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提升我国现代化水平的重大而又艰巨的历史性任务,新农村建设中发展经济与保护土地资源一直是一对并存的矛盾。新农村规划设计,应以村民利益为出发点,以促进农村发展和改善村民生活为核心目标,从土地集约利用角度综合思考和入手,推进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通过整理、复垦农村废弃、闲置、低效利用的建设用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布局和城乡建设用地布局,提高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提高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复垦区的耕地质量,改善农村、农民居住、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持续利用,促进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本文主要阐述了农村土地利用的现状以及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土地集约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农村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农村综合实力显著增强。1995年全省农村社会总产值达1056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78年增长29,创倍,年递增22.3%。但是,江苏农村经济增长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大宗农产品生产能力提高缓慢、乡镇企业速度与效益逆向运行、农业比较利益下降和资源流失严重等。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实现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一、从江苏农村经济增长轨迹看,虽然集约因素的贡献率不断提高,但总体上实行的仍是一条高投入、低集约、高消耗、低效益的粗放型发展路子(一)投资报酬递…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住宅市场的发展,现代住宅的集约开发较传统意义的集约开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在对现代住宅集约开发进行定义的基础上,分析了现代住宅集约开发和传统住宅集约开发在开发理念、集约度指标、集约内容三方面的变化.并提出了现代住宅适度集约开发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生态型新农村是实现农业农村可持续、健康发展,农村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比较理想的模式,以建设生态文明的农村社会为目标,在产业发展、人居环境、生态环境、社会文明等方面对农村进行因地制宜的全面生态化设计,使农村建设成为一个整体和谐的复合生态系统,使其结构、功能最优化,能流、物流最畅通,调节、控制最自如,村庄布局合理,人口规模适中,人与自然及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可持续发展,人居环境宜人,既有传统农村特色又体现现代文明的新农村,其实质是农村的全面生态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事关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落实,事关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而实现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的一个关键就在于实现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在管理中求发展,只有实现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构建,才能保证农村经济可以一直沿着科学发展和和谐发展的道路的稳定向前,才能保证经济发展始终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整体要求。从这点意义上说,实现农村经济管理的加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城镇化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阐释了集约发展是城镇化理论的深刻内涵,城镇化概念中的质量提升、城镇化模式的历史演变、城镇化聚集理论的核心问题其本质都是集约发展;分析了欠集约发展是当前农村城镇化的突出问题,表现为人口欠集约、基础建设欠集约、产业欠集约、资金欠集约和规划欠集约;探讨了农村集约型城镇化的战略取向,一是区域集约:采取差异化战略推进区域城镇化,二是产业集约:推动城镇化与经济结构的互促共进,三是人口集约: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的非农产业转移和身份转变,四是经营集约: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结合,五是资源集约:推动资源的城乡间流动和整合,六是风格集约:构建自然生态 地方特色 时代背景 文化底蕴 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城镇系统。  相似文献   

7.
土地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生产力,实现有限土地资源集约增效,是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向。引导农民进行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同时把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或其他非农产业实现各自的收益,是促进广大农民增收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经济逐渐从自给半自给的小农经济束缚中解脱出来,朝着商品经济的方向发展。随着农村经济形势的改观和农民收入的增加,我国农民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农村的住宅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在农村住宅建设中仍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我们认为,要解决住宅建设中的问题使我国农村的住宅建设健康地发展下去,必须在农村实行住宅商品化。这里,我们拟对农村住宅商品化的可行性途径及其问题作一些必要的探讨。一、我国农村住宅建设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结构。多年来,与落后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我国农村的住宅建设发展缓慢,农民住房水平很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进行了全面的经济改革,推行了生产经营责任制,触动了农村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落后的生产关系,使我国农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正在逐渐形成的专业  相似文献   

