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房地产企业发生的业务招待费(内外资所得税法合并前,外资称为交际应酬费,本文为简便以下统称为招待费)税前扣除政策变化多次,且内外资企业又执行不同的政策,因此,房地产企业对该政策不易把握,该文从政策上逐个进行分析,以期得出具有可操作性的东西。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出发,主要针对不征税问题、支付非金融企业贷款利息的扣除问题、工资附加费的扣除问题、业务招待费的扣除问题、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的支出问题及商誉的摊销问题等在纳税环节可能出现理解偏差及计算错误方面做出粗浅探讨,以期对有关人员进行所得税缴纳及核算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出发,主要针对不征税问题、支付非金融企业贷款利息的扣除问题、工资附加费的扣除问题、业务招待费的扣除问题、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的支出问题及商誉的摊销问题等在纳税环节可能出现理解偏差及计算错误方面做出粗浅探讨,以期对有关人员进行所得税缴纳及核算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邹俊 《大陆桥视野》2014,(10):67-67
很多企业在筹建期间经常会发生一些业务招待费支出,这些支出在会计和税法中分别如何处理,产生的差异如何调整是很多企业比较关心的问题,本文对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钱国华 《时代经贸》2013,(22):139-140
本文许多企业财会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见到餐费、礼品发票就作为业务招待费处理的情况,就如何准确把握企业餐费、礼品的用途,分清其实质,如何对企业餐费、礼品进行准确分类并对其进行正确的财税处理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经济师》2015,(10)
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据实扣除。在实际业务当中,企业及税务机关对据实扣除具有不同的理解,给企业所得税的征收造成了一定的混乱。文章分析了不同情况下,如何理解企业的工资薪金支出的据实扣除。工资薪金支出的扣除,既不是单纯的权责发生制,也不是单纯的收付实现制。  相似文献   

