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存款准备金率以其巨大的调控力度被列为为中央银行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然而自1980年以来,许多西方国家减少了存款准备金率的使用频率,甚至弃用存款准备金率这一货币调控工具.但是,在我国,存款准备金率这一不常用的工具却成为“常用对冲工具”,自2010年以来,中国人民中央银行频繁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来应对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本文将通过宏观经济学分析以及初级计量分析,揭示存款准备金率成为当下中央银行最主要和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的原因,并证明在当下经济条件下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有效性被弱化,从而提出当下央行使用货币政策时陷入的困境,并提出宏观层面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存款准备金制度是工业化国家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是一国中央银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取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它的功能和作用正发生变化,许多国家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甚至取消这一货币政策工具。我国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逐步完善存款准备金制度,优化货币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3.
存款准备金制度是传统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实现信贷结构、货币供应量等目的,进而对整个社会的宏观经济发展产生作用。近年来,央行连续的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明确了央行进行宏观调控的决心,收缩了社会资金流动性,抑制了过热投资.保证了社会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存款准备金制度是传统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实现信贷结构、货币供应量等目的,进而对整个社会的宏观经济发展产生作用。近年来,央行连续的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明确了央行进行宏观调控的决心,收缩了社会资金流动性,抑制了过热投资.保证了社会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存款准备金率是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之一,其货币乘数效应会给社会金融及经济带来较大影响,近年来,我国对存款准备金率进了频繁调整,表明我国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6.
中、西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发展及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艳 《经济师》2010,(8):104-105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作为一项作用猛烈的数量型政策工具在西方国家,尤其是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家早已被束之高阁,而在我国则被央行频繁使用,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中更是如此。文章通过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一般政策效果及在中、西方国家特定经济环境中的发展及比较分析,探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一政策工具在中、西货币政策工具运用中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从2001-2010年,为了防止货币信贷总量过快增长,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我国在此期间对法定准备金率进行了频繁的调整.本文把这10年准备金率的变化过程分为"平稳上调期"、"小幅回调期"、"上升摸高期"三个阶段,分别就准备金率在各个阶段不同的政策目标、调整原因逐一进行分析,继而探究我国近十年存款准备金率调控的效果,并对未来的货币政策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一直以来积极推进的一项重要的经济改革,其影响范围覆盖了经济的各个方面.本文着重研究存款准备金率作为一种货币政策工具在利率市场化情形下对经济的影响.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研究存款准备金率对经济的影响,认为未来的一段时期我国应该着重改善公开市场的基础条件,并加强再贴现政策的效能,以期逐渐加强公开市场业务和再贴现的地位,弱化准备金率的调节.  相似文献   

9.
通胀升温、热钱涌动,中国货币政策何去何从,引发人们极大的关注。2010年10月20日,央行宣布加息0.25个百分点;11月10日、11月29日,央行分别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2010年以来央行第4次和第5次动用存款准备金率收缩市场流动性。这一连串货币政策的出台,预示着我国多年来的宽松货币政策将由此转向紧缩,将对石家庄市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需要认真研究,未雨绸缪,调整经济战略,把握经济发展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0.
存款准备金是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中央银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阐述了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发展演变和作用,并以此来分析最近一段时间来我国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对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存款准备金能不能作为央行控制货币供给量的有效工具、是不是最重要的工具对于货币政策的实施和社会经济都有很重要的影响。政策措施的错用不仅仅会给商业银行等市场主体带来负担,也会错过调控的时机,使经济偏离均衡的状态越来越远,最后造成更大的纠偏成本。因此,研究存款准备金制度和频繁调动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存款准备金制度工具新解——内涵、作用机理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存款准备金制度不仅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还包括需缴存准备金的金融机构、不同类型存款(资产)的存款准备金率、可以作为存款准备金的资产类型、存款准备金的计提方式、存款准备金是否付息与(付息时)付息利率,以及违反这一制度的相关罚则的确定和调整等,并详细分析了其作用机理,总结提炼其作为货币政策操作工具的特征,并简要指出这一范畴的提出对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工具的发展以及货币政策实践所具有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浅谈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带来的经济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一直是政府采取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之一,通过对准备金率的适度调整,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以及再贴现政策,对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07年中央人民银行针对现在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实行了对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措施,将准备金率调整到了10%,一时间,许多有关人员对这一措施众说纷纭,各抒己见,上调的具体原因,上调之后能够带来哪些经济效应是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  相似文献   

14.
央行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与预期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2006年7月到2007年1月,央行已经连续4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本文通过对我国目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阐述了此项货币政策实施的深层原因及其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探析诸多因素影响下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预期效应,继而认为:央行必须实施多种货币政策的组合,配合其他部门的各种宏观政策,尤其应该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加大对社会保障部门的投入才能更好地控制资金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15.
存款准备金率是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之一,通常是中央银行强制要求商业银行按照存款的一定比率保留流动性。2011年以来,人行已经连续第四次上调准备金率,这是货币政策向常态的进一步的回归。一方面体现出央行对当前流动性过于充裕的担忧,另一方面则意在加强对通胀风险的管理。本文对准备金率上调的原因及影响做了详细的介绍和相应的说明。表明了我国最近几年经济的发展形势以及我国采取的积极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6.
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对我国货币供应量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鹏飞 《经济师》2008,(8):183-184
2006年以来,针对日益突出的流动性过剩及物价上涨等问题,国家数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2006年3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2007年更是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至2008年4月已上调3次,调整后的存款准备金率水平为16%,这是我国自1984年设立存款准备金制度以来的最高水平。存款准备金率是一剂“猛药”,在实际操作中很少使用,但我国人民银行却多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那么我国存款准备金率在调整货币方面是否有效?文章根据2006年以来的数据进行了检验,并对检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近期央行频繁使用存款准备金工具效果为何不明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征 《财经科学》2007,(9):8-14
从2006年7月5日到2007年5月15日央行连续7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然而,这一货币政策工具的效果并不明显.本文以近期我国频繁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现象为切入点,采用了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存款准备金制度、存款准备金传导机制和宏观经济因素三个方面探究了我国当前调整存款准备率效果不明显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如果从2010年初的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算起,本轮货币紧缩已经进行了一年多了。在此期间调升存款准备金率12次,每次0.5%,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从15.5%调到了21.5%;加息5次,每次0.25%,一年期存款利率从2.25%升至3.5%,一年期贷款利率则从5.31%升至6.56%。因为货币政策具有一定的时滞,所以市场对货币政策的反弹最近才逐渐变得强烈起来。  相似文献   

19.
刘勘 《资本市场》2007,(2):17-17
◆由于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成本,比央行发行票据和定向票据低,而且调控效果更理想。因此央行采取数量型货币政策,即央行票据和存款准备金率,已经成为央行调控过剩流动性常备工具。  相似文献   

20.
存款准备金是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中央银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阐述了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发展演变和作用,并以此来分析最近一段时间来我国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对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