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让自然做功——融合“雨水管理”的绿色街道景观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街道在国外,尤其是在美国已经成为进行街道雨水管理的重要方法与途径。分析街道雨水管理问题的出现,阐述了绿色街道的概念与功能,详细解析了美国波特兰市西南第12大街绿色街道景观建设的实例。在此基础上,全面研究介绍了绿色街道景观设计应用的雨水种植沟、雨水种植池、路牙石扩展池和雨水渗透园四种不同的街道雨水花园策略。最后结合城市街道景观设计建设的特点,应用四种街道雨水花园策略对道路绿带、交通岛绿地和停车场绿地三种绿色街道设计建设模式进行了详细的设计研究。  相似文献   

2.
山地洪涝灾害制约城市发展与安全。近年来,美国多 处城市采取小规模且分散的绿色雨水基础设施(GSI)与传统管 网系统相结合的方式来解决复杂的雨洪问题,发挥GSI的多种功 能与效益。以美国山地城市匹兹堡的“绿色优先计划”为例, 重点介绍了灰绿雨水基础设施在管理合流制溢流与洪涝等方面 的效能评估方法,以及GSI融入排水分区城市设计框架的规划策 略。以期在规划技术方法、多功能GSI、灰绿设施配置等方面为 中国山地城市中灰绿雨水基础设施的协同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成都市武侯祠景区雨水收集利用景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雨水的收集利用技术与景观结合,代替传统的雨水管理方式,将逐步成为号区景观规划设计的亮点.成都市武侯祠景区是国内外游客和成都市市民共同喜好的游憩点,探讨其雨水的收集利用景观,利于促进节水和平灾结合的旅游景观工程实践.研究内容包括:一是研究方案的可行性,量化收集的雨水能否满足水体日常补水量并储存雨水,二是雨水收集利用景观.  相似文献   

4.
城市雨水的资源化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俊奇 《环境经济》2004,(10):26-28
城市雨水利用是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减少城市洪灾的有效途径;城市雨水径流污染控制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将雨水利用与雨水径流污染控制相结合,标本兼治,促进城市水资源和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国水资源短缺以及由雨水引发的径流污染和城市洪涝等问题,目前国内对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生态功能、景观效果及环境和社会综合效益等认识还不足。文章立足于风景园林空间的尺度特点,把海绵城市景观生态系统从宏观到中微观划分为成城市—区域、城市公园、城市微小绿地等三个层面,其侧重点不同,上下结合推进,发挥出各层次系统特定的作用,建立一个跨尺度的网络化绿色雨水基础设施,进而逐步取代部分灰色基础设施,增加城市生境斑块的多样性和生境空间结构多样性,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构建优良的生态系统,让自然做工,形成可持续的景观,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了居住区雨水花园的概念、功能、营造原则、景观营造途径、植物选择和配置方法等内容,指出雨水花园是创建城市生态的一种有效途径,并指出居住区绿地雨水花园在我国建造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在建筑设计中注意发展对雨水的收集和利用,既增加了水资源,也节约了自来水,同时也减轻了城市洪水的灾害威胁,因此地下水得以回补,水环境得以改善,生态环境得以修复。可以说,雨水收集利用是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分析了雨水收集的意义,提出了雨水收集利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浅议城市雨水的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在水资源利用方面的需求将会不断增长。以前.城市水资源主要着眼于地裹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的开发,不重视对城市汇集径巍雨水的利用而任其排放,造成大量宝贵雨水资源的流失。随着城市的扩张.雨水流失量也越来越大。一方面是城市的严重缺水。地下水过量开采,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另一方面大量地排放雨水又带来城市水涝、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雨水利用是解决水资源不足问题的有效途径。城市雨水的利用在国外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但在国内还处在剐起步阶段。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的实现,必须要有一定的技术和相配套的政策法规为基础。雨水资源化利用是城市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雨水花园逐渐成为我国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小城镇建设的不断深入,雨水花园的建设成为小城镇雨水收集利用中不可回避的问题.结合广西柳城县城雨水收集利用专项规划的设计,首先分析了小城镇雨水花园水体景观规划的原则,接着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雨水花园水体设计、配景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而雨水作为重要的水资源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针对城市水资源的短缺,提出了雨水利用的必要性;通过对径流雨水水质特性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合理利用雨水资源的途径,并结合工程实例提出了雨水利用的工程措施及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11.
圩田作为整体人文生态系统,是江淮地区重要的传统生态智慧。现如今圩区新城建设面临着洪涝风险加剧、生物多样性降低和传统聚居模式不再适用等多种难题,亟待传统生态智慧的重新引介与适应性发展。梳理总结了传统江淮圩田系统景观再生的动力学机制,提出圩田系统包含水、地和人3个维度,其实现景观再生的关键是经济-环境-社会系统的耦合及产生的综合效益。圩区新城建设应致力于保护圩田系统耦合关系的物质载体及其空间格局,重新建构系统新平衡。以安徽舒城杭埠新城为例,提出适应新语境的再生规划设计策略:1)倡导基于圩田系统的低影响开发;2)发挥圩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3)建设依托圩田空间结构的开放居住组团,为传统生态智慧在当代的再生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作为缓解城市防洪排涝压力、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要途径,近年有关城市生态化雨洪管理的探索与实践层出不穷。如何协调生态化雨洪管理复杂系统中并存的水文过程控制要求、场地空间限制与景观需求引发了业界的广泛思考。从生态化雨洪管控的影响因素入手,提出由水文、规划和景观三部分构成的生态化雨洪管理系统构建体系框架,并明确了系统中三者间的作用和相互关系。该体系借助水文过程分析方法,建立起城市空间与雨洪管理功能需求间的密切联系,并通过景观营造,实现城市生态化雨洪管理系统的地域性和实操性。最后,以福州市江北城区为例对生态化雨洪管理系统构建的步骤、内容和方法予以阐释,不仅可为中国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提供参考,而且有利于促进相关学科间的交叉融合。  相似文献   

