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科  崔丹 《时代经贸》2007,5(2X):130-131
作者对我国国债规模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以后,认为虽然我国国债规模仍处在适度区间内,且由于国债对国民经济起到的积极作用和全社会对国债的强劲需求,应使我国国债规模逐步适度增长。但从整个趋势看,我国国债规模扩张速度过快,又使我国国债规模处于应债能力宽松而财政债务负担沉重的状况。因此应采取措施以适度控制国债规模扩张速度,防范潜在财政风险。  相似文献   

2.
防范潜在财政风险适度控制国债规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从国债需求、国民经济的应债能力、财政的偿债能力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地考察了我国的国债规模,认为从静态看我国国债规模仍处在适度区间内,但从动态趋势看,我国国债规模扩张速度过快,加上隐性债务及或有债务,正面临巨大的债务压力和与日俱增的潜在风险,国债规模处于国民经济应债能力宽松而财政债务负担沉重的矛盾之中.本文提出了适度控制国债规模,防范潜在财政风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龚仰树 《财经研究》2003,29(9):34-39
对于今后我国国债规模的扩张,如果按照近几年的速度继续增加,将会给财政带来较重的债务负担,政府偿债能力将会出现不足。因此,未来国债发行数量应该适当控制,要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和财政收支规模增长相协调。否则,国债的风险将会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4.
王遥 《资本市场》2000,(6):10-11
<正> 关于我国目前的国债规模是否适度以及进一步发债的空间问题,理论界已经进行了较充分的讨论。一般的结论是,从应债能力来看,国债规模的进一步扩张尚有较大空间;而从偿债能力分析,我国国债规模已超出了最高数量界限,超出了国际上公认的控制线15%~20%;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更是高达55.8%,几乎超出公认控制线25%~30%的一倍。因此,是财政偿债能力,特别是中央财政偿债能力限制了国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应当指出的是,以上对于财政偿债能力的分析仅仅是以财政预算内财力为基础进行的。如果我们从中国的现实情况出发,把眼界放得开阔些,重新以政府实际可支配财力为基础对财政偿债能力加以分析,结论恐怕就不  相似文献   

5.
关于国债发行规模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蕾  王长海 《经济纵横》2000,(11):16-18
国债发行规模适度 ,才能发挥其促进经济发展、调节经济运行的积极作用。从国债规模衡量指标及国际比较看 ,我国既要降低债务依存度 ,又要适度扩大国债规模 ,为此 ,节约和降低筹资成本应是贯彻今后国债发行与管理的最大原则。  相似文献   

6.
我国国债规模的现状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促使我国国债规模急剧扩张,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国债规模的扩张,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国债职能拓展和完善的必然要求,有其内在的客观必然性,因而分析国债规模在监控一般指标的基础上,应着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财政收入手段的互换来控制和防范国债风险。  相似文献   

7.
国债规模两面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杰长 《资本市场》2000,(12):17-18
<正> 国债规模陷入了“财政债务重负和国民应债能力宽松”悖论之中“九五”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中极为特殊的一个时期,也是我国国债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个阶段。自恢复发行国债以来,1998年国家首次采取主动扩张赤字、增发国债的办法刺激经济增长,使得国债运行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过  相似文献   

8.
为了刺激经济增长,我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但同时也带来了国债规模的快速增长。结合我国国债发行的实际情况,通过一系列指标,分析我国的应债能力,对确定合理的国债规模,化解财政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赵天鹏 《经济师》2000,(2):56-57
债券,作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种筹资手段和投资对象,它对聚集社会闲散资金、调整社会资金结构、发展生产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国债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信用活动。因此,利用债券集资必须有一定的限度,过量使用,必然会降低社会资金的使用效益。本文就国债的适度规模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谈一些粗浅看法。一、适度的国债规模刺激经济发展,规模过大对经济发展有负面效应1、国债是弥补财政赤字的较优方式。败政赤字出现后,一般有三种方式弥补。一是动用历年的财政结余;二是向中央银行借款或透支;三是发行国家公债。采用第一种弥补方式的前提必须有结余…  相似文献   

10.
国债是政府凭借其信用,为筹集资金而公开发行的到期需还本付息的一种有价证券;是政府用来缓解财政压力、实施宏观经济调控和现代金融管理的重要手段。一方面,国债的发行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为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方面国债所起的作用是积极的;另一方面,国债规模的迅速增加,使政府还本付息的压力越来越大,如果不进行控制,将会产生很大的风险。国债规模是我国国债研究的核心问题,并且影响到我国金融市场运行的稳定,当前国家提出进一步发展金融业,在这种情况下对国债规模的研究又有了新的意义。本文定义的最优国债规模是在国民感受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公平总效用最大下的国债规模。文章对中国1991年至2011年的经济财政数据进行了研究,建立相关模型,并利用Eviews软件的最小二乘法对模型的系数进行估计和检验,得出最终的模型。通过本文的初步研究,可以得出的结论为:1.在已知最优国债规模和值(税收收入与国债发行量的比值)时,可以简单估算出国家对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益的侧重程度;2.在已定的财政收支预算下,国家可以在一定的对经济效益与社会公平的侧重程度下,可以大致估算出最优国债规模。  相似文献   

