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王焱  曹磊  沈悦 《技术经济》2019,35(4):112
海绵城市是从城市雨洪管理角度来描述的一种可持续的城市建设模式。以天津大学新校区景观设计为例,阐述基于海绵城市建设基础上的景观设计方法。结合基地现状及上层规划,通过水敏感度分区和开发强度分级,架构了由渗透、滞留、储蓄、净化、利用和排放雨水技术手段组成的绿色水生态系统,建立削减暴雨径流量、增加水系调蓄能力、提高雨水外排速度的三重安全排水保障机制。并将雨洪管理技术与北方盐碱地区排盐措施相结合,最终达到生态雨洪管理与景观可持续发展的双赢目标。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雨洪问题日益严峻,不仅带来了城市环境的负面问题,同时对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也造成了一定影响。为解决城市雨洪及其引起的相关问题,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以及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提出雨洪景观的可持续性设计策略。首先从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个方面分析了可持续性雨洪景观的效益特点,然后从弹性设计、节约化设计和人性化设计三个方面具体论述可持续性雨洪景观的设计方法,为海绵城市建设中解决城市雨洪问题及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更丰富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兼顾就地滞洪、减少雨洪灾害、控制非点源污染、资源化利用雨水、美化城市环境等多个目标的可持续雨洪管理系统是建设海绵城市的核心。这个系统的建设意味着从传统城市雨水管网系统的社会技术转型。参照澳大利亚的发展过程,研究显示在海绵城市发展前我国城市大多数还处于"城市高效排水控制阶段",并在国家大力推行之后迅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可持续雨洪管理系统转化依赖于社会技术体制主导的发展路径。我国的大量推广对这个发展路径非常有利,但同时也会伴随快速发展中的问题。通过比较分析发现,政府在这个转化过程中应该从宏观到微观三个层面承担更多的角色,从进一步构建社会大环境、创新管理机构和社会技术体制、促进机构合作和研究、加强公众教育与宣传等方面入手,全面推动城市可持续雨洪管理的迅速转化。  相似文献   

4.
为了应对城市雨洪问题,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提出充分利用城市湿地景观设计进行雨洪管理。首先分析了城市湿地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作用,然后提出城市湿地雨洪管理的策略,最后论述了城市湿地雨水管理的景观设计途径。指出城市湿地景观设计要依据雨水在源区—迁移—汇流域尺度上的过程,应用低影响开发技术,设计集水、输水、汇水景观,对这一全过程中的雨水进行汇集、渗透、过滤及存贮等处理,实现对雨水水量、水质的高效管理。  相似文献   

