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有企业资产流动、产权重组的财税体制障碍及解决途径齐守印,胡宝民,于长革搞活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必须推动资产流动、产权重组、结构调整,实现资源合理配置。这项改革开展得是否顺畅,与相关的体制因素有密切关系。一、国有企业资产流动、产权重组的财税体制障...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企业为了提高竞争力,实行规模化经营,实现全球战略,越来越多的企业,走上了并购、重组的道路。企业在并购、重组过程中,由于市场因素、技术更新等影响,固定资产的价值在不断变化,按照历史成本计价的资产价值(我国现行会计制度规定的计价原则为历史成本计价)必然不能如实反映并购、重组资产的现时价值,为了达成共识,合作双方一般都会聘请中介机构对资产价值进行评估,在评估价值的基础上确定并购、重组资产的交易价值。同时,企业股份制改制、资产拍卖、转让、企业出售、企业联营、租赁、债转股这些经济活动也都涉及到进行资产评估。  相似文献   

3.
《企业债务重组业务所得税处理办法》规定: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进行抵债,债权人接受的非现金资产,应当按照该有关资产的公允价值(包括与转让资产有关的税费)确定计税成本;以非现金资产偿还债务,债权人对债务人的让步,债权人应当将重组债权的计税成本与收到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的差额确认为当期的债务重组损失,冲减应纳税所得税。该规定与企业会计准则对债权人的会计处理比较,存在非现金资产入账价值和损益确认的差异,最终产生了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该差异的性质为时间性差异。在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该差异时,应区别重组债权是否已计提坏账准备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4.
国有企业债务重组后的银行信贷对策●杨磊连才文斌为使银行信贷资产能在国有企业进行债权债务重组后得到保全,应本着积极参与,落实债权债务,确保信贷资产安全的原则,积极实行银企同步改革,从而加速银行的商业化进程。1、结合各地实际情况,把落实企业重组后的债权债...  相似文献   

5.
阐明了资产流动重组和科学技术发展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两者之间关系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后,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我国资产流动重组与科技发展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是指债权人与债务人进行清偿债务的一种重要方式,所以在这里仅对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方式的会计处理及纳税调整进行探讨。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是指债务人转让其存货、短期投资、固定资产、长期投资、无形资产等非现金资产给债权人以清偿债务,而大多数会计人员仅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一债务重组》即债务重组准则进行会计核算及账务处理。债权人与债务人在账务处理过程中皆不确认债务重组收益,而债权人在会计处理过程中,所确认的营业外支出一债务重组损失也不是根据税法规定所确定的损失,税法上所指的损失是指根据税收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进行调整后的损失,这两种损失从核算上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7.
企业重组中的文化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一般形态看,企业重组是一种经济行为,但从更深层次看,企业重组亦包含着大量的文化因素的重组。因此,企业重组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资产融合的运作状况,而且还取决于企业文化的融合程度和重塑状况。  相似文献   

8.
资产流动重组是搞活国有经济的有效途径杨兴华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向深层次开展,资产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日益突出,如资产经营效益低下,债务负担过重等,使企业改革步履维艰。面对市场主体资产结构不合理的难题,从中央到地方相继提出调整资产结构的各种改革思路。在建立现代...  相似文献   

9.
时下,资本重组席卷华夏,低效、无效的资产流向高效方向,资产得以保值增值,令人欣慰。然而,简单的数字叠加,粗放的企业合并,亦时有发生。这并未实现资产的战略性优化重组,自然没有效益。如果把单个企业比作"木板",把重组后的企业比作"船",那么,若不将一块块"木板"建造成"船",就难以通达市场竞争胜利的彼岸。"船",并非越大越好,"船小好掉头"并未过时。对企业来说,大有大的难处,如果不是通过自然的扩张,而是以大拼盘实现重组,那么,管理起来相当艰难,不可能实现"一盘棋"似的优化组合。所以,有时候,通过资产重组把企业变小…  相似文献   

10.
加大企业改革力度 促进国有经济发展伍素敏通过存量资产的流动和重组,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这是我国当前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搞活国有经济,形成国有企业新的优势的关键一步。而企业兼并则是实现存量资产流动和重组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企业间的兼并,一方面...  相似文献   

