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阚宏  王倩 《时代经贸》2011,(6):83-84
随着中国大陆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大陆与台湾的经济交流越来越密切。2010年6月29日,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与海基会会长江丙坤在重庆正式签署了《海峡两岸经济舍作框架协议》(简称ECFA)和两岸知识产棂保护协议。该协议的签署,将推动两岸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作为与台湾隔海相望的福建省,与台湾有着很大的渊源。两者地缘近、血缘亲、商缘广,相互之间的经济交流在各自的发展中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可以预见,ECFA的签署,会为闽台的发展加入新的动力。纺织业,在闻台两地都是十分重要的经济产业,在两者间的贸易中也有十分重要的地位。ECEA的签署与实施,也将会为两地的纺织业带来更多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2.
中国大陆与台湾签署的"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以下简称ECFA)与内地和港、澳签署的CEPA协议在本质上都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合作协议,将两岸四地在经贸上进一步融合以制度的形式加以确定,本文通过对比二者的内容、进程、背景,意图说明ECFA协议更为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2010年《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简称ECFA)的正式签订为闽台区域金融合作创造了新的契机.作为与台湾一衣带水且经济正迅速发展的福建省,应该如何抓住机遇,充分发挥自身具有的地域和经济发展优势,与台湾进一步进行金融合作呢?本文主要对闽台金融合作现状进行了简单回顾,分析ECFA为闽台金融合作带来的影响,并就ECFA下闽台金融合作发展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签署后,两岸关系进入后ECFA时代。ECFA作为两岸60年签订的一项最重要的协议,把两岸交流、合作推进到制度性合作的全新阶段。当前,大陆和台湾都在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突破口,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强两岸新兴产业合作已成为未来两岸产业合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5.
林纾 《经济地理》2012,32(7):69-73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签署后,两岸还将就金融监管、知识产权保护等具体事宜进一步磋商,双方经贸关系将实现完全正常化。在以全球产业调整为背景的后ECFA时代中,台湾工业转移将表现出新的特点,研究分析两岸经济关系的发展趋势和ECFA对两岸产生的不同影响,得出了后ECFA时代台湾工业转移的特点。研究认为大陆要承接台湾工业转移应以调整自身产业结构为基础,并通过两岸产业合作主动参与国际产业调整。  相似文献   

6.
ECFA前景展望     
胡淑慧 《经济研究导刊》2011,(12):99-100,108
随着《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完成签署、生效实施,经合会的成立,两岸经济合作迈入新的里程碑。但ECFA的后续协商困境增大,变数增多,尤其是ECFA的未来发展将受到岛内政治变化的重要干扰与影响。  相似文献   

7.
ECFA后大陆企业对台直接投资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将对两岸经济合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大陆对外直接投资近年来保持高度增长的态势,台湾是极具潜力的投资目的地.ECFA对于大陆企业投资台湾有着积极的影响,大陆企业应该抓住机遇,结合自身实际积极进军台湾市场,促进两岸经济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赵彬 《发展研究》2010,(12):49-51
近年来,闽台交流合作不断加强,呈现出"双向互动"、先行先试等新特点。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和ECFA协议签署后,为深化闽台交流合作提供了新的重大契机,未来两岸交流合作将更加广泛、更加深入和更加持久。福建必须紧紧抓住重大历史机遇,以跨越发展增强实力,以先行先试抢占先机,突出更广泛、更深入和更持久,努力把大机遇转化为大发展,促进闽台交流合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9.
正2010年,大陆与台湾签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开拓了两岸频繁而密切的经济往来。此后,两岸经贸合作基本围绕ECFA展开。与此同时,美国从2008年开始大力推行《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TPP的高门槛使得中国大陆在短期内无法达到要求,而可能使身处美国和大陆政治角力中的台湾获得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0.
后ECFA闽台货物、服务和人员等经贸往来有了常态化发展机制,闽台农业进入产业链一体化的前期磨合新阶段,人员互访和农业制度链接将开启新的里程。同时,两岸和平发展对闽台农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台湾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不仅有助于深化闽台农民合作组织的互动发展,缩小两岸在农业产业、农业教育和农业制度方面的差距,对于两岸统战尤其是争取台湾中南部民众的大陆认同,更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海西与台湾的区域整合,将会产生1+1>2的效应福建是大陆对台前沿,在两岸经济、文化的融合上,都占有天然的区位优势.闽台交往源远流长,两地语言相通、风俗相近,海西经济区"命题"的确立,便可将这些天然优势转化为联系两地民众和增进各项交流的最佳平台.  相似文献   