5.
校园中以硬质铺装为主的场地能够满足师生日常公 共活动需求,然而集中的不透水地面、屋面会增大场地雨洪压 力。在保证硬质下垫面功能属性的同时,实现雨洪的有效管控 是校园景观海绵化改造的核心问题之一。通过获取高精度的 场地空间数据,构建SWMM概化模型,分析不同暴雨重现期 下不同场景的径流量、峰值流量、峰现时间及不同排水口的流 量变化规律,得出基于径流路径优化的校园景观海绵化改造对 策,即以优化雨水径流路径为导向,适当组织线性GSI措施, 引导产汇流方向,降低场地中有效不透水面积(EIA),减轻场 地雨洪压力。最后结合青年湖片区的景观现状,提出以优化径 流路径为导向的系统化、立体化、适地性、可观赏的校园雨洪 管理模式,对于中小尺度公共空间海绵化改造实践具有实操价 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绿地有一定的雨洪调蓄功能,雨洪状况下,如何在汇水系统尺度利用和保护绿地亟待研究。选取95处位于武汉港西汇水系统的地块,调研地块性质,利用ArcGIS提取不透水比例及平均坡度,并进行SWMM水文模型演算。通过实验性模拟结果的对比,得出汇水系统的绿地雨洪调蓄效率(λ=0.13m3/m2)、汇水系统(g=36%)和各类用地(g=18%~47%)基于雨水调蓄理念下的最低绿地率,使汇水系统水文状况达到海绵城市建设标准。讨论了不同重现期下汇水系统的绿地雨洪调蓄效能,旨在完善绿地雨洪调蓄的研究方法、指标体系及利用与保护策略,为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邹萍秀  曹磊  王焱   《技术经济》2019,35(8):72
当前中国面临着城市内涝、水资源短缺等一系列水问题,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分析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及实践,并以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为例,结合国内外雨洪管理的理念、技术和方法,构建了以分区而治、内外联合为主的“弹性”雨洪管理系统。将校园划分为3个子排水分区,阐明“海绵城市”的理念。校园设计提出了保护场地原有的生态系统,利用生态修复来减缓施工造成的损害,并在设计和施工中使用低影响开发(LID)实践等设计目标,以期指导我国海绵试点城市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雨洪管理研究中,实地监测分析的准确性远高于模型模拟与水文计算,高精度监测数据可有效支撑景观项目雨洪管理过程还原及绩效评估。以清华大学胜因院为研究场地,利用无线传感网络(WSN)在线监测技术,通过系统设计组织多种传感器收集分钟级的降雨、树冠截留、土壤持水量、下渗、积水、溢流等雨洪管理数据。研究依据16场降雨数据,定量评估了场地树木冠层及终端雨水花园所发挥的径流削减作用,并分析指标相关性,可视化复杂的土壤水文过程。本研究提供的监测指标、系统及分析方法在景观项目雨洪管理监测中具有较强的推广性。  相似文献   

9.
海绵城市作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城市内涝灾害频发的背景下,对缓解雨洪灾害、构建城市水生态安全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南方低山丘陵区海绵城市建设因为其复杂的地形条件而有异于平原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指标,目标的合理分解和取值将直接影响城市雨洪灾害的防治效果。以凤凰县为案例,在分析山地水文过程特征的基础上,增加"雨水叠加量"计算,构建"子流域单元、集水区、宗地"三级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分解方法,制定适宜有效的雨水控制策略。在案例分析基础上,提出完善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分解方法,分梯级构建低影响开发模式,协同历史文化保护区周边区域共同缓解内涝等建议,为南方低山丘陵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海绵城市已成为中国城市建设的新理念,海绵城市建设能够将城市雨水有效地收集、蓄存、利用,因而能够起到防治城市内涝和缓解城市水资源缺乏的双重作用。但是海绵城市建设也面临着资金不足、用地紧张、水体污染等方面的挑战,针对这些挑战。结合山地城市济南市的地貌、水文特点,提出了山地城市建设海绵城市的合理对策。具体对策包括:结合城市化过程的新城区建设和老城区改造进行海绵城市建设,注意灵活多样的雨水收集、蓄存方式相结合以降低海绵城市的建设成本;科学设计集、蓄水设施以防止城市雨水污染;充分利用城郊空间以破解海绵城市建设用地紧张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11.
:绿地生态网络对维护城市生态结构稳定有极其重要 的作用,其网络结构与城市发展、扩张及结构演化在时空层面 有动态的耦合关系。现阶段绿地生态网络构建多处于一种静态 的构建与优化思路中,忽视了城市化过程中自然与城市间的动 态变化。从风景园林学视角出发,以南京市部分区域为例,通 过多期遥感数据,基于CA-Markov模型模拟城市未来发展情 景,并在过去、现在和未来各时期用地分类基础上,对城市动 态扩张演变下的绿地空间与其所形成的生态网络进行研究,以 期构建适用现在、面向未来的绿地生态网络,将丰富城市绿地 生态网络研究新思路,并为中国风景园林建设和绿地系统规划 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寻找南宁建设公园城市的基本思路,以人居环境三元论的理论框架为指导,发挥南宁“小水”资源丰富、沟渠通达的城市生态资源优势;以城市环境生态和风景旅游为引导,开展以山水城市为导向的城乡规划。提出了南宁公园城市的建设方略:保留水网水系,代替“填浜筑路”,留出南宁生态廊道和更多的城市公共休闲、文化和商业空间,形成绿地和公共活动空间的“网络化”。同时,探讨了南宁建设公园城市作为巨大的公共资本投入应如何构建和依托公共政策,探索出一套能让规划项目具有落地性、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的行动计划图径,构建一个多部门统筹管理、社会力量协调参与的开放平台,将公园城市建设的工作内容予以落实。  相似文献   

