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当前地方财政体制改革中亟需破解的一些疑点问题地方财政体制改革必须坚持一体化分税制的目标,而在一体化的分税制框架内可给予各地自主选择空间和允许存在不同的过渡模式;取消乡级财政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把取消乡级财政作为地方财政层次改革的突破口,在完善配套措施后,考虑在全国推广“省管县”体制。一级政府一级财政”和“事权与财权统一”仍应是财政体制改革应遵循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的财政体系中,作为基层财政的县、乡级财政担负着组织财政收入管理以及乡镇自由资金管理的双重职责。县、乡级基层财政的发展对增强地方经济实力、增加当地农民收入构建和谐社会都有着重要意义。当前我国的基层财政大多面临众多问题,如何让基层财政摆脱困境、走出低谷成为当前我国政府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我国基层财政面临的困境以及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国情提出了一些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层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行财政体制对县乡财政收入增长有明显的制约作用。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应该:1.按事权划分财权,不管事权定在哪一级,都应根据事权核定所需财务,本身财力不足的上级财政应给予补助。2.简化财政管理级次,一是实行财政“省管县,”二是逐步取消乡级财政。3.健全地方税体系,结合简化财政级次,设立专门的市县税,作为市县的主体税种。4.扩大转移支付规模。5.推行村干部岗位成本管理。  相似文献   

4.
城乡社会的断裂和弥合的财政视角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财政的视角探讨了城乡社会断裂的成因和对策,认为农村税费改革,取消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转变乡级政府职能,都属于城乡弥合的治标之策,而保证农民在财政政策中的话语权,调整国家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财政支持力度,才是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5.
我国财政职能观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馨 《财经问题研究》2001,(11):77-77,F003
财政职能问题是我国财政基本理论问题之一,它对我国财经实践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介绍了我国财政职能论半个世纪的发展沿革概况。50年代初,从前苏联引入了财政职能论,这主要是“使命观”、“作用观”的“财政职能论”。此后经过数十年发展演变,到70年代末转到“客观功能观”上来了。到了90年代,在借鉴西方理论的基础上,我国财政理论界呈现出愈益强烈的转向“职责观”、“任务观”的趋势。这些变化,是由计划经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等不同经济体制背景所根本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财政分权和财政压力的两个角度研究地方融资平台债务的形成机制以及扩张路径,通过分析地方财政收入的结构变化揭示了2016年“营改增”全面推广对于地方财政压力的影响。基于2009—2018年间地级市“城投债”数据的回归分析表明,财政压力与近年来融资平台大规模举债之间存在正相关性。造成这种相关性的原因可能在于,财政支持力度的减弱促使融资平台通过债务发行“借新还旧”和补充流动资金,而非用于新增基建投资。上述效应在地方主政官员晋升激励较强以及地方隐性金融分权较弱的情形下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由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所采取的财政性措施是金融风险转化为财政风险的主要途径,因此构建以防范财政风险为主的财政效率指标体系、平衡好财政短期扩张与长期风险之间的关系等措施对推进当前财政体制改革、保障财政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央地财政关系协调失灵导致地方财政赤字扩张偏向的理论假设和现实背景,通过构建一个协调博弈理论模型,运用我国1995-2012年省级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的GS 2 SLS 和System GMM的回归分析,系统研究了“央地财政关系”对地方政府财政赤字扩张偏向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我国地方政府存在财政赤字决策的相互模仿行为,中央政府存在通过财政协调机制来协调地方政府的财政决策行为,但并不成功。这意味着我国“央地财政关系”确实存在协调失灵,进而导致地方政府财政赤字持续膨胀的经济现象。  相似文献   

9.
财政持续赤字与人民币汇率“超稳定”是国际收支危机模型理论的一个悖论,对此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和解释。笔者认为,其主要或真正的原因还在于我国特殊的财政扩张模式和赤字弥补方式,以及“结售汇”的外汇管理体制和央行“购汇托市”的汇率稳定机制。  相似文献   

10.
打破“三铁”,是实现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调节、自我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经济效益的必然趋势。打破“三铁”,不但企业自身要勇于改革、善于改革,而且需要社会各方面予以紧密配合,才能富有成效,达到预期目的。财政,作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手段,作为掌握资金收入与分配的主管部门,更应从改革的大局出发,实施一系列相应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1.
我国乡级财政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可以概括为:撤销乡级财政,实行乡镇分治、村级充分自治和乡级有限自治。具体包括: 1.取消乡级财政,对于乡级行政管理模式进行制度创新。(1)将乡级政府改变为县级政府  相似文献   

