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金融市场上,广大存户、投资者与银行之间所具有的不完全和不对称信息会引发相应的委托代理问题。由于金融产品服务的虚拟性,使得顾客不能正确认识银行的服务成本与服务质量,而代理人在信息占优的情势下会出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与隐藏信息的道德风险,最终削弱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信任危机,并进一步严重损害金融机构的整体运行效率、金融安全等。一、国有商业银行委托代理的基本特征1、广大存款人和投资者委托政府对银行的风险行为进行监管,引入银行监管机构后,银行必须在监管当局的特许权范围内展开业务。因此在存款人、银行监管当局、银行…  相似文献   

2.
期货交易所不完全监管、政府介入与监管权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期货交易所没有内在化不完全监管的成本,使交易所监管激励不足。会员制交易所的组织结构、决策机制、会员之间的利益冲突。也会降低交易所市场监管激励。对美国期货市场政府介入之前的交易所自律监管的考察,也印证了交易所没有足够激励去选择符合全社会要求的监管水平,并且会频繁出现市场操纵等滥用行为。政府有必要以监管的方式介入期货市场,保证市场安全、稳定。政府介入期货市场的方式应主要采取借助于交易所等自律组织的混合监管模式。  相似文献   

3.
信息博弈是参与期货市场博弈的各个主体在包括信息产生、信息传播和信息利用在内的期货信息运行体系中,围绕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和有效性进行的博弈.在过度投机的市场环境下,由于期货市场监管层与投资主体各自的风险偏好不同,它们对市场投机氛围的把握尺度也迥异,这就在期货市场监管层与投资主体之间产生了信息博弈.对期货市场监管层与投资主体之间信息博弈的分析表明,过度投机行为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并非仅源于投资主体的"逐利偏好",还源于投资主体因生存考验而表现出的对监管层的"主动示好",从而赢得监管层的"良心庇护".因此,只有协力打击过度投机行为,强化市场监管合作,才能保证期货市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非互助化改造对政府与交易所监管权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取决策权分配变动的新视角,分析了不同决策权分配模式下的利益冲突和市场监管权分配变动。两类交易所都有盈利性动机,交易所利益最大化的选择是实行不完全监管策略,互助化和非互助化在此方面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政府监管当局和交易所之间监管权分配的原则没有根本上的变化,政府在交易所监管激励不足并且监管的收益大于成本的领域介入。期货交易所非互助化对自律监管的影响和由此导致的政府和交易所之间监管职权的变动并不显著。文章认为监管权分配上,只需要对原有会员之间以及与外部股东之间产生的利益冲突及由此对自律监管的影响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5.
期货市场的信息博弈是指监管层、交易所、期货公司和投资者等各参与主体间围绕信息流动各环节产生的信息不对称这一固有现象进行的博弈。信息博弈的关键要素是资源配置。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期货交易所申请新品种上市,需由作为监管层的中国证监会审核和批复。监管层是品种资源的所有者,交易所是品种资源的使用者,监管层的职责就是将有限的品种资源在各交易所间合理分配以实现整个期货行业的收益最大化,而交易所的目标则是争取到足够的品种资源使本交易所的收益最大化,因此,每个交易所与监管层间都不可避免地产生信息博弈。通过构建基于品种竞争的期货交易所与监管层的信息博弈模型,可以进一步解释资源有限条件下一个分配者与多个争取者之间的多主体博弈,具有普遍的分析意义。  相似文献   

6.
朱波  杨文华  卢露 《财经研究》2016,(12):96-107
文章基于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对信息披露、存款保险制度与系统性风险之间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使用2006-2014年24个国家137家上市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考察。研究发现,提高银行的信息披露程度,有助于降低融资成本和存款保险缴费费率,引导其减小银行间资产的相关性,从而降低系统性风险;存款保险的金融稳定效应不明显,提高信息披露程度有效缓解了存款保险制度的道德风险,两者在降低银行系统性风险方面存在协同效应。设计合理的存款保险制度、经验丰富的监管当局和严格的监管体系有助于发挥市场约束作用,限制存款保险的道德风险,从而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因此,在我国正式实施存款保险制度的背景下,监管部门应加强银行信息披露和优化存款保险设计,以更好地防范我国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  相似文献   

