,试图找到一些能够解释转移支付在各个地区分配的决定因素。研究发现,财政转移支付的分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遵从了均等化原则并反映了地方政府的议价能力,但更大程度上追求的还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转移支付是分权财政体制的重要内容,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迫切要求。要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就必须改革现行分税制,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构建完善的转移支付法律体系,强化转移支付监督、管理制度,不断提高转移支付效率,为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财政保障。  相似文献   

11.
政府间转移支付是指政府间不以对等代价的商品或服务作为回报的资金流动。目前,我国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分为财力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两类。财力性转移支付是指接受资金的政府可以将转移支付资金作为自有财力自主安排使用的转移支付,属于均衡性转移支付范畴。我国自分税制改革以来,为了均衡地区间财力差距,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中央财政在保留分税制改革前结算补助等转移支付项目的同时,着重建立和完善了财力性转移支付制度。目前我国中央对地方财力性转移支付主要包括弥补财政实力薄弱地区财力缺口、均衡地区间财力差距的一般性转移支…  相似文献   

12.
人口大规模流动导致地方政府事权和财力匹配的不确定性增加,在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框架下,现行转移支付制度必然受到冲击和挑战.本文通过2005~2010年省级数据和2010年县级数据的测算发现,在考虑人口流动因素和户籍的福利分配功能之后,我国现行转移支付制度的均等化效果明显减弱.在现行的户籍制度影响下,单一纵向转移支付模式存在激励导向上的缺陷,不利于流动人口的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增强省以下地方政府间的横向财政协调,在实行中央与省之间纵向转移支付的基础上,省以下应实行纵横结合的转移支付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财政均等化指通过制度化方式保证各级政府有均衡的财政能力,为居民提供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本文在对财政均等化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泰尔指数二阶嵌套分解,对黄河流域地方财政均等化进行定量测度,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与空间相关性。研究发现:(1)黄河流域区域财政均等化总体呈上升趋势,人均财政收支的差异趋于缩小。(2)转移支付对黄河流域区域财政均等化具有显著促进效应。(3)中游和下游地区财力差异是影响黄河流域区域财政非均等化的关键因素。(4)黄河流域区域财政均等化水平存在正向的空间相关性,空间分布格局总体稳定。(5)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财政自给能力对黄河流域区域财政均等化具有正向促进效应。从国家层面来看,黄河流域地方财政均等化的目标选择要与主体功能区的功能定位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相一致,可将均衡政府间标准财政收入与标准财政支出差异作为均等化的目标,纵向均等化与横向均等化兼顾,以纵向均等化作为实现横向均等化的有效方式。在制度设计上以一般性转移支付方式为主、专项转移支付方式为辅,推进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改革,构建区域内地方政府均等化财力分配格局,完善中央和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促进区域财政...  相似文献   

14.
李小萍  时喆 《经济问题》2013,(8):73-77,86
我国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主要目标设计的转移支付制度,相对于协调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经济差距的需要来说所起作用有限。地方政府争夺转移支付资金的博弈,导致财政资金紧缺与使用效率低下并存。财政转移支付作为协调政府间财政关系和地区利益的手段,其制度建设须以协调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距为目标,从转移支付模式、转移支付形式、转移支付资金分配办法等方面进行系统性的规划和设计。  相似文献   

15.
财政转移支付是促进地区间财力均等化、推动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手段。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在缩小地区间财力差距上发挥了较大作用,转移支付的财力均等化效应趋于增强,但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尚有较大差距。从区域角度看,应该加强对中部地区的转移支付。  相似文献   

16.
1.各级政府间用于基本公共服务的财政责任划分不明确。我国的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和维护主要靠政府的投入,对地方政府而言,又过多依靠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2011年,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3.99万亿元,增长23.4%。2012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将进  相似文献   

17.
金哲 《经济与管理》2010,24(11):79-83
1994年中国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中央与地方将税种按收入归属划分为中央税、共享税和地方税。我国的地方税在分税制近二十年的调整和完善中已渐成体系,地方税体系在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理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财权财力纵向配置关系、规范地方财政收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等方面均发挥了正面效应。但从建立规范的分级分税财政管理体制的要求看,中国的地方税体系仍存在着诸如地方税体系缺乏整体设计,主体税种面临缺失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基本公共服务均化视角下的财政体制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已成为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导原则与基本导向。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满足社会公众对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需要不断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明确中央与各级地方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中的职责,加大对基本公共服务的财政投入力度,完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及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形成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持机制。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我国横向财力失衡的财政调节效应为视角,采用省级财政收支数据、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以及我国各区域人口数据,运用泰尔熵指数模型对我国现行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财力均等化效应进行了多维测度与分析。结果表明,中央转移支付制度对横向财力失衡的调节方向和调节力度呈现多重性、复杂性特征。最后,本文围绕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均等化定位提升、策略调整以及制度创新等多层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李阳 《生产力研究》2014,(1):101-106
文章对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流动儿童义务教育供给的财政支持领域建立了一个动态的博弈模型,分析了中央政府在两种不同目标下,各局中人的博弈过程,并得出了各局中人的均衡解。研究结论如下:(1)如果中央政府以"地方政府执行优先"为目标,越不满意中央政策的地区和流动人口比例较高的地区,将获得中央政府制定的相对较低的支付方案。对中央来说,对这些地区实行一定的支出优惠政策和增加奖励性支出是理性的策略。(2)如果中央政府以"中央支出最小化"为目标,当"收买"比"惩罚""不执行"的地方政府所费成本更小时,中央政府会重新制定较低的支付方案;但是如果对流动儿童义务教育的供给的直接支付的成本超过"惩罚"成本和奖励后,中央政府会选择惩罚"不执行"的地方政府。建议中央政府制定合理的流动儿童义务教育供给的财政支付方案的同时,以转移支付的方式,承担一定的财政责任。其次,将流动儿童义务教育供给纳入到地方政府官员的政绩考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