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咨询》2007,(6):35-36
《中国财富》用一组文章介绍了日本从60年代到70年代搞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1960年,日本池田内阁为了推动日本经济的发展,采纳经济学家下村治的建议,宣布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这场新经济运动成为日本经济起飞的基础和转折点。1967年日本提前完成翻一番的目标,国民收入增加了一倍。1968年,日本成为西方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2大经济强国。到1973年,国民收入甚至增加了2倍。日本从此诞生和形成了一个强大和稳定的中产阶层。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了我国目前经济发展与国民收入情况,提出了中国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时机已经成熟和运用职工持股制度提升国民收入的具体措施,对日本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和美国的职工持股制度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3.
孙敬水  黄秋虹 《经济问题》2013,(1):11-17,39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在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收入倍增计划,具有划时代意义。从国际经验看,日本20世纪60年代实施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国强民富。其重要举措在于加大公共投资,鼓励民间投资,充实社会资本;引导产业结构升级,鼓励第二、三产业发展;促进对外贸易,加强国际经济合作;增加教育科技投入、振兴科学技术;缓和双重结构、确保社会稳定;提高劳动者报酬;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日本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经验教训,为中国2020年实现"收入翻番"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正一是通过制定"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提高国民生产积极性,拉动内需,促进消费。日本"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指出:本计划的最终目的是极大地提高国民生活水准和达到完全就业;"十年后我国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国民收入为20.8万日元,约达到现在2倍的水平"。计划不仅深刻论述提高国民生活水平问题,还详细描绘实现计划后的国民生活状况,并列有提高程度的详细数字,让人们觉得经济政策与自己  相似文献   

5.
《经济师》2013,(5)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我国居民收入倍增的宏伟目标蓝图,而怎样构建居民收入倍增的目标函数,如何实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当前我国经济现状也存在着与日本20世纪60年代相似的经济增长的瓶颈问题,如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消费需求萎缩,如何实现经济的进一步可持续高速增长。而日本在面对经济增长的瓶颈,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制定和实施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倍增计划的实施使得日本经济进一步高速增长,而日本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卓越的经济绩效的获得,来源于其三个核心构成要素,即避免收入差距过大,效率工资和政府政策的有机系统组合模式。基于对日本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梳理和分析,以期对我国居民收入翻一番的目标以及经济结构转型提供政策工具以及政策表述的指南。  相似文献   

6.
马光远 《商周刊》2012,(24):20-20
中国版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绝非一个简单的数字工程,而是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是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是收入分配的逐渐均衡和城镇化的加速以及产业结构的现代化的基本实现,是中国经济和社会真正步入现代化的战略性工程。  相似文献   

7.
中国式财政分权在成为推动经济增长体制性动力的同时,也是中国居民收入倍增的体制性约束,更是改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体制性障碍,使以经济增长为主要目标的发展战略与服务于民生改善收入差距的目标存在体制性的内在冲突,最终形成了收入分配改善游离于经济增长系统之外的发展模式,造成普通民众难以或较少从经济增长中获得更多的福利改善。必须把财政分权作为一项完整的制度体系来看待,在认清中国式财政分权的动力机制和局限性的基础上,正确合理地设计制度方案,以创新的思维彻底系统地改造现有的分权体制,对于调节收入差距、实现居民收入倍增而言是最根本性的举措。  相似文献   

8.
文章选取广东省1989~2008年的相关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并结合对相关时间序列数据变化趋势的观察,对广东省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同时,文章还从国民收入分配、农村居民消费状况和社会保障水平这三个方面探究了当前制约广东省居民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与分配制度改革。实现两大战略目标的关键在于解决好收入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政府、企业与居民之间的关系,以及收入分配体系中的比例失衡问题。针对由此引发的微观市场失灵与宏观经济风险,可以从政策、法律、监管层面进行政府干预。  相似文献   

10.
从1993年起,以取消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的国民收入核算为标志,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开始实行国民账户体系(SNA),从而实现了统计制度的根本转变。文章着重论证了SNA制度的理论基础是多元经济价值论和经济剩余论,同时对不同观点进行了扼要点评。  相似文献   

11.
一、社会评价的概念社会评价是分析、评价投资项目对实现社会目标方面贡献的一种方法。社会目标包括经济增长和收入的公平分配等。经济增长是指国民收入的增长,社会评价以经济增长为目标,即是追求国民收入的最大化。收入的公平分配是指项目所产生的国民收入在时间和空间上实现合理的分配。时间上的分配是指在现在和将来之间的分配,即指在目前消费和积累(再投资)之间的分配;空间上的分配是指在各收入阶层和各地区之间的分配。社会评价以收入的公平分配为目标,即是要追求以有限的国民收入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项目对社会目标方面的贡献,通过计算其社会价值来反映。  相似文献   