9.
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是构建我国新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农村生活质量、创建城乡和谐、实现社会公平、推动农村经济和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可是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刚刚起步,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力求从法律和制度层面提出完善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构建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0.
农村生活方式深受经济收入、住房及周边环境、交通及通讯等因素影响,且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这些因素不断推动着农村生活方式的改变。通过对江苏省常州、盐城两地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的调研并借助于实证研究发现,经济收入对农村生活方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住房与周边环境,而交通与通讯对农村生活方式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1.
转变增长方式发展农村经济赵维椿实现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根本途径在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以改革的新进展来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首先应面向市场需求,逐步优化农村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在稳步发展第一产业的同时,加快二、三...  相似文献   

12.
关于评价标准的理论分析当前较为流行的一种观点是以生产要素的效率高低作为衡量经济增长方式是否集约的重要标志。以效率标准来衡量经济方式的集约程度,沿用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生产观念。这种观念由于没有考虑到商品的价值实现问题,单纯从生产的角度提高效率,在市场...  相似文献   

13.
农村住宅政策是国家"三农"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经济、社会、生态和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农村住宅政策体系的完善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协调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发展,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农村住宅发展政策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主要包括农村住宅发展规划、农村土地利用政策、农村住宅建设政策、农村住宅供应政策、农村住宅消费政策、农村住宅改造政策、农村住宅处置政策等七个部分。因此,完善农村住宅发展政策体系需要多个领域政策的协调与配合。  相似文献   

14.
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是建设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破题之解.通过发展特色经济,可以使城市体系的经济扩散效应更好地被农村吸收,使农村的经济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利用.在特色经济的联系和带动下,实现城乡生产要素的互动,耦合城乡分离的地理二元结构,形成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最终解决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长期贫穷落后面貌,促进云南各民族共同繁荣、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可移动性,只有充分挖掘土地集约利用的潜力和水平,节约利用土地资源,才能破解建设用地与耕地保护的矛盾,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同时,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会反过来带动资源的节约有效利用,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农村生活方式演进滞缓与需求制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城市化不仅是城市 (镇 )建设、发展使农民职业转换和居住空间非农化的过程 ,同时也是继续留在农村的农村居民生活方式不断向城市化生活方式演进的过程。虽然改革以来我国农村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农民收入水平也有较大提高 ,但农村生活方式演进滞缓 ,与传统农业生产相适应的那种分散化、个体化、封闭性、低层次的传统生活方式仍居主导地位 ,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需求的增长。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方式的演进 ,对促进需求的增长乃至对整个经济的增长具有同样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现阶段中原经济区域内存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社会生活平均发展水平低、城镇化滞后及区域创新缺乏协同性等问题。中原经济区未来应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兼顾社会生活、资源环境与科教文化等方面的协同发展,建立城乡利益协调机制、土地集约利用机制、农村人口转移机制,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调整区域自主创新模式,从而真正实现中原经济区域内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推进实现共同富裕和经济稳定增长的时代背景下,从公共养老金制度视角探寻促进城乡人口流动和深化城市化进程的动能具有重要现实价值。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养老金待遇提高、城乡工资差异扩大可引致城乡人口流动,使城市化水平上升;城市住宅价格则具有抑制作用,城市房价上升进而生活成本提高会阻碍城乡人口流动,影响城市化进程。为对冲城市化进程放缓态势,助力实现共同富裕和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在逐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刚性约束下,除应有效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外,还应在持续健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同时,在城市公共养老金制度均衡条件允许下,适度提高城市养老金待遇水平,增强城市对农村劳动力的引力作用。  相似文献   

19.
技术创新与集约型增长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我国经济形势和技术创新内涵的基础上,研究了通过技术创新实现集约型增长方式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并指出了通过技术创新实现集约增长方式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需要文化的引导和支撑,更包含着文化建设的内容,社会越发展,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就越突出、越明显.因此,海宁市充分认识到必须坚持科学创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农村和谐文化的关键,用和谐文化培育人、塑造人,丰富人们的精神内容,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引导人们树立和谐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使和谐的理念成为全社会的重要价值取向,使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为此,海宁市结合本地农村文化建设的实际,积极开展以和谐文化引领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工作,为海宁农村提供题材高雅、形式多样、内容新鲜、生动活泼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不断满足海宁农村对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