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本文以我国2010—2014年的企业债和公司债为样本,构建了新的声誉指标,分析了声誉机制和评级机构竞争对债券信用评级质量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高声誉的评级机构出具的债券信用评级具有较高的评级质量;评级机构竞争加剧了评级虚高,降低了债券信用评级质量;声誉机制能够抑制评级机构竞争导致的评级虚高,提高债券信用评级质量。本文为衡量我国评级机构声誉提供了新的视角,有助于辩证地看待评级机构竞争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信用评级是金融行业的"看门人",国家信用评级对于国际投融资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在介绍国家信用评级内涵的基础上,对国家信用评级进行比较研究,对世界三大评级机构的发展历史、评级划分、评级方法、评级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认为三大信用评级机构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等因素进行量化评价,得出具有权威性的评级结果。与此同时,认为国家信用评级行业还存在诸多问题,从完善评价指标和优化评级方法、降低依赖性、防范"评级失灵"和打破评级垄断、创造中国话语权的角度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3.
发展我国信用评级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雪蓉 《经济师》2008,(12):50-51
信用评级行业是现代市场经济中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分析我国信用评级业发展的现状,指出我国信用评级业还存在着信用评级机构数量多、规模小、业务范围狭窄,评级结果的社会影响力较小,核心竞争力不足,缺乏客观、可信的评级资料,信用评级业缺乏独立性和有效的监管体系等问题;提出了发展我国信用评级业要大力发展评级机构,加强内部管理,拓宽业务范围,评级机构还要不断改进评级技术,保持评级机构的独立性,建立资信评级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的建议,国家要完善管理制度,促进行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信用评级:一种解决非对称信息问题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外关于信用评级的最新理论研究,包括博姆的外部信用评级垄断模型,穆赫咱德亚的双头竞争模型,布勒克尔的内部评级竞争模型,柯尔斯坦比较外部评级和内部评级绩效的模型。表明信用评级是一种解决非对称信息问题的手段,这种手段平行于激励理论。在好的评级技术下,好企业寻求评级,劣企业不寻求评级,从而避免了逆向选择。  相似文献   

5.
郭乐琴  郑小芬 《经济师》2009,(7):248-249
信用评级业在我国是一个新兴行业,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信用评级又分外部信用评级和内部信用评级。外部信用评级主要为银行和投资者所使用,目前因诸多因素的制约。外部信用评级结果未得到广泛的使用,评级结果使用率低的问题比较突出。因而在建立社会信用制度,促进信用评级业发展中应思考如何提高外部信用评级结果的使用率。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超预期的违约事件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信用评级机构专业能力的质疑,信用评级是否拥有前瞻性的企业信息成为备受关注的重要话题。通过区分不同类型的信息集,本文从债券市场信息环境视角出发,分析具体的评级行为和评级外部环境,评估评级机构的前瞻性企业信息挖掘能力。研究结论表明:(1)评级调整显著有利于改善债券市场的信息环境,评级机构具备前瞻性企业信息的挖掘能力,而与评级下调不同,评级上调并无显著影响,并随着评级调整强度的提高而信息挖掘能力提升。(2)评级机构的信息挖掘能力针对不同的评级行为存在异质性,对于信息披露不足的企业而言,私有信息的获取行为有助于挖掘信息,而对于公告信息披露充分的企业而言,公告信息的整合加工行为则难以挖掘到有效的信息。(3)评级外部环境会影响评级行为,剧烈的评级市场竞争会引起评级膨胀,而较低的声誉约束和监管强度在导致评级膨胀现象的同时,会减少评级机构对信息的挖掘。  相似文献   

7.
众多的评级机构在为投资者提供评级信息的时候对同一只基金的评级可能并不相同,投资者选择哪种评级成为他们更关心的问题。不仅仅是投资者关心,监管者也在关注评级的发展。证监会目前已出台相关的基金评级文件以规范当前基金评级市场。本文切中时弊,通过对晨星评级、银河评级以及理珀评级的比较研究发现,晨星提供的评级信息质量优于理珀提供的评级信息质量;理珀提供的评级信息质量又优于银河提供的评级信息质量。从基金的业绩对比来看,银河的基金评级方法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国内的基金评级还需要极大改进.  相似文献   

8.
本刊记者 《商周刊》2012,(18):71-71
在外围经济环境不明确,欧洲国家主权评级和银行评级纷纷下调的背景下,标准普尔公司于7月份确认了招商银行最新评级结果,确认维持招行长期信用评级为BBB+、短期信用评级为A-2,且评级展望为"稳定"。另外,穆迪和惠誉两家评级机构也于近期内确认维持招商银行评级结果不变。结果显示了评级机构对招行整体竞争力、稳健经营、持续增长,以及成功推进二次转型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9.
在信用全球化时代,信用已经成为了资本的一般形态,主权信用评级对全球金融市场和一国经济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信用评级机构在主权信用评级中均存在一定的分歧,这种评级差异是主权信用评级中本土偏好的一种表现形式。导致主权信用评级中产生本土偏好的主要因素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差距和评级程序本身。正确认识主权信用评级中的本土偏好,对发展中国信用评级产业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信用评级作为信用体系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揭示信用风险发挥不可替代作用。近年来,我国评级业务稳步增长、评级品种逐步增加、评级行业发展不断规范。然而信用评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企业没有参评动力、评级市场业务拓展受到限制等诸多困境,本文将通过介绍我国评级市场的现状,分析信用评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主权信用评级是一个国家信用的直观体现,信用评级的调整往往具有助涨和助跌的作用.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国际金融合作越来越频繁,评级对于国家声誉及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意义越来越重大.但长期以来中国对主权信用评级缺乏话语权,一些评级机构不负责任的评级往往会造成我国金融市场的动荡.本文旨在探究国际评级机构对我国主权信用评级历次重大调整后我国金融市场的变化情况,以此分析我国金融市场受评级调整后影响程度的趋势.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加强国际合作,逐渐打破三大评级机构的垄断,不断增强我国对抗不良评级的能力,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相似文献   