13.
绿地有一定的雨洪调蓄功能,雨洪状况下,如何在汇水系统尺度利用和保护绿地亟待研究。选取95处位于武汉港西汇水系统的地块,调研地块性质,利用ArcGIS提取不透水比例及平均坡度,并进行SWMM水文模型演算。通过实验性模拟结果的对比,得出汇水系统的绿地雨洪调蓄效率(λ=0.13m3/m2)、汇水系统(g=36%)和各类用地(g=18%~47%)基于雨水调蓄理念下的最低绿地率,使汇水系统水文状况达到海绵城市建设标准。讨论了不同重现期下汇水系统的绿地雨洪调蓄效能,旨在完善绿地雨洪调蓄的研究方法、指标体系及利用与保护策略,为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王焱  曹磊  沈悦 《技术经济》2019,35(4):112
海绵城市是从城市雨洪管理角度来描述的一种可持续的城市建设模式。以天津大学新校区景观设计为例,阐述基于海绵城市建设基础上的景观设计方法。结合基地现状及上层规划,通过水敏感度分区和开发强度分级,架构了由渗透、滞留、储蓄、净化、利用和排放雨水技术手段组成的绿色水生态系统,建立削减暴雨径流量、增加水系调蓄能力、提高雨水外排速度的三重安全排水保障机制。并将雨洪管理技术与北方盐碱地区排盐措施相结合,最终达到生态雨洪管理与景观可持续发展的双赢目标。  相似文献   

15.
雨洪管理研究中,实地监测分析的准确性远高于模型模拟与水文计算,高精度监测数据可有效支撑景观项目雨洪管理过程还原及绩效评估。以清华大学胜因院为研究场地,利用无线传感网络(WSN)在线监测技术,通过系统设计组织多种传感器收集分钟级的降雨、树冠截留、土壤持水量、下渗、积水、溢流等雨洪管理数据。研究依据16场降雨数据,定量评估了场地树木冠层及终端雨水花园所发挥的径流削减作用,并分析指标相关性,可视化复杂的土壤水文过程。本研究提供的监测指标、系统及分析方法在景观项目雨洪管理监测中具有较强的推广性。  相似文献   

16.
邹萍秀  曹磊  王焱   《技术经济》2019,35(8):72
当前中国面临着城市内涝、水资源短缺等一系列水问题,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分析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及实践,并以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为例,结合国内外雨洪管理的理念、技术和方法,构建了以分区而治、内外联合为主的“弹性”雨洪管理系统。将校园划分为3个子排水分区,阐明“海绵城市”的理念。校园设计提出了保护场地原有的生态系统,利用生态修复来减缓施工造成的损害,并在设计和施工中使用低影响开发(LID)实践等设计目标,以期指导我国海绵试点城市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校园中以硬质铺装为主的场地能够满足师生日常公 共活动需求,然而集中的不透水地面、屋面会增大场地雨洪压 力。在保证硬质下垫面功能属性的同时,实现雨洪的有效管控 是校园景观海绵化改造的核心问题之一。通过获取高精度的 场地空间数据,构建SWMM概化模型,分析不同暴雨重现期 下不同场景的径流量、峰值流量、峰现时间及不同排水口的流 量变化规律,得出基于径流路径优化的校园景观海绵化改造对 策,即以优化雨水径流路径为导向,适当组织线性GSI措施, 引导产汇流方向,降低场地中有效不透水面积(EIA),减轻场 地雨洪压力。最后结合青年湖片区的景观现状,提出以优化径 流路径为导向的系统化、立体化、适地性、可观赏的校园雨洪 管理模式,对于中小尺度公共空间海绵化改造实践具有实操价 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城市河堤工程在发挥防洪功能的同时,往往造成滨 河生态环境破坏、自然服务功能和空间活力丧失等多种问题。 基于弹性防洪理念,这些单一功能的城市河堤在防洪效能、生 态服务、环境品质和公共活力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提升潜力, 已经成为现代城市更新的重点区域。城市河堤的多目标弹性景 观修复可以运用软化、退让和复合3种主要策略,以实现防洪 与景观的平衡。以四川省富顺沱江项目为例,根据现状情况、 问题和修复目标,将项目中已建和规划河堤工程划分为4种形 式,综合应用景观修复策略,对不同类型河堤提出相应的改造 途径。最后,总结景观修复项目实施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以期提出适合中国城市河堤工程的弹性景观修复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