7.
业务招待费是事业单位行政运行中不可或缺的费用开支,近年来招待费增长过速,招待费中存在过多过乱现象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广泛议论的问题。事业单位应重视起来,不断进行单位内部各项制度的优化,使业务招待费的数目能够公开透明化,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有效查处。加大对单位内部的管理力度,达到节约资金、防止腐败、规范事业单位经济行为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陈宁春 《经济师》2012,(10):141-142
业务招待费是事业单位行政运行中不可或缺的费用开支,近年来招待费增长过速,招待费中存在过多过乱现象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广泛议论的问题。事业单位应重视起来,不断进行单位内部各项制度的优化,使业务招待费的数目能够公开透明化,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有效查处,加大对单位内部的管理力度,达到节约资金、防止腐败、规范事业单位经济行为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从财务会计的理论出发,去分析当前小金库及各企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及贪污腐败的问题,从会计人员本身做起,探索一些办法,来更好铲除小金库,去控制业务招待费的合理支出,从而更好的遏制贪污腐败。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公务活动的增加,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招待费支出也明显增加。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招待费支出占当年公务费支出的比重达10%以上,少数单位甚至超过30%。而财政部规定地方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招待费不得超过当年预算中“公务费”的2%。为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益,把有限的经费花在刀刃上,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招待费支出必须严格控制。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对行政事业单位控制业务招待费支出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1.
研究开发费用的加计扣除,是指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文章就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2.
杨洁 《经济师》2011,(9):255-255,258
国家税务总局于2011年5月1日颁布《关于煤矿企业维简费和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问题的公告》。根据公告要求,煤矿企业实际发生的维简费支出和实际发生的安全生产费用支出,属于收益性支出的,可直接作为当期费用在税前扣除;属于资本性支出的,应计入有关资产成本,并按企业所得税法规定计提折旧或摊销,费用在税前扣除。企业按照有关规定预提的维简费和安全生产费用,不得在税前扣除。公告提取尚未使用的维简费和安全费,应用于抵扣本公告实施后的当年度实际发生的维简费和安全生产费用,仍有余额的,继续用于抵扣以后年度发生的实际费用,至余额为零时,企业方可按本公告第一条规定执行。文章就新公告的相关内容谈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2012年末开始的反腐倡廉这一外生冲击事件作为研究背景,探讨反腐倡廉对微观企业的影响机制。特别地,由于产权性质的差异,业务招待费用在国有企业中可能更多表现为高管腐败的代理问题,在非国有企业中表现为政府(国有企业)关系投资,因此,反腐倡廉可能对两类企业的业务招待费以及绩效的影响有所不同。基于业务招待费差异化的影响机理这个独特视角,本文研究发现:(1)反腐倡廉会显著降低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业务招待费用,且国有企业下降的幅度更大(或上升的幅度更小)。同时,业务招待费用的下降与消费性现金支出、其他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存货的下降之间显著正相关,排除了业务招待费用下降是费用操纵归类的假设。(2)反腐倡廉后,业务招待费用下降企业的经营效率和业绩(包括会计业绩和市场业绩)显著改善,表明反腐倡廉使得企业管理者将精力更多转移到经营活动中,提高了企业的绩效。(3)对于上述结论,国有企业较之非国有企业变化更为明显,表明国有企业受到反腐倡廉的影响更大。最后,本文在反腐倡廉背景下考察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业务招待费用变化以及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为我国反腐倡廉的积极政策成效提供了直接、强有力的实证依据,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拓展了公司治理等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4.
虽然现行《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并没有对有关支出的扣除依据进行明确规定和解释,但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若干问题的意见》(国税发〔2005〕50号)规定:"不能提供真实、合法、有效凭据的支出,一律不得税前扣除。"国税发〔2008〕40号文:对于不符合规定的发票和其他凭证,包括虚假发票和非法代开发票,均不得用以税前扣除、出口退税和抵扣税款。那么,在经济业务真实发生的基础上,应该取得什么样的凭据,才算真实、合法、有效?才能作为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依据呢?本文就此对相关支出税前扣除依据展开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王洪涛  马四海 《经济论坛》2005,(18):117-118
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如果企业某项无形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就表明该项无形资产预期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已经下降,应当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入营业外支出,从当期的利润总额中扣除。按照税法规定,企业所得税前允许扣除的项目,必须遵循真实发生的据实扣除原则,企业根据会计制度等规定提取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税法认为该项无法资产并未实际发生损失,会计上计提的减值准备并不足以认定为实际发生损失的依据,而只有按照税法标准认定该项无形资产实际发生损失时,其损失金额才可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由于会计与税法在确认相关收益、费用或损失时所依据的理论及法规不同,企业一定时期实现的利润总额不等于按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  相似文献   

16.
中小企业己成为我国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生力军。为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我国税收法规规定了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允许加计扣除政策。该政策在激励中小企业加大科技投入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分析了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06年2月15日,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的会计行业迈入了新纪元;2007年5月,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统一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至此,会计人员的主观职业判断与税收法定原则之间的矛盾使得税会之间的差异呈现出新的变化。本文以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所得税法为依据,对企业业务招待费的所得税纳税调整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8.
肖玲 《现代经济信息》2013,(13):270-271
为进一步规范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前扣除政策,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同时废除了2009年发布的国税发[2009]88号文《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及后续出台的若干补充文件。新规定与国税发[2009]88号文在结构和内容上均发生了很大变化,政策的变化体现了税务部门对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新的思路,对纳税人而言也是利好与风险并存。  相似文献   

19.
李长生  张桓 《经济师》2010,(1):111-112
文章对新企业所得税前扣除项目进行了解读,并对有关工资薪金、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企业间管理费、准备金以及其他相关内容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为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通过自主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国家给予研究开发费用所得税前加计扣除的优惠政策,2008年国税总局下发《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国税发[2008]116号,以下简称《办法》),明确了具体的操作办法。文章结合实践,就如何用好用足研发加计扣除政策,节约税收成本,提高企业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