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一、江门海洋产业集聚发展的动力机制 (一)政府推动型 政府推动型产业集聚的主要驱动力是政府,通过消除体制性障碍,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引导产业集聚加快形成.政府推动型海洋产业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重大产业项目,另一类是高新技术海洋产业.其中,重大海洋产业项目促进海洋产业集聚发展的理论依据是增长极理论,即当政府将某种推动型海洋产业植入一地区后,相当于在该地区植入一个极核,该地区的海洋产业将围绕该极核而集聚,再通过乘数效应以及极化效应,形成海洋产业集聚增长模式.  相似文献   

2.
增长极理论在区域经济学领域具有重要地位,继法国经济学家布代维尔后,增长极理论被演化为两派。产业园区是功能学派增长极理论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运用。产业园区对我国经济增长有着巨大推动作用的同时,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也出现了"产城分离"的困境而难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作为功能学派的产业增长极理论向地理学派的空间增长极理论的转向是必然趋势;在实践中,加强空间治理,以产业园区空间组织结构重组为抓手,推进产业园区城市化进程,逐步实现产城融合发展成为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区域增长极,是由具有推动性的主导产业和创新行业及其关联产业在地理空间上集聚而形成的经济中心。界定区域增长极,是运用增长极理论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而如何确定一个区域的增长极,应该着重关注哪些区域优势,在不同发展阶段、站在不同角度存在多种观点。  相似文献   

4.
文章提出旅游业的发展能够为凯恩斯就业理论提供可靠的现实基础,认为每一产业内部的资本投入都呈现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但是,三产业之间确有产业发展的顺序性。进而,从就业角度,在明确旅游产业就业、旅游经济就业的基础上,提出了旅游“经济就业力”概念;论证了扩大旅游需求,启动旅游就业乘数效应,可以使旅游经济就业力既能增加城市就业机会,又能推动扩大农村中的就业机会,解决城乡二元经济困境。  相似文献   

5.
在国家进行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新形势下,如何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极,实现区域经济实力的全面提升、现代产业与空间结构的塑造,推动区域的全面发展已成为"长吉图"区域发展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基于区域经济理论、竞争优势理论以及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新理念,本文围绕"长吉图"区域"三化"统筹和"三动"并举、实现区域产业升级、打造区域增长极、倡导绿色经济、发展外向型特色经济、强化珲春口岸功能、建设国际大通道畅通工程和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进行具有现实意义的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6.
增长极的打造离不开政策的引导、鼓励和支持作用。借鉴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本文提出打造河北沿海增长极的几点对策建议:一是必须实现行政管理协调化与政策一体化;二是推动区域政策立法,为沿海增长极形成保驾护航;三是将可行性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相结合,必须重视环境保护;四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拓展融资渠道,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五是扶持和推动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六是加速推进港产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姚景源 《经济》2011,(6):18-19
研究结论通过利用投资乘数法和生产(投资)诱发系数对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及产业发展的关系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1.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初始效应远远高于其他行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也较高。2.房地产部门增加投资所带动的产业内部收入增加较小,其产业收益的增加具有滞后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区域之间经济的不平衡发展一直受到人们关注,但是对于造成区域之间经济差距扩大的原因之一——区域间的乘数效应却往往被忽略。以国内外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制度安排或者具体政策研究为理论背景,对中国现行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进行客观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目前主要的几种区域协调机制还是不尽完善,要么在实施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存在问题,要么实施的效果差强人意。因此,不妨将区域间的乘数效应作为理论出发点,在此基础上,来构建区域协调机制成功与否的衡量标准。换句话说,在考虑到区域之间的关联乘数效应后,一项好的具有可实施性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至少要对所有区域造成的总效应呈现为正的状态。  相似文献   

9.
促进吉林省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吉林省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必须从区域布局、技术创新、制度改革等角度综合思考吉林省的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吉林省经济发展从以长春市为增长极逐步向以中部城市群为增长极转变;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促进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区域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引导企业进行资源的战略整合;用改革的办法解决资金短缺问题;积极发挥政府作用,改善产业集群的地域环境;围绕制度创新推动观念转变。  相似文献   

10.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中国知识水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增长极理论、点轴理论以及网络开发等理论文献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西部应走层级增长极网络开发模式;构建了以“成渝”和“西咸”经济圈为核心层增长极的西部区域层级增长极网络;在实现生产与人口向“辐射带”内集中的基础上,利用“网络”的极化效应与回波效应促进层级增长极网络辐射带的发展,最终达到推动整个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产业,它可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因此旅游业具有"乘数效应";本文力图通过分析遵义旅游经济的发展现状和特点,研究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快遵义旅游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区域内循环"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存在,导致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区域内循环”现象成为一种普遍存在,而这种经济现象的存在,导致区域经济活动的“乘数”效应减小、产业链的延伸受阻、弱化了企业的创新意识、重复性建设不断出现和欠发达状况长期存在。因此,要实现欠发达地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就必须下大力气解决经济的“区域内循环”问题。  相似文献   