13.
现代城市园林具有艺术性、技术性、综合性、时空性、安全性、后续性、体验性、生态与可持续性等特点。为了改善现代城市生态环境、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形成结构优、功能全面、景观优美、效益好、健康的具有现代城市特色、整体水平达到国际一流的生态宜居城市园林格局,须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现代城市园林工程。从园林工程概、预算定额的角度可以将园林工程划分单项园林工程、单位园林工程和分部园林工程,根据国家、省加强园林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相关规定,可以从源头上推进园林工程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和廉政化,提高投资效益,保证园林工程建设质量,全面提升现代城市园林工程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多层面、全方位综合推进,针对目前中国海绵城市建设中面临的问题,通过解析澳大利亚城市水管理目标的转型及水敏城市设计(WSUD)演进过程,将水敏城市设计演进分为萌芽、产生、示范及应用4个阶段,进而分析其演进中的成功经验与前沿趋势,为我国当前海绵城市建设与低影响开发景观规划设计以启示与借鉴。认为我国海绵城市建设需要从行政与制度建设、设计科学依据、项目监测与评价、项目示范推广,以及处置序列合理组织5个方面进行改进与突破,从而真正实现海绵城市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5.
龙岩市紧紧围绕现代城市建设与自然环境及历史文化精髓有机结合的原则规划绿地系统,但也表现出一些不足,比如:缺乏从整体上对城市绿色生态网络系统建设的把握,地域文化传承虽提出了总体的思路与方向,但规划方案相对简单,未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对于当地非物质文化保护方面较弱。因此,应该顺应自然山水,完善城市绿色生态网络系统规划,以山水为体,文化为魂,承扬地域景观特色,以更好地完善和深化龙岩市绿地系统规划。  相似文献   

16.
城市道路绿地作为城市园林绿地的一部分,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起着很大的作用,是城市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综述道路绿地对城市整体环境的影响与联系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园林与生态安全园林的概念,总结了城市道路绿地的功能及生态作用,从植物景观、开放空间、种群多样性、可持续设计几方面论述了城市道路绿地生态安全设计的方法,并提出相应对策。生态安全园林的建设是城市生态安全建设的重点,也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这不仅是人类社会的需求,也是设计者的社会责任的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7.
西宁属于西北高海拔半干旱地区,具有年均降雨量 少、蒸发量高的气候特征。城市道路是城市径流雨水产流的主 要组成部分。西宁现状城市道路均采用传统快排方式,存在雨 水利用不佳、污染城市末端水系生态环境等问题。根据城市道 路等级、下垫面及现状植被生长情况,分析西宁海绵城市建设 试点区道路改造项目的特点,定制城市道路海绵化改造的技术 路线,分类探讨解决西北半干旱地区城市道路初期雨水的径流 污染控制及雨水利用问题。根据已完成海绵化改造的8条道路 的经验,提炼西宁城市道路海绵化改造模式,以期为西北半干 旱地区城市道路海绵化改造提供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8.
海岛城市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其绿地系统具有不同于内陆城市的特殊性.文章以福建省东山岛为例,分析城市绿地系统的现状和主要存在问题,在景观生态学理论的指导下,分别对基于"斑块-廊道-基质"理论的城市绿地类型进行规划研究,以实现海岛城市城市绿地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