11.
姜欣 《经济师》2014,(10):86-88
财政风险是现在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一种重要风险,这是由财政风险的特殊性决定的。文章利用财政风险的两个评价指标赤字率和债务率,根据国债依存度的警戒线和利用国债依存度与赤字依存度的关系计算出的赤字依存度的警戒线可知,我国财政现在已经处于发生财政风险的高概率区,应适度控制国债和赤字的规模,从而降低财政风险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12.
我国国债规模影响因素分析及政策借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对我国历年国债发行规模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采用Statistica软件,运用分段线性回归的方法,对影响国债规模的因素进行了选取,进而建立国债规模的分阶段线性模型。通过模型所展现的国债规模发行趋势,我们认为:以发行国债为主要内容的积极财政政策近期内不应淡出,我国政府应当在适度控制国债增长速度的前提下保持积极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我国国债市场的发展历程出发,通过对衡量国债规模的国债负担率、国债依存度、国债偿债率和居民应债力四大指标的分析,结合现实提出了合理控制国债规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贾康(1996)在“国债适度规模、债种结构与利率匹配”一文中认为,“在一国每一特定时期的特定条件下,必然客观地存在着某种适度债务规模的数量规定性”,由此引发了对中国国债适度规模的讨论。 一、国债规模是否偏大的三种观点 关于中国国债规模大小一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法:一种观点法认为中国国债依存度、国债偿债率偏高,国债规模偏大,需要控制国债规模,防范国债规模风险。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主要有:朱红梅(1997)、张银政(1997)、陈守东和赵振全(1997)、陈志楣(1998)、《财政赤字与国债研究》课题组  相似文献   

15.
在市场经济的国家财政和货币政策已经成为国家对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我国是在98至99年度根据经济形势需要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作为其重要工具──国债的发行规模迅速增大,并由此引来各种争议,有人认为我国财政基础较弱,大规模债务负担会引发财政危机,因此今后国债政策的发展方向已备受人们关注。 一、我国国债发行的概况 我国从1981年开始发行国债,国债的规模迅速膨胀,累积发行国债近12600亿元,1998年底,国债余额已达6495亿元。这段时期,国债规模的扩张可细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在94年以前,由于财政赤…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不断扩大,人们对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关注度显著提高.本文回顾一些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估计方法,重点以Agarwl模型为基础,根据中国国情进行修正,对中国1994年至2015年的外汇储备适度规模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目前外汇储备处于过剩状态,货币管理当局应采取措施抑制外汇储备增长,优化外汇储备结构使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回归正常区间.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国债适度规模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国债规模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财政收入逐年提高 ,但是财政赤字却连年增加 ,财政资金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针对财政日益窘迫的局面 ,中央政府从 1981年恢复国债发行 ,到 1998年底 ,累计发行国债 12 312 .74亿元 ,国债余额约 80 0 0亿元。年度国债发行额从 1981年的 48.66亿元增加到 1998年的3891亿元。同时 ,国债规模的变化还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阶梯性上升的特征 ,1981— 1990年发行额为二位数 ,此后开始增加年度发行额 ,1991— 1993年发行额为三位数 ,1994年后国债发行规模不再呈小幅上升态势 ,而是一下跃上…  相似文献   

18.
对于我国当前国债发行规模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彬  肖坤 《生产力研究》2003,(6):264-265
本文通过对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阐述 ,并通过对具体的国债规模指标分析及国际比较 ,提出了如何解决我国财务债务重负同国民经济应债能力强大的矛盾以及我国国债发行规模偏大与国债的累积规模不大之间的矛盾等问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根据年度数据建立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长期均衡和动态调整模型,对我国国债发行规模与相应经济变量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我国国债需求量是由财政赤字、国债还本付息额两个因素所决定,我国国债实际发行量向需求量进行调整的速度为0.75,即国债需求量与年初发行量之间的缺口有75%的部分在年度内得到调整。说明我国国债还有一定的发行空间以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债的发行方式逐步实现市场化,品种和期限趋于多样化,认购主体也由企业单位为主转向以个人和金融机构为主。最为突出的是,近年来国债发挥着货币工具、信用工具及调控工具等多重功能,国债的发行规模越来越大。而国债规模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政府运用国债调控经济运行的净效果,关系到利率的稳定、金融秩序的维护和金融风险的降低,所以适度的国债规模对经济发展起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