7.
金融监管效率的基石:激励相容的监管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金融监管过程中的博弈分析,揭示了当前的金融监管制度安排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导致的监管当局提供有效监管激励的缺失及金融机构普遍的道德风险是造成金融监管失灵的主要原因.因而解决金融监管低效率或失灵问题的关键,在于通过金融市场透明度建设、监管制度安排的合理设计及金融机构治理结构的完善,实现社会公众、监管当局、金融机构之间的激励相容.  相似文献   

8.
德国银行的监管机制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尤华 《经济管理》2001,(17):71-74
德国经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得到了强劲发展,银行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金保障,德国严格而有效的监管确保了银行的职能得以实现,与其他行业不同,银行在德国受到严格的监管,这是由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决定的,银行体系在支付系统和储蓄调动与分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银行业与其他各行业的联系十分密切,银行体系的疲弱将会威胁本国和国际金融的稳定,在信息不对称的银行信贷市场中,借贷行为的道德风险和塑向选择是难以避免的现象,道德风险弱化了银行的风险控制,塑向选择加大了银行不良资产并削弱了资产的流动性,此外,银行破产的社会成本远远高于私人成本,为了保证公众对银行体系的信心和金融稳定,管理当局对银行进行监管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构建一个简单数学模型,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道德风险行为动机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定性关系。结果表明,代理人道德风险动机强烈程度与诚信工作所得的正常收益、道德风险行为被发现的概率和贴现因子呈负相关,与从事道德风险行为获得的额外收益和道德风险行为被惩罚而得到的次优收益呈正相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0.
非对称信息下的中央银行非现场监管效率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金融国际化浪潮的到来 ,一方面 ,金融交易的规模急剧增大 ,另一方面金融交易结构复杂化 ,使金融活动的透明度降低 ,风险加大。同时对金融监管当局准确及时把握相关信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金融市场又存在非对称信息。本文的研究正是围绕如何降低非对称信息风险、提高中央银行非现场监管效率这一问题展开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有机结合,这也对政府应当在哪些方面“有所为”和“有所不为”提出了更高要求。现有研究主要从企业生产经营视角,检验了国有企业放权改革中政府干预行为减少的经济后果,明确了政府在企业生产经营方面应当“有所不为”。本文则从企业信息生产视角,研究了政府控制链监管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通过股权控制链强化对国有企业信息生产的监管抑制了股价崩盘风险,支持了政府控制链监管效应假说;政府透过股权控制链对企业的信息生产动机、信息生产行为和信息披露质量实施监管能够抑制股价崩盘风险;国家审计监督和政府控制链监管存在着相互替代的关系;政府通过股权控制链对国有企业信息生产实施内部监管存在有效范围,这种监管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控制链层级不超过三级的国有企业中。上述监管效应具有异质性,在分析师预测偏差较大、管理者股权激励水平较低的样本中,上述监管效应更明显。与以往有关政府干预在国有企业生产经营中主要引致的负面效应不同,政府通过股权控制链强化信息生产监管对国有企业更多发挥着正面效应。这一发现为中国经济转型时期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供了实证层面的证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中国股指期货市场存在的特殊风险、现有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研究了监管机构与市场参与者之间的博弈关系,探讨了影响监管力度与参与者违规概率的多种因素,提出了改进我国股指期货市场监管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五、期货市场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 (一)、期货市场的组织结构 有人曾为期货市场做过这样的概念:期货市场是买卖商品期货合约的市场,这种买卖是由生产经营者和风险投资者参加的,在交易所内依法公平竞争而进行的,并且有保证金制度为保障,其目的在于转移价格风险。 根据这个意义,我们可以知道期货市场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有交易所、交易者、经纪公司、结算所。  相似文献   