11.
程虎 《经济前沿》2003,(8):53-55
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可预见的稳定的现金流的资产,通过一定的结构安排,对资产中的风险与收益要素进行分离和重组,进而转换成可以在金融市场上销售和流通的债券型证券,并据以融资的过程。资产证券化的最基  相似文献   

12.
丁平 《经济论坛》2003,(16):20-21
自MichaelHammer等首次提出公司重组以来,全球掀起了一股“重组热”。企业重组既包括经营重组,也包括资产、业务、组织、人员重组。我国的企业重组是指在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中按《公司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对企业资产等进行重新组合,使国有企业的资产结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符合股份公司的运行要求,提高资产运营效率和企业管理水平。企业重组发生的条件是,当外部环境或内部条件出现重大变化使得企业组织平衡被打破。企业重组有纵向、横向和混合重组,还有企业内重组和企业之间重组。企业重组的方式有合并、兼并、分离、收购、转让、租赁、…  相似文献   

13.
财政部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以下简称新准则)在计量属性和重组收益处理上存在较大变化。 一、以资产清偿债务 以资产清偿债务时,可将债务重组过程视为债权人和债务人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购销用以清偿债务的资产的过程。对该债务重组方式进行会计处理时,可参照资产购销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再依据该业务自身的特点,债务人冲销重组债务作为该购销业务获取的利益,债权人冲销重组债权净额作为支付的对价。  相似文献   

14.
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是指债务人转让其存货、短期投资、固定资产、长期投资、无形资产等非现金资产给债权人以清偿债务,而大多数会计人员仅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一债务重组》即债务重组准则进行会计核算及账务处理,债权人与债务人在账务处理过程中皆不确认债务重组收益,而债权人在会计处理过程中,所确认的营业外支出一债务重组损失也不是根据税法规定所确定的损失,税法上所指的损失是指根据税收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进行调整后的损失,这两种损失从核算上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5.
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重组上市是重要途径。 首先,重组上市优化了企业的资产结构和组织结构。上市公司要使投资者能够接受,在资产质量、盈利能力方面的要求是很高的。由于历史包袱沉重,大多数国有企业不具备整体上市的条件。要上市,就要先重组,把优良资产与非优良资产分开,主营业务与非主营业务分开,优良资产和主营业务进入上市公司;同时,上市公司与存续企业的财务、人员、机构也必须分开,各自独立经营,自负盈亏。与重组前的原国有企业相比,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和劳动生产率要  相似文献   

16.
李健 《时代经贸》2010,(24):188-188
内部审计是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强调内部审计在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作用应贯穿于重组前、重组当中和重组后。包括开展审计调查、掌握资产构成情况、开展可行性方案论证、保障和促进方案实施,评价重组后的效益情况。  相似文献   

17.
国有企业改组上市的资产评估问题□程凤朝崔宏一、资产评估对公司上市的重要作用1.保护国有资产的完整性。由于我国组建的股份公司绝大多数是在原国有企业的基础上实行机制转换而设立起来的。在产权关系发生变化,资产进行重组的过程中,国有资产部分也和其他资产一样,...  相似文献   

18.
信贷资产证券化与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巍俊 《经济论坛》2004,(20):96-97
信贷资产证券化在我国发展的可行性分析。资产证券化(Asset-Backed Securitization,简称ABS)是指金融机构将持有的同质、流动性较差但具有未来现金收入流的贷款、租赁、应收账等资产集中起来,形成一个资产池,通过结构性安排,对资产中的风险和收益要素进行分割和重组,将其转变为具有投资特征的可销售证券,以此回收资金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王琪  谭新建 《财经窗》2001,(4):50-52
我国上市公司重组对改善上市公司质量,促进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法人治理结构的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重组中存在大量的虚拟性重组,即上市公司的资产、业务等并没有实质性改善,而只是通过非等价交易等手段使财务报表利润增加。这些虚假性重组的存在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20.
资产证券化是指发起人将缺乏流动性但可产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出售给一个特殊目的载体(special purpose vehicle,以下简称SPV),由其通过一定的结构安排和信用增级(crediten-hancement)分离与重组资产的收益和风险,并转化成以资产产生的现金流担保的证券(asset 口backed securities,资产担保证券,以下简称ABS)发售给投资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