12.
农村税费改革对于农村经济发展不同水平地区的财政状况产生了不同影响,在欠发达地区,乡级财政困境成为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障碍,乡级财政困境的真相在于自筹制度与农业税的比重,取消自筹制度的税费改革使乡镇财政缺口扩大且形成乡镇债务增长,并出现乡镇财政危机,而消除乡级财政危机根本举措则是撤销乡镇财政.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完整的财政分权内涵上比较分析了1995—2009年中国与OECD国家的财政分权情况,结果发现,不管是收入还是支出,中国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分权程度都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呈现出中国政治集权下的财政分权和OECD政治分权下的财政集权两种模式。中国的财政支出分权程度与经济增长和财政均等化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而这在OECD国家是不显著的。在中国的财政分权结构中,结构偏向的经济性支出成为地方政府财政支出重点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扩张的预算外支出成为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途径。所谓“事权与财权匹配”问题的实质是公共职责不清晰和预算软约束的地方政府收支扩张的财政机会主义倾向。财政分权改革的后续深化方向是在明确规范化地方政府公共职责和硬化预算约束的基础上适度财政集权化。  相似文献   

14.
从伦理学看,不应该要求人们做其没有能力做的事,或者做出一种巨大牺牲是明显不合理的,在同利益严重冲突的情况下,要求那样一种牺牲甚至是完全不合理的。这种原则符合了理性到理性自我的概念,使自我主义和利他主义在和谐道德观基础上有机地联系起来。满足穷人基本需要的“消极”权利应该优先于富人奢侈消费的“积极”权利。财政分配道德上的优先性,不仅是和谐财政应该具有的内容,而且是从实质上调整贫富差距以实现社会和谐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5.
郭峰 《金融评论》2015,(2):1-13,123
分税制改革之后,地方财政自主能力弱化,促使地方政府积极地干预辖区金融,乃至设立自己所能控制的地方性金融机构。然而,由于存在严重的内生性问题,地方政府财政自主度对地区金融扩张的影响,一直无法得到一致的结论。本文基于农村税费改革的分批分次推动导致地方政府财政自主度外生下降这一“自然实验”,利用全国2000~2008年的县市财政自主度等面板数据,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变量的影响,特别是解决了内生性问题之后,地方政府财政自主度的下降的确可以刺激地区金融扩张。而且,计量分析表明,本文的结论具有较好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16.
区域财政转移支付的概念及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税费改革取消自筹制度之后,我国占多数的经济欠发达的乡镇财政出现了巨大的财政缺口,特别是以农业税为主体财源的农业乡镇仅仅凭农业税远远不能维持自身的财政支出,因而出现乡级财政危机。普遍取消农业税  相似文献   

17.
<正> 乡一级财政,自1984年以来,已在全国逐步确立,它是我国财政收入的重要基础。十年来的实践说明,乡级财政对社会产品再分配的顺利进行,是有力地促进乡级经济繁荣、推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但是近几年来,一些单位从本部门的利益出发,不按财政法规办事,擅自制定土政策,妨碍了乡级财政再分配职能的全面实施,影响了乡级经济的发展。下面就乡级财政再分配的现状、原因、危害以及应采取的对策谈一点看法。 主要现状: 1.随着经济的发展,乡级财政所组织的收入越来越多,而经过乡级预算安排的支出却越来越少,比如,教育、公安、社会抚恤等项支出都被县级财政包揽,乡级财政难以自主安排。 2.教育附加费,是乡(镇)预算外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条条部门的大权独揽,乡级预算中也难以反映。还有农林水利等项支出也是如此。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体制,实则未能实现。 主要原因: 1.条条争权现象比较严重,各把山头,各自主政;主管部门,不顾大局,从自己的小团体利益出发,以各种借口,争人权,争财  相似文献   

18.
王汉章 《经济师》2009,(7):19-20
文章认为古代土地制度与财政现象联系密切,分析考证财政现象的起源应联系古代土地制度的变迁。通过考察“井田制”,对“井田制”提出了质疑;对“贡助彻”等财政现象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财政现象早于国家的产生,并指出土地财政的发展也是基于此,研究古代财政随土地制度的变迁而发展对今天的土地财政乃至公共财政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近几年来的研究动态看,无论是财政理论界还是政府财政职能部门,关注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如何建立“公共财政”上,把单一的“公共财政”作为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唯一目标模式。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国家,存在着面广量大的国有资产,这就决定了国有资产总量中除了非市场赢利性的部分外,还包含了巨额的经营性国有资产,因而我国在市场赢利性的国有经济基础上就必然相应产生“国有资本财政”。因此,由公共财政与国有资本财政所构成的国家财政必然要实行“双重(元)结构财政”模式,这是适应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特征和需要的财政运行模式。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国有资本财政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加强对国有资本财政问题的研究有利于“双重(元)结构财政”模式的理论建构;有利于巩固我国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有利于矫正国有资本财政“越位”与公共财政“缺位”并存的格局;有利于澄清国有资本在市场竞争领域进与退的理论误区。  相似文献   

20.
本从财政与经济相关理论角度,通过建立“财政与经济的模型”,对辽宁财政与经济发展协调程度及其比例关系进行量化分析,提出促进辽宁财政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笔认为,做强大辽宁财政,归根结底要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扩张经济总量做章;努力开拓新兴财源、建设后续财源,建立财政与经济结构调整相适应稳定增长的机制;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税制,减少并规范各种收优惠与减免,为财政收入的稳定持续增长提供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