12.
评级机构是债券市场的核心基础设施之一,国际评级机构潜在的国家偏见会对东亚债券债券市场带来的不良影响。本文通过东亚和美国两地区公司的评级、财务、主权评级等数据分析,证实了国家偏见的存在。同时发现在国家偏见对公司评级的影响过程中,主权评级偏见起着显著的中介效应。东亚主权评级不合理的偏低,造成了该地区的公司评级系统性地低于美国公司。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最后给出了发展评级行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资信评级业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程,资信评级机构在评级理念、评级方法、指标体系等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但就其总体而言,目前我国资信评级体系尚未形成,需求市场有限,经营规模受融资模式制约及业务单一等一系列问题。公信力及资信评级自身建设难以适应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需要。我国资信评级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资信评级是揭示企业信用风险,有利于投资者快速、方便地得到客观、公正的信用信息,为投资者提供有效的参考信息。因此,我们应由政府牵头发展资信评级体系的建设,建立权威的资信评级机构,与国际评级机构合作,完善资信评级制度、相关法律制及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企业所有权属性视角,对中外ESG评级机构的评级分歧特征及形成动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与国外评级机构相比,国内评级机构针对国有企业的评级偏高,而针对非国有企业的评级偏低。这一评级分歧的非对称性主要源于中外ESG评级机构对企业承担的稳定经济、保障就业等“隐性”社会责任以及是否按照国际标准进行信息披露的评价存在差异。进一步研究发现,中外评级机构对我国企业的评级分歧显著抑制了国外投资者对企业的持股比例,且评级分歧的非对称性对国有企业的负面影响更加显著。而将“隐性”社会责任显性化并加强企业信息披露能够显著降低中外ESG评级机构对国有企业的评级分歧。文章的研究为中国推进信息披露规则的国际化,构建兼顾国际化与本土特色的ESG评价体系提供了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中债资信对债券发行主体进行主动评级的数据,考察了投资者付费模式的引入对我国债券市场上发行人付费评级机构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投资者付费模式评级具有标杆效应,相对于没有被中债资信评级覆盖的样本,被中债资信进行主动评级的样本其发行人付费评级与之前相比有显著降低,评级质量有所提升,进一步研究发现,投资人付费模式主要通过声誉约束机制发挥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肯定了投资者付费模式评级在我国信用评级市场发挥的积极作用,并提出监管机构可在合适情况下推出双评级制度。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经济金融的发展,信用评级对股票市场行情的影响日益增大.本文结合2008—2014年中国上市公司的信用评级调整,研究公司信用评级符号及评级展望、债券信用评级符号调整对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信用评级调整中,非负面的公司和债券评级符号调整都会提高股票累计异常收益率,但是公司评级符号不变的影响持续性较弱.非正面的公司评级展望短期内降低股票累计异常收益率,长期内仍然会提高股票累计异常收益率.信用评级对私企股价的影响要大于国企.上述结论对于推进中国信用评级市场建设、完善股票市场、监控和应对股票市场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性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影响我国债券评级的决定因素有以下三点:(1)影响债券评级最关键的因素是发债企业总资产的规模,即企业资产规模越大,其评级越高;(2)政府政策对该发债项目或行业支持与否时债券评级有正的影响,即发债项目或其所在行业是有国家政策明确支持的,其评级可能越高;(3)企业的财务风险如资产负债率和长期负债比率等对债券评级没有显著的影响,企业的绩效如资产收益率对债券评级也没有显著的影响.目前评级机构的评级不能反映企业财务风险与绩效的好坏,债券上市后评级的动态调整也几乎不存在.这说明我国目前企业债券市场的信用风险评级与欧美的债券市场存在极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中国证监会对评级机构的警示函处罚带来的影响和评级机构的应对。研究发现,受处罚的评级机构会显著上调债券发行人的主体信用评级,并获得更高的评级市场份额。在采用熵平衡匹配等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仍然存在。进一步分析发现,上调发行人评级的动作在发行人与评级机构之间存在利益关联,或者发行人自身违约风险较低时更为明显。本文系统地分析了警示函处罚对评级机构行为的影响,为我国评级机构监管的发展提供了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9.
孙美丽 《经济师》2012,(10):180-182
文章选取山西信用评级发展为案例,概述了山西省2005年以来开展信用评级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趋势,结合对信用评级监管的实践和体会,从借贷市场信用评级、国际国内政策环境和评级机构公信力和独立性等方面提出了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山西省信用评级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对人民银行规范、推动和发展信用评级的必要性的阐述,提出了现阶段进一步推动山西省资信评级工作的思路、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20.
韩玎  鲁篱 《财经科学》2014,(4):32-41
基于对信用评级结果的依赖,评级机构的错误评级给投资者造成了巨大损失。评级机构因评级中的欺诈、重大过失而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日渐增多,美国、欧盟的相关判决表明其开始不断强化信用评级机构的民事法律责任。但在设计信用评级机构法律责任机制时应当确保各方都有审慎的激励、确保权责相一致。而诉由的选择、对评级机构的过错认定等都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