13.
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提出的增长极理论解释了经济发展中的集聚现象。他认为增长极是由主导部门或者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在某些区域内聚集而形成的经济中心,这些经济中心可以在自身发展的同时推动其他区域的经济增长。近来,各国逐渐认识到发展信息产业对提高本国竞争力的作用,纷纷规划信息产业区或者信息一条街,希冀提高信息产业的集中度,从而帮助本国信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泛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为研究样本,探寻产业转移类型与承接地环境之间的内在耦合规律。研究发现,不同产业转移类型与承接地环境的相关性存在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为:承接地的市场化水平对成本推动型产业转移呈现出显著的负影响,承接地的市场化程度越高,越不利于产业的承接;区域梯度差异不是所有类型产业转移的必要条件,在资源推动型产业转移中转移地和承接地间的产业梯度差异表现并不显著;此外,市场推动型产业转移的关联程度要显著高于成本推动型和资源推动型的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15.
三大增长极对中国内陆地区经济的外溢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通过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技术,从最终产品对总产品生产的影响角度分析了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这三大增长极对中国内陆经济发展的外溢效应。区域间的后向关联系数的测度表明,三大增长极对中国内陆地区的外溢效应只有10.9%,而且主要集中在对中部地区的外溢效应上,对东北地区、西北地区与西南地区的外溢效应则十分有限。从三大增长极最终产品生产的实际影响力看,也呈现同样的特征。就三大增长极对内陆地区外溢效应的比较来看,长三角最大,其次分别是珠三角与环渤海;对东北与西北地区的影响,环渤海最大,而珠三角对西南地区的影响力居三者之首。产业层面的分析揭示出对中国内陆外溢性影响排在前5位的产业在三大增长极中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它们占到了三大增长极对内陆地区总外溢效应的40%左右,这些产业的发展无疑对内陆地区有着举足轻重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先锋 《经济学家》2004,(4):118-120
农村城镇化理论主要概括为农村向城镇转移型、城镇向农村扩张型和农村内生型;这三种理论主要是解决大都市、城乡一体化和小城镇建设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分析发达地区的城镇化的理论含义。而“飞地”型城镇理论则是分析研究一种周围都是不发达的贫困落后地区中的经济发展地区,这种特殊的被称为“飞地”的地区由于拥有一种特殊的自然资源,并被人类开发利用产生一种具有增长极作用的推进型产业及其相关创新型产业,导致这一地区城镇或城市的飞速发展,从而使农村逐步向城镇过渡的一种现象。它解决的是具有“飞地”性质的贫困落后地区的农村城镇化的…  相似文献   

17.
增长极理论与不发达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探索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论述了增长极理论的基本内客,指出增长极理论具有快速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优点,但也有导致区域经济差距扩大的负效应。以增长极理论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不发达地区实观经济快速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但应注意强化增长极的扩散效应,克服极化效应带来的负影响。因此在制定增长极战略时,应在区位选择、主导产业选择、经济活动方式等方面强化增长中心的扩散效应,使增长中心在获得自身迅速发展的同时,能够有效地带动其他落后地区的发展,最终实现区域经济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8.
林峰  赵焱 《财经研究》2018,(2):58-74
文章在构建一个局部均衡模型的基础上,采用150个国家(地区)2000?2014年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政府债务对财政支出乘数效应的影响,得到了与理论预期一致的经验证据.结果表明:(1)政府债务会显著影响财政支出的乘数效应.随着政府债务水平的提高,财政支出的乘数效应趋于减弱.尤其是在克服内生性问题之后,这一结论仍然成立;(2)政府债务作用存在显著的非线性特征.当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突破88%的阈值后,财政支出的乘数效应会在低债务国家和高债务国家之间发生非常迅速的逆向转换;(3)对中国这样的低债务国家,顺周期的财政政策运用是非常有效的.而对美国、希腊等已经处于高债务水平的国家,采取逆周期的财政政策才能避免潜在的经济波动风险.  相似文献   

19.
基于生命周期阶段的农业产业集群形成和演化机理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农业产业集群的聚集过程是在流入效应、流出效应和乘数效应共同交互作用下完成和演变的.在农业产业集群的孕育阶段,以自然资源优势为主的关键要素是产生流入效应的基础,乘数效应还没有真正充分发挥作用;在成长阶段,特定区域空间上的分工与专业化得到发展,乘数效应发挥较强作用,由专业化分工所带来的外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为成长阶段带来了新的流入效应.在成熟阶段,集群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价值体系,乘数效应充分发挥作用,在原有流入效应的基础上,基于社会资本形成的创新网络又为集群带来了新的流入效应.在构建本地农业产业集群时应充分考虑农产品特点和当地农业资源禀赋情况,大力发展龙头企业,鼓励农户创业,同时政府要为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部分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但是,其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和新挑战。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坚持系统性、动态性、比较优势与阶段性原则相结合;坚持企业主体作用和政府引导作用相结合;坚持技术创新推动和市场需求拉动相结合;坚持基础创新和应用创新相融合;坚持鼓励微小中企业发展和产业重组并购相结合;营造积极创新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