12.
在"十八大"报告中,中央首次提出"农民收入倍增"计划,十八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作出"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战略决策,这一战略决策从理论上彻底解决了农民种什么可以实现效益最大化问题。究竟怎样实现隆阳区贫困山区农民收入倍增,当务之急是要从"基础设施,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科技培训,发挥市场作用"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3.
徐亚娜 《经济师》2010,(9):30-30,44
传统的以GDP为核心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为衡量经济状况提供了一个较为综合的尺度,但是从国民幸福这一最终价值目标的角度来看,它却有着自身的局限性。国民幸福总值弥补了传统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不足,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坐标。文章介绍了国民幸福指数这一概念,并对在衡量社会发展的指标体系中引入GNH的必要性方面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中国出境旅游现状及其未来发展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冯玮 《经济地理》2005,25(2):244-246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国民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中国出境旅游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潜力巨大的出境旅游市场已引起全球瞩目,出境旅游这一高额利润市场也受到国内外旅行社的普遍关注。文章对中国出境旅游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中国出境旅游有序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0,(16):F0002-F0002
中国已基本具备条件,实现“年均工资增长15%以上,五年左右就可以翻一番”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所以应该在“十二五”规划或者政府的工作计划里面,酌情考虑或者采取类似的做法。  相似文献   

16.
丁咚 《商周刊》2011,(9):18-18
“十二五”期间力争实现职工工资增长翻番,这确实是一个让人振奋的消息。实际上,在此之前,一些专家学者就多次提出过国民收入倍增计划,这一次在全国劳动关系工作会议上透露出来,这表明专家学者们的建议已被国家劳动部门所采纳。实现职工工资五年翻番,其积极意义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17.
薛家国 《经济问题》1993,(12):16-18
针对目前农业投资的情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搞好对农业的投资。一、在资金筹措上建立一个充满活力的“多渠汇流”的社会主义投资供应系统在我国农村经济的新成长时期,对其资金来源、资金保障上必须采取以农村内部积累为主渠道,以国家支援为辅助渠道的方针。同时应广泛开辟多种资金来源渠道,实行“多渠汇流”。其必要性在于,从宏观来讲,近几年来国民收入的分配层次、分配结构及整个资金运动都发生了变化。①财政预算对资金大幅度增加,1985年达到1430亿元,比1978年的371亿元增加了2.85倍。②农村领域的国民收入由国家集中进行分配和再分配的部分,随着国家农产品价格的提高比重越来越少。这几年,国家通过价格补贴返还给农民的收入每年达300多亿元。③农村新增国民收入中的大部分为农民个人所有。1981——1984年四年共增加国民收入1337亿元,农民和物资部门所得1120亿元,占83%。由于农民收入增加,农村资金的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18.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内涵与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58,自引:2,他引:58  
张正峰  赵伟 《经济地理》2007,27(1):137-140
定量地反映和衡量通过农村居民点整理挖掘其利用上潜力的大小,可以为土地整理专项规划、农村居民点整理项目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文章在分析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内涵及其来源的基础上,将其分为自然和现实转化两类潜力。其中自然潜力评价指标从农村居民点整理扩展可利用空间、改善农村生存条件两方面选取,现实转化潜力评价指标则从区位、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农村建房周期、后备资源状况等方面选取。同时在界定各指标内涵的基础上采用适宜的方法实现了指标的定量化。  相似文献   

19.
经济理论界大多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近几年财政困难的原因:第一,经济体制改革首先是以财政体制改革作为突破口的。改革的结果引起了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国家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与财政支出负担职能不相适应。第二,国家财政打破了统收的格局,但统支的局面并未真正打破。第三,财政补贴包袱过重。第四,经济高速发展,但经济效益不高。以上几方面都是制约我国近几年财政困难的基本因素,需要通过改革不断深化逐步解决。但是,财政作为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主要工具,处于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的交叉  相似文献   

20.
2011年贵州省提出为期5年的"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其中农民收入倍增问题是影响计划实现的关键。为了促进贵州省广大农民收入倍增,对农村居民实际收入、收入差距、农村贫困状况、农村产业结构四个方面进行分析,较为准确地衡量了贵州省农民收入倍增情况,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实现农民增收的突破口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