12.
闽台产业合作共建台湾海峡经济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福建台湾产业结构互补等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产业合作,共建台湾海峡经济区,将是两地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尽管目前福建市场容量还不够大,台湾对大陆的政策仍然不利于两岸合作的顺利开展,但闽台产业合作已经取得可观成就。随着两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及相关政策的改进,闽台在产业合作上将迈上一个新台阶,最终建成台湾海峡经济区。  相似文献   

13.
王俊  廖小文 《经济师》2011,(5):210-210,212
ECFA的签署为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翻开了新的篇章,关于漳台如何以ECFA为契机,继续深化双方农业合作,文章从ECFA的签署对漳台农业合作的影响等角度分析ECFA对漳州农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双重作用,从而进一步阐述了在ECFA下漳州农业发展的出路,提出了推动漳台签署具体的综合性农业合作协议、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建立更为公平合理的农产品贸易环境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签订ECFA以来,祖国大陆的反对之声不绝于耳,很多人认为ECFA签订对台湾益处更大,对大陆不利.其实不然,ECFA的签订对大陆经贸发展总的来说还是利大于弊.本文就从贸易、投资及经济各角度分析了ECFA签订对大陆经贸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15.
ECFA的签署使两岸经贸合作日益受到关注,纺织业作为两岸重要的产业如何在ECFA框架下进行合作更是令人瞩目。本文以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市场占有率分析了两岸纺织业的竞争力状况及其优劣势,结果表明两岸的纺织品贸易存在较大的互补性。据此,文章提出了在ECFA框架下两岸纺织业需确定合作重心并均衡发展,发展垂直分工与水平合作,加强长板、弥补短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闽台经济合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向前  黄种杰 《经济地理》2008,28(6):941-945
加快区域经济合作,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后劲的重要着力点,通过分析福建与台湾区域交流与合作历史、经济现状、积极作用,提出加强闽台经济合作可以通过加强高科技产业、港口体系、贸易等领域合作,共促两地经济发展,造福两地人民。  相似文献   

17.
杨婷 《发展研究》2012,(4):47-52
ECFA的签署,开启了闽台高新技术产业合作的新局面。当前闽台高新技术产业合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台湾部分政治势力阻挠、福建高新技术产业自身条件不足、闽台高新技术产业合作平台不够完善等仍阻碍着产业合作的深化,因此提出以经济利益破除政治阻碍、改善福建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环境、进一步完善闽台高新技术产业合作平台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08年两岸两会恢复协商,两岸同意,本着“先易后难、求同化异、循序渐进、积极稳妥”的原则,尽快推动商签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进程。ECFA的提出及签署是两岸经贸合作的转折点,是两岸经贸关系朝向制度化发展的契机。ECFA的签署对两岸都有实质意义,避免台湾经济边缘化,有利于提升大中华经济圈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ECFA(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为福建省与台湾地区产业合作带来了新的契机,作为对台先行区的福建面临着政策普惠性带来的区域竞争.近年来闽台产业合作水平与领域不断提高和拓宽、合作平台陆续建立,但仍受福建投资环境与台湾地区政策的制约.因此闽台双方要努力构建合作基础和规范,福建需通过提高产业素质、完善产业链配置、加强中心城市建设和营造“亲商氛围”、完善人才体系来优化投资硬环境和软环境;台湾地区需正确认识ECFA的积极意义、继续放宽合作政策、做好产业定位,以此促进闽台产业在“后ECFA时代”的深化合作.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对我国台湾地区总体经济与产业经济的影响进行了评估,认为ECFA的签署使台湾地区得以消除贸易壁垒,融入区域经济整合具有正面效益。在产业经济层面,本文分析了ECFA早期收获清单对台湾地区产业的效益,以及海峡两岸新兴产业合作的前景,并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就海峡两岸经贸合作对台湾地区产业结构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研究的结论认为:ECFA的签署不仅将为台湾地区的产业带来效益,更为海峡两岸产业合作与台湾地区的产业升级带来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