14.
薛晓莉 《时代经贸》2012,(22):121-121
银行道德风险就是商业银行的管理者和一般从业人员为了谋取个人或小团体利益,以放弃有关法规制度、职业道德、和本企业资产质量为代价,未使处理的业务最优化,从业导致银行资产处于风险状态或形成损失的可能性。简言之,也就银行内部人员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损害商业银行的行为。具体可分为管理决策层道德风险和一般员工层道德风险。管理决策层道德风险指银行的管理决策者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以权力谋取私利,包括任人唯亲、过分在职消费、操纵会计报表、隐瞒经营信息等行为,致使银行蒙受损失。一般员工层道德风险在激励或监管不到位时,掌握微观信息量最丰富的一般员工就会利用自己掌握的信息谋利,如偷懒不作为、误导管理者、泄露客户资料等。伴随着商业银行的高速发展,道德风险不仅像系统风险一样始终难以消除,并且逐渐成为了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中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  相似文献   

15.
金融危机中,综合经营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问题已引起社会公众和监管当局的重点关注.金融控股集团由于存在财务杠杆过高、风险属性不一和组织结构复杂等特点,在信息不对称机制作用下,其产生的道德风险甚为突出.金融控股集团通过资产转移,将高风险资产全部安排于一个独立的高风险子公司,在盈利状态时,努力使自身利益最大化,在亏损状态时便违约,风险损失则最终由债权人承担,以此通过在集团成员机构内不同资产安排来榨取全部或部分债权人的利益.从榨取债权人利益角度看,金融控股集团道德风险有三种不同的生成机制,并且存在柠檬效应.其效应与金融控股集团的有效供给的资产规模、预期回报率的相对大小和债权市场定价机制的完善程度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6.
资本约束下的银行资本调整与风险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监管资本约束下的中国银行业的风险行为与资本调整策略,发现监管压力并不影响我国银行业的风险行为,但对其资本调整策略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当银行逼近法定最低资本要求时,主要通过调增附属资本的方式来提高其资本充足水平;而当银行违背监管资本要求时,监管压力对其资本调整则没有显著的影响,这表明资本监管不一定能达到降低银行风险行为的目的。鉴于统一的监管制裁对不同类型和规模的银行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当局有必要对其实施分类的资本监管,并研究分类监管制裁行动和手段的可行性与适当性。  相似文献   

17.
期货市场基本由四个部分组成:1.交易者,2.交易所,3.经纪行,4.结算所。一、交易者期货交易者是进行期货买卖者,根据其交易目的和动机的不同,可分为套期保值者和投机者两大类。套期保值者是指那些把期货市场作为转移价格风险的场所,利用期货合约作为将来在现货市场上买卖商品的临时替代物,对现在买进  相似文献   

18.
金融监管中的激励冲突与调整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蒋海 《财经研究》2004,30(1):50-60
对于金融监管失灵的原因存在着多种解释.本文的研究表明,当前金融监管安排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出现的多层激励冲突是形成监管失灵的主要原因,而不仅仅是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或者监管当局的宽容及决策失误所造成的.因而纠正监管失灵的关键是通过监管的透明度建设及相应的制度安排,解决金融监管中多层委托代理中的激励冲突问题,形成金融监管的激励相容机制.  相似文献   

19.
以计划行为理论、目标设置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为分析框架,并设计问卷对我国科研人员的转基因作物环境风险控制行为进行了调查,以主因子分析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我国科研人员转基因作物环境风险控制行为的3个主因子是风险认知和控制能力、行为意向和同行影响,存在机会主义行为动机和监管信息不对称。最后根据调查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资本监管、银行信贷与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对在单一约束的商业银行利润函数中植入监管当局惩罚函数的静态理论模型的分析得出:监管当局以提高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的监管行为不仅有效地影响了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和风险意识,而且强化了"逆风向行事"的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效应,接着本文对我国1998年以来经历的两次经济波动进行了实证分析,其结论是:1998年以来,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以降低坏账率、提高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